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江山志远 >

第354章

江山志远-第354章

小说: 江山志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问话?想要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就得雨鞋雨裤,下到田中央,帮乡亲们干干农活,拉拉家长里短。不知不觉,想了解的了解了,想知道的知道了,这才是调研。遇上下雨天,就把雨衣穿上,真要让人打着把雨伞站在身后,那成什么了,以为自己是多大的首长啊,一个市长而已,正厅级,在全国多如牛毛,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邵武平现在和杨志远熟悉了,没有了刚跟杨志远时的生疏感,他打趣:“杨市长要是这样穿戴整齐,往田间一站,谁还认得出你是市长。”

杨志远笑,说:“认不认识市长无关紧要,只要成绩实实在在就行。”

杨志远隔天一早就出发了,越野车直扑江中县。到江中需穿越一区一县,擦一县而过,方可到达江中。有些距离。

一路风景不错,车窗打开,风吹打着杨志远的头发,有些乱,但杨志远并不在意,因为这是春天,春天里,空气中都能闻到草儿青青的青涩,并夹杂有田地新垄泥土新鲜的气息。这是杨志远喜欢的味道,一时心清气爽,倍感舒畅。

窗外,不时闪过在田间忙着播种的乡亲的身影。杨志远开始并没看出有什么不妥,但车过区境,再过县境,杨志远的眉头不由自主地为之一皱,杨志远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他看出问题了,这一百来公里的路旁,乡亲们播种的都是同一个品种:西瓜。

前年乡亲们一窝蜂种植娃娃菜的事情,杨志远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那年11月,丰收之际,外县的乡亲们站在地头望着满地坏掉的娃娃菜落泪的情景,杨志远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一直挥之不去,让杨志远时刻保持警醒。

现在杨志远就有了警醒。杨志远让邝文韬临时停靠,下去看看。

还真是西瓜。早春红玉居多,也有无籽瓜墨童、帅童和黑童之类的西瓜品种。

杨志远走到了地中间,问正在地里播种的一位老农:“老人家,您以前种过娃娃菜吗?”

老农边播种,边说:“种过,前年遭大罪了,亏了血本了。”

杨志远帮老人家下种,笑着问:“既然如此,那今年这么多人种西瓜,您就不怕遇上与娃娃菜同样的事情,西瓜大丰收,卖不出去。”

老农一听,停了下来,说:“理是这么个理,可我们农民,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都种西瓜,我也就跟着种咯,你说我们农民,不种西瓜,我们种什么?”

杨志远一下子无语了,老人家的这话深深地叩打着杨志远的心,农民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变农民从众的耕种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干部做细致的工作。老人家的话很朴实,我是农民,我不种地,我还能干什么,大家都种西瓜,我不种西瓜,难道让田荒着,那还要农民何用。

农民露地种西瓜有什么错?

杨志远一时陷入深思之中。既然事实如此,那做为市长,那就有必要防微杜渐,先作预防,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不能让农民再重蹈娃娃菜的覆辙了。

老农看杨志远下种利落,就笑,说:“年轻人,一看就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看你的样子,也不像是庄稼人。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能把农活干的如此漂亮的人可不多。”

杨志远自然不能说自己是市长,他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笑,说:“我是省农大的讲师,路过,看这么多乡亲们都在种植西瓜,因此下来看看。”

老农释然:“我说你干农活,是行家里手,原来是农大的老师,这就不奇怪了。年轻人,你刚才提到,我们都种西瓜,有问题。我想问问你,有没有其他办法?”

杨志远扫了一眼,说:“老人家,这一片都是您的,不下二十亩吧。”

“还就是二十亩。”

杨志远说:“西瓜亩产至少3000公斤,你老人家今夏可收获60吨,得装好几车呢。您老人家啊,不妨匀几亩地种点其他,我一路看来,乡亲们种香瓜的不多,老人家不妨种几亩香瓜。说不定今夏能卖个好价钱。”

老农见杨志远对西瓜产量一清二楚,对杨志远很是信服,说:“中,你是专家,我信你。”

杨志远说:“老人家,其实种娃娃菜也好,种西瓜也罢,都没有错,问题是您不能从众,也就是说不能跟着大家走,大家都种早春红玉,那您老人家就可以种点其他没有人种过的稀有品种,您看不是有乡亲在种墨童、帅童和黑童这些无籽品种么,人家就是在走差异化。”

老农点头,说:“你说得在理,我懂了,种地,就要种别人没有的稀罕物。”

杨志远哈哈一笑,说:“就是这个意思。”

杨志远告别老农,上车,继续前进。

第8章市长调研(2)

邝文韬早就有所发现,但他一直没吭声,此时他看了一下后视镜,报告:“杨市长,不知怎么回事?后面有两辆车一直跟着。我们停,他们停,我们走,他们走。”

这杨志远没注意,杨志远一路关注的是农业,省道车来车往,杨志远并没有关注车后,杨志远问:“跟多久了?”

邝文韬说:“我看从我们进入这个县开始,就跟着了。”

杨志远点点头,明白了,肯定是该县的书记、县长已经知道了他杨志远的行踪了。但没有他杨市长的明确指示,不知道杨市长的目的何在,书记县长不敢主动凑上来,因此不紧不慢地跟着就很有必要。

杨志远想了想,指示邝文韬靠边停车,让邵武平向后转,跑步前去告知车后的书记县长,不必跟着了,杨市长今天只是路过此地,不作停留。既然来了,正好现在市长有一个题目需要交给书记县长去做:这么多农民都在种植西瓜,今夏西瓜一旦大丰收怎么办?怎样避免本县乡亲重蹈前年娃娃菜大丰收的覆辙?杨志远说,告诉书记县长,这个课题很重要,杨市长过两天到县里,会有一个论证会,希望到时县里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出来。

邵武平跑步前去,没一会回来了:真是本县的书记和县长。

杨志远问:“课题告知了?”

邵武平说:“告诉了,我还说了,市长很重视。”

杨志远点头,指示邝文韬:不管他们,开车,继续前进。

再看后视镜,两台车已经折返,再也不敢跟着,大概是回去研究市长的课题去了。

杨志远心想,何必这样小心翼翼,自己在社港,上级领导来了,发了通知的,以礼相待,悄悄前来考察的,杨志远不闻不问,坦然待之,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领导自便,他和孟路军从来都是各行其是,该干嘛干嘛。像这种千方百计打听领导行踪,尾随领导其后,一窥领导究竟的事情,他杨志远从来不做,何必如此,领导考察调研,肯定有其目的,该叫你到跟前问话的时候,自会打电话,你要是这般跟着,双方都累。

但是人在官场,对于这种事情,杨志远还是无可奈何,迎来送往这种事情,你杨志远不喜欢,别的领导呢?也不喜欢?每个人都各有所好,你杨志远不喜欢,并不代表其他领导也不喜欢,下级领导也就无所适从。其实要想杜绝此类事情,只能自上而下,用制度加以约束,建立健全的部门职责体系,改变现在政府的衙门作风,将各级政府建设成为一个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那这种迎来送往以及大吃大喝的事情,肯定会为之改变。因为那样一来,让上级领导满意不再是唯一,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最重要。

越野车进入江中地界,杨志远指示邵武平:通知方炜珉,杨市长到了。不是‘顺便’,是‘专程’。

邵武平不知杨志远这话有何出处,他迟疑了一下,照实在电话里通知方炜珉。电话那段,方炜珉也是一愣,杨市长来了,还‘专程’,虽然方炜珉相信,自己初二的杨家坳之行,肯定会让杨市长印象深刻,杨市长迟早会有一趟江中之行,但江中竟然成了杨市长调研的第一站,方炜珉还是一万个没想到。看来自己的杨家坳之行,作用超乎寻常,杨市长就此把自己记住了。于是杨市长来了,是骡子是马,看看就知道。

车近县城,邝文韬放慢车速,江中大桥的一侧,方炜珉站在路边,朝这边张望,旁边还有一人,想来是江中的县长。邝文韬靠了上去,杨志远下车,和大家握手。

杨志远望了桥下的江水一眼:西临江。

正是西临江,经临江过社港绕普天,沿途汇聚张溪河此类小溪小河,到了此处,已成规模,正式为江,波澜壮阔,往北,与榆江并驾齐驱,同入一湖,汇入长江,滚滚东去。

此时已过午餐时间,方炜珉问:“杨市长,是否先吃饭?”

杨志远说:行。午餐就在县委招待所。四大班子的主要成员接到通知后,就赶到了县委招待所,等候杨市长接见。杨志远微笑,与大家一一握手。他从下面上来,自是知道,下面的副县长,想见市长一面不容易,更不用说人大、政协的副主任、副主席了,更是难得与市长面对面。于是在通知方炜珉的时候,杨志远加了一句,在家的四大班子主要成员,大家都见见。不是因为排场,而是因为理解。既然来了,见见何妨,只要不行奢侈,厉行节俭就成了。

杨志远不像别的领导那样扳着个脸,他微微笑,握握手,基层领导不容易。杨志远调研完成后会通市后,下面的县市区都传开了,杨市长对基层干部与对百姓一样,没有架子,该打板子的时候绝不手软,该亲切握手的时候,平易近人,这样的市长,爱憎分明,反而易于打交道。

午餐按杨志远的要求,都是些寻常之菜,没有上酒。方炜珉虽然没敢自作主张,另行安排,但心里还是有些不安,虽然是按照杨志远着重声明贯彻执行,但毕竟是市长首次光临,不免觉得有些怠慢,方炜珉检讨:“简单了点。”

杨志远说:“这样挺好。”

方炜珉看杨志远的表情,是真喜欢,不是假意,这才松了口气。

饭后按惯例要进行汇报,杨志远一摆手,说:“这就算了,我想先看看。”

方炜珉问:“杨市长想看什么?”

杨志远说:“什么都行。”

方炜珉还是那话,说江中就这情况,农业县,没有像样的工业,与其他兄弟县市相比,既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也没有什么特色可言,尤其杨市长在此之前任过社港的书记,成绩斐然,因此更不敢在市长面前班门弄斧,思来想去,本县还真没什么可供市长观看的。

方炜珉这话颇为大胆,县长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杨志远并没有就此打方炜珉的板子,说:“既然来了,方书记总得让市长看点什么,总不能让市长在招待所睡一觉就回去。没什么成绩可看,那就看点问题如何?任何事情不可能既没有成绩,也没有问题吧。”

这回方炜珉倒是爽快,因为方炜珉有言,请杨市长光临指导,为江中把脉,现在机会来了,方炜珉说:“江中成绩没有,问题倒是一箩筐,杨市长想看哪一个。”

杨志远问:“什么东西,最不想让领导看见了?”

方炜珉说:“有段路,消耗了本县不少的财力和精力,结果却成了半拉子工程,按县里原来的想法,元旦通车,让大货车撒丫子跑,可现在这段上跑的,大货车不见一台,牛车倒是有几辆,老百姓怨声载道,春节时还听到小孩子在玩游戏时传唱‘真稀罕,县里用了近千万,路上汽车没一台,整天雨淋日头晒,还不如拿来种粮和种菜’,说的就是这段路,嘲笑政府工作不力,当初信誓旦旦,现在成了半拉子工程,看情况,要想全线通车,只怕还是未知数,遥遥无期。”

方炜珉这是在自曝家丑。这等由于县委县政府决策失误造成的问题,按说应该偷偷摸摸捂实了才是,哪能顺着市长的杆子爬,杨市长让你说问题你就说了,怎么能这样。

杨志远并没有因此不悦,竟然还笑了笑,说:“那好,今天就看这个!”

越野车这次不开了,坐不下,换了政府办的一台金杯车,邝文韬一早出发,这回就不用跟着了,好好在招待所休息。金杯车出县城,朝东驶去,这是一条县道,但路况与省道相差无几,看来是新近拓宽的,两边树种为新植,刚刚露出新芽。

杨志远坐在前排,方炜珉、邵武平、县长、常务副县长等官员于后排各自就坐。杨志远一声不吭,只是看着窗外,若有所思。众县级官员自然也不敢随便冒泡,这不是春游,可以随心所欲,此刻众官员都是心有惶惶,不明白方书记把杨市长引向那段半拉子公路是何用意。搞不好,是要掉帽子的,现在会通市都在传,杨市长对方炜珉有看法,方书记这不是送上辫子给杨市长抓么?车厢里一时很是安静。

江中县城临江靠山,与社港有着几分相似之处,江南小城城址多为古时县郡,古人选址都是如此。金杯车转过一道山梁,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