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 >

第213章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213章

小说: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小九陛下的后宫原本就没什么人,这一改革,对后宫那些成日见不到圣人的妹子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呢。
    吴诩原本还以为李小九会趁着显庆四年的君威,在纳几个功臣家的女子充掖后宫呢,不想李小九不但不收人,还放了不少出去。
    没了偶尔一两次的年轻漂亮妹子看,吴诩表示相当郁闷……
    放后宫女子这件事自然是受到了大唐上下的一致好评,连取消嫔妃位份,改低级嫔妃为女官这一举措也收到了一干御史的赞扬,称颂李小九陛下和皇后娘子古今少有的勤俭仁德帝后。
    新年诏书下发之后,李小九陛下依然是大封群臣和皇室宗亲。今年还比较特殊,因为前一年几次对望战争,大唐不但都大获全胜,还搜刮了大笔财富土地回来,所以李小九陛下赏赐起人来丝毫不觉得捉襟见肘了!
    功臣中以李绩老爷子这个平定高句丽的统兵大元帅为首,苏定方、薛仁贵、刘仁轨等在半岛上立下攻城之功的人个个都加三级勋爵,赏食邑一百户。
    其中,刘仁轨、薛仁贵和孙仁师等人还有歼灭倭国船队的大功,另外又官升三阶,赏五十户食邑和千金。
    至于朝中一干文武也各有升迁,其中小李相公因为摆平了西边的吐蕃,不令其在大唐东征的时候在背后捣乱,以及这次东渡倭国手机了大把有用的情报,定为首功,被加封为河间郡公,赏食邑两百户,官阶也升到了杜正伦之上,仅在李绩之下,名为亚相,实为政事堂的一把手了。
    以白衣之身,年纪轻轻就封侯拜相的,前朝也只有马周一人可与李三郎相比拟。
    小李相公如今可是长安最炙手可热的青年才俊,不仅因为其地位权势,更因为他至今还是单身……
    不说整个长安城的贵妇都琢磨着怎么把这长安最美貌最有权势的郎君拐回来做女婿,却说这位小李相公加官进爵之后就天天躲在宫中的办公室,连吃饭睡觉也不回他在长安的府邸。
    长安城的一干贵妇抓不到人,自然十分郁闷,而整天看见小李相公在宫里晃荡,还时不时去皇后娘子那里串门的李小九陛下和太子殿下就更郁闷了!
    过了年,太子殿下就满十岁了,按时下的风俗,这个年纪的男孩已经可以独居一院,可李弘小朋友显然是不愿意离开母亲和弟弟到空荡荡的东宫去住,而吴诩这货根本没意识到儿子已经是大人了,也根本没想到这一茬,于是太子殿下的迁宫话题一直没人敢提……
    李小九陛下以前倒是看几个儿子整天围着吴诩,感到十分不爽,现在多了一个该死的李三郎在百福殿进进出出,害得他在两仪殿办公都不安心,也成天往百福殿!
    这样下去不行!
    李小九陛下连‘赏给李三郎一个河东狮拴住他’这样恶毒的主意都想好了,可吴诩的一句话就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长安这里的地势太低了,每年春天太潮湿,夏天太闷热,秋天太干燥,冬天又太冷,实在是不适合做都城……”小吴同学作为一个南方人,对长安的气候早就颇有微词了,这天见完李三郎后,吴诩就跟李小九说起了这事,她对长安没啥归属感,说起京城总会想到北京……
    不过迁都是大事,不慎重点不行。
    就算现在国库有钱了,大唐的地盘也变大了,要提迁都什么的也得有个合适的理由才行,否则就算是铁杆帝党也不会轻易赞同的。
    李小九倒是没想到吴诩会提起这种大事,他不由沉默了。
    一国之都一般都是在国之中心,最易守难攻之地,自西周以来,长安就一直是各朝各国首选的建都之地。雍州之地又称为“关中”、“秦中”和“八百里秦川”之地,是渭河的冲积平原,渭水及其七条支流:灞、浐、泾、沣、滈、潏、涝,如网交织于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而长安城东有崤山;南有秦岭;西有陇山;北濒黄河,其地势险要可见一斑。
    至于吴诩所说的长安地势低洼,四季常感到各种不适也是事实,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太极宫年代太久,宫殿过于陈旧,以致居住的人总会感到阴暗潮湿窒闷之感。尤其是太极宫的地理位置还比较低,即使是在最干燥的秋季,太极宫靠北边的一些宫室还是潮湿得要命,只是吴诩不大知道而已。以前李二陛下也曾想翻修一下太极宫的旧宫室,结果刚把预算弄出来,就被魏征批得个狗血喷头,只好作罢
    李小九陛下登基后,一直在拼命赚钱填补国库的窟窿——连着几年抗震救灾,还要减免税费,国库也见底了有木有!哪里有心思管太极宫哪殿阁是不是霉烂要倒塌了——反正没那么多人住,塌了就塌了吧!
    现在想起来,他家阿武进了宫就没享受过好东西,连住的地方也是因为离两仪殿比较近,就随便选了百福殿,就是后来当了皇后,也因为百福殿办公比较方便,就一直没挪动,连装修一下都没舍得……
    勤俭朴素成阿武这样的皇后,他还是闻所未闻,那些拍他和他阿爹马屁的官员总说他阿娘如何如何节俭奉公,其实他阿娘当年随便一双睡鞋都是用孔雀羽毛织造而成的,上面点缀的珍珠宝石可不比阿武礼服裙子上镶嵌的小,再看看阿武,连大一点的步摇都很少戴,平日里也常是淡妆常服,简简单单一挽头发就罢了,简直不像是荣国夫人的女儿嘛……
    李治不由叹了一口气,道:“迁都之事怕是不成的,不过我已打算以洛阳为东都,太原为北都,成都为西都,广陵为南都……”
    “这是么多?”吴诩听李小九一口气设置了四个陪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更让她震惊的还在后面呢。
    “我已经让许敬宗拟诏了,从今年起,臣下称你我为天皇天后,不再袭用旧称……”李治话还没说完,那厢的吴诩已经傻了。
    天皇?!
    这尼玛不是小日本的皇帝的自称吗?
    原来这也是从天朝传过去的啊,难怪她一直听李三郎说倭国那边的君主是称‘大王’的,根本没有‘天皇’这个称呼,原来这称号是现在才被发明出来的!
    我勒个去啊!
    小吴同学这一走神,就没听到李小九陛下接下来关于要在长安以东新建大明宫的建议……
    “阿武,这次你可不用心疼钱了,现在国库里的钱都够盖五、六座太极宫了……”说完这句话,李小九陛下也有种唏嘘万分的感觉,他堂堂一个圣人要盖座新房子来住,居然比普通百姓还艰难,这是什么世道啊!
    吴诩好容易回过神来,听说要在城东新建宫殿,下巴都要掉下来了:李小九这是胆儿肥了啊,居然要大兴宫室了?!
    那接下来是不是要搞封禅了?
    果然,李小九陛下在感慨完他和阿武小两口终于是有钱人了之后,脸上神色徒然一振,笑道:“今天许敬宗上书,说朕功绩震古烁今,理当封禅……”
    吴诩:“……”
    作者有话要说:封禅、封禅,咩哈哈哈……

第306章

第二十一章 二圣03
    许敬宗那马屁精的话也能听;小九乃不是傻了吧?
    吴诩刚想开口,李小九像是知道她要说什么似的;笑道:“许敬宗此人虽喜阿谀奉承,于文学经史上却是一把好手,又有些急智……”说到底,许敬宗这货做个御前弄臣是绰绰有余了;而且这货也不乏真本事的。
    “再说我大唐如今国富民强,扫灭外夷;四方臣服;理当封禅;昭告天地……”说到这里,李小九陛下的脸上出现了自豪之色。
    “朕总算没有辜负祖上的期望,固守江山,开疆拓土……”
    吴诩闻言,也不由动容,握着青年的手,只道:“你很好,我知道的!”
    李治紧紧回握住吴诩的手,回道:“都是因为有你……”
    所以,他才能坚持下来……
    帝后之间的气氛实在是太好,随侍的众人互相对了对眼色,迅速退了出去。
    一夜河蟹。
    次日,李小九陛下满面春风地离开百福殿,上朝的时候,连看到坐在文臣之首的小李相公,也不觉得那么碍眼了。
    这天才朝会众人都有种胆战心惊的感觉,其实君主面瘫一点、冷酷一点都没什么,最怕的是皇帝陛下喜怒无常啊!
    李小九陛下算是温和的君主了,不过像今天这样毫不掩饰地傻乐,真是令人不敢直视……
    所以,接下来所议之事几乎没费多少口舌就都通过。
    新建宫殿?
    没问题!
    话说满朝的文武百官里起码有一半对太极宫的破败简陋表示不满了,尤其是这次远征半岛回来的那些武将们,每次看到太极殿都想嘀咕一句:咱们大唐堂堂的天朝大国,宫中最大的殿阁居然还没高句丽王的寝宫大,感觉相当丢脸有木有=。=
    至于文臣们,现在能在李小九陛下面前露脸的有一半是显庆年间新提拔的青壮,这些青年们在提高帝国形象方面的决心,也不比那些老臣们逊色,自然是早就想建议造一座能体现帝国威武雄壮特色的宏伟宫殿了……
    所以,在吴诩看来李小九陛下 ‘给自家造房子谋福利’ 的想法纯粹是浪费钱会被喷的想法,居然根本没遭到朝臣们的抵制,反而是大力支持。
    至于李小九陛下改‘圣人’‘娘子’的称呼为‘天皇’‘天后’,那就更没问题了。
    大唐可是堂堂的天朝呢,最高领袖不叫‘天皇’‘天后’叫什么?
    就算有人对皇后的称呼不再从属于皇帝,而从属于‘天’这一点略有微词,也很快在群臣大赞李小九陛下‘英明神武’声中湮没了……
    两件要事都通过了,李小九陛下的心情越发好了,好死不死问了一句:“卿等还有何事禀奏?”
    好吧,其实李小九陛下是希望某人跳出来请求他封禅的,结果某人的动作慢了一拍,小李相公先跳出来了……
    许敬宗只好把已经迈出了的一条腿收了回来,说实话,对于李义府这个后来居上的后辈,他莫名其妙地怵得慌。
    小李相公今日的神色难得地有些庄严宝相,开口就提到了昔日辅臣褚遂良,以及当初被褚遂良诬陷被迫自尽的刘洎……
    “……臣当年位卑言轻,无力为恩相昭雪冤情……”李三郎说起这事,脸上的神色似悲似愤,让人看了好不怜惜。
    李治不由想起当年他在东宫,最喜欢的就是岑文本、马周和刘洎三人,其中生性爽朗又文武双全的刘洎一度是身体孱弱的李小九殿下的羡慕对象。
    刘洎的死一直是李二陛下晚年执政的一个大污点,也是李治心里的一个结。
    为了这件事,李三郎跟马周闹翻,马周到死都没有得到李三郎的原谅。
    至于李三郎本人也在中书省当了快十年的舍人才出头……
    而造成这一切的人是褚遂良。
    若说李治为什么会这么讨厌褚遂良,除了他那臭脾气外,就是当初他带头诬陷刘洎的那件事了……
    也因为这样,在立吴诩为皇后的过程中,李小九陛下能和李三郎尽释前嫌,联手先把褚遂良丢出中枢,再一一做掉除了长孙舅舅之外的其他元老党……
    如今朝中政局已定,几次对外征战也都取得了极好的战果,李小九陛下难免有些洋洋得意,而身为亚相的李三郎同志可没忘了他当年放下傲气投身帝党的最初目的!
    “如今天下承平,圣人英明烛照,当不使冤狱发生,臣请彻查当初刘洎忤逆一案!”
    小李相公的话抛掷有声,在场诸人无不悚然变色。
    这刘洎悖逆一案是先帝亲自定的,现在要翻案,岂不是说先帝当年判错了?
    殿中一时鸦雀无声,欢乐的气氛荡然无存,寂静中透着诡异的尴尬。
    李小九陛下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他当然想为刘洎翻案,可是这事说起来还真是他爹下的手,就算褚遂良真是诬陷忠良,要翻先帝的案子,他这个做儿子的,大概要背上不孝之名吧?
    李小九陛下的犹豫被李三郎看在眼里,他不由露出一个轻蔑的眼神。
    这个类似挑衅的眼神严重刺激了年轻的皇帝陛下。
    “此事事关重大,朕以为须详细查实后再办……”尽管脑门上都快要爆血管了,李小九陛下还是压着怒气,平静地表示他接了小李相公的状子。
    众臣面上都不敢多言,心里八成已经翻江倒海了。
    “那么……臣期待圣人能还恩相一个清白……”小李相公向李小九陛下行了一个大礼,他那光洁的额头重重地磕在地板上的一声闷响,听得在场众人心里都不由一颤……
    吴诩很快就听说今天李三郎在朝会上提出为刘洎平冤昭雪的请求,不由轻叹道:“他倒是个重情义的人……”
    刘洎这个人,吴诩也见过几次,说实在此人真不像个混迹官场的人,反而像个行侠仗义的大侠,那种爽朗直率的性子,在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