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於江阴县知县。《明史·文苑传》附见《李维桢传》末。所著有《九经解》,此即其一。用王弼注本。凡《上、下经》十七卷,其说较详。《系辞》以下仅三卷,则少略焉。大旨以义理为主,而亦兼及於象。其言理,多以《十翼》之说印正卦爻。其言象,亦颇简易。然好恃其聪明,臆为创论。如释《蛊卦》为武王之事,而以先甲、后甲为取象甲子昧爽。其他亦多实以文、武之事。盖本“作《易》者其有忧患”一语而演之,遂横生穿凿。
其所著经解,大抵均坐此弊也。
△《易领》·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郝敬撰。是书专释卦序之义,《自序》谓冠以《序卦传》,如衣之挈领,故以“领”名。卷前标“《山草堂集》第二内编”。盖敬所著《九经解》皆编入文集,此其集中之第二种耳。
△《易学饮河》·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张纳陛撰。纳陛字以登,宜兴人。万历己丑进士。官礼部主事。事迹附见《明史·顾允成传》。纳陛以争并封去官,乃闭门注《易》。其书惟解《上、下经》,每卦皆注互体而不甚发互体之义。如解“亢龙有悔”,谓“处亢之时,不得不亢,不得不悔,何病乎亢龙”,则取邹德溥之说。解“龙战于野”,谓“战者,惧也,栗也。非与阳争战,乃疑于阳而自为战惧也”,则取唐鹤徵之说。皆苟务趋新,乖违古义。又删除《上、下经》之名,以《咸》、《恒》二卦移附《坎》、《离》二卦之末,尤窜乱旧次,割裂圣文。至六十四卦惟《否》与《未济》二卦置而不注。盖纳陛丁明末造,以《否》为乱世,《未济》为穷时,托不言以寓其慨也。前有钱一本《序》,其词颇谲,大抵不得志而著书之意。则是书不必尽以《经》义核矣。
△《周易旁注会通》·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姚文蔚撰。文蔚字养谷,钱塘人。万历壬辰进士。历官南京太仆寺少卿。
初,休宁朱升作《周易旁注》,用王弼本。后程应明更定,从朱子本。文蔚以《经》、《传》相离,不便诵习,且旁注细字难读,於是改为此本。於原文一无增损,但易旁注为直下,又仍取十二篇旧文列之於前。以其可以通今,题曰《会通》。盖专为谐俗训蒙而设也。
△《古易汇编》·十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李本固撰。本固字维宁,临清州人。万历壬辰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案《易》自费直以《十翼》解《经》而郑康成以《彖传》连《经》文,於是十二篇之序始紊,如今《乾卦》是也。至王弼,又自《坤卦》以下每卦每爻取《传》辞连缀《经》文之下,并取《文言》入《乾卦》、《坤卦》之中,即今注疏本是也。
后王洙、吕大防、周燔、吴仁杰辈,递有考核,而晁说之、吕祖谦所定为善。故朱子《本义》参用二家。至吴澄,又谓《系辞》内“居室”七条、“祐助”一条、“何思”十一条,实《文言》之文,由王弼既取《乾》、《坤》《文言》入《乾卦》、《坤卦》,其无可附者,后人并入系辞内,而孔疏复曲为之说。复古《易》者但取《乾》、《坤》《文言》别为一卷,而散入《系辞》者未之改也。故其作《易纂言》,取此诸条入《文言》。是书篇第悉依朱子本,而《文言》则用澄本,故曰“古易”。然朱子本於古有据,吴澄说自昔未闻,以杜撰之说目为古本,於义殊为乖剌也。其书分为三集,一曰《意辞》,二曰《象数》,三曰《变占》。
《意辞》之目凡八,曰《古易》,附见书前。曰《辞会》,即《经》、《传》十二卷。自第十三卷以下另为一编,有胡国鉴《序》。曰《明意》,曰《释名》,曰《详易》,曰《玩辞》,曰《误异》,曰《易派》。《象数》之目亦八,曰《图书象》,曰《图书数》,曰《总论》,曰《画象》,曰《三易》,曰《广象》,曰《观象》,曰《衍数》。《变占》之目凡十,曰《蓍变》,曰《之变》,曰《反对》,曰《变例》,曰《辨成》,曰《观变》,曰《不卜》,曰《玩占》,曰《卜筮》,曰《断法》。
△《玩易微言摘钞》·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杨廷筠撰。廷筠字仲坚,钱塘人。万历壬辰进士。是编采诸家说《易》之言,汇集成帙,故曰“摘钞”。首卷载《论易大旨》十馀条,亦皆徵引前人论说,未尝自立一义。盖仿李鼎祚《集解》之例。而鼎祚所采,多汉以来不传之佚文,足资考证。廷筠此书,特撮录近代讲义而已。
△《易引》·九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歙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时化传其高祖社昌之《易》学,著书六种,其子庞汇辑合刊。此其第一种也。共一百有一篇。前后泛论《易》理,中则每卦为一篇,兼及《系辞》各章。大旨以佛经解《易》,根本已谬,其是非不待辨也。
△《周易颂》·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二种也。上卷九十颂,下卷亦九十颂。前后泛言象数,中间每卦为一颂,亦有两卦为一颂者。其体格颇仿焦氏《易林》,要不脱佛家之宗旨。
△《学易述谈》·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其子庞笔而志之,故以《述谈》为名。其《易》学之第三种也。
分《密义述》二十则,《名象述》十二则,《卦爻述》四十则,《凡例述》十二则。总以禅机为主,故首卷之末,有佛家三乘之说也。
△《易指要绎》·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初,时化高祖社昌尝著《周易指要》五卷,至时化乃取而绎之。
每段之下,凡称“绎曰”者,皆时化之言。其《易》学之第四种也。
△《易疑》·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五种也。首卷《密义疑》二十一则,二卷《名象疑》十二则,三卷《卦爻疑》三十六则,四卷《凡例疑》二十四则。所分四类,与《易学述谈》相同,皆别无精义。
△《易通》·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其《易》学之第六称也。多取《通书》、《正蒙》之言发明《易》理。案《通书》一名《易通》,《正蒙》亦多诠解造化阴阳之妙,其理本自相贯。然一经时化之发挥,则儒言悉淆於异学。盖其纰缪在宗旨之间,故不免貌同而心异也。
△《周易铁笛子》·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耿橘撰。橘字庭怀,献县人。万历甲午举人。官至监察御史。是书每卦画六爻而系爻辞於画下,又取反对之卦爻辞倒书之,自谓古《易》。盖据税与权之本。其於《十翼》则取《文言》“乾元者”以下六十六字,“坤至柔”以下三十四字,谓当入《彖》。取《文言》“潜龙勿用下也”以下一百七字,谓当入《象》。
又分《系辞传》为上、中、下三段,则皆无据之说也。
△《易经通论》·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曹学佺撰。学佺字能始,侯官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以著《野史纪略》削籍。崇祯初,起广西按察司副使,不就。后为朱聿键礼部尚书。
聿键败,学佺自杀。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书专释各卦彖词、六爻,融会一卦之意。其释“鸣鹤在阴”、“藉用白茅”诸句,颇有前人所未发之义。惟於《河图》、《洛书》推求不已,则以家在闽中,习闻漳浦之学也。然漳浦之学本别传於《易》外,学佺拾其绪论,愈衍愈支,既不及其术数之精,而又无当於《经》义,是进退无据矣。朱彝尊距学佺最近,而《经义考》注曰“未见”,殆当时已不甚行欤?
△《周易可说》·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曹学佺撰。是书以象占为主,於前人中多采来知德《易》注,而深疑朱子《本义》。如谓“凡辞皆象也,《本义》一辞而分为象、占,如‘潜龙勿用’本一句,而以‘潜龙’为象、‘勿用’为占者非”,其说颇允。又谓“阴变为阳,阳变为阴,只是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中,非真阴变为阳,阳变为阴。譬如男子有时行阴柔的事,即可变作妇人否?妇人有时行刚方的事,即可变作男子否”云云,则殊胶固。不知变论其德,不论其人也。又谓”如《小畜》之下三爻,《本义》云以君子欲上进见畜于小人,上三爻则云以柔顺之君子畜止刚暴之小人。《遯》之二阴浸长,则阳遯矣。爻之初六、六二则云,君子之遯在后,与夫固守必遯者。
一卦之中乍贤乍佞,何可以训”云云,不知《易》之理变动不拘,随爻取象,不可以一格绳也。亦自为一家之说而已矣。
△《易经澹窝因指》·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张汝霖撰。汝霖字明若,山阴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
其书随文训释,盖专为科举制艺而作。
△《周易古文钞》·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宗周撰。宗周字起东,号念台,山阴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
南都破后,绝粒而死。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乙未赐谥忠介。宗周与漳浦黄道周,明末俱以善《易》名。道周长於数,宗周长於理。其学多由心得,故不尽墨守传义。其删《说卦》、《序卦》、《杂卦》三传,虽本旧说,已失先儒谨严之义。至於《经》文序次,每以意移置,较吴澄《纂言》更为无据,亦勇於窜乱圣《经》矣。故其人可重,而其书终不可以训焉。
△《周易宗义》·十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程汝继撰。汝继字志初,朱之蕃《序》又称其字曰敬承,盖有二字也。婺源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袁州府知府。是书前有《自述凡例》云:“以朱子《本义》为宗,故名曰宗义。”然亦往往与朱子异。朱之蕃《序》称:“万历辛卯遇汝继於天界禅林,方以《易》学应制举。”又称:“比擢南曹,乃得乘其政暇,罗列诸家之说,不泥古,不执今,句栉字比,必求其可安於吾心,以契诸人心之所共安,而后录之。”盖其初本从举业而入,后乃以意推求,稍参别见,非能元元本本究《易》学之根柢者,故终不出讲章门径云。
△《周易象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章潢撰。潢字本清,南昌人。万历乙巳以荐授顺天府学训导。时年已七十九,不能赴官,诏用陈献章例,官给月米。后至八十二岁,终於家。《明史·儒林传》附载《邓元锡传》末。是书主於言象,故引张行成说以驳晁公武主理之论。
大抵以《汉上易传》为椎轮,杂引虞翻、荀爽九家《易》及李鼎祚、郑汝谐、林栗、项安世、冯椅、徐大为、吕朴卿诸家,而参以己意。其取象之例甚多,约其大旨,不出本体、互体、伏体三者。虽多本古法,而推衍颇为繁碎,未能一一尽得经义也。
△《易经会通》·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王邦柱、江柟同撰。邦柱字砥之,万历丙午举人。柟字楚馀。皆休宁人。其所徵引至一百七十馀家,然大旨本为举业而设。故皆随文衍义,罕所发明。
其所标举,有《全彖合旨》、有《六爻合旨》,有《二卦合旨》,有《系辞合旨》,亦皆不出讲章窠臼。至於卷首列取象之义,分正体、互体、变体、复体、积体、移体、半体、似体、反体、伏体、对体诸例,自谓偶有巧合者,录其一二,实则横生枝节,随意立名。盖冗琐无当,徒生轇轕而已。
△《易芥》·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陆振奇撰。振奇字庸成,仁和人。万历丙午举人。是书《经义考》作十卷,与此本不符。然所引郑之惠说称陆庸成为诸生时著《易芥》八卷,与此本合,则十卷乃字之误也。书中不载经文。其训诂专主义理,每卦多论反对之意。其论“用九”谓非六爻皆变,与《左传》蔡墨所称《乾》之《坤》者显相乖剌,知其不以古义为宗矣。
△《易林疑说》(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杨瞿崃撰。瞿崃字稚实,晋江人。万历丁未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
先是,瞿崃之父著《易经蒙筌》,未就而卒。瞿崃承其家学,考索诸家,有疑即为之说,故名曰“疑说”。其论《九畴》子目吻合《河图》,谓《洛书》可以叙畴,亦可以画卦,以及横图、圆图、逆数、顺数、八卦序次、五行生克,皆缴绕旁文,无关经义。《明史·艺文志》作十卷。今此本止三册,不分卷数。疑就其初成稿本传写者也。
△《易经勺解》·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林欲楫撰。欲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