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华殿,杨改革在召见大臣,处理公务。如今早朝是越来越不行了,热得不行,有些人大有要求半夜三更起来早朝的架势,不为别的,就是太热了。杨改革可不愿意起早床,于是,早朝,尽是走个过场,处理公务,不是乾清宫就是文华殿。
而文华殿里,一般则是召见大臣,和内阁们一起处理公务。
心没有了挂碍,办事也就利索。
“陕西那边的情况,如今,如何了,可有最新的消息?”杨改革问到。这是杨改革每天都会问的话,明末的陕西,就是杨改革最关心的地方,不为别的,就为那里爆发的农民造反,造自己的反。
首辅施凤来大事不能出什么主意,不过,这些收集资料,整理奏疏的事,倒是利索,立刻出来达到:“回陛下,最新的消息是干旱没有缓解的意思,根据报上来的奏疏看,最近是不可能下雨的,有奏疏说,请朝廷派人求雨,以安民心;再者,移民陡增,移民压力巨大,根据徐子先今天刚到的奏疏,好像是说运船不够,从江南运到的粮食,消耗巨大,恳请朝廷多派一些船到陕西接人,徐子先还说,这黄河到了冬月就会冻住,徐子先经过走访得知,黄河的中下游,最早的冰冻期,可以到十一月初,所以,徐子先在奏疏里也提到,今年以船运移民的事,最好在十一月上旬之前运走,到了十一月中旬,就需要看天气了,如果黄河冰冻,以船运灾民的事,怕就要暂时终止,……徐子先在奏疏里,说事情颇为紧急,请陛下和朝廷多派船于十一月之前到陕接人……”
这件事,杨改革已经知道,尽管事先已经做了准备,不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麻烦,还是让人意想不到,黄河的冰冻期,会导致每年有好几个月不能走船,所以,必须赶在冰冻之前尽量的把人接走。
“如今已经是七月了,离最后的十一月,不过五个月,看着时间颇多,不过,圣旨在路上来回,都要花去不少时间,发了圣旨,船还得从江南调集,所以,时间很紧急,实际运人,怕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百万移民,要在这几个月时间里全部运出来,难度颇大……”杨改革在陕西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看法、办法、处理手段,不似其他事,还和群臣们商量。
群臣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皇帝接着说。
“……,传旨给江南造船提督郑怀忠,让他尽力的造黄河接送移民的运船,数量越多越好,造好一批,投入一批,务必抢在十一月把移民运出来……”杨改革在说陕西的事上,不太征求别人的意见,直接就“圣裁”了。
“臣领旨。”
“……算了,再派人给郑怀忠送二十万两银子过去,专造运粮、运灾民的船,朕知道,徐师傅那里手头也吃紧,这秋税又还没着落,造船的钱,朕就先垫上了……”杨改革想了想,又说到,移民的银子,虽然大半是田造好之后再给安家银,但是,前期的费用依然庞大,徐光启手里的那点银子,很吃紧,杨改革不得不再次自己掏钱出来,郑怀忠那里在造战舰,也不能松手。
“臣遵命。”这回,出来回答的是王承恩,罕见的没说奴婢,而是说臣,发内帑这事,还轮不到大臣们操心,还得他去操作。
“……对了,内阁,各部,都催催盐商们的银子,这都七月了,这银子也没见上缴多少,你们都催催他们,再不缴银子,今年可就过去了,徐师傅那里银子吃紧,朕手边的银子也不多了……”杨改革很烦恼,那帮子盐商,拖拖拉拉,说好了的银子,如今,上缴得有限,杨改革很恼火,恨不得大卸八块,自己火烧眉毛了,那些人还跟自己玩着悠哉悠哉。
“臣遵命。”一群大臣出来答应道。大家对于皇帝那句手边没银子的事,不相信,没银子?刚刚那二十万两不是银子么?
“对了,派人去求雨的事,可以,让张显庸去想办法吧。”杨改革又说到,虽然求雨这事不靠谱,不过套用后世的说法,就是灾后的“心理干预”工作,有效没效,也要做,不做就是朝廷的问题。
“臣遵旨。”施凤来答应下来。
“陕西那边,还有什么事?”杨改革再次问道。
“回禀陛下,最新的情况是各地有零星的叛匪闹事,或是抢夺灾民,或是抢劫地方大户……,地方上,有请朝廷派兵清剿的……”施凤来再次说到,这是刚刚没有说完的。
“严令陕西各卫所,务必全力镇压下去,不得放任地方糜烂,叛匪坐大,特别是抢劫灾民之事,是底线,谁敢抢劫灾民,移民的,立刻清剿,杀无赦,朕再次强调,更不可让叛匪们伤了移民官们,每一个移民官都是宝贵的财富,让毕自肃记住,这是底线,绝不可逾越,更不可拖沓,如果有此类事情发生的苗头,让他立刻调动陕西新军,立刻清剿,不得有误……”杨改革一点也不留情的说到,移民官,他是一个都伤不起,这些人,不是进士就是举人,如果被叛匪搞死几个,他这个做皇帝会受到来自整个官僚阶层的压力,甚至连移民工作都有可能消减或者终止,杨改革也不想对陕西出手太狠,可惜,这是底线,他饶了别人,别人不见得会饶了他。
“臣遵旨。”施凤来再次答道。文华殿里的大佬们,也对皇帝的这个“圣裁”相当的满意,这说明皇帝还是很看重他们士人的,对他们士人的安全看得很重,不少人都对皇帝投来欣喜的目光。
“对了,黄河的封冻期,会有几个月?”杨改革再次问道。黄河封冻的事,对移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杨改革事先也没料到黄河会出这种事,一个人操心天下的事,心思怎么都不够用,怎么都会出纰漏,好在问题被提前发现,如今才七月,还有时间补救,如果到了十月再说这事,杨改革除了叫天之外,也没办法。
“回陛下,根据工部历年的记载,黄河最长的封冻期,有三四个月之久,黄河的封冻,还得分地段,徐子先在奏疏中所言的十一月封冻期,是指陕西以下黄河的封冻期,如果是陕西以上,这封冻期,可能还要提前一些,封冻的日子比陕西要久得多,有三四个月之久,但是过了潼关,这封冻的日子,就短得多,开化的日子,也提前不少……,如果是开封以下河段,运气好,甚至有些年头不封冻的也有……”工部尚书出来答道。
杨改革点点头,虽然这些官僚给自己出不了什么大主意,不过,一些小主意,小问题倒是没问题,这可以节约自己不少查资料的时间。
“既然如此,那就把这个消息传给徐师傅,告知徐师傅,如果黄河封冻,尽量的在开封屯粮,开封以下,如果能走船,依旧走船,不能走船,则把屯粮地点再往下搬迁,务必使粮食接近陕西……”
第333章 夏日炎炎,偷个懒吧
“今日还有什么事?”迅速的处理了陕西的事,杨改革接着处理其他事,一个人管理一个帝国,要说不忙,那是不可能的。
“回陛下,陛下钦定,负责造红夷大炮的孙元化奏报,仿制红夷大炮之事,已经有了进展,已经仿制了一批红夷大炮,恳请请陛下御览……”施凤来禀报道。
这件事,本来,可以不拿到文华殿里来说,也用不着君臣讨论,直接把奏疏递给皇帝就是,皇帝看了,有想法,自己去处理,没想法,就不理,但是,施凤来还是把这件事稍稍的升级一下,当成一件大事来说,因为他是帝党,孙元化也是帝党,就是这样简单,自己人得提携自己人,得让自己人多在皇帝和朝臣面前多露面。
孙元化?杨改革有些日子,思维里没这个人了,现在提起来,又才想起来,自己实在是事多,连忙问道:“好事,孙元化今日可到了?到了就宣上殿吧。”红夷大炮,被明末的官员武将们视为对付东虏的首选,所以,对待造炮一事,都还算上心,铸炮也没遇到什么阻力,甚至历史上,连聘请铸炮,放炮的雇佣军这种事,也在明末发生过。
不一会,孙元化就被引到文华殿里了,今日幸亏皇帝早朝下得早,把办公地点改在了文华殿,不然,他非得晒掉一层皮不可,尽管他已经非常黑了,可是,这七月的太阳,实在是毒,他也不想站在太阳底下暴晒。
“臣孙元化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孙元化一个举人,能进到文华殿里面圣,其中所需要的机遇,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
“孙元化,免礼,起来吧。”杨改革已经很习惯别人磕头完毕之后说废话,这就是规矩。
“臣谢陛下。”孙元化站了起来。
“孙元化,铸炮一事?听说成了?”杨改革问到。
“回陛下,仿制红夷大炮一事,已经有了进展,如今,臣已经仿制了一批,威力甚佳,可谓神器,已经可以装备官军了,臣恳请陛下御览检验。”孙元化早年就跟着徐光启学习西洋火器,对西洋火器相当的熟悉,更是亲自铸造过不少火炮,所以,对铸造西洋火炮这事,轻车熟路得很,给皇帝铸造火炮,也没用多久,就铸造出了一批。现在跟皇帝来表功来了,顺带,也准备要点银子,铸炮就是一个花银子的事,因为铸炮的材料是铜,铜就是钱。
杨改革本想答应孙元化,去参观、检验火炮的威力,很想看看红夷大炮是个什么样,顺带鼓励一下孙元化,鼓励一下自己的帝党,但是抬头一看外面的天气,我的天……,那行动力,就没了,外面的日头,实在是毒辣了点,如果去参观火炮,搞不好还得试几发炮弹,少不得要晒太阳,这外面的太阳,那个毒辣,杨改革冒出来的那点动力,没了,杨改革是个怕热的人,如今是一门心思的往“空调房”里钻。
“甚好,火炮乃是日后战争制胜之关键,有威力巨大的火炮,战争,才可以制胜,火炮的仿制不仅不能停歇下来,而且,还必须研究更先进的火炮,要弄明白,为什么红夷的大炮会更厉害,我朝传统的火炮为什么会不如红夷的火炮,这些,孙爱卿,你都要下工夫……”杨改革不想去参观什么火炮,因为不想晒太阳,再说,杨改革也信得过孙元化,如果是别人,杨改革还不会偷这个懒,孙元化好歹也是有名有姓的历史名人,做事还是比较靠谱的,杨改革懒人做懒事,开始偷懒了。
“臣遵旨。”孙元化莫名其妙的听皇帝说这说哪,就是没听到皇帝是去御览还是不去。
“对了,孙爱卿,皇后新近在做速度的大规模测定,这件事你听说过吗?”杨改革东扯西拉的问道。
孙元化摇摇头,道:“回陛下,臣没有听说过。”
杨改革再想想,周婉儿那事,还是算了,吃醋的时候比较积极,那阵风一旦过去,恐怕又不想做了。
“呃……,这事就算了,日后和你说,……对了,孙爱卿,你这火炮铸造,用的是什么?”杨改革不忍心拒绝自己帝党的好意,但是又不想去晒太阳,开始鬼扯了,准备偷个懒。
“回陛下,火炮铸造,如果是大型火炮,威力巨大的,一般都用铜,比如红夷大炮,如果是小一些的火炮,比如佛郎机、三眼铳什么的,则用精铁制造即可,可以节约成本。”孙元化虽然奇怪皇帝的问题,但是还是细心的回答。
“怎么不用钢呢?”杨改革胡乱的说道。
“钢?回陛下,钢本身极难锻炼,获取困难,如果要做成炮管,则更加困难,如今,还没有办法把钢做成炮管,实在是太难炼制了。”孙元化解释道。
“有多难?如今你们会炼钢吗?或者说,你们有大规模炼钢的技术吗?”杨改革歪楼倒是挺痛快的,炼钢,杨改革知道,中国古代老早就会了,不过,大规模的炼钢技术,这个是划时代的东西,很多穿越者动不动就是修高炉,大炼钢铁,然后所向披靡,杨改革一直也梦想着自己能这样。
“回陛下,至于炼钢一技,古已有之,但是炼制及其困难,一块好钢,需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材,至于大规模炼钢的办法,……回陛下,有是有的,不过,也不甚稳定,出来的不一定是钢,还有,此法消耗也大……”孙元化尽管不是很明白皇帝的用意,但是,还是仔细的回答。
“那是什么办法?能炼出什么钢?”杨改革好奇的问道。杨改革其实也想在明末出高炉,大炼钢铁,学习穿越前辈们的“先进经验”,不过到了明朝,这动力就越来越低了,自己这个皇帝最要紧的任务不是大炼钢铁,一穿越过来就大炼钢铁那都是一心造反的主,而自己,是一个维护自己统治利益的皇帝。
“回陛下,此法名曰‘灌钢法’。”孙元化解释道。
“灌钢?怎么灌的?”杨改革问道。
文华殿里的众人,对于皇帝这样“不耻下问”也是没办法,于是,一群人陪着皇帝听冶金讲座。当然,种种不屑是少不了的了。
“回陛下,灌钢法,就是以生铁和熟铁相溶,可得到更好的钢。”孙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