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宋王 >

第106章

宋王-第106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嗯!”吕吉点头道:“马上去信给大郎,听二郎、三郎平日话中意思,大郎似乎对林昭有些不满。这个机会,想必大郎会喜欢的!”

“那杭州这边?”吕善轻声询问。

“是时候出手了,我们不能太被动!”吕吉沉声回答,同时想到一些事情也该善后,不能留下把柄!

而与此同时,苏岸匆匆走进了县衙书房,尚未来得及说话,林昭吩咐道:“伯洲,给我追查几个人的下落!”

“何人?”

“钱江三蛟!”

“是!”苏岸这才道:“公子,吕氏兄弟的后台有消息了!”

PS:猜猜吕氏兄弟背后的人物是谁?

第一五四章诡计与阳谋

“查到了?”林昭猛地坐直了身子,正色问道:“是谁?”

苏岸沉声道:“吕吉与吕善都是泉州晋江人,吕氏在当地算是有名望的大族,族中现在有一位才俊在朝中担任要职,被认为前途无量!”

“谁?”

“王相公手下,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司农少卿吕惠卿!”

这个答案让林昭有些震惊,万万没想到吕氏兄弟的后台竟然是吕惠卿。

吕惠卿,泉州晋江人,其父曾为漳浦令。惠卿为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与苏轼兄弟、曾巩兄弟同年。嘉佑二年龙虎榜竞争何等激烈,能从其中脱颖而出,足可见吕惠卿的学问与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最开始阶段,吕惠卿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发展着。直到神宗熙宁年间,因为他得到了一个人的赏识而开始飞黄腾达。这个人就是当初的翰林学士,现在的参知政事王安石。

王安石对吕惠卿的赞誉很高,曾对皇帝赵顼言道:“惠卿之贤,岂特今人,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

熙宁变法一开始,便任用吕惠卿为检详文字,负责起草变法条文。王安石对其信任有加,事无大小必谋之,凡所建请章奏皆其笔。毫不夸张地说,吕惠卿就是王安石最得力的助手,甚至可以说是新党第二号人物。

由于其特殊的存在,在变法中起到的作用可不小,比如青苗法等许多的变法条目都是吕惠卿主持撰写的。熙宁变法的灵魂来自于王安石,但其中也融入了吕惠卿的诸多思想,他也是一个具体的推行者。这一点毫无疑问。

吕惠卿现在的官职并不高,但说他前途无量那是肯定的,新党第二号人物,在变法的大浪潮下,权力极大。未来前途不可限量是肯定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当王安石罢相之后,吕惠卿便成为新党新的代表,官至参知政事,即副宰相。

这样的人物会主使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有这个必要吗?若是别人兴许不会。但是吕惠卿还真就不好说了,因为这厮的人品不是很好。

在变法开始之前,吕惠卿曾与司马光有过一场激烈的辩论。此后,司马光曾对皇帝赵顼道:“惠卿憸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安石贤而愎,不闲世务。惠卿为之谋主,而安石力行之,故天下并指为奸邪。近者进擢不次,大不厌众心。”

意思就是吕惠卿不是好人,王安石贤能,但是刚愎自用,不闲世务。事情多是其谋主吕惠卿谋划,致使王安石遭遇了很多诽谤与误解。

皇帝赵顼道:“惠卿进对明辨,亦似美才。”吕惠卿进言奏对都很清楚明白,也像是不错的人才。

司马光语不惊人死不休,给出了一个狠辣的回答:“惠卿诚文学辨慧,然用心不正,愿陛下徐察之。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能动人主?”

江充是汉武帝晚年时期的人物,巫蛊之祸中的跳梁小丑,陷害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乃是遗臭万年的奸臣。李训是唐文宗时期大臣,著名的“甘露之变”由他导演,结果事败,使得晚唐颓势雪上加霜。

司马光把吕惠卿与这两位相提并论,言下之意已经再明显不过。司马光虽然固执。但却是个正人君子,不至于因为与吕惠卿争执而污蔑。

皇帝赵顼默然不语,司马光又贻书安石:“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

王安石当时很是不悦,根本不以为意。可他万万没想到,司马光一语成谶。第一次罢相之后,将吕惠卿推上参知政事的位置,想要保存变法得以延续。

但是没过多久,王安石再次被宋神宗召入汴京,再次为相。吕惠卿认为王安石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竟然丧心病狂地对自己的老师下手,将王安石与一桩谋反案联系,处处构陷打击王安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之儿子去世,王安石倍受打击,才第二次罢相。某种程度上,熙宁变法的夭折与吕惠卿的作为大有关联。

由此可见,这厮为了权势,为了自身利益,是个忘恩负义,不择手段的主。在宋史中的记录上,他也是被划归到《奸臣传》中的。由此可见,司马光不愧是史学家,眼光还是相当准的。

那么吕氏兄弟在杭州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当真是吕惠卿主使的?林昭对吕惠卿并不是熟悉,目前的了解也只限于前半部分,所以对其人品还不好把握。

苏岸道:“此事并不好断言,也有可能是吕惠卿的几个兄弟所为!”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吕惠卿发达之后,他的两个弟弟,不学无术的吕升卿引为侍讲,另外一个弟弟吕和卿也入仕途。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两位的贪财好利的本性却并不容易改变。

苏岸补充道:“公子,有迹象表明,可能就是这样的。”

“吕惠卿!”林昭淡淡应了一声,不管主使者是吕惠卿本人,还是他兄弟也好,事情发展到最后,都将会与之有莫大的关系。吕惠卿的人品状况就是那样,现在又跟着王安石风光得意,势必会更加嚣张。

这一点林昭倒是不怕,关键是吕惠卿现在的身份,制置三司条例司的检详文字。现在与王相公的关系处在蜜月期,是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因为这件事与吕惠卿起了冲突,王安石会作何态度?

是否会影响到变法的推行呢?虽说因为暴雨水灾的缘故,林昭迟迟没有推行青苗法。但是,至少在现在,他对变法还是非常看好的,难免有些掣肘。

转念一想。是吕家人不仁不义在前的,有些事情就怪不得我了。至于吕惠卿,如果真是一个可以到置百姓于水火之中,昧着良心赚黑心钱的人,还有顾及的必要吗?

“吕吉与吕善现在有什么动作吗?”林昭沉声询问。知道后台对手,很多问题便明朗了。不好对主人怎么着,那只好先打狗了!

“他们依旧在全力收购粮食!”

“怎么?觉得囤积的粮食还是不足够吗?”林昭冷笑一声。

苏岸道:“他们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好多百姓在孟氏粮行购粮之后,一回去吕家便会以三倍、甚至五倍的价钱收购!”

“那百姓都卖吗?”

“卖!”

林昭大手一拍桌子,怒道:“该死!这些人也真是的。他们不知道眼下最珍贵的东西是粮食吗?”

苏岸解释道:“百姓中许多人贪图小便宜,想着反正可以从孟氏粮行买到低价粮,故而趁着这个机会,赚取钱财!据估算,每日孟氏粮行售出的粮食,可能有一半都转手到了孟氏手中!”

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局面。林昭这才发现,自己低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小市民意识。那些卖粮食的百姓竟然愚昧到了这个程度,妄图以这种手段来赚取小钱。殊不知这其实是在自杀,将救命的口粮扔掉。

一旦孟家粮食供给出现问题,某些人欺行霸市的目的达成,那么他们就得花十倍。甚至是二十倍的价钱来买粮。

吕氏兄弟还真不是吃素的,招数还真是狠辣,让人应接不暇。既然如此,那只有奉陪到底了。

“庆和粮行很有钱吗?他们的资金能够支持吗?”林昭沉声询问,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于玄给出了答案:“之前可能很多,但是现在,可能全都换成了粮食!”

苏岸也道:“没错,他们囤积居奇已经有日子了,现在有高价收粮,资金肯定吃紧!”

“那如果。等他们的钱财全部变成了粮食,粮食的价格却没能涨起来……”林昭冷冷一笑,在心中盘算着对策。

于玄擅于理财,一点就通,说道:“公子的想法是好。但是用多少粮食可以消耗光吕氏的钱财呢?常平仓要是空了,我们可就功亏一篑,得不偿失了!何况,庆和在浙闽一代有好几家分行,他们可以调运粮食!”

“这个好办!”林昭道:“他们玩阴谋诡计,那我们就正大光明用阳谋!立即调派差役,在各水路口岸进行盘查,一方面维持治安,一方面保证船只航行安全,苏州之前的悲剧不能在杭州上演,怎么做,你们懂得!”

苏岸点头应下,这件事易如反掌!

“倒是粮食的问题……”林昭沉吟许久,说道:“看来得去见一个人……”

庆和堂,吕善匆匆进门道:“大兄,今日效果不错,收购的粮食竟然达到了六成,要不了多久,孟家和林昭就撑不住了!”

“哼,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吕吉道:“我不相信,林昭敢把常平仓给放空了!”

“话是这么说,可是……”吕善迟疑道:“可是大兄,我们的钱财消耗太快,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这个时候一定要撑住,放弃了可就功亏一篑了,现在比的就是谁更能坚持!”吕吉又沉声问道:“给二郎、三郎的信函可曾到汴京了?”

“差不多快到了!”

吕吉冷哼一声:“那就不要紧,大郎一出手,嘿嘿……且先撑着,看看到底谁能笑道最后!”

第一五五章司农少卿

汴京,吕府!

由于吕惠卿身居要职,前途一片光明,吕府每日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可谓宾客如云。当然了,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前来拜访者大多是趋炎附势之徒。故而虽然热闹,但是离高朋满座,少长咸集还差的远。

平日里吕惠卿很是忙碌,故而宾客大多由其两个弟弟吕升卿与吕和卿继接待。每日奉承巴结不断,两人也是沾沾自喜,每日忙得不亦乐乎,怡然自得。

但是今日是个例外,吕氏两兄弟竟然闭门谢客,很是反常。原因则是他们收到了一封信函,一封来自于杭州钱塘县的信函。

“三哥,杭州那边似乎出了点麻烦!”

“怎么?”

吕升卿道:“吕吉与林昭发生了冲突?”

“怎么会这样?何必非要和林昭发生冲突呢?现在是否还有挽回的余地?”林昭在杭州大展神威,平定叛乱,搞掉了两位皇室的龙子龙孙之后,威名赫赫。一般情况下,若非必要,谁想招惹林昭?是故,吕和卿的第一反应有些震惊。

“没有,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吕升卿坚定的摇头,这厮倒是不以为意。随即将相关情说出来,吕和卿顿时大惊失色。

“二兄,吕吉他们越发的胆大妄为了,囤积居奇涨点价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凿沉孟家的货船呢?那可是几十条人命,数万贯钱财,林昭能轻易善罢甘休吗?”吕和卿有点恼怒,觉得两个名义上的族人,实际上的家仆相当的胆大妄为。如此大事竟然自作主张,先斩后奏。

吕升卿明白兄弟的意思,摇头道:“算了,你也别责怪他们了,前段时间江南大雨。路途不便。何况商场上的事情就和战场一样,机会稍纵即逝,吕吉也是无可奈何!”

“二兄,你有些太过纵容他们了,他们越来越不像话了!”

三兄弟中无疑是吕惠卿最为杰出,吕升卿则是个不学无术的草包。倒是老三吕和卿相对较为睿智,也比较理智。

吕升卿不学无术也就罢了,偏生就是个极其贪财之人,庆和粮行在杭州的举动可以说是他一手促成。之前经营的倒是不错,对吕家也算是多有贡献,吕和卿也只得尽力帮忙。但是这次明显有些过火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怎么保住产业才是!”吕升卿心里不爽快,却知道三弟所言不差,却也不好反驳,只得转而强调现实。

“吕吉在信函中怎么说?”吕和卿也很清楚,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无可挽回。只能想办法尽量弥补,减少损失,维持利益了。

“吕吉说,他现在正在大量收购粮食,与林昭博弈……不过,他说林昭似乎动用了常平仓的储备粮……而且是非官方的售卖!”

“常平仓?”吕和卿也是一惊,如果是这样,问题的高度就上升了,就不是单纯的商场博弈了。

吕升卿道:“没错,吕吉的意思是让大兄查证一下。林昭是否上书官家,请求动用常平仓储粮。如果没有,这倒是个绝好的机会,大兄或许会感兴趣!”

吕和卿聪明理智,但是心术不见得有多好。兄长这么一提,他便马上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并且在很快的时间内思索了相关联的事情,以及可能的影响,而后嘴角冷冷一笑。

吕惠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