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42章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42章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迟早也会惹出祸事来,我朝要压制皇协军的那些蒙古人,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新军,万一哪一天新军压制不住了,这关外岂不是有要成我大民子民的屠宰场?也只有让百姓自己持有武器,有自卫能力,一直保持对蒙古人的压制,朕才放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朕不得不防范他们。”杨改革继续说道。

“陛下教训得是……”韩爌开始冒汗了,继续告饶,没想到一句话,就被皇帝教训了如此之久。

“……朕宁愿百姓难以管束一些;宁愿让外族死一千次,死一万次,也不希望朕的子民被人欺负,更不愿意看着他们死……”杨改革继续说道。开玩笑,殖民不准持有武器,不准拿火枪,那要怎么殖民?靠嘴皮子吗?靠忍让吗?殖民就是赤裸裸的人吃人,抢地盘,没武器,没血性怎么行?如今的辽东顶多属于日后的吉林,辽宁的一部分,向北还有黑龙江,还有黑龙江以北的西伯利亚地区,这些地盘不抢回来,杨改革会骂死自己,要抢回占领这些地方,国家的力量去做这件事必定吃力不讨好,投入的力量必定相当薄弱,要占领,维持这些地方更多的还是依靠老百姓,这就更不能收枪了。

“陛下教训得是……”韩爌暗叹倒霉,不过说错了一句话,就被教训到这个程度。

杨改革教训了一阵韩爌,又不免的想起洪承畴这个人来,洪承畴上的这个奏本,可不是杨改革“指使”的,洪承畴能事先想到这些东西,暗合自己的意图,杨改革对洪承畴的感觉就是:果然是历史名人,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韩卿家莫怪,朕说得有点重了。”杨改革教训完韩爌,又稍稍的缓和了一下气氛。

“陛下教训得是,是臣疏忽了。”韩爌连忙回答道,韩爌很是郁闷。

“……洪承畴说的这个事,相信诸位也都看出来了,说的是户籍管理,枪支的事,实际,还是牵扯到日后辽东买地的事,朕的意思是,辽东的地,不再任由老百姓自行开垦,而是由朝廷发卖,只有买下的地,有了地契,才算自己的,要有地契,就得交税,就得如实登记户口,就得落实户籍,与之相配的就是我大明户籍之人能够买、持有枪支等权利,以此保证辽东的安宁,说简单一点,朝廷必须收到该收的税,不然,这庞大的开销,朕是受不了的,也不可能年年如此高强度的对关外投入如此巨大的军费……”杨改革开始落实自己的政策,找这三个阁臣来,是因为这几个阁臣各自代表了一部分势力,孙承宗就不说了,铁杆帝党,军事上的谋划者,施凤来则是占了首辅的光,实际也是帝党,而韩爌则代表了他那一帮人马,实际,朝中还有一派重要人马,也就是陈于廷那帮人,但陈于廷的份量还不够,杨改革觉得,这事还得用密匣跟曹于汴沟通一下,曹于汴虽然退休了,可依然有相当的影响力,说服曹于汴比说服陈于廷更好。这件事说通了这三派,也就没什么阻力了。

孙承宗早已知晓,自然不会意外。

施凤来有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惊讶,他自然是支持皇帝的。

韩爌有些意外,只有一点点惊讶,很快就恢复正常了。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应该是没问题的……”韩爌有些气虚,刚刚被皇帝骂了一通,不敢再说什么惹皇帝不高兴的话了,辽东卖地的事,不算是什么秘密,这应该是皇帝彻底的封死那些想借着收复辽东,到辽东白占地的那些人的幻想,要不然,皇帝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弄的到辽东买地的事,岂不是要吹了?韩爌见孙、施二人都不说话,知道这是皇帝逼自己表态,没有太多的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嗯,韩卿家还是有大局观的,此事也是我大明好,也是为了百姓好,……”杨改革见搞定韩爌,放下心来。

“……说起来,这万里大战,朕其实是想让袁崇焕担任孙师傅副手的,不过想想,袁卿家实在太年轻了,骤然提到如此高位,只怕不利日后成长,还需要多磨练才好,日后自然有属于袁卿家的成就的……”杨改革见摆平了韩爌,又不妨拿出点好处,给韩爌喂个甜枣。

“陛下圣明。”韩爌不得不回了这么一句。

施凤来难得的走神了,难得心思不在皇帝这里。孙承宗貌似对那个卢象升特别的有好感,简直就把他当作自己的衣钵传人;看今日,这韩爌的衣钵传人貌似是袁崇焕了,他们是座师和门生的关系,那他的衣钵传人呢?又是谁?他也是要告老还乡的,想起今日看的这个奏本,想起那人也是靠种番薯起家的,和他管的事貌似有牵连,是不是把那人拿来当衣钵传人?

第678章 利益所向

随着九边总督的任命,九边戒备的命令下达,整个大明朝,从东方频海到西方甘肃、宁夏这漫长的万里战线上,立刻开始“动”起来,肃杀的气氛立刻遍布整个大明,一场大战开始了。

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热议这难得一见的九边总督,万里之战,街头巷尾的话题,无不是这超乎想象的事。

而达官贵人们,则讨论的不是这九边之战,也不是热议什么九边总督有多威风,更多的是说的是打完了仗之后的事,比如,辽东的地该怎么处理,又怎么享受这场大战带来的好处。

他们虽然无法参与这场战争,也无法对这场战争指手画脚,可他们都相信,大明朝一定能赢这场战争,能不能赢还轮不着他们费心思,以其为这个费心思,还不如为打赢了怎么分好处多费心思。

……

以英国公张唯贤为首的勋贵们,倒是聚集在一起商量着怎么应付辽东的地的事。

“国公,您看,如今这到底要怎么办啊?”朱纯臣最先忍不住问起英国公张唯贤来。

“唉……”英国公张唯贤那双以往会冒精光的眼睛,如今也满是无奈。

“国公,借吧,如今这天下,也唯独陛下有银子了,不找陛下借,还能怎么办,难道看着关外的地白白的给南方那些人买去不成?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另外一个勋贵忍不住说道。他们来这里商议,实际上商议的是辽东买地的事,这件事,在任命九边总督之后就成了“定局”,辽东的地要买,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倒是没人再指望能去那边白捡便宜。

“是啊!国公,看看这邸报上说的,番薯加牛奶,草原上的上等美味佳肴,居家过日子,行军打仗的必备品……国公,有番薯的地方就能养人,这关外的地,已经是熟地无疑,如错过了这波机会,只怕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机会了,咱们这一次,可一定得拿住先机啊!可再别错过这次机会了……”另外一个勋贵干脆拿起邸报来说事,这邸报上介绍卢象升的时候,就说到了番薯加牛奶的事。按照邸报上说的,番薯加牛奶,也是这次九边万里之战的军粮之一,从里面透露出来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这场大战,皇帝早有准备,赢面是相当大的,大家赶快“下注”。顺便宣布关外的地是熟地,能养人,能变成钱。

“唉……”英国公张唯贤再次叹息一声,挺为难的,这借钱一事,他已经找过皇帝好几次了,可到现在,皇帝还是管他要利息,并且不保证勋贵们百分之百的获利。他怕折本,所以,这借款的事,也就一直拖了下来,但到了今天,他知道,只怕拖不下去了,就连以前一直坚持不借钱的人,也抗不住如今铺天盖地到辽东买地的浪潮,转而支持借钱了,当然,他们借钱,得抱团,抱团了才好跟皇帝讨价还价,否则,一个两个的去找皇帝,一来要不到最优惠的利息,也容易把皇帝搞烦躁了,所以,都来找张唯贤,让张唯贤出面跟皇帝说。

“国公,咱们借吧,陛下不是说了,也有八九成的把握吗?咱们这次要是再错过了,可就不是给南方那些人压一头了,起码是压三四头了,昨日听到一个消息,那些南方人也准备找皇帝借钱了,咱们要是慢一步了,就怕陛下手里的钱给他们借光了,咱们可就什么都借不到了……”有人急急忙忙的把消息托出。

听了这个消息,张唯贤又是一阵急躁。如今“南方人”北上,依靠手里强大的银弹,已经在气势上和他们不相上下了,他们这地头蛇当得实在不称职,在自己的地头上被别人压着,实在是没脸皮得很,捡不起脸,要是又在辽东买地这个事上再输他们一筹,只怕他们“北方人”更捡不起脸了。

“国公,如今已经是腊月了,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明年一开年,大战就要开始了,谁知道这仗会怎么打啊!万一几天就结束了,那我等岂不是又要抓瞎了……”更多的勋贵催促着张唯贤,一致同意借钱,一致要求尽快借钱。

“唉……”张唯贤再次叹息着,今天,他都不知道这样叹息多少回了,倒是后悔得很,要知道这样,他老早就找皇帝借钱了,靠着皇帝借的钱做买卖,如今都不知道要多赚多少,可惜,他的胆子还是小了些,后悔,后悔,相当的后悔。

“国公,可是担心我大明会输了这一仗?”有人见张唯贤还是不吭声,又说起这个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来,以为张唯贤是担心这个。

“那里……本国公怎么会担心这个……”张唯贤总算不“唉”了,总算说了句话。打仗这事,实际皇帝也并不太瞒大家,很多信息和细节也瞒不了,大臣里也不全都是白痴,根据各种信息,得出的结论就是会赢,不然,也不会如此疯狂的商议到辽东买地了。这事,前一两个月观望的人还蛮多的,到了九边总督一任命,在众人的眼里,这件事已经成了,可以买地了。张唯贤自然是相信皇帝能摆平东虏,对于这个,他比大多数人更知内情,自然知道自己该相信什么。

“那国公还担心什么呢?如今天下银根吃紧,也就陛下那里还有银子,不找陛下借,只怕是没人能借了……”

“是啊!国公,如今南北数得上号的人家都齐聚在京城里,这京城里每日动用的银子,实在是个吓人的数字,咱们那点家当,真的拿不出手,在那些人眼里,不值一提,不找陛下借个一二百万银子,咱们也就别出来丢人了……”更有勋贵直言借不到一二百万两银子就不借的言语。

张唯贤听了咂咂嘴,这也是他一直唉声叹气不表态的原因,他们这些勋贵的家底真的是都耗空了,不少人更是连棺材本也掏出来了,岂知又遇到了辽东买地这千载难逢的好事,如今要钱没钱,眼看着就要错过时机了,只能咬牙借了,这借的数目还不小,一二百万银子,张唯贤即便是身为勋贵第一人,也有些心虚,不知道自己的脸面有没有那么大,这可是一二百万两银子啊!要放在以前,大明朝一年的岁入也比这多不了多少,如今他却要找皇帝借去,让皇帝一手把钱拿出来……,还得让皇帝给他优惠些,少收些利息钱。张唯贤是唉声叹气这个,想到这两年的变化,张唯贤又咂咂嘴。

“也罢,既然诸位都如此说,那本国公也就勉强试一试吧,陛下说过,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让我等不要错过了,既然陛下吩咐过了,那肯定是赚钱的买卖,那咱们就拼上棺材本试一试,不过,本国公可事先声明,估计借好借,但大家都得把这抵押的东西准备好,本国公能做的也就是给大家要个好利息,让大家少出一点钱,诸位可有问题?……”张唯贤感叹这两年的时局变化之快,也就答应了诸人的求情,他们勋贵,如今却是逐渐没落了,做事经常需要抱团才行。

“国公放心,早就准备好了。”朱纯臣第一个就说道,他刚开始也是极力反对借钱抵押的,但如今,他确是顾不得那么多了,却是借钱的急先锋,无他,眼看着肥肉就要溜进别人的嘴里了,如何不急。

“国公放心……”

“国公放心……”

勋贵们倒是都说没问题。

其实,借钱抵押的事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商量了,以前都是不同意,觉得划不来,不过如今,却是给逼到墙角了,倒是一致的要借钱,至于抵押,如今也不敢再跟皇帝较劲了,只能按照皇帝的圈圈满。

……

英国公和勋贵们商议过了,急匆匆地进宫,准备跟皇帝借钱。

到了宫里,却没有得到皇帝直接的召见,宫里的太监们让他稍待,一问才知道,原来,银行的李若涟已经先到了,正在和皇帝谈事情呢,英国公一听,更急了,果然,那些“南方人”走在了他们的前面,已经在找皇帝谈了,幸亏他决断做得早,来的还算及时。

……

暖阁。

杨改革正在见李若涟,谈得也正是借钱的事。

“卿家说的是,如今很多人要找银行借钱?那里的?”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是的,如今京城里都在谈辽东买地的事,不少人都准备大举买地,他们多是南方人,家当产业银钱多在南方,银钱一时也筹集困难,有不少人希望从臣这里借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