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471章

宋王-第471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自己的荣幸啊!

一行人很快来到东湖,放眼一看,碧波荡漾,湖岸杨柳摇曳。奇石林立,翠竹成群,亭台轩榭布局精巧,建筑古朴典雅。正好莲花盛开,点缀湖中,风景无限秀美。

十多年前栽种的杨柳已经长大,垂下千万柳丝,在微风中荡漾,柔美中带着丝丝凉意。人言道西湖水,东湖柳,果然名不虚传。以苏轼的品味,设计自然不会差,可谓是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匠心独运。

六月中,湖中的莲花盛开,一路走过,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尤其是一阵风吹过,风摆荷叶,荷花映日而红,更是美不胜收。

赵昭笑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此风景,在东湖也能看到啊!”

这两句诗是当年在同在杭州时,某日西湖宴会时赵昭所做,苏轼记得清楚,秦王这是在和自己叙旧啊!

苏轼笑道:“是啊,只是东湖比西湖略微小了些!”

赵昭也觉得好笑,苏轼一生做官实在不怎么样,诗词文章自然没的说,还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便是风景名胜了。杭州西湖苏堤、颍州西湖、惠州的丰湖和平湖、黄州的赤壁、凤翔的东湖,这些传承下的美景古迹都与苏轼息息相关。

只是因为自己的出现,苏轼的发展轨迹也悄然发生改变。如今他恐怕是再也去不得黄州、惠州了,连东坡居士的称号怕是也不会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样的经典怕是也不会有了。

少了些许文学经典是遗憾,可若是能因此改变苏轼的后半生凄凉的命运,未尝也不是一件好事。一代文豪,百年难得的英才,何必如此为难他呢?

赵昭若有所思,苏轼只当是秦王触景生情,根本不会想到会关乎他的命运。

“确实小了些,即便是长安的曲江池也比不得杭州西湖,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小巧玲珑间更多了些许雅致。”赵昭一路而来,对东湖的风景赞不绝口。

苏轼笑道:“臣在君子亭设薄酒为秦王接风洗尘,请殿下移步!”

君子亭正好在西湖湖心,有小桥与岸边相连。亭台选址十分名秒,湖面相通巧分为三,亭榭棋布四周,岸渚之间,垂柳、翠竹、花木交映成趣,堪称绝妙。

侍卫们都留在了岸边,守卫者唯一的小桥,李承作为贴身护卫跟随在侧,与苏轼一道进了君子亭。

此时正当午时,炎热非常,可君子亭中却格外凉爽。微风吹过,带来了湖水的清凉与湿润,当真是一处绝佳的避暑纳凉之所。

“子瞻很会享受啊!”三人落座之后,赵昭连声称赞。

苏轼笑道:“秦王谬赞了,为臣者,牧守一方,自当忠于王事。总是要完成公务,治理好一州民政之后才敢游玩享受片刻。岂敢因私废公,安于享乐?这东湖,平日里倒是凤翔百姓来的更多一些,今日得知殿下前来,才清空留用的。”

“忠于王事乃是臣子本分,子瞻说的不错,确实如此!”赵昭说完之后,便似笑非笑,沉吟不语。

苏轼猛然醒悟过来,秦王实际上是在询问自己,所谓忠于王事,王究竟是哪个王呢?是当今官家还是秦王殿下?

一时之间,苏轼有些沉默了。他与赵昭交好不假,在西北为官也不假,可是关乎官家和秦王之间的争斗,苏轼实际上并不想参与。纵观苏轼一生,他在朝堂上的立场和成就不如其弟苏辙。他是个有才学之人,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在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上,苏轼确实态度鲜明,他后半生的起起落落也与此息息相关。但是关乎皇位争斗,他本不想有什么态度的。在他看来,作为的大宋的臣子,只要忠于大宋即可。作为一个地方官,只要处理好政务,做好本分即可。

可而今,当秦王当面询问的时候,他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殿下奉仁宗皇帝遗旨掌管西北军政,臣身为凤翔知州,自当从命!”苏轼很清楚,无论是如今的职位,还是与赵昭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的判断,唯有选择赵昭。

“那凤翔的事情就辛苦子瞻了,父皇昔年看到你与子由的试卷,曾言为后世子孙找到宰相之才。子瞻,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们兄弟前程远大啊!”

赵昭一番勉励,可心里却知道。在为政做官方面,苏轼与他弟弟苏辙还是有些差距的,在延州的时候,苏辙根本没有片刻的迟疑,便表示会效忠自己。赵昭不认为苏辙是在投机,他清楚一点,苏辙能看清楚自己的处境。

苏家与赵昭关系亲密,他与蔡京出使高丽而立下大功,是因为赵昭的推荐。只此一点,他们就已经被视作秦王的人,至少汴京的官家赵顼会这样认为。那么苏家还有别的选择吗?

苏辙是一个果决之人,最初他赞同王安石变法,曾在制置三司条例司办事。可当他看清楚变法的状况之后,立即与王安石翻脸,退出新党。如今要在秦王和官家之中做出选择,他同样不会犹豫。

除了被迫的缘故之外,苏辙也对秦王有信心,他愿意押上身家性命。相比之下,苏轼就有所迟疑,少了弟弟的敏感与果决。赵昭倒不认为他是摇摆不定,或许苏轼根本就没多想……

也罢!

苏家兄弟能够投效,这就足够了。他们在天下士子之中的影响不言而喻,赵昭更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广告效应。至于苏轼和苏辙未来的成就,那就要看他们自己了,只要有才能,自己绝对任人唯才。

凤翔之行的大事确定之后,赵昭心情大好,与苏轼推杯换盏,谈天说地,好不亲密。

一杯酒下肚,赵昭靠在亭台之侧,临水吹风,好不惬意。目光掠过湖面,瞧向远处的一览亭,一个风姿卓越的少女正在朝这边张望。

第六三二章小荷才露尖尖角

赵昭看得分明,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高处,不断朝这边张望。

苏轼顺着赵昭的目光看过去,笑道:“此乃内子小妹朝云,曾在殿下府上小住,想来是听闻殿下前来,才登高张望的!”

王朝云?

赵昭顿时来了兴趣,笑道:“子瞻,太阳偏西,君子亭日光渐盛。不若我们出去走走,登高远望,吹风纳凉?”

“好啊!”苏轼知道秦王目的何在,并不反对。

赵昭并未让大批侍卫扈从跟随,悄悄地从另一边往小坡上走去。杨柳翠竹掩映,正好是绝妙的屏障。

王朝云突然瞧不见赵昭和苏轼的身影,大为着急,为了看清楚一些,抓着一根树枝,踮着脚走到了边缘地带。不想脚下一滑,手中又没有抓牢,眼看着就要滚下几丈高的小山坡,王朝云惊呼一声,惊恐地闭上了眼睛。

刹那之后,王朝云惊奇地发现自己并未掉下去,嘴角露出“劫后余生”的笑容时,猛然感觉腰间一紧,有一只大手正牢牢揽着自己的纤腰。仓皇之间回过头来,却瞧见一张熟悉的面孔。

“大哥哥!”王朝云惊喜不已,面前之人可不正是日思夜想,适才翘首以盼的大哥哥赵昭吗?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那年上元节西湖岸边,从猜灯谜的舞台上掉落下来,大哥哥也是这样抱住了自己。

“边缘很危险,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后要小心啊!”赵昭在柳树上一撑,揽着王朝云一跃而上,落在平地上。

“多谢大哥哥。朝云记住了!”王朝云一脸纯真的笑容,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直盯着赵昭。

自从那年西湖之畔,大哥哥抱住自己之后,王朝云就记住了赵昭。后来赵昭更是为他父母报仇,主持公道。小姑娘的芳心里就一直记挂着大哥哥,再无一人可以走入。

可后来她跟着苏轼和王夫人在杭州,赵昭却在汴京,两地相隔,无缘得见。后来苏轼回汴京,她终于如愿以偿见到大哥哥。更幸运的是。那段时间苏家兄弟外放,王朝云无处可去,住进了赵昭府上。

那段时间,时常可以见到大哥哥,无疑是王朝云最开心的日子。只是好景不长,赵昭奉命前往西北对战吐蕃。一走就是一年。王朝云心中难免失落,每日王府的诸位夫人翘首以盼夫君,王朝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后来得知姐夫苏轼调任凤翔知州,王朝云二话不说就回到苏家,美其名曰是想念姐姐,相伴来凤翔。可是她心底却另有想法,大哥哥就在西北。在凤翔能离他更近一些,兴许还能有机会见面。

可惜阴差阳错,赵昭偏生又回了汴京,王朝云为此失望了很长时间。不过很快,她听说大哥哥又来长安了,小姑娘着实欢喜了好一阵。凤翔离长安虽然近,可想要见到大哥哥,却不是容易事……

好似上天垂怜,大哥哥今日竟然来了凤翔,王朝云好生激动。她很想第一时间迎上去。可姐姐却告诉她,大哥哥成了秦王,身份尊贵,等闲之人不能随便靠近。王朝云好生失望,在她的印象里。大哥哥始终是大哥哥,是不是秦王都无所谓,她根本不在乎这些。

于是乎,她偷偷溜了出来。得知姐夫和秦王在东湖宴饮,便急忙赶来,可惜侍卫把守森严,她根本无法靠近。为了多看一眼大哥哥,便来了东湖之畔最高之处,希望能瞧见大哥哥。没想到自己尚未看真切,大哥哥却先看到了自己,并且主动过来见面。还揽腰救了自己,王朝云的心如撞鹿,扑通扑通……

苏轼有些看不下去了,急忙道:“朝云,秦王面前,岂能无礼?”

“对了,民女王朝云参见秦王殿下!”王朝云这才反应过来,大哥哥如今是秦王的,见面是要行君臣之礼的。

“不必多礼!”赵昭笑道:“子瞻多虑了,小姑娘纯真才可爱,多了礼仪约束,难免扭扭捏捏,可就不好了!”

“殿下,我不小了,是大姑娘了!”王朝云听到赵昭之语,立即纠正。

“是吗?多大了?”

“朝云已经十六岁了!”

赵昭这才仔细大量眼前的女子,眉目清秀,肌肤嫩白,五官精致,要说有多美艳倒不见得,至少比不上王府的几位妃子。可王朝云身上多了另外的东西,没有柴敏言的高贵端庄,没有孟若颖的成熟,没有沐思虹的妩媚,但她身上有种清水出芙蓉的清爽。

王朝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猜灯谜的小女孩了,如今个头更加高挑,纤瘦的娇躯曲线玲珑,已然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尤其是一身粉色的衣裙,微风一吹,更显得清新秀雅,楚楚动人。日光透过树丛,正好落在她身上,更显得明媚艳丽。也不知道是因为天气热,还是害羞的缘故,王朝云俏脸微红,鼻头更有香汗渗出。赵昭的目光落在身上,王朝云便悄悄低下头去,把玩着如葱般水嫩的手指。

“夏日太阳毒辣,别晒着!”赵昭笑着伸手拉着王朝云到了阴凉处。

王朝云乖乖听话,当赵昭的大手握住自己手指的时候,电光火石间,一股酥麻从指间传到了心头。小姑娘芳心一颤,俏脸更是一片绯红。

苏轼看见,笑而不语。他与王夫人都清楚这个小妹妹的心事,能玉成美事,那自然最好不过了。反正他并不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位小姨子原本该是自己的侍妾。故而没有任何被横刀夺爱,或者是戴绿帽的尴尬,相反很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不过苏轼也知道,一旦王朝云入了秦王府,那么自己和赵昭就是名义上的连襟了。也就意味着,苏家和秦王彻底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朝一日,秦王若是落败,苏家不会有好下场。

唉!苏轼轻叹一声,事已至此,还能说什么呢?

也许,这就是天意吧!

李承站在一边看着,也很是高兴。狄青说的很明白,希望赵昭在长安再纳王妃,诞育子嗣,以保万全。秦王原本不赞成,但如今似乎是个不错的契机。这位王姑娘品貌出身都不错,堪为王妃啊!就看秦王自己的决断了!

赵昭心里也明白,不管是从几位夫人那里得到的消息,还是此刻王朝云的表现,看得出来这位姑娘对自己有意。而自己见到他,也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只是她才十六岁,年岁似乎有些太小了……

不过转念一想,在这个年代,十六岁已经是成年女子了。如果娶了王朝云,那么苏家兄弟也就彻底归心了,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不知为何,赵昭突然想到了辽国小公主耶律特里,与王朝云似乎有相同之处。可赵昭却没有这个心思,毕竟是敌对的异国,辈分不同。更重要的是,自己与她母亲萧观音有一夕的露水情缘,与耶律特里之间注定了没有交集。

不过王朝云就不同,近水楼台,实在是方便。赵昭的目光落在王朝云身上,觉得小姑娘越发的楚楚动人了!

赵昭笑道:“子瞻啊,此地地势较高,可以一睹东湖美景全貌,而今可以远看太白积雪,俯视雍州城池,在这里见一座亭子应该不错!地基加固一下,可以适当增高,就不必冒险去边缘眺望,也不至于有危险了!”

王朝云听到这话,小心脏扑通扑通跳的更快了,大哥哥是这是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