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有瞿汝稷题语。其《剩言》一卷,皆阐发此书馀义。《附录》一卷,则与诸人往返论禅书也。
△《法喜志》·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夏树芳撰。树芳有《栖真志》,已著录。是编取历代知名之人,摭其一事一语近乎佛理者,皆谓得力於禅学,凡二百馀人,至於韩愈、程子、周子、朱子亦罗织入之。姚江末派,至明季而横流,士大夫无不以心学为宗,故有此援儒入墨之书,以文饰其谬,可谓附会不经。前有万历六年顾宪成序。宪成所见必不如是,殆亦树芳嫁名耳。
△《长松茹退》·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明释可真撰。可真字达观,吴江人。世号紫柏大师。始居苏州楞严寺。既而游大房石经,进隋僧净琬所藏佛舍利。慈圣太后迎入宫中,特赐紫伽黎。俄以狱词牵连论死。著有《茹退集》。是书乃其别撰语录,间及物理,不尽为释氏之言。
惟其以茹退为名,殊不可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称佛经以牛粪为茹退,其名甚新,其自谦之词欤?然谦亦不应至此,或别有取义也。
△《吴都法乘》·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周永年撰。永年有《邓尉圣恩寺志》,已著录。是书皆辑吴中释氏典故,分十二篇。
△《正宏集》·一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释本果撰。本果字旷圜,潮州灵山寺僧。是编皆述唐僧大颠事迹。而大旨主於诬韩愈归依佛法,以伸彼教。首列寺图,次为元大德辛丑僧了性所作大颠本传,次为韩愈与大颠三书,次为欧阳修别传跋,次为虞集别传赞,次为诸家诗文,而终以本果自跋。据朱子《韩文考异》,以与大颠书为真。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力辨其伪,且言其因仍方崧卿所编外集之误。然崧卿所刻《韩集举正》,今尚有淳熙旧刻,考其外集所列二十五篇之目,实无此三书。疑不能明也。愈与大颠往返事,见与孟简书中,而所传《大颠别传》即称简作,其为依托,灼然可见。《韩文考异》亦引之,不知何所证验。考陈善《扪虱新话》引《宗门统要》所载宪宗诘愈佛光,及愈皈依大颠屡参不悟事,一一与此书相合。《宋史·艺文志》载《宗门统要》十卷,僧宗永所撰。盖缁徒造作言语以复辟佛之雠,不足为怪;至儒者亦采其说,则未免可讶矣。
△《南宋元明僧宝传》·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释自融撰,其门人性磊补辑。始自宋建炎丁未至国朝顺治丁亥,凡五百二十一年,采录共九十七人。不载禅门宗系,人自为传,并系之以赞。盖续宋僧惠洪所撰《僧宝传》也。
△《现果随录》·一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
国朝僧戒显撰。戒显字悔堂,顺治间居杭州灵隐寺。是编凡九十一则,每则附以论断。皆陈善恶之报,而大旨归於持戒奉佛,忏除恶业。仍彼教之说而已。
──右“释家类”十二部,一百一十七卷,皆附《存目》。
卷一百四十六 子部五十六
○道家类
后世神怪之迹,多附於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於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
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於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於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於区分。然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尚一一可稽也。
△《阴符经解》·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六家注。《崇文总目》云,《阴符经叙》一卷,不详何代人叙集。太公以后为《阴符经注》者凡六家,并以惠光嗣等传附之。盖即此书而佚其传也。晁公武《读书志》引黄庭坚跋,称《阴符》糅杂兵家语,又妄托子房、孔明诸贤训注。则是书之注,以此本为最古矣。案《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阴符钤录》一卷,又《周书阴符》九卷,皆不云黄帝。《集仙传》始称唐李筌於嵩山虎口岩石室得此书,题曰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寇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已糜烂,筌钞读数千遍,竟不晓其义。后於骊山逢老母,乃传授微旨,为之作注。其说怪诞不足信。胡应麟《笔丛》乃谓苏秦所读即此书,故书非伪,而托於黄帝则李筌之伪。考《战国策》载苏秦发箧得《太公阴符》,具有明文。又历代史志皆以《周书阴符》著录兵家,而《黄帝阴符》入道家,亦足为判然两书之证。应麟假借牵合,殊为未确。至所云唐永徽初褚遂良尝写一百本者,考文徵明《停云馆帖》所刻遂良小字《阴符经》,卷末实有此文。然遂良此帖,自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宣和《书谱》即不著录;诸家鉴藏,亦从不及其名;明之中叶,忽出於徵明家。石刻之真伪尚不可定,又乌可据以定书之真伪乎?特以书虽晚出,而深有理致,故文士多为注释,今亦录而存之耳。注中别有称尹者曰:不知何人。卷首有序一篇,不著名氏,亦不著年月,中有泄天机者沉三劫语,盖粗野道流之鄙谈,无足深诘。惟晁公武《读书志》中所引筌注,今不见於此本。或传写有所窜乱,又非筌之原本欤?
△《阴符经考异》·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朱子撰。《阴符经》出於唐李筌。晁公武《读书志》引黄庭坚跋,定为筌所伪托,《朱子语录》亦以为然。然以其时有精语,非深於道者不能作,故为考定其文。其定人以愚虞圣而下一百十四字,皆为经文,盖用褚氏、张氏二注本也。
语录载闾邱次孟论《阴符经》自然之道静数语,虽六经之言无以加。朱子谓闾邱此等见处侭得,而杨道夫以为《阴符经》无此语。盖道夫所见乃骊山老母注本,以我以时物文理哲为书之末句,故疑其语不见於本经也。书中有黄瑞节附录,徵引亦颇赅备。考《吉安府志》,瑞节字观乐,安福人。举乡试,授泰和州学正。
元季弃官隐居。尝辑《太极图》、《通书》、《西铭》、《易学启蒙》、《家礼》、《律吕精义》、《皇极经世》诸书,并加释注,名曰《诸子成书》。此及《参同契》,盖亦其中之二种。志盖以其学涉道家,故讳而不载云。
△《阴符经讲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夏元鼎撰。元鼎字宗禹,自号云峰散人,永嘉人。是编以丹法释《阴符》之旨。卷末附内外三关图、日月圣功图、奇器万象图、三教归一图、先天后天图、上下鹊桥图、七十二候图、五行生成图,各系以说。案《汉志》道家、神仙家截然两派,《阴符》三百八十四字,本李筌自撰而自注之。筌注不言炉火,则为道家之言而非神仙家言可知。后人注筌之书,乃不用筌之自注,郢书燕说,殆类凿空。然《参同契》不言《易》,陈抟引以言《易》,遂自为一家。《阴符经》不言丹,此书引以言丹,亦遂自为一家,递相传授而不能废。故今於《阴符》一书,录六家之注以存其初义,复录此书以备其旁支,所谓从同同也。其馀衍此两派者则不更录焉。二氏之书,姑存崖略而已,不必一一穷其说也。是书前有宝庆二年楼昉序,称元鼎少从永嘉诸老游,好观《阴符》,未尽解。后遇至人於祝融峰顶,若有所授者。后取《阴符》读之,章断句析,援笔立成,若有神物阴来相助云云。
盖方术家务神其说,往往如是也。又有宝庆丙戌留元刚云峰入药镜笺序一篇,及元鼎自记、自序二篇,宝庆丁亥王九万后序一篇,俞琰《席上腐谈》称元鼎注《阴符》、《药镜》、《悟真》三书,真西山为之序,与诸序所言悉合。今未见其入《药镜》、《悟真篇》二注,而此本已无德秀序,殆传写佚之。然德秀《西山文集》亦不载其文,则莫喻何故矣。
△《老子注》·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河上公撰。晁公武《读书志》曰:太史公谓河上丈人通《老子》,再传而至盖公。盖公即齐相曹参师也。而葛洪谓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汉孝文时居河之滨。侍郎裴楷言其通《老子》,孝文诣问之,即授《素书道经》。两说不同,当从太史公云云。案晁氏所引乃《史记·乐毅列传赞》之文,叙述源流甚悉。然《隋志·道家》载老子《道德经》二卷,汉文帝时河上公注,又载梁有战国时河上丈人注《老子》经二卷亡。则两河上公各一人,两《老子注》各一书。战国时河上公书在隋已亡,今所传者实汉河上公书耳。明朱东光刻是书,题曰秦人,盖未详考。惟是文帝驾临河上,亲受其书,无不入秘府之理,何以刘向《七略》载注《老子》者三家,独不列其名?且孔颖达《礼记正义》称马融为《周礼注》,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后汉以来,始就经为注。何以是书作於西汉,注已散入各句下?《唐书·刘子玄传》,称《老子》无河上公注,欲废之而立王弼。
前此陆德明作《经典释文》,虽叙录之中亦采葛洪《神仙传》之说,颇失辨正,而所释之本则不用此注而用王弼注。二人皆一代通儒,必非无据。详其词旨,不类汉人,殆道流之所依托欤?相传已久,所言亦颇有发明,姑存以备一家可耳。
△《道德指归论》·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汉严遵撰。《隋志》著录十一卷。晁公武《读书志》曰:《唐志》有严遵《指归》四十卷,冯廓注《指归》十三卷。今考新、旧唐书均载严遵《老子指归》十四卷,冯廓《老子指归》十三卷,无严遵书四十卷之说。疑公武所记为传写误倒其文也。此本为胡震亨《秘册汇函》所刻,后以版归毛晋,编入《津逮秘书》,止存六卷。钱曾《读书敏求记》云,曾得钱叔宝钞本,自七卷至十三卷,前有总序。后有人之饥也至信言不实四章,今皆失去。又引《谷神子》序云,《道德指归论》,陈、隋之间已逸其半,今所存者止《论德篇》。近代嘉兴刻本,列卷一之卷六,与序文大相迳庭云云。此本亦题卷一之卷六。然则震亨所刻,即据嘉兴本也。曹学佺作《玄羽外编》序,称近刻严君平《道德指归论》,乃吴中所伪作。今案《通考》引晁氏之言,(案:此条《通考》所引与今本《读书志》不同。)称其章句颇与诸本不同,如以曲则全章末十七字为次章首之类,则是书原有经文。《陆游集》有是书跋,称为《道德经指归》古文,亦以经文为言。此本乃不载经文,体例互异。又《谷神子》注本晁氏尚著录十三卷,不云佚阙,此本载《谷神子》序乃云陈、隋之间已逸其半,今所存者止《论德篇》,因猎其讹舛,定为六卷。与晁氏所录亦显相背触。且既云佚其上经,何以说目一篇独存?
至於所引《庄子》,今本无者十六七,不应遵之所取皆向、郭之所弃。此必遵书散佚,好事者摭吴澄《道德经》注跋中庄君平所传章七十有二之语,造为上经四十,下经三十二之说。目又因《汉志·庄子》五十二篇,今本惟三十三篇,遂多造《庄子》之语,以影附於逸篇,而偶未见晁公武说,故《谷神子》伪序之中牴牾毕露也。以是推求,则学佺之说不为无据,钱曾所辨殊逐末而遗其本矣。以其言不悖於理,犹能文之士所赝托,故仍著於录,备道家之一说焉。
△《老子注》·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魏王弼撰。案《隋书·经籍志》载老子《道德经》二卷,王弼注。《旧唐书·经籍志》作《玄言新记道德》二卷,亦称弼注,名已不同。《新唐书·艺文志》又以《玄言新记道德》为王肃撰,而弼所注者别名《新记玄言道德》,益为舛互。
疑一书而误分为二,又颠错其文也。惟《宋史·艺文志》作王弼《老子注》,与此本同。今从之。钱曾《读书敏求记》谓弼注《老子》已不传,然明万历中华亭张之象实有刻本,证以《经典释文》及《永乐大典》所载,一一相符。《列子·天瑞篇》引谷神不死六句,张湛皆引弼注以释之,虽增损数字,而文亦无异。知非依托,曾盖偶未见也。此本即从张氏《三经晋注》中录出,亦不免於脱讹,而大致尚可辨别。后有政和乙未晁说之跋,称文字多谬误。又有乾道庚寅熊克重刊跋,称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则书在宋时,已希逢善本矣。然二跋皆称不分道经、德经,而今本《经典释文》实上卷题《道经音义》,下卷题《德经音义》,与此本及跋皆不合,岂传刻释文者反据俗本增入欤?考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