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257章

宋王-第257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宋朝上降表。称臣请求册封无疑是得罪了之前的宗主国辽国,结果现在又和宋朝闹僵了,同时开罪两个大国,对于西夏而言是非常严峻的不利局面。

与河湟吐蕃和亲的效果又不十分明显,董毡那边摆明了是要暂时和宋朝维持良好关系,保持中立态度已经算是难能可贵。要是再和宋朝有什么合作,抑或者是趁火打劫,后果无疑是雪上加霜。

要知道,西夏的西北方还有他们的宿敌回鹘。而今回鹘和吐蕃的关系相当之好,并且绕道和宋朝结为友好关系,要是这个时候在背后给一刀。西夏怕是难以承受。

所以此番对宋朝作战,如此大规模的动作,就是要找回面子。同时也是为了威慑周围的其他国家和部族,尤其是河湟吐蕃和甘州回鹘。

所以攻击效果必须要狠一些,只是拿下一些寻常的堡寨,完全是不痛不痒,和以往有什么区别呢?当宋朝人都习以为常不当回事的时候。西夏的进攻也将毫无意义。

大顺城,庆州!

这两个联系在一起的目标就变得十分重要。

陕西路延边诸州中,环庆路的作用作为重要。他正好是处在整个边防线的中间,尤其是庆州,最为居中。

往东北便是府州、麟州和清涧城,西南方则是秦凤璐,继而就到了吐蕃的境地。攻陷的庆州,将相当于是将宋朝西北的边防线截断成为两个部分,使之彼此之间难以兼顾,无法成为一个整体。

如此一来。不管是各个击破,还是给宋朝更为深入打击,都是大有好处的。再者,大顺城是范仲淹修建,宋朝的仁宗皇帝亲自赐名。意义重大,只要拿下了大顺城,继而攻击庆州,必然会引起宋朝的震动,继而引起整个西北的震动。那时,正是西夏扬威的好机会。

同时可以顺带着斩杀而今驻守大顺城的林昭,如此可谓是一举两得,对西夏,对自己都是大有好处的。

虽说梁乙埋最初的想法只是想要斩杀林昭,一雪前耻,不想却一番思索之下,顿时为自己找到了如此多的理由,一切看起来是那样的顺理成章,还有诸多好处在内。想通了这一切的事情之后,梁乙埋笑了,这一次当真笑得有些得意。他甚至还有些佩服自己,太聪明了,他完美了!

至于其他,比如风险和可行性,以及引发了反应,梁乙埋并未估计,现在这些都不重要。或者说已经被大顺城那近在眼前报仇的酣畅淋漓,以及重大的军功所掩盖,继而直接被忽略。在梁乙埋看来,一切都是那么近,即将实现。

可是也不知是得意忘形,还是有些偏执的他忘记了,有时候即便很近,触手可及的距离,却也要拿到手中才是真实的,镜花水月的事情多了去了!

当梁乙埋返回府中的时候,李复圭觉得自己并没有费什么力气,只是略微提了一下,梁乙埋便点头同意了。

这让他很是兴奋,看来陈桥说的一点不错,这件事并不是那么难。最重要的是正好符合了梁乙埋自己的诉求,在这件事上他们的目标完全是一致的。只是目的可能会有些许偏差,但至少是好的。

与梁乙埋和李复圭不同,陈桥或许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可能的风险,事情哪里有那么容易成功?陈桥先生更为冷静,自然也就看的更为透彻。

看看梁乙埋的狂妄与得意,以及李复圭的急躁,有些事情便心里有数了。急于求成结果只是更糟糕。何况林昭是那么好对付的吗?上一次西夏大军那样猛攻大顺城都没有结果,这次就能轻易拿下?

林昭的能力,以及逢凶化吉的运道着实太好,和这种人对敌,想要占便宜当真不容易。何况而今坐镇庆州的可是王韶,也许在此之前,陈桥并未将王韶看在眼中。可现在他算是看清楚了,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才是个狠角色,很难对付。

可梁乙埋和李复圭却根本未将对方放在眼里,也许最初李复圭提供的那些信息,对西夏而言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是一件很可怕的前奏。

李复圭提供的信息,不过是宋军在边境上的些许布防,以及一些堡寨的防御状况。西夏第一拨进攻看似全面开花,战果累累,可实际上呢?目前也只不过是攻陷了一些堡寨,斩杀了一些宋军。

对于宋朝整体边防并未有太大影响,反而因此激发了宋朝强烈的反击。而这些蝇头小利般的胜利,看似激发了西夏将士的信心,可某种程度上正将西夏将士引向骄兵的方向。而且这种骄傲自大已经不只是在西夏士兵的身上,包括梁乙埋这样的高级将领在内,都是如此。

有道是骄兵必败,结果会如何不言而喻!

陈桥几乎已经预见到了梁乙埋可能的失败之后的沮丧,沮丧之后会是什么呢?便是雷霆之怒,到时候所有的怨气必然会撒在李复圭身上,自己这个心腹岂能幸免?

所以,有些事情必须要尽早做打算。在庆州的时候,陈桥是李复圭的心腹,被倚重,待遇自然也好。可是李复圭事败,逃出庆州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李复圭以为陈桥冒险救自己是患难忠仆,可实际上陈桥早就另有打算,是看中了李复圭的身份和价值。可是他更清楚,李复圭价值几何?在西夏期间,陈桥已经看透了局面,他很清楚,一旦失去价值,李复圭和自己都必死无疑。

这个时候,必须要另做打算。

正如之前所说的,只要便是逃去西域做个富家翁。是带着李复圭一起吗?陈桥不由轻轻摇头,有道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李将军,事已至此,你也怪不得别人!

被仇恨蒙蔽双眼的李复圭并不知道,最信任的人已经动了别的心思。借刀杀人是个好计策,梁乙埋也“心甘情愿”,刀是要挥出去了,可是结果呢?

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大顺城可能又是一个坑,一个可能让人万劫不复的坑!

第三四九章沙盘

大顺城里的林昭全然不知,自己又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猎物,也不知道危险正在临近。

也许,自从来到西北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会有危险存在。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就是这个状况。

何况林昭最近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一件影响深远,非常实用的事情,根本无心顾及其他。

景思立看着林昭不断捣鼓着各种泥沙,在一个木制的大盘子上忙活,似乎是堆砌什么东西。

“东阳,你这是在做什么?”景思立着实有些好奇,忍不住开口询问。

林昭笑道:“好东西,你且等着就是了。”

不只是景思立,还有许多的宋军士兵也颇为好奇,全都围在周围,好奇地看着,不时的指指点点。

慢慢的,他们似乎看出了些许端倪!

木盘子上起起伏伏,似乎像是一些山脉的样子,以及一些低矮的沟壑则像是河流,至于那些方形的小块,想必是城池的代表。

一定是这样的,众人看着看着,已经大概看出个大概,木盘子上泥沙堆起来的更像是庆州附近的山川地理图。

不过与过去的地图有所不同的,这份地图是三维立体的,并非是平面上的图形,看起来更为直观,更为清楚。

山川地理情况一目了然,比之行军作战的地图不知方便了多少。

“这里是庆州?”

“这是大顺城吗?”

“这是陇山吗?”

将士们看着堆满泥沙的木盘子,以及相关雏形,已经看出个大概。

“东阳啊?此处到底是什么啊?有什么用处?”景思立实在是按捺不住,忍不住出声询问。

林昭笑道:“此物名叫沙盘,至于作用嘛。想必你们也已经心中有数了!”

沙盘是根据地形图、航空像片或实地地形,按一定的比例关系,用泥沙、兵棋和其它材料堆制的模型。当然了,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测绘技术,没有航空遥测等技术手段。只能依靠人的走访和探查,了解地形起伏,以此来绘制地图。林昭则是在此基础上,将其改造为沙盘。

沙盘并非近代才有的产物,在古代也是有记录的。

据说,秦在部署灭六国时。秦始皇亲自堆制研究各国地理形势,在李斯的辅佐下,派大将王翦进行统一战争。后来,秦始皇在修建陵墓时,在自己的陵墓中堆建了一个大型的地形模型。模型中不仅砌有高山、丘陵、城池等,而且还用水银模拟江河、大海。用机械装置使水银流动循环,可以说,这是最早的沙盘雏形,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马援传》已有记载: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征伐天水、武都一带地方豪强隗嚣时,大将马援“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使光武帝顿有“虏在吾目中矣”的感觉。这就是有记载最早的沙盘。

当然了,更为专业正式的沙盘则是近代欧洲人发明的。一战的时候才开始逐步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一战之后得意广泛推行。

而今,林昭初步涉入军事领域,想着应该为大宋军队做点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便是将沙盘引入。

古代行军打仗所用的地图十分不便,因为技术手段的缘故,绘制地图很模糊,一点都不清晰明确。

尤其是地域范围广阔之后,绘制地图的难度和精确度都会不断下降。虽说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地图。可技术手段得不到提升,一直没什么进展。

如果是平时使用倒还罢了,只需要标明一些山川城池即可,即便有些许误差也不打紧。可是在军事领域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行军打仗,稍有失误便会引发很不良的后果。兵败如山倒,甚至是一败涂地都有可能。战争的失败,意味着性命的牺牲,意味着国家利益受损,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尤其是涉及到山川地形,河流水源,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管是安营扎寨,还是排兵布阵,进攻防御都与地形有着密切关系。有道是天时地利人和,地利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对当地地形的了解和利用上。居高临下,兴许很容易就可以攻破对方防线。

知道有隐秘小道,或许就可以绕道去背后,给对方致命一击,安营扎寨必须要有水……有时候,地形因素完全可以影响到战事的胜利与失败,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可是古代军事地图的质量着实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地图,完全是依靠当地人作为向导,便直接出兵作战。有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丁点的误差和错误就可能引发非常可怕的后果。

如此情况下,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有时候冒险便可以获胜。可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因为对地形不熟悉而失败。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地图的精准度。在没有办法解决之前,通常会派出大量的斥候,一方面是探查敌军对象,同时也是收集关于山川地势方面的信息。可短时间内想要有成效,很难!

提高地图精准去度还是最重要,直接的做法。这方面,林昭是有想法的,并且宋朝已经有人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没错,这个人就是名垂青史,《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

林昭在杭州的时候,曾经和沈括合作过,彼此之间也多有往来。在一些科学启发的讨论上,彼此分享过关于飞鸟视角的问题。也就是后世空中航拍,遥测的这种观测方式,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因为人的探测出现的误差。

最直接的用处则是体现在比例尺上,两地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空间支线来进行测算,如此可以大大提高地图的精准性。

林昭之前和沈括有关联系,而今已经在着手实施了。想必不久之后,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距离如空中鸟飞直达,排除地貌所引起的距离误差,制图六体校正距离的实用方法就会产生,并且逐步完善。

未来不久,沈括便能制作出《天下州县图》(守令图),那是一幅以二寸折百里为比例尺、立方位、取鸟飞之数,校验地势起伏的改正方法,当时是一幅很精确的地图。

目前,沈括的地图尚未问世,即便是问世了,在军事领域的使用也必然会有所延迟,使用成效也未可知。林昭是等不及了,相比飞鸟图,他有更为先进的东西,那便是沙盘。

“沙盘?”景思立讶然道:“这是何物?”显然,在此之前他并未见过此物,不过确实很受吸引。

林昭擦去手上的泥沙,起身道:“是的,沙盘,你也看到了,这上面就是庆州附近的山川地形。有了这个,我们便可以很清晰直观地看到周围的山川地形,无论是作战还是指挥,很方便。只是目前尚未完全完工,而且信息有限,制造的还很粗糙。”

景思立也已经看出来沙盘的作用,不由啧啧称奇,点头道:“果然是个好东西,不错不错!”

林昭摇头道:“或许我们使用的意义不是很大,但是王知州,和韩相公一定会感兴趣的。”

没错,作为总指挥的韩绛,以及庆州这边指挥协调作战的王韶而言,这绝对是好东西。对于他们而言,最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