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如今这做工的不同户籍不同的待遇,大概就是陛下说得第一步吧?”毕自严说道,貌似是明白了。
“是的!加强户籍管理,是一个总的说法,如今,正是要给加强户籍管理开个头,等这个头开好了,就逐步的在这上面加码,逐渐的缩紧这件事,等到了一定程度,天下人会自己去上户口了……”对于自己帝党的心腹,杨改革多说了几句。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毕自严脑子一片浆糊,回答着自己明白了,他实在不知道皇帝到底有哪些手段,能加那些码,当然,毕自严也承认,真的能把大明朝的真实户籍资料搞到,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当然,这无疑比登天还难……登天很难吗?貌似如今上天也不是不可以啊……,毕自严脑子一片浆糊,更加的风中凌乱了。
“呵呵呵,此事,朕自有分寸,卿家知道就好了,此事,万万不可对外人说起,户籍之事,卿家能说的就是如今大批百姓进京,有必要加强户籍管理,以避免混乱,方便朝廷管理,只说这个就是了……”杨改革吩咐道,这算是给自己的帝党交代事情了。韩爌得了大批工程,户籍这件事上,韩爌是不会反对的,刚好可以给加强户籍管理这件事开个口子,等这个口子一开,日后的种种手段也就好办了。
“臣遵旨!”毕自严到现在,脑子依旧是一片混乱,但是依旧是答应了皇帝的话。
杨改革交代好了自己的帝党心腹事情,就等着下次演戏了,凡事都讲究一个舍得,有舍才有得,杨改革舍弃了很多工程给韩爌做,得到的自然会更多,亏本的买卖可万万做不得。
……
毕自严带着满肚子的狐疑走了。
“陛下,没人听墙角。”王承恩禀报道。
“嗯,大伴做得好,朕大意了……”杨改革有些自责了。向来都很注意这方面的杨改革今日大意了。
“陛下,国丈田弘遇到了,驸马齐赞元也到了,可是要见?”王承恩见皇帝自责,找了个话头打断了皇帝的自责,皇帝自责,他可不知道拿什么话接口。
“见。”杨改革道。应对这个冬天的事,如今还才交代了就业和吃的问题,还有暖的问题没解决。
“陛下,是分开见还是一起见?”王承恩又问道。
“一起见吧。”杨改革想了想,说道。
“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道。
……
国丈田弘遇和驸马齐赞元进了暖阁,有些狐疑,他们在外面等了更久的时间。
“臣参见陛下!”两个人行礼道。
“免礼……”杨改革道了声。说实在的,如今的杨改革处在一个执行期,决断期的犹豫、彷徨和忧虑都少了不少,人也乐观了不少,和前一段日子做出艰难抉择的时候可大不同。见这两人,也是一脸的笑容,和煦得很。
“谢陛下!”两人答应道。
“两位卿家,昨夜好像下雨了,两位卿家感觉到了什么吗?”杨改革依旧拿这句话问这两个人。
“呃……”田弘遇和齐赞元是面面相窥,这都是怎么回事啊?皇帝怎么问到了天气?天气不是打哈哈和放屁时候用的吗?怎么皇帝召见他们,就是为了打哈哈和放屁?
“回禀陛下,昨日确实下雨了,好像还下得挺大,好像还刮了北风,今日比昨日冷多了……”田弘遇狐疑了一回,还是说道。
“回禀陛下,确实是下了雨了……”驸马齐赞元也跟着说道,这是事实。
杨改革不记得自己这是第几次听这话了,心里笑得很,王承恩也忍俊不禁,在那里偷偷的笑。
“是啊!天冷了,老百姓要过冬了,这京畿今年多了数十万的百姓,朕在想,怎么让百姓过这么一个冬天。”杨改革觉得和他们打哑谜倒是没什么意思了,倒是直接就把话挑明了。
“啊!……”两个人一起惊讶道,原来是说这个,怪不得皇帝说天气呢。
“陛下圣明,陛下仁慈……”田弘遇连忙把好话送上。
“……陛下仁慈……”驸马齐赞元也跟着说道。
“吃的,活计的事,朕已经都说好了,也有了着落了,就唯独这穿暖和取暖的问题还没谈好,两位卿家怎么看这件事?”杨改革长话短说,问道。
“……回禀陛下,臣唯陛下马首是瞻,陛下怎么说,臣怎么做……”田弘遇当仁不让的立刻表态,他如今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包括他的身价和银子,皇帝要办事,他自然只有点头的份。
“请陛下吩咐。”驸马齐赞元也是个不含糊的人,立刻表明自己的态度。
“嗯,穿暖和取暖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到这多出来的数十万百姓,只有他们都穿暖了,有地方取暖了,天下才会太平,……也就是说,这个冬天,会需要大量的棉衣,需要大量的冬天取暖的燃料,两位卿家一个管着制衣厂,一个经营着煤炭生意,朕希望两位卿家能承担起重担,助这几十万百姓度过难关……”杨改革简短的说道。
“臣领旨!”两个人严肃的说道,神情倒是越发的凝重了。
“两位卿家其实也不必如此慎重,这件事,说起来,也是件好事,算是笔不小的买卖,两位卿家都是做生意的人,做赔本的买卖那自然是不行的,朕没那个习惯,说到穿暖和取暖的事,实则,那些百姓,如今都有活做,手里也还有些银钱的,并不是一无所有,两位卿家要做的,就是着手准备供应这几十万人的棉衣,取暖的燃料,不要到时候了才想起这事……”杨改革见两人神情凝重,知道他们理解错了自己的意思,连忙解释。
杨改革这一解释,田弘遇倒是松了一口气,是啊!这确实是一门买卖啊!那些人确实如皇帝说的,虽然穷,可都有活做,手里也都还有两个钱,皇帝给他们开的工钱可不低,皇帝并不是让他白送棉衣给那些人,原来如此,田弘遇看向皇帝的眼神开始冒光了。感情陛下是一手给那些人发钱,一手就又把钱从那些人手里赚回来啊!这买卖……
“回禀陛下,臣明白了。”田弘遇两眼冒光的说道。
“回禀陛下,臣也明白该如何做了,必定以最低的价格出售取暖用的煤球,也必定保证足量供应,陛下放心,臣不赚一分钱……”驸马齐赞元也是个相当聪明的人,立刻领悟了皇帝的意思,说道。
“好,两位能明白朕的意思就好,其实,朕也不是说不让你们一分钱不赚,该赚的还是要赚,但更要明白这身上的重担……”杨改革客套了两句。这就业,吃,穿,取暖的问题,算是都解决了,今年这个冬天,也有着落了。
第663章 两件事
天气倒是开始逐渐的冷起来,虽然白日里的太阳依旧有些热度,可依旧是挡不住冬天的步伐。
布置了应对这个冬天的举措,杨改革心头的事,又放下一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但还是满心的事,诸多需要操心的事。
看过了南方徐光启来的密信,又拿起笔给南方的徐光启写回信,询问移民的进度,询问上海的建设进度,对徐光启所遇到的一些疑问给一些建议,或者说,作出一个裁定。心思在南方的事上面停留了一些时间,给南方的信已经写好,杨改革准备发出去了。
“大伴,把这封给徐师傅的信发出去,依旧老样子。”杨改革写好了信,心情稍稍放松一些,说道。南方移民,一切按照既定的步子在走,没有什么大岔子。
“奴婢遵旨!”王承恩端着一杯茶,上来伺候着,把茶递过去,又把密匣接过来,准备发出去,这样的事,王承恩已经做得相当的熟悉了。
处理过了南方徐光启的信,杨改革捡起另外一本奏疏,翻看了一下,又是若有所思,这件事,也在自己的关注范围内,虽然如今不用太关注,可也绝对不能放松了对这件事的关注,思索了片刻,杨改革没有说什么,也没做什么,而是把这本奏本放下,这件事,还是放一阵再说,如今倒是不用一直关注此事,再说,这件事,也实在是太远了,即便关注,也对事情发生地产生不了什么作用,这件事,差不多只能等结果了。
王承恩处理皇帝交代的事,依旧回来伺候皇帝。
虽然应对这个冬天的事杨改革已经有了办法,可还有一件事,和这个相关,还得再用心,那就是监督韩爌那帮人的事,这个事,本来是归曹于汴的,可曹于汴退休了,这事落到了他的接任者身上,可曹于汴的继任者,杨改革又不太相信,这件事,或许还得通过曹于汴才行,杨改革想来想,决定还是给曹于汴去个信,不过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这事还是再等等说,曹于汴虽然退席了,但如果还关心朝局,一定会知道这个事,或许不用自己提醒也知道该在什么事上发力,杨改革犹豫了半响,给曹于汴的信,终究还是没写。反正韩爌的事来日方长。
“大伴,去文华殿,召诸大臣议事。”杨改革忽然说道,处理了这些事,杨改革决定把韩爌的事和户口的是处理一下,这件事,还是宜早不宜迟,还是尽快落实为好。
“奴婢遵旨!”王承恩在一旁伺候着,见皇帝的眉头数次紧皱,有些担心,见皇帝迟迟不能下笔,以为皇帝遇到了什么难题,也颇为着急,听见皇帝说文华殿议事,立刻答应。
……
文华殿。
一阵礼节过后,杨改革就开始正式议事了。
“今日朕把诸位卿家召来,倒是有几件事要商议一下。”杨改革环视了一下诸人,说道。
实际不少人都明白,说是来商量,实际早已内定好了,今日也不过是走过罢了。
“这第一件,就是韩阁老提到的整修京城沟渠的事,京城的沟渠已经有八九年没有大修了吧,如今也到了该大修的时候了,诸位卿家有什么看法?”杨改革说道,一边说还一边拿起一本厚厚的奏疏给众人看。
众人一听是这个事,纷纷闭嘴,这事不少人都知道,皇帝已经分给了韩爌了,作为转身的报酬,现在来说,就是走个过场。
“回禀陛下,确实该大修了,历来我朝每隔个三五年就要大修一次,如今八九年没有大修了,再不大修,一旦出现情况,只怕会出大问题……”施凤来立刻说道,也没等皇帝传阅奏本,也没等人念奏本。
“回禀陛下,确实该修了……”其他大臣也没觉得这事有多大的讨论必要,既然都定好了,那就赞成呗。
一轮议论下来,基本上都是同意修的,要么就是不作声的,确实没有一点悬念,甚至连过场也走得极为简单。
“那既然如此,此事就按照韩阁老说的办吧,大修京城沟渠,由韩阁老担纲,负总责,督促进度,由工部李尚书做副手,协助韩阁老完成此事……”杨改革见此事毫无悬念,也就正式的敲定下来。
“臣领旨!”韩爌带着些欣喜说道,这事确实落到他的名下了。
“臣领旨!”工部尚书李长庚也答应道,虽然有些不喜,可好歹也是皇帝亲自指定的副手,也还算沾了些光,虽然郁闷不爽,也只能接受。
“……户部可在?”杨改革问道。
“回避陛下,臣在。”毕自严立刻站出来答应道。
“关于此事的银钱,户部能拨出多少来?”杨改革问道,修沟渠的事,倒是可以让户部出一部分钱。
“回禀陛下,腾挪一二十万银币还是没问题的……”毕自严早已得到皇帝的知会,立刻回答道,支援一二十万银币实际已经是比较多的钱了,历来都是用那个劳役,不用给工钱,所以用钱极少,现在皇帝要给工钱,这点钱就不够看了。
“好,户部就先拨一二十万出来吧,剩余的朕出了。”杨改革一句话就把这事定下来了,杨改革已经过了那种为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发愁的“饷帝”岁月,想起以前“饷帝”的岁月,那日子可真的是不堪回收,想那么艰难的日子,杨改革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好了,凭借着手中庞大的银子,凭借着银行系统,凭借着纸币的威力,现在倒是不会为银钱发愁了,这种日子和先前那种朝不保夕的“饷帝岁月”实在是天壤之别。
“臣遵旨!”户部尚书毕自严答应道。
处理了这件毫无悬念的事,杨改革准备顺带处理自己的事。
“今日还有一事,这是户部给事中上的奏本,说的是逃难到京畿的难民以数十万计,人口复杂,官府难以管理,实在是个危险的事,给朕谏议加强人口的管理,诸位卿家如何看?”杨改革说道。说完,就把手里的这个奏本给了王承恩,王承恩又给了一个负责读奏报的官员,这官员接过奏本,便大声的朗诵起来。
人口?众臣也还是头一次听皇帝提及此事,纷纷议论,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皇帝又有所动作了?文华殿里,很快就变得热闹起来。
杨改革倒是坐在那里,不焦不急的等众人议论。
杨改革平静得很,见众人议论过了,议论的声音也逐渐的小了下来,知道议论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