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皇商千金 作者:鱼丸和粗面 >

第115章

皇商千金 作者:鱼丸和粗面-第115章

小说: 皇商千金 作者:鱼丸和粗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已经知晓会叨扰,那就不要来。来都来了,扰都扰了,一口一个本王摆出高姿态,嘴上却说着什么海涵,在场这些商贾谁又敢真追究你过失,简直虚伪至极。”
  静静混在人群中的墨大儒眼前一亮,小侯爷这番话简直说出了他的心声。先前他许多歪瓜裂枣的徒弟,就是这样被当权者强塞进来的。嘴上说着严加管教,可那些王公子弟,尤其是纨绔的王公子弟,哪个背后不有一个无原则宠溺的靠山。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有些人就爱仗着权势欺负人,偏偏还做出一番客气姿态。
  空海老和尚这徒弟教得不错。
  前面小侯爷种种努力未能换来墨大儒的丝毫认可,可今日他这番毒舌却是歪打正着,直直说进了阿瑶这位师傅的心坎,让其不由开始对他慢慢改观。以至于到后来两人成亲时,他临阵倒戈开始劝诫胡九龄。
  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小侯爷当真不错。
  离京日久、寄情于江南山水的的墨大儒全然忘记了小侯爷先前有着怎样狼藉的名声。虽然他只是个侯爵,论爵位远远不及太上皇亲子的靖王、平王之流,可对上这些人他却从来都没怕过。
  何止是不怕?当众被闹个下不来台的靖王心下苦涩,这些年到底谁才是王爷、谁才是侯爷?
  余光看着周围气派的装扮,他本被沈家女信中所提及的丰厚利益引至此地,然而在被陆景渊这般不留情面地羞辱后,再行事时他反倒多了几丝赌气的成分在。
  “既然定北侯已经将话说到这份上,那本王也有话直说。论理,青城不过是州府治下县城,缘何一县绸市开市,所用排场竟如此高。这般多的黄金,可是违制?”
  来了!先前对胡家这般排场羡慕嫉妒恨的少数商贾神情振奋。沈家失势以来,这些商贾夹着尾巴做人,日子不可谓不难过。可在青城绸市开市前夕,他们突然从沈家接到消息,让他们当天便宜行事。
  直到方才他们还云里雾里,可伴随着靖王的职责,他们总算明白过来。
  靖王他们虽未见过,但也算有所耳闻。他是太上皇诸子中最有才能的一个,当年未禅位时,其名声甚至比身为东宫太子的今上还要响亮。这些年退居陪都后很得太上皇倚重,依托太上皇前些年的积累,他背后势力也算不容小觑。
  总之,这是个很靠谱的人。
  那咱们要不要上?
  就在这些人交换眼色,蠢蠢欲动之时,码头上传来官府官员到达时才有的鼓乐之声。众人循声望去,身着朝服的三人同时出现,先前审理吴有良谋逆案的两位钦差在知州潘成栋的陪同下向此处走来。
  在他们后面跟着的,则是由本州兵卒抬着的整套华丽异常的依仗。
  见到这幅情景,靖王心中咯噔下。
  果不其然,毕恭毕敬地行礼后,作为引荐人的潘成栋走到胡家父女跟前。因为有墨大儒这层关系在,他与胡家关系亲近,这会说起话来也比较随意。
  “虎父无犬女,胡家姑娘捐助的迷彩军衣在这次西北战事中立下汗马功劳,圣心大悦,不仅擢升其为郡君,更是破格允其用公主依仗。”
  西北战事?她怎么从未听说过?
  稀里糊涂从县君连升两级,直蹿到郡君的阿瑶面对前来贺喜的潘知州,整个人完全懵了。

☆、第133章

  时间倒回到几天前,当陆景渊确认阿瑶对他的冷落和逃避,开始猜测各方面原因,纠结半天始终无果后——
  他决定:究竟是何原因不重要,现如今最关键的是如何哄好那丫头。
  对于哄女人,小侯爷没有丁点经验。他先前遇到的那些女人,要么对他比如蛇蝎,要么看重他的地位对他曲意逢迎。于前者他正好省事,于后者他也向来不屑一顾,直接暴力解决。
  什么怜香惜玉,那是遇到阿瑶后才学会的词。
  虽然很不想承认最后这点,但他还是清楚那丫头对他来说有多重要。如果哄不好她,有胡九龄那么个极力不想女儿脱离自己羽翼的亲爹在,两人的事希望更加渺茫。
  必须得哄好,可问题是怎么哄呢?
  小侯爷向来务实,甜言蜜语他会说,但不屑于说,他只知道拿出实际行动来补偿。
  最直接的补偿便是让意图烧毁沈家仓库的沈墨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并且严令青城县令不许救火,直接把沈家暗中最后那点家底烧个精光。
  但这只是个开始,不过是曲曲沈家,他还没放在眼里。深觉这点东西拿不出手,他又另外想了办法,而这办法就要关系到阿瑶的铺子上。
  时至今日阿瑶只开了一间铺子,就是卖那种花花绿绿布料的铺子。刚开始他没将这种料子放在眼里,不过是新奇点罢了,与他从小用过的进贡珍品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可即便如此,那丫头开的铺子,他也愿意多家关心。在铺子修缮期间,他也跑钱忙后出力不少。
  这过程中,他不仅跟那丫头多了很多接触,还从她话中获取许多有用的讯息。
  其中最引起他注意的一点,莫过于其中一种绿色的衣料,人穿上后站在树林中竟然看不出踪迹。
  年幼便在追杀中度过,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料子用途有多大。
  绿色迷彩可以隐匿在树林中,那西北大漠中,黄色可否隐形?
  稍微想想他便知晓结果。
  广平侯府,也就是他的父族多年来扎根西北,根基深厚,一直是皇帝舅舅的一块心病。而他的生父,也就是广平候,满心爱慕青梅竹马的表妹,只是碍于做了驸马,只能委屈其做妾。
  就算做妾,广平候也从未放弃过这位真爱。甚至碍于强权不能共结连理的遗憾,反倒激发了他身为男人的逆反心理。这些年来他长居西北,那位妾也俨然成了正经侯夫人,两人生出来的儿子更是被时时带在身边,倾力栽培,大部分西北将领已经认定那将会是下一代广平候。
  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孤儿寡母便成了广平侯的眼中钉肉中刺。重生后通过青城绸市的种种蛛丝马迹,他已经足够肯定,前世在后面给他射暗箭的必然就是这位。
  那些白痴,以为他死了那妾生子就能继承广平侯府的一切?当日他死时,皇帝舅舅已经牢牢掌握住大权。而他的死,只会让广平侯府受到迁怒,甚至有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上辈子定会有人替他报仇,但这辈子他不想再让那些人得逞。他想好好活着,跟这丫头一起,活得很好。
  所以那些拦路虎,必须统统除去。
  迷彩布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些年皇帝舅舅已经在西北布置了不少人。可隔行如隔山,行兵打仗更是如此。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将领,贸然领兵有可能引来全军覆灭。而没有打过胜仗的将领,如何能让兵卒信服?
  反过来说,军队也是个单纯的地方。没有朝堂上那么多尔虞我诈,那里强者为尊。只要你有本事,能杀更多敌军,能打胜仗,那手底下的人就会服你。
  掌控西北兵权,给广平侯府来一招釜底抽薪,欠缺的只不过是一位足够有军事才能的将领。
  而迷彩布料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位军中神话。
  从刚见到这种料子起他就开始暗中筹谋,染布方子连带衣料做成的成衣被一道送去京城。多亏了他有个宠溺成性的公主娘,因为担心他,联合太后以势压人,私自借用了皇帝舅舅的八百里加急,传信速度不是一般快。
  配方和成衣被很快送进乾清宫,然后依托于公主娘的蛮横无理,这项提议甚至没经朝议就被皇帝舅舅“乾纲独断”。
  乾清宫中的皇帝表示很无语:朕也有自己判断力的好不好?阿娘、长姐你们至于么?
  太后(长公主):至于!
  总之在三巨头的全力督办下,此事一路大开绿灯,不足月余,西北军就已经换上了全新改良过的迷彩军袍。
  恰逢此时,淮南盐市和青城绸市征集来的军饷即将入京。如此大数量的一笔银子,与之相关的人都眼巴巴盯着呢,这其中最眼红的当属陪都的太上皇以及西北的广平候。
  没别的原因,两人手下兵马多。人是要吃饭的,那么多人手平常拉出来威风,可开工资的时候就犯了愁。
  怎么要银子?
  已经感觉到乾清宫内那位正统皇帝威胁的两人已经开始很有默契地守望相助,要银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打仗!
  大军开拔在前线,粮草要钱,战马要钱,死了人更要给抚恤金。即便分摊到每位兵卒头上都不多,可耐不住人多。几十万人加起来,每天就是大笔银子。
  这仗要怎么打起来?
  驻守西北多年,广平候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这季节,江南虽已经快要迈入炎炎夏日,可北方草原上的冬天才刚刚结束。饿了一整个冬天,正是游牧民族最需要粮草的时刻,此时不抢更待何时。
  稍微露出点防守破洞,那边蛮夷就急吼吼地带兵来袭。
  然后,他们遇到了埋伏在暗处的大夏兵卒。
  当时马背上的蛮夷都惊呆了,明明刚才咱们就是从那旁边骑马跑过来的,完全没看到人影,难道大夏人都挖个地缝藏进去不成?
  其实他们想错了,按照广平候的布置,此处边塞中门打开,他们是可以取得战果的。打了败仗,到时广平候再往上面哭一哭,说下兵卒如何不容易,吃不饱饭打不好仗,到时要增兵要良饷,银子来了再意思意思,有军功后又是一份封赏。
  这套路乃广平候府世代相传,屡试不爽,偏偏到他这出了篓子。为掌控西北军权,皇上派来的必须是有真才实干的人。前面那些也有才能的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兵全被广平候调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皇上盯西北盯得紧,他不敢公然如此大胆,只能稍微减持兵力,然后再让巡逻变得更为稀疏,双管齐下也能取得效果。
  要是寻常将领也无力回天,但这次有迷彩军袍,完全可以埋伏在暗处,打个出奇制胜。
  以逸待劳,大夏兵卒就这样把蛮夷包了饺子。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北大捷。皇上安□□去的将领终于得了军功,跟随他的热血军汉也回过味来,少部分人已经积极向组织靠拢;而此次战事中立功最大的迷彩战袍,在太后和长公主的把持下,牢牢地落在了该落的人头上。
  正巧大长公主得到陆平汇报,对儿子看重的胡氏女印象无限好。
  这么好的姑娘,一定要做她儿媳妇!
  大长公主这人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护短。娘俩有个共同点,一般人都入不了眼。但如果有幸能入她法眼,那必然是对你掏心窝子的好。
  她想了想,觉得儿子刚及弱冠就已经是侯爵,升太快的话,指不定而立之前就会做到国公,然后人生没有追求。男儿么,就要多努力点。姑娘家,那必须是用来疼的。
  这功劳就给她未来儿媳妇吧。
  分分钟想清楚后,她开始将自己在陆平处知晓,当然也是小侯爷借陆平之手透露给她的迷彩布料由来安利给太后。说服老娘后,皇帝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了。
  天下竟有这般奇女子,皇上再次表示:朕也不是昏君,有自己的判断,这等大功必须要赏。
  可老娘和长姐完全没有让他表达自己英明神武的机会,直接就拍板决定:封郡君。
  至于册封的日子,最近最好的黄道吉日好像只有上册封县君时钦天监卜册出来的那一日。
  就那天!
  什么?你说传旨时间不够?
  咱们不还有八百里加急么!
  平常给我儿子(外孙)送补品都用这东西,如今册封郡君这等朝廷大事,必、须、得、用!
  在三巨头的监督下,册封圣旨以极其快的速度保质保量完成,然后快马加鞭送到青城。一路紧赶慢赶,终于赶在绸市开市前夕及时赶到。
  很及时,被啪啪啪打脸的靖王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
  一个商户之女,竟然被封了郡君,而且还准许用公主依仗。不仅如此,这般荒诞不经的圣旨中途竟没有泄露半点风声。早知道的话,即便对沈墨慈提议在心动,他也不会此时此刻出来公然找茬。
  太子皇兄,当年你不声不响坑得父皇禅位,如今又来这一套。这么多年下来,你果然还是狡猾如狐。
  想到自己无缘无故丢失的皇位,靖王再也克制不住滴血的心,冷哼着转身离去。挥一挥衣袖,收到一大片嘲笑声,闻此他走路的姿势更踉跄了。

☆、第134章

  有靖王变脸的大戏在前,阿瑶册封大典还未开始,就已经气势十足。
  由县君直接升级为郡君可是天大的喜事,唯一一点不好就在于胡家没有准备周全——搬空胡家几乎可以媲美国库库房尤觉不满足的胡九龄如是想。没办法,在这个爱女成痴的亲爹眼里,自家姑娘那就是九天玄女下凡,天底下所有好东西都捧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