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姚文元传 >

第45章

姚文元传-第45章

小说: 姚文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来说,查找姚文元档案,倒还方便一些。他亲笔填写的履历表,成为我排定姚文元年谱的依据。
  一边查“文”一边找“献”。我东奔西跑,采访知情者。我发觉,“献”往往比“文”更重要。
  知情者一般分三类:一种是他什们的直系亲属或有牵连的人,最难采访。他们往往最知情,却不愿详谈。总是谈一些尽人皆知的事。在这样的人那里,我常常只能核对一些事实。慢慢熟悉之后,也能了解不少珍贵史料。
  另一种是受迫害者,能够很热情、很尽力地给予帮助。
  还有一种是无牵连者,一般知情不深,愿说。从他们那里可以了解一些背景材料。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姚文元的入党介绍人、支部书记、支委聚首,与我交谈。他们认为大家一起回忆,可以互相启发,互相校正。那是一个星期天,几位老同志都应邀赶来。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这些回忆又生动、又详细,远不是档案上的记载所能比拟的。他们的大力支持,使我深为感动。我把那天的录音磁带,作为重要史料保存。
  上海新闻界的老前辈们,也给以可贵的支持。有几位“老总”,与姚文元长期共事,以至是多年的邻居。如《解放日报》原总编王维的翔实的回忆,同样是很重要的史料。
  一些老作家、老诗人,回忆了半个世纪前的姚蓬子的往事。施蛰存谈笑风生,讲起姚蓬子种种为人之态。王若望的回忆中,谈及很重要的一件事,即张春桥与姚文元在五十年代是怎样开始勾结的。王若望所讲的情况鲜为人知,又是他亲自经手的,是第一手的材料。
  为了弄清“杂家”事件始末,我拜访了深受“姚棍子”迫害的罗竹风;为了弄清“德彪西论战”的前前后后,贺绿汀对我谈了他与姚文元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为了查明《评新编历史后〈海瑞罢官〉》的出笼经过,《文汇报》和《解放日报》的有关负责同志谈及了许多内幕…·
  上海某大学的许多老师,目击了姚蓬子在“文革”中的“精彩”表演;里弄干部们了解姚蓬子与姚文元之间的来来往往;姚文元曾工作过的几个单位的同事,也颇知情。我一一前往请教,采访。
  我终于找到当年的“姚蓬子专案组”组长、成员,找到审查过姚蓬子的公安人员,还找到“作家书屋”当年的店员……
  我曾笑称我的写作近乎“外调”,简直成了“专案组”一般。我细细研读了当年关于调查姚氏父子历史情况的中共中央文件。我的采访,几乎不放过文件中提到过的线索,不论这些知情人在上海还是在外地。
  我从那张留存在姚蓬子档案中的目录上,注意到一个原中统局负责人的名字。几经周折,我找到了他。他已是九十五岁的老人,却有着惊人的记忆。他谈了徐恩曾的身世,谈了费侠的叛变经过,谈了《扶轮日报》是怎么办起来的,谈了姚蓬子的叛变情况……他的这些“献”,很多是“文”中从未见过。
  姚蓬子在南京的情况,当然,丁玲是最了解的。在一九八五年夏,我去北京。经过再三考虑,我觉得必须采访她。她当时很忙,但她告诉我,已经写了回忆录,内中详细谈及姚蓬子。为了节省她的时间,凡是她的回忆录中已经谈到的事,她就不重复了……我一直期待着读到她的回忆录。我终于读到了她用生命的最后岁月写成的《魍魉世界——南京国居回忆》,她用她的笔,为后人勾画了当年姚蓬子的可耻形象。
  传记文学的大厦,必须建立在掌握大量可靠史料的基础上——也就是建立在事实的地基上,我经过反复“外调”,才进入写作阶段。
  姚氏父子的身世,其实也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史的缩影。这样的人物,有深度,有跨度,需要作者能够有相当的驾驭史料的能力。我不得不去读许多有关的史著,在弥补自己的不足。最使我感到困惑的是,如何准确。如实地掌握笔下的分寸。尽管姚氏父子都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在写作时仍需要持实事求是的分析、批判态度。就拿姚蓬子来说,在被捕、叛变之前,他是左翼作家中的一员,他的作品确实具有进步的倾向……当然,在他反水之后,那就完全成了敌人营垒中的一员。不过,他的内心之中,也充满深深的矛盾,他是在极度的隐痛中过着他的“文化掮客”生涯。没有一个叛徒,是真正幸福的。
  传记文学与小说一样,同样需要着力刻画人物的性格。不过,小说属“合成材料”,作者可以随意塑造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传记文学却属“天然材料”,必须依据人物的本来性格加以刻画,比起小说来,“自由度”要小得多。在写《姚氏父子》时,我以为写姚蓬子要比写姚文元容易,原因便在于姚蓬子本来就是个性格鲜明的人,他的喜欢炫耀、不甘寂寞,他的马虎之中透着精明,他的吝啬刻薄,他的不修边幅,构成了他的生动形象。相对来说,书中对姚文元的性格的刻画要差一些,他不如姚篷子那般鲜明。
  姚文元道路,是一条政治投机之路。“反胡风”、“反右”和“文革”,姚文元充分表现了他的政治投机的手腕,来了个“三级跳”。把这个人物的本质写透了,把“无产阶级金棍子”的“成长历程”写出来,实际上就是对建国以来几次重大的“左”的失误的分析与批判。姚文元在“反胡风”中,本来处境狼狈,因为姚蓬子受胡风一案牵连,被公安部拘捕审查,姚文元也因与胡风的来往受到组织审查,而且审查小组负责人之一便是他当时的恋爱对象金英。他差一点连女友都告吹!他随机应变,投奔张春桥,接二连三地在张春桥任社长兼总编的《解放日报》上抛出一系列批胡风的文章,他由此不仅保全了自己,而且在上海文艺界崭露头角。在一九五七年“早春天气”,姚文元本来发表了许多篇有着“右派”言论的文章。“右派”的帽子已在他的头上旋转了!当他听到“反击右派”的风声时,急急抛出那篇《录以备考》,迅速被《人民日报》在头版转载,《人民日报》还在社论中提及《录以备考》,他再度投机得胜,成为“反右英雄”。此后,他踌躇满志,“横扫”巴金、艾青、秦兆阳、流沙河、周谷城,以至把棍子打到丁玲头上。他终于经张春桥力荐,被那位从北京秘密来沪的“女客人”所看中。于是,江、张、姚结伙,姚的“四评”(评《海瑞罢官》、评三家村、评陶铸、评周扬)拉开了“文革”大幕,他也由此一跃而为“中央首长”……剖析姚文元道路,为他立传,目的在于使青年读者了解“左”毒曾怎样狂撅一时,给人民的事业带来多大的灾祸,从而察往知来,借昔鉴今。细细追穷姚文元的“政治投机商”的看家本领,发觉乃是与其父一脉相承。姚蓬子时而是左翼作家联盟执委兼总务部长,中共中央特科联络,时而倒入国民党反动派怀抱,成为中统局的科长,接连发表反共文章,时而当起作家书屋老板,时而教起中国文学史来……写姚文元,不可不写姚蓬子。于是,我选定姚氏父子作为传主。写《姚文元传》,着眼于姚氏一父一子,却浓缩着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政治风云和文坛搏斗。这是一对特殊的父子。传主本身所具备的深刻内蕴,使传记具有力度和深度。
  在我看来,把透明度甚差的人物通过长篇传记清晰地推到读者面前,这个过程如同解数学方程求得X。求解姚氏父子的X,是颇花精力的。我终于在一九八六年秋,写出了《姚文元传一书初稿》。
  写完后,鉴于这本书所具有的敏感性,两家大型文学丛刊的编辑看了,都很喜欢却未敢发表。我不求急功近利——早在酝酿写《姚文元传》这样一批人物传记时,我就已很明确地跟一位老编辑谈过。我说,写完之后,也许要过十年、二十年才得以与读者见面,但我必须抓紧在这几年采写——因为许多历史的见证人已经步入风烛残年,晚了一步就无法从他们的记忆仓库里“抢”到不可复得的珍贵史料。我在采写《罗隆基传》时,就有深切的感受,因为那段时间我简直成了北京几家医院的常客——被采访者差不多都年已耄耄,只能在病房中接待我。我想,我将不仅仅把我写的这些传记留给后人,我也将把大量的录音磁带、采访笔记留诸后人——那将成为历史学家的研究资料。正因为这样,写这些人物传记,我耐得寂寞。青灯一盏,书桌一张,默默笔耕,案牍劳形,如此而已。
  《姚文元传》写出初稿(初稿名《姚氏父子》)之后,我又发现一些新的资料、新的线索。在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八年初,我进行了补充采访,对初稿作了很大的修改、补充,从最初的十三万字扩充到二十五万字。
  在完成第三稿之后,作者再度赴京,对姚蓬子胞妹姚舞雁、姚蓬子多年之友楼适夷以及已经出狱的关锋进行采访,又对全书作了补充修改。
  本书初版本于一九八八年印出。出版前曾由国内多家报刊发表。此后,我又访问了田家英夫人董边、刘志坚、李锐、芦获、马以鑫以及陈伯达、王力、戚本禹等。我还专程前往姚文元故乡——浙江诸暨,来到姚公埠姚家老屋。在诸暨,得到地方志办公室陈侃章、档案馆姚彩娟以及姚家老邻居俞校法等的帮助。这次,在初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修改、补充。
  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对时代文艺出版社与梅中泉同志给予的鼓励、支持表示感谢。
  叶永烈
  一九八八年三月七日初稿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十一日
  修改于上海
  附录一 姚氏父子书目
  姚蓬子书目:
  1、《处女的心》,法国果尔蒙著,蓬子译,上海北新书局一九二七年出版,欧美名家小说丛刊之一。共二二四页。
  2、《银铃》(诗集),蓬子作,上海水沫书店一九二九年出版,水沫丛书之一。共六五页。
  3、《妇人之梦》,法国果尔蒙著,蓬子译,钱牧风装帧,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一九三○年三月初版,一九三五年十月二版。欧罗巴文艺丛书之一。共二三○页。
  4、《我的童年》,苏联高尔基著,蓬子译,上海大光书局出版。一九三○年十一月初版,一九三一年八月再版,一九三二年十月三版,欧罗巴文艺丛书之一。共四三八页。
  5、《浮世画》(小说),蓬子作,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一九三二年三月初版。一角丛书之一,赵家壁主编。共六一页。
  6、《结婚集》,瑞典斯德林保著,蓬子、杜衡合译,上海大光书局一九三二年十月再版,一九三五年十月三版,欧罗巴文艺丛书之一。共四十六页。
  7、《剪影集》(短篇小说集),蓬子作,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出版公司出版。一九三三年五月初版,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再版,一九三六年七月三版,良友文学丛书之一。共二五一页。
  8、《饥饿的光芒》,苏联梭罗古勃等著(短篇小说集),蓬子译,上海春光书店一九三四年六月再版。
  9、《俄国短篇小说集》,苏联皮涅克等著,蓬子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七年三月初版,万有文库丛书之一。共二三九页。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再版。(注:蓬子的《译后杂记》末写明一九三一年六月于上海估计可能在一九三一年曾出过初版本,后被万有文库收入重印。初版本不详。)
  10、《论胡适实用主义》,蓬子著,出版年月不详(在姚文元档案中曾提及此书)。
  姚文元书目:
  1、《细流集》(杂文集),姚文元著,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六月初版。收文章二十九篇。全书一二七页。
  2、《在革命的烈火中》(杂文集),姚文元著,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四月初版。收文章五十五篇。全书二三○页。
  3、《论文学上的修正主义思潮》(文学评论集),姚文元著,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八年七月初版。收文章十二篇。全书三五九页。
  4、《革命的军队无敌的战士——谈谈(保卫延安)的几个特点》(读书运动辅导丛书),姚文元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十月初版。全书三三页。
  5、《兴灭集》(杂文集),姚文元著,新文艺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三月初版。收文章四十六篇。全书一九○页。
  6、《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上海文艺丛书),姚文元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五九年九月初版。全书二四七页。一九六四年第五次印刷时改版。全书为二七六页。
  7、《冲霄集》(杂文集),姚文元著,作家出版社,一九六○年五月初版。收文章四十一篇。全书一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