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47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47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乃后人离析篇帙,以合原数,此二十一水盖即在所佚之中。一清证以本注,杂采他籍,得滏、洺、滹沱、派、滋、伊、瀍、涧、洛、丰、泾、汭、渠获、洙、滁、日南、弱、黑十八水,於漯水下分漯馀水。又考验本经,知清漳水、浊漳水、大辽水、小辽水,皆原分为二。
  共得二十一水,与《六典注》原数相符。其考据订补,亦极精核。卷首列所据以校正者凡四十本。虽其中不免影附夸多(如所称黄宗羲本,原无成书。顾炎武本、顾祖禹本、阎若璩本。皆所著书引用考辨,实无刻本,又黄仪本,称其书今归新城王氏池北书库。考王士祯没后,池北书库所藏皆已散佚,见赵执信《田园集》。
  是其子孙断无收书之事,若士祯存时所收,则书归王氏,在康熙辛卯以前,一清年齿亦断不及见也),然旁引博徵,颇为淹贯。订疑辨讹,是正良多。自官校宋本以外,外间诸刻固不能不以是为首矣。
  △《吴中水利书》·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单锷撰,锷字季隐,宜兴人。嘉祐四年进士,欧阳修知举时所取士也。得第以后,不就官,独留心於吴中水利。尝独乘小舟,往来於苏州、常州、湖州之间,经三十馀年。凡一沟一渎,无不周览其源流,考究其形势。因以所阅历,著为此书。元祐六年,苏轼知杭州日,尝为状进於朝。会轼为李定、舒亶所劾,逮赴御史台鞫治,其议遂寝。明永乐中,夏原吉疏吴江水门,浚宜兴百渎,正统中,周忱修筑溧、阳二坝,皆用锷说。嘉靖中,归有光作《三吴水利录》,则称治太湖不若治松江,锷欲修五堰,开夹苎干渎以绝西来之水,使不入太湖,不知扬州薮泽,天所以潴东南之水也。水为民之害,亦为民之利。今以人力遏之,就使太湖乾枯,於民岂为利哉!其说稍与锷异。盖岁月绵邈,陵谷变迁,地形今古异宜,各据所见以为论。要之旧法未可全执,亦未可全废,在随时消息之耳。《苏轼进书状》载《东坡集》五十九卷中,此书即附其后。书中有“并图以进”之语,而於其上。加贴黄云:“其图画得草略,未敢进上,乞下有司计会单锷别画。”此本删此贴黄,惟存“别画”二字,自为一行。盖此书久无专刻,志书从《东坡集》中录出,此本又从志书录出,故辗转舛漏如是也。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二卷(浙江吴王墀家藏本)
  宋魏岘撰。岘,鄞县人。官朝奉郎,提举福建路市舶。鄞故有它山一水,其始大溪与江通流,咸潮冲接,耕者弗利。唐大和七年,邑令王元暐始筑堰以捍江潮。於是溪流灌注城邑,而鄞西七乡之田皆蒙其利。岁久废坏,宋嘉定间,岘言於府,请重修,且董兴作之役,因为是书记之。上卷杂志源流规制,及修造始末,下卷则皆碑记与题咏诗也。按《新唐书·地理志》,载明州鄮县(案:鄞县在唐为鄮县)南二里有小江湖,溉田八百顷。开元中,令王元纬置。东二十五里有西湖,溉田五百顷。天宝二年,令陆南金开广之。今此编称它山水入於南门,潴为日、月二湖。其日湖即小江湖,月湖即西湖。谓二湖皆王元暐所浚,而不言有天宝之陆南金,似有阙略。至其以元暐为元纬,以开元中为大和七年,则此编所载诸碑记及唐僧元亮诗,证佐显然,足以纠正《唐志》之谬,不得以与史异文为疑矣。此书在地志之中颇为近古,宋《四明郡志》尝采其说。然传本颇稀,几於泯没而无可考。明崇祯辛巳,郡人陈朝辅始得旧帙梓行,版亦散佚。首有岘及朝辅二序,而末以《四明志序》附焉,盖即从陈本录出者也。
  △《河防通议》·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赡思撰。赡思,色目人。官至秘书少监,事迹具《元史》本传。是书具论治河之法,以宋沈立汴本,及金都水监本汇合成编。本传所称《重订河防通议》是也。赡思系出西域,邃於经学,天文、地理、锺律、算数无不通晓。至元中,尝召议河事,盖於水利亦素所究心。故其为是书,分门者六,门各有目,凡物料功程、丁夫输运,以及安樁下络,叠埽修堤之法,条例品式,粲然咸备,足补列代史志之阙。昔欧阳玄尝谓司马迁、班固记河渠、沟洫,仅载治水之道,不言其方,使后世任斯事者无所考。是编所载,虽皆前代令格,其间地形改易,人事迁移,未必一一可行於后世。而准今酌古,矩矱终存,固亦讲河务者所宜参考而变通矣。
  △《治河图略》·一卷(永乐大典本)
  元王喜撰。喜爵里无考。其书首列六图,图末各系以说,而附所为《治河方略》及《历代决河总论》二篇於后。其文称臣谨叙、臣谨论云云,疑为经进之本。
  考《元史·顺帝纪》及《河渠志》,至正中,河决白茅堤、金堤,大臣访求治河方略,喜书殆作於其时欤?大旨取李寻因其自然之说,惟以浚新复旧为主。厥后卒用贾鲁之策,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以复故道。与是编持论相合,则当时固已采录其言矣。特史文阙略,未著其进书本末耳。卷中所图河源,颇多讹舛。盖昆仑、星宿,远隔穷荒。自我国家底定西陲,葱岭、于阗悉归版籍,於是河有重源之迹,始确然得其明徵。元人所述,凭潘昂霄之所记,昂霄所记,凭笃什之所传。
  辗转相沿,率由耳食。撰《元史》者且全录其文於《河渠志》,以为亘古所未闻。
  喜之踵讹袭谬,又何怪乎!取其经略之详,而置其考据之疏可也。
  △《浙西水利书》·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明姚文灏撰。文灏,贵溪人。成化甲辰进士,官工部主事。考《明孝宗实录》,载弘治九年七月,提督松江等处水利工部主事姚文灏,言治水六事,上从之。则是书当为是时作也。大旨以天下财赋仰给东南,南直隶之苏、松、常三府,浙江之杭、嘉、湖三府,环居太湖之旁,尤为卑下。太湖绵亘数百里,受诸州山涧之水,散注淀山等湖,经松江以入海。其稍高昂者,则受杭、禾之水,达黄浦以入海。淫潦时至,辄泛溢为患。盖以围田掩遏,水势无所发泄,而塘港湮塞故也。
  因取宋至明初言浙西水利者,辑为一编。大义以开江、置闸、围岸为首务,而河道及田围则兼修之。其於诸家之言,间有笔削弃取。如单锷《水利书》及任都水《水利议答》之类,则详其是而略其非。而宋郏氏诸议,则以其凿而不录。盖斟酌形势,颇为详审,不徒采纸上之谈云。
  △《河防一览》·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潘季驯撰。季驯有《司空奏议》,已著录。季驯在嘉靖、万历间,凡四奉治河之命。在事二十七年,著有成绩。尝於万历七年工成时,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纂成一书,名《塞断大工录》。既而以其犹未赅备,复加增削,辑为是编。首《敕谕图说》一卷,次《河议辨惑》一卷,次《河防险要》一卷,次《修守事宜》一卷,次《河源河决考》一卷,次《前人文章之关系河务及诸臣奏议》凡八十馀篇,分为九卷。明代仰东南转漕,以实京师。又泗州祖陵,逼近淮泗,故治水者必合漕运与陵寝而兼筹之。中叶以后,溃决时闻,议者纷如聚讼。季驯独力主复故道之说,塞崔镇,堤归仁,而黄不北;筑高家堰、黄浦八浅,而淮不东。创为减水顺水坝、遥堤、缕堤之制,而蓄泄有所赖。其大旨谓通漕於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於淮,则治淮即以治河;合河、淮而合入于海,则治河、淮即以治海。故生平规画,总以束水攻沙为第一义。考《汉书》载王莽时徵治河者,大司马史张戎已有“水自刮除成空”语。是借水刷沙,古人已露其意,特从未有见诸行事者。季驯乃斟酌相度,神而明之,永为河渠利赖之策。后来虽时有变通,而言治河者终以是书为准的。阎若璩《潜邱札记》有《与刘颂眉书》曰:“考万历六年,潘司空季驯河工告成,其功近比陈瑄,远比贾鲁,无可移易矣。乃十四年河决范家口,又决天妃坝;二十三年河、淮决溢,邳、泗、高、宝等处皆患水灾;天启元年河决王公堤。安得云潘司空治后无水患六十年!大抵潘司空之成规具在,纵有天灾,纵有小通变,治法不出其范围之外。故曰《河防一览》为平成之书”云云。若璩居於山阳,於河渠利病得之目睹,斯可谓平情之论矣。
  △《三吴水利录》·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归有光撰。有光有《易经渊旨》,已著录。是书大旨以治吴中之水,宜专力於松江。松江既治,则太湖之水东下,而他水不劳馀力。当时堤防废坏,涨沙几与崖平,水旱俱受其病。因采集前人水议之尤善者七篇,而自作《水利论》二篇以发明之。又以《三江图》附於其后。盖松江为震泽尾闾,全湖之水皆从此赴海。所谓“塞则六府均其害,通则六府同其利”者,前人已备言之。寻其湮塞之流,则张弼《水议》所谓“自夏原吉浚范家浜直接黄浦,浦势湍急,泄水益径。
  而江潮平缓,易致停淤。故黄浦之阔,渐倍於旧;吴淞狭处,仅若沟渠”。其言最为有理。有光乃概以为湖田围占之故,未免失於详究。然有光居安亭,正在松江之上。故所论形势,脉络最为明晰,其所云“宜从其湮塞而治之,不可别求其他道”者,亦确中要害。言苏松水利者,是书固未尝不可备考核也。
  △《北河纪》·八卷、《纪馀》·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谢肇淛撰。肇淛有《史觿》,已著录。此书乃其以工部郎中视河张秋时所作。《明史·艺文志》著录,卷数亦同。首列河道诸图,次分河程、河源、河工、河防、河臣、河政、河议、河灵八记,详疏北河源委,及历代治河利病。
  撰采颇备,条画亦颇详明。至山川古迹及古今题咏之属,则别为四卷附后,名曰《纪馀》。盖河道之书,以河为主,与州郡舆图体例各不侔也。国朝顺治中,管河主事阎廷谟益以新制,作《北河续纪》四卷,虽形势变迁,小有同异。要其大致,仍皆以是书为蓝本。盖其发凡起例,具有条理,故续修者莫能易焉。肇淛著作甚夥,而《明史》於《文苑传》中独载此书,称其具载河流原委及历代治河利病,其必有以取之矣。
  △《敬止集》·四卷(浙江苏汪汝瑮家藏本)
  明陈应芳撰。应芳字元振,泰州卫人。万历乙未进士,官福建布政司参政。
  淮南夙称泽国,而泰州、兴化尤甚。应芳家於泰州,因讲求水道之源委,与河之利害,悉其形势。集当时奏疏、公移、私札言河道者为一书,名曰《敬止》,重桑梓也。又各绘为图,曰《泰州上河》,曰《泰州下河》,曰《高兴下河》,曰《兴化下河》,曰《宝应下河》,曰《盐城下河》。附论十三首,兼及漕运、田赋。虽今昔异宜,形势递变,核以水道。与所图已不相符。然其书议论详明,以是地之人言是地之利病,终愈於临时相度,随事揣摩。因其异同以推求沿革之故,於疏浚筑防亦未为无补矣。
  △《三吴水考》·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内蕴、周大韶同撰。内蕴称吴江生员,大韶称华亭监生,其始末则均未详也。初,万历四年,言官论苏、松、常、镇诸府水利久湮,宜及时修浚,乞遣御史一员督其事。乃命御史怀安林应训往。应训相度擘画,越六载蒇功,属内蕴等编辑此书。前有万历庚辰徐栻序,称为《水利图说》。而辛巳刘凤序、壬午皇甫汸序则称《三吴水考》。盖书成而改名也。汸序称应训命诸文学作,而栻、凤序皆称应训自著,亦复不同。考书中载应训奏疏、条约,皆署衔署姓而不署其名,似不出於应训手,殆内蕴等纂辑之,而应训董其成尔。其书分十二类,凡《诏令考》一卷,《水利考》四卷,《水源考》一卷,《水道考》三卷,《水年考》一卷,《水官考》一卷,《水议考》二卷,《水疏考》三卷,《水移考》一卷,《水田考》一卷,《水绩考》一卷,《水文考》一卷。虽体例稍冗,标目亦多杜撰,而诸水之源流,诸法之利弊,一一详赅。盖务切实用,不主著书,固不必以文章体例绳之矣。
  △《吴中水利书》·二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张国维撰。国维字九一,号玉笥,东阳人。天启壬戌进士,福王时官至吏部尚书。南京破后,从鲁王於绍兴。事败,投水死。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先列东南七府水利总图,凡五十二幅。次标《水源》、《水脉》、《水名》等目,又辑诏敕、章奏,下逮论议、序记、歌谣。所记虽止明代事,然指陈详切,颇为有用之言。凡例谓崇明、靖江二邑,浮江海之中,地脉不相联贯,自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