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第13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所以朝中百官与禁军六军都得到数量不等的赐钱。
'34'郭子仪引兵自杏园济河,东至获嘉,破安太清,斩首四千级,捕虏五百人。太清走保卫州,子仪进围之;丙午,遣使告捷。鲁炅自阳武济,季广琛、崔光远自酸枣济,与李嗣业兵皆会子仪于卫州。庆绪悉举邺中之众七万救卫州,分三军,以崔乾将上军,田承嗣将下军,庆绪自将中军。子仪使善射者三千人伏于垒垣之内,令曰:“我退,贼必逐我,汝乃登垒,鼓噪而射之。”既而与庆绪战,伪退,贼逐之,至垒下,伏兵起射之,矢如雨注,贼还走,子仪复引兵逐之,庆绪大败。获其弟庆和,杀之。遂拔卫州。庆绪走,子仪等追之至邺,许叔冀、董秦、王思礼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皆引兵继至。庆绪收余兵拒战于愁思冈,又败。前后斩首三万级,捕虏千人。庆绪乃入城固守,子仪等围之。庆绪窘急,遣薛嵩求救于史思明,且请以位让之。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欲救邺,观望未敢进,先遣李归仁将步骑一万军于滏阳,遥为庆绪声势。
'34'郭子仪率兵从卫州汲县杏园渡过黄河,向东到达获嘉,击败叛军安太清,杀敌四千人,俘虏五百人。安太清退保卫州,郭子仪进兵包围,丙午(初七),派使者入朝报捷。鲁炅从阳武渡过黄河,季广琛、崔光远从酸枣渡过黄河,与李嗣业部队一起到卫州与郭子仪会师。安庆绪发邺中的全部兵七万来救卫州,分为三军,崔乾率领上军,田承嗣率领下军,安庆绪亲自率领中军。郭子仪命令善射手三千埋伏在军营垒墙的后面,命令他们说:“我如果领兵退却,叛军必定来追击,那时你们就登上垒墙,擂鼓叫喊而射击。”郭子仪与安庆绪交战,假装退却,叛军遂来追赶,来到垒下,伏兵齐发而射击,箭如雨下,叛军退走,郭子仪又率兵追击,安庆绪大败。俘虏了安庆绪的弟弟安庆和,立即杀了他。于是克服了卫州。安庆绪败逃,郭子仪等率兵一直追到邺城,这时许叔冀、董秦、王思礼及河东兵马使薛兼训都领兵相继来到。安庆绪收罗残兵与官军战于愁思冈,又被打败。前后杀死叛军三万人,俘虏一千人。于是安庆绪入城固守,郭子仪等率兵包围了邺城。安庆绪危急,于是就派薛嵩向史思明求救,并请求把帝位让给史思明。史思明发范阳兵十三万想要救援邺城,但不敢冒然进军,先派部将李归仁率领步、骑兵一万驻扎于滏阳,与安庆绪遥相呼应。
'35'甲寅,上皇幸华清宫;十一月丁丑,还京师。
'35'甲寅(十五日),玄宗前往华清宫;十一月丁丑(初八),返回京师。
'36'崔光远拔魏州;丙戌,以前兵部侍郎萧华为魏州防御使。会史思明分军为三,一出邢、,一出冀、贝,一自洹水趣魏州。郭子仪奏以崔光远代华,十二月,癸卯,敕以光远领魏州刺吏。
'36'崔光远率兵克复魏州,丙戌(十七日),朝廷任命前兵部侍郎萧华为魏州防御使。这时史思明把军队分为三路:一路出邢州、州,一路出冀州、贝州,一路从洹水县进军魏州。郭子仪上奏请求让崔光远代替萧华,十二月癸卯(初五),肃宗下敕书命崔光远兼领魏州刺史。
'37'甲辰,置浙江西道节度使,领苏、润等十州,以升州刺史韦黄裳为之。庚戌,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领越、睦等八州,以户部尚书李为之,兼淮南节度使。
'37'甲辰(初六),唐朝设置浙江西道节度使,管辖苏州、润州等十一州,任命升州刺史韦黄裳为节度使。庚戌(十二日),又设置浙江东道节度使,管辖越州、睦州等八州,任命户部尚书李为节度使,并兼任淮南节使。
'38'己未,群臣请上尊号曰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许之。
'38'己未(二十一日),群臣请求上肃宗尊号为乾元大圣光天文武孝感皇帝,肃宗答应。
'39'史思明乘崔光远初至,引兵大下,光远使将军李处拒之。贼势盛,处连战不利,还趣城。贼追至城下,扬言曰:“处召我来,何为不出!”光远信之,腰斩处。处,骁将,众所恃,既死,众无斗志,光远脱身走还汴州。丁卯,思明陷魏州,所杀三万人。
'39'史思明乘崔光远初到魏州之机率兵大举进攻,崔光远派部 将李处去迎战。由于叛军兵势强盛,李处连战失利,还兵退回城中。叛兵追到城下,扬言说:“李处召我们前来,为什么不出来呢!”崔光远中了叛军的离间之计,将李处腰斩处死。李处作战勇敢,深得军心,他死后,军心涣散,崔光远脱身逃回汴州。丁卯(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杀死三万人。
'40'平卢节度使王玄志薨,上遣中使往抚将士,且就察军中所欲立者,授以旌节。高丽人李怀玉为裨将,杀玄志之子,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希逸之母,怀玉姑也。故怀玉立之。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
'40'平卢节度使王玄志故去,肃宗派宦臣去安抚将士,并察看军中将士想要立谁为节度使,以便授给旌节,加以任命。高丽人裨将李怀玉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立侯希逸为平卢军使。因为侯希逸的母亲是李怀玉的姑母,所以李怀玉推立他为军使。于是朝廷任命侯希逸为节度副使。唐朝的节度使由军中将士自行废立从此开始。
臣光曰:夫民生有欲,无主则乱。是故圣人制礼以治之。自天子、诸侯至于卿、大夫、士、庶人,尊卑有分,大小有伦,若纲条之相维,臂指之相使,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其在《周易》,“上夫、下泽,履。”象曰:“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此之谓也。凡人君所以能有其臣民者,以八柄存乎己也。苟或舍之,则彼此之势均,何以使其下哉!
臣司马光曰:天下的民众都有欲望,如果没有君主,就会大乱。所以圣人制定礼来治理国家。从天子、诸侯以至公卿、大夫、官吏、百姓,使他们尊卑有分别,大小有次序,就如网在纲上,有条而不紊,如手臂驱使手指,无不服从,只有这样,百姓才会服事他们的上层,在下层的人才不会有觊觎之心。《周易》说:“天尊在上,湖卑处下,这是履卦。”象辞说:“君子以此分辨上尊下卑,端正民众的意志。”这就是上面所议论的意思。凡是作君主的,所以能够控制他的臣民,是因为驾驭臣民的八种权柄掌握在自己手中。假如舍弃这八种权柄,那么君臣上下就会势均力敌,还怎么来统治臣下呢!
肃宗遭唐中衰,幸而复国,是宜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彼命将帅,统藩维,国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其所欲与者则授之。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则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乱之生也,庸有极乎!
唐肃宗逢唐朝中期大乱,有幸而复兴,应该端正君臣上下之礼,以统治四方,而他却苟且获取一时之安,没有想到会成为永久的祸患。任命将帅,统治地方,是国家的大事,却仅委派一介使者,曲从于士卒的意愿,不管贤能与否,只是按照军中将士的要求授给军权。从此以后,习以为常,而君臣还循守不变,以为是上策,这就是姑息。甚至副将士兵杀死或驱逐主帅,也不惩处他们的罪行,反而将主帅的职位援给他们。但是这样一来,君主驾驭臣下的八种权柄爵禄、废置、杀生、予夺,都不是出自君主,而是出于臣下,那么天下生乱还会有个完吗!
且夫有国家者,赏善而诛恶,故为善者劝,为恶者惩。彼为人下而杀逐其上,恶孰大焉!乃使之拥旄秉,师长一方,是赏之也。赏以劝恶,恶其何所不至乎!《书云》:“远乃猷。”诗云:“猷之未远,是用大谏。”孔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天下之政而专事姑息,其忧患可胜校乎!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为上者常惴惴焉畏其下,苟得间则掩而屠之;争务先发以逞其志,非有相保养为俱利久存之计也。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其可得乎!迹其厉阶,肇于此矣。
君主治理国家,应该奖赏善举,惩罚恶行,这样就会劝人为善,戒人作恶。而如李怀玉等人身为部将,竟然杀逐他的上司,作恶莫过于此!朝廷却让他们做节度使,掌管一方大权,实在是奖赏这种行为。这样来奖赏恶行,恶行怎么能不处处产生呢!《尚书》说:“谋划事情要从长远的利益着想。”《诗经》说:“帝王谋事鼠目寸光,所以我要向他进谏。”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帝王治理天下而一味姑息,天下的忧患怎么能够消除呢!于是为臣下的总是蔑视君王,伺察君王的过失,如果有机会就会起兵叛逆而族灭他;为君王的常常因为畏惧臣下而心怀不安,如果有时机,就会乘其不备而行屠杀。于是,都争着先发制人,以使自己的意愿得逞,而没有利于双方的长治久安之计。这样下去,想求得天下的安定,难道能够实现吗!考察唐代后期藩镇割据的起因,是肇始于朝廷任命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
盖古者治军必本于礼,故晋文公城濮之战,见其师少长有礼,知其可用。今唐治军而不顾礼,使士卒得以陵偏裨,偏裨得以陵将帅,则将帅之陵天子,自然之势也。
古人治理军队的根本是要合乎礼法,所以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晋文公看到自己的军队少长有礼,便知道可以打败楚军。现在唐朝治军却不顾礼法,使得士卒可以欺侮副将,副将可以欺侮将帅,那么将帅欺侮天子,就是必然的趋势了。
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然后大宋受命。太祖始制军法,使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咸伏斧质。是以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不庭,无思不服,宇内义安,兆民允殖,以迄于今,皆由治军以礼故也。岂非诒谋之远哉!
从此战乱迭起,兵革不息,百姓涂炭,无处申诉,前后二百余年,然后是大宋王朝的建立。宋太祖开始制定军法,使将士以大制小,如稍有违犯,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上下有序,令行禁止,征讨四方割据势力,无不威服,天下安定,生民乐业,以至于今,都是因为治军用礼法的缘故。这难道不是见识深远的谋略吗!
'41'是岁,置振武节度使,领镇北大都护府、麟·胜二州;又置陕虢华及豫许汝二节度使;安南经略使为节度使,领交、陆等十一州。
'41'这一年,唐朝设置振武节度使,管辖镇北大都护府与麟州、胜州二州。又设置陕州、虢州、华州与豫州、许州、汝州二节度使。改安南经略使为节度使,管辖交州、陆州等十一州。
'42'吐蕃陷河源军。
'42'吐蕃攻陷河源军。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一卷
唐纪三十七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下之上乾元二年(己亥、759)
唐纪三十七 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
'1'春,正月,己巳朔,史思明筑坛于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以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曰:“思明得魏州而按兵不进,此欲使我懈惰,而以精锐掩吾不备也。请与朔方军同逼魏城,求与之战,彼惩嘉山之败,必不敢轻出。得旷引久,则邺城必拔矣。庆绪已死,彼则无辞以用其众也。”鱼朝恩以为不可,乃止。
'1'春季,正月己巳朔(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建筑祭坛,祭天称王,自称大圣燕王,任命周挚为行军司马。李光弼说:“史思明攻占魏州后,按兵不动,是想松懈我们的意志,然后用精兵突然袭击我们的不备。请让我与朔方军联兵进逼魏州城,向史思明挑战,史思明鉴于嘉山之败的经验,必定不敢轻易出战。这样旷日持久,我们就能够收复邺城。如果安庆绪败死,史思明就会失去号召力,难以指挥叛军。”而观军容使宦官鱼朝恩却认为此计不可行,只好作罢。
'2'戊寅,上祀九宫贵神,用王之言也。乙卯,耕藉田。
'2'戊寅(初十),肃宗采用王的建议,祭祀九宫贵神。乙卯(疑误),肃宗行藉田礼,亲自耕田,以示重农。
'3' 镇西节度使李嗣业攻邺城,为流矢所中,丙申,薨;兵马使荔非元礼代将其众。初,嗣业表段秀实为怀州长史,知留后事。时诸军屯戍日久,财竭粮尽,秀实独运刍粟,募兵市马以奉镇西行营,相继于道。
'3'镇西节度使李嗣业在攻打邺城时,被乱箭射中,丙申(二十八日)去世。兵马使荔非元礼代替他指挥军队。起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