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四书五经合集 >

第146章

四书五经合集-第146章

小说: 四书五经合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文】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①,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邪②?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③,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陵,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父。极天下之喷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注释】
  ①情伪:真情假象。②蕴:内涵。③形而上者:思想、观念等没有确定物象的意识形态。道:理论,原则。形而下者:可见可触的具体物质。器:具有实用性的物质。
  【译文】
  孔子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义。”那么圣人的意图就不能表现出来了吗?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是为了充分表达意念,设置六十四卦是为了充分表达真伪,加上文辞是为了充分表达要说的话,使卦史变化相通是为了充分显示有利之处,激励人们是为了充分显示它的神奇。”“乾卦”和“坤卦”集中体现了《易》的内涵吗?乾坤确定了秩序,《易》的原则就以它为基础。乾坤毁灭了,那么就无法体现《易》的原理。
  《易》的原理体现不出来,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止运动了。因此,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将它们结合调节叫做变,推演运用叫做通,在民众中实施运用叫做事业。所以,卦象是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模拟它们的外形面貌,反映事物的特性,因而叫做卦象。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观察它们的普遍联系,以推行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规范,加上文辞,用以判断吉凶,因此称为艾。极尽天下万物最繁杂的现象,这是卦象的演化,激励天下万物运动的,是卦交辞的启示。互相联系并适度调节,是变化的结果。推动万物运行,是变通的结果。对它们心领神会的是人,默默成就它们,无言中确立信赖,是德行显现的结果。
  【读解】
  人世间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宇宙万物千变万化的形貌及其内在联系,用什么方式来传达人们内心对大千世界的深奥复杂微妙的感受。
  《系辞》的作者认为,只有超凡入圣的人才能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而《周易》则是成动解决这一难题的代表作、典范,所以被看成是“经典”。具体地说,《周易》用六十四个卦象和卦辞、爻辞,揭示了天地万物的形貌、特点、联系、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表现了圣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圣人的伟大品德。
  姑且不说作者一再表现出的对“圣人的厚爱,这里提到的“言”与“意”的矛盾,恐怕才是真正要关注的焦点。言语、话语、表达手段和方式总是有限的,外部大千世界和深幽的内心世界却是无限的。如何用有限来表现无限,既是哲学问题,又是艺术问题,同时也是人生问题。老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只有圣人君子(精英)才会去思考远离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切身利益的这类问题。他们的思考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
  言与意的矛盾
  【原文】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①,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蕴邪②?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③,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陵,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父。极天下之喷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注释】
  ①情伪:真情假象。②蕴:内涵。③形而上者:思想、观念等没有确定物象的意识形态。道:理论,原则。形而下者:可见可触的具体物质。器:具有实用性的物质。
  【译文】
  孔子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意义。”那么圣人的意图就不能表现出来了吗?孔子说:“圣人创立卦象是为了充分表达意念,设置六十四卦是为了充分表达真伪,加上文辞是为了充分表达要说的话,使卦史变化相通是为了充分显示有利之处,激励人们是为了充分显示它的神奇。”“乾卦”和“坤卦”集中体现了《易》的内涵吗?乾坤确定了秩序,《易》的原则就以它为基础。乾坤毁灭了,那么就无法体现《易》的原理。
  《易》的原理体现不出来,那么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止运动了。因此,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将它们结合调节叫做变,推演运用叫做通,在民众中实施运用叫做事业。所以,卦象是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繁杂的现象,模拟它们的外形面貌,反映事物的特性,因而叫做卦象。圣人用来显示天下万物的运动变化,观察它们的普遍联系,以推行立身处世的准则和规范,加上文辞,用以判断吉凶,因此称为艾。极尽天下万物最繁杂的现象,这是卦象的演化,激励天下万物运动的,是卦交辞的启示。互相联系并适度调节,是变化的结果。推动万物运行,是变通的结果。对它们心领神会的是人,默默成就它们,无言中确立信赖,是德行显现的结果。
  【读解】
  人世间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宇宙万物千变万化的形貌及其内在联系,用什么方式来传达人们内心对大千世界的深奥复杂微妙的感受。
  《系辞》的作者认为,只有超凡入圣的人才能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而《周易》则是成动解决这一难题的代表作、典范,所以被看成是“经典”。具体地说,《周易》用六十四个卦象和卦辞、爻辞,揭示了天地万物的形貌、特点、联系、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表现了圣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圣人的伟大品德。
  姑且不说作者一再表现出的对“圣人的厚爱,这里提到的“言”与“意”的矛盾,恐怕才是真正要关注的焦点。言语、话语、表达手段和方式总是有限的,外部大千世界和深幽的内心世界却是无限的。如何用有限来表现无限,既是哲学问题,又是艺术问题,同时也是人生问题。老百姓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只有圣人君子(精英)才会去思考远离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切身利益的这类问题。他们的思考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
  ==========================
  尚书
  目录
  《尚书》简介
  虞夏书 尧典
  尧帝功德满天下
  春夏秋冬怎样划分
  尧帝挑选接班人
  舜帝代行天道
  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
  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
  皋陶谟
  对从政者的告诫
  从政者要具备九种品德
  尊卑等级由上天命定
  大禹治水的自述
  甘 誓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商书 汤誓
  世上没有不落的太阳
  盘庚(上)
  盘庚洞若观火劝贵族
  盘庚(中)
  盘庚是东方的摩西?
  盘庚(下)
  民众才是国家的根本
  西伯戡黎
  自作孽,不可活
  微 子
  出逃是一种明智的人生选择
  周 书
  得道多助
  洪 范
  谁制定了治国安邦的规则
  对数目字和秩序的酷爱
  做家长的法则
  作威作福是天子的特权
  解除疑惑要靠占卜算卦
  自然时序与君主统治
  幸福和不幸有哪些
  康 诰
  用德政去征服人心
  谨慎严明的施用刑
  酒 诰
  周公发布的戒酒令
  ………………………………………………
  《尚书》简介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尚书》用散文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大致有四种体式:一是“典”,主要记载当时的典章制度;二是“训诰”,包括君臣之间、大臣之间的谈话和祭神的祷告辞;三是“誓”,记录了君王和诸侯的誓众辞;四是“命”,记载了帝王任命官员、赏赐诸侯的册命。《尚书》使用的语言、词汇比较古老,因而较难读懂。
  流传至今的《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两部分。《今文尚书》共二十八篇,《古文尚书》共二十五篇。从唐代以来,人们把《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混编在一起后来经过明、清两代的一些学者考证、辨析,确认相传由汉代孔安国传下来的二十五篇《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写的《尚书传》是伪造的因此被称为《伪古文尚书》和《尚书伪孔传》。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已成为定论。
  现存二十八篇《今文尚书》传说是秦、汉之际的博士伏生传下来的,用当时的文字写成,所以叫做《今文尚书》(《古文尚》用古代文字写成)。其中《虞夏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十九篇。我们选录的是《今文尚书》,不包括书《古文尚书》。原文主要依据清代阮元校订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广泛参考了研究《尚书》的各种专著。
  ………………………………………………
  尧帝功德满天下
  【原文】
  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3),允恭克让(4),光被四表(5),格于上下(6)。克明俊德(7),以亲九族(8)。九族既睦,平章百姓(9)。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10)。
  【注释】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稽:考察。古 :这里指古时传说。(2)钦:恭谨严肃。(3)允:诚实。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4)被:覆盖。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5)格:到达。(7)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8)九族:指同族的人。(9)平:辨别。章:使明显。百姓:白官族姓。(10)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
  【译文】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
  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