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立国传-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某只想做大事,却不敢担保能否成大事,更加不敢去想今后能否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过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事情,不能为了是不是会流芳还是遗臭就畏缩不前。成事在天,但却谋事在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男儿大丈夫就当如此!”
“好!好!好!”听完曾华的话,桓温猛然连连击节,大声说了三个好字,神情慷慨激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袁乔却在喃喃地念着这两句诗,转而抬头神情复杂地看着曾华。
而刘惔却突然睁开微闭的眼睛,含笑看着曾华,谈谈地说道:“看来叙平你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呀!”
的确,曾华的话过于惊世骇俗,剩下的众人互相看了一眼,传达着自己的惊恐还有按抑不住的深思遐想,依然没有说话,大堂又陷入一片沉寂。
“好了,这些都是闲话,说过听完就算了。”最后还是桓温开口打破了沉寂,看来桓温的心里对曾华的话是非常赞叹了,开口把这段惊世的谈话轻轻地揭过了,也给众人一个足够的暗示。“现在我们谈一下正事。”
“三位公子都是世家忠良之后,而且都是菁英栋梁。今护送流民回归我朝,如此肝胆忠心自是一番功绩,我等会上表朝廷,请皇上传诏封赏,以彰天下。”
回过神来的众人心里明白,这三人都是高门世家子弟,此次南下归朝,朝廷自然会有一番厚赏。毕竟是因为司马家出了乱子,才让中原沦陷,百家蒙尘。建康城里的那些司马家的看到这些千辛万苦还要追随过来的世家子弟,估计除了愧疚就只剩下感动了。虽然这些都是大家心里猜想的,但是不管皇上陛下(他才两三岁,估计想的也不多)怎么想,这闲职高位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那位从西域万里之遥来归朝的曾家子弟,带给南方晋王朝的除了天下归心,恩德远播之外还能用什么词句来形容呢?朝廷不拿点东西来封赏这可感天地日月的昭然忠诚,怎么说得过去呢?天下万民都可在睁着眼看着呢?
而且还有这位刘惔,彷佛改了性子一样,前段时间拼命为曾华等人摇旗呐喊,频频给朝中重臣好友去信,为曾华、张寿、甘芮三人扬名造势。没人敢轻视这位脾气古怪的名士,他可是当今名士翘首,在名士圈里是一言九鼎。而且不但和辅政大臣录尚书事何充关系良好,更在另一位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属下当幕僚清客多年,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再从今天的形势看,桓温估计已经和这位曾家子弟惺惺相惜,铁了心要把他拱上高位。而另一位实权派大佬,江夏相袁乔,和桓温的关系不错,基本是跟着桓温走的。而且从今天的表现来看,这位喜怒不形于色的高人应该也被曾华给打动了,看上去对这位曾华也是隐隐赞许有嘉。看来曾华注定要成为晋王朝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正当各路神仙在心中暗自盘算的时候,张寿、甘芮两人相视一眼,互相一点头,突然同时站起身来,越上一步,走到厅中,面向桓温,抱拳恭敬地说道:“回桓大人,我二人不求高官厚禄,只愿能为叙平兄随从!”语气异常坚决。
此话一出,众人一片愕然。
张寿、甘芮两人可不是一般的世家子弟,虽然曾华是西域过来的忠义之士,但是家世背景还是不如这二人,毕竟那里离得太远了。尤其是甘芮,先祖父可是当朝的先梁州刺史甘卓,要不是他在襄阳牵制,王敦早就把建康翻了个。这是什么功劳,这是拥朝廷保社稷的大功!后来虽然甘卓蒙难,朝廷还是在王敦死后追赠甘卓为骠骑将军,谥曰敬。现在他唯一的后人回来了,自然跑不了一番厚赏。要是朝廷不赏,甘卓治襄阳多年,遍布荆襄的众多门生故吏也不会答应呀。这才过去多少年?这些人都还在各地充任要职。
但是这二人却突然声明说甘为曾华随从属下,这不是故意告诉朝廷,曾华的官职你们自己好好考虑一下,不要丢人就行了。
桓温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曾华,问道:“曾公子是如何想的?”
我还能怎么想?这张寿、甘芮哥俩一声不响就把自己推到火炉上烤了。我知道你们服我,想奉我做老大,但是咱们哥几个关上门分大小,用不着全抖在外面,非把我给架上去,这样很容易让人误会是拉帮结派,搞小组织小党派,这样是不利于团结的。
曾华站在那里只有苦笑了。他略一沉思,说道:“桓大人,我听说这几年南入荆襄之地的北方流民有近十万之众,我等也是流亡南归之人,知道其中辛苦,而且一路走来,对流民也是颇有感情。曾某斗胆请桓大人为在下上表朝廷,我等三人愿率领荆襄流民就地屯田,也算是为朝廷报以绵薄之力。”
好!众人不由叫了声好。
桓温、袁乔和刘惔正为这近十万流民头痛。这些流民都是经历九死一生回归南朝,一个处理不好,那就寒了天下人的心。但是这些流民又各有戒心,排斥朝廷官员,而且和当地居民也频频有冲突,如果没有得力官员约束他们,时间久了早晚要出事。
现在这三位在荆襄北地流民中传有盛名、颇有声望的世家子弟愿意出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不是雪中送炭吗?桓温现在觉得曾华就象是一件贴心小棉袄。(汗!)
不过相比桓温赞许的脸色,刘惔却只是点点头,然后依旧保持着关老子鸟事的无动于衷的神色,真是一代名士呀!
而且桓温还有一个心思,和另外两个没有流民心事的益州刺史周抚、龙禳将军朱焘想的差不多。那就是这次朝廷封赏的话,要是全给闲职的话,恐怕天下人就会有闲话了。人家千辛万苦跑过来,一来你就把人家晾在一边了,这个“闲名”朝廷可不敢担。但是给个实缺1吧,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你顶上去了,总有人不乐意退下来。而且还有很多世家子弟在后面排着队呢!不能因为你是“海归”就可以加塞!这样会寒了数以千计立志为大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世家子弟们的心,如此下去会国将不国,严重动摇晋王朝的根基。
现在曾华却主动提出去带领流民屯田,这个偏门冷场的实缺你就是给的再大也没人有意见,因为现在还没有那位世家子弟愿意挺身而出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全心全意管理这近十万荆襄北地流民。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错!众人心里不由暗自赞叹道。
但是唯独江夏相袁乔却在那里暗自沉思,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抬头看了一眼曾华,眼中闪烁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深意。而曾华看到袁乔的眼神,心里一动,脸上却谈然一笑,回望了一眼。
看来这个袁乔不是简单的人物,恐怕和刘惔一样厉害,已经看出了我提出统领流民是大有深意。的确,老子统领流民真的别有含意。
第一层意思,要我做现在的官,恐怕做不好,首先是不会做了。再说了这东晋的官听上去还可以,只要会清淡,就是扯闲打屁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千辛万苦穿越过来就是为了扯闲打屁?估计自己真要是这么做了,老天爷会毫不犹豫一个雷劈死自己。就算老天爷大发慈悲,睁只眼闭只眼,自己也不答应。自己好歹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热血有为青年,既然自己有机会能改写历史,为什么不好好地大做一番。自己这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居然连几个他娘的胡人混混都比不上吗?
而且自己率领流民屯田,还是有一点把握。老子从哪里出来的?新疆建设兵团!那是干什么的?那是现代史上最大的屯田队伍!我是在那里长大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又不是要我亲自去种地,只要我制定出一个恰当的管理制度,再完善各级管理机构,这事就成了一半。
第二层意思就有点不好意思说了。曾华看遍了历史书籍,加上深刻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三个代表之后,从根子里领会到一个真理,那就是在乱世中一定要有自己的队伍和势力。这近十万北地流民,如果没有几十年的磨合,就根本没有办法跟当地百姓融合,老子只要用法合适,管理得当,把这十万流民拉拢好了,就不怕这些人不跟我走。不管是上井冈山,还是去陕北,估计这近十万流民有大半是会跟自己走的。曹操起家的基础是什么?青州兵!那就是从青州流民中编练出来的!刘裕起家的基础是什么?北府兵,也就是从北地流民中招募的!
看来这刘惔和袁乔已经隐约看到了老子第二层深意了,这两人不简单,人才呀!尤其是刘惔,要不是先前和他长谈过多次,知道他的本事和才能,不然就凭他今天这个样子差点就给蒙了。有机会多和他们亲近亲近。
不几日,桓温以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的身份很快行文荆襄各地,下令统计和集中近几年南归的北地流民,暂时交由曾华、张寿、甘芮管理,只等朝廷诏书公文下来后正式上任。各地郡县则是配合流民屯田,并收集粮种、农具支援流民队伍。
桓温等人这么上路,曾华自然要投之以李报之以桃。那留下来的二十余匹战马都是选剩下的好马,虽然饿瘦了许多,但是经过月余细心调养,又恢复了骏马风采。南地本来就缺少优良的战马,北地的好马一送上,桓温、周抚、朱焘、袁乔等人顿时就乐开了花。
永和元年十月,一位门下给事中带着朝廷给曾华三人的封赏终于从下游的建康赶来了。看来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桓温;征虏将军监沔中军事、领义成太守刘惔;督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夏相袁乔;益州刺史周抚等几位老大一起出手,效果那是相当的不错!
曾华拜长水校尉,授荆州治屯长史、领典农中郎将。甘芮拜冗从仆射、授荆州治屯内史、领典农左卫率,张寿拜羽林左监、授荆州治屯从事、领典农右卫率。
看来朝廷这次是大出血了,这冗从仆射、羽林左监都是禁宫护卫执行官官职,都被拿来当高位闲职授给甘、张二人了。而长水校尉,这个原本统领关中骑兵营的官职在晋室南渡之后虽然成了皇帝的护卫仪仗官了,但是地位依旧很高,属于秩二千石的五校之一,也被批发给曾华了。
为了让曾华三人名正言顺地统领荆襄流民,连前魏末年就废除了的屯田最高指挥官-典农中郎将都被恢复而授给曾华了。而左右卫率这两个典农中郎将的副职更是创造性的官职。
更重要的是典农中郎将直接属于大司农管辖,所以虽然曾华三人还是桓温这个荆州刺史的属下,但是流民屯田的具体桓温还不好意思插手了,只有配合协调的份了,保证了流民屯田相对独立性,也给了曾华拉队伍,培训自己势力最大的便利。
想不到这东晋皇帝还真是大方呀!曾华心里暗自想道。他却不知,自己的“光荣事迹”已经被刘惔这位名士在东晋“高层”和名士圈里大肆宣传过,再经过桓温参军记室的“妙笔生花”,骤然变得非常崇高了,高得有七、八十层楼那么高,最后由桓温等几位重臣隆重而正式的上表,曾华等三人基本上已经是名满天下,声震朝野,好像这三人不出,天下就没有办法安定一般。按照惯例,朝廷必须要用合适的高官重职招揽这三位“名士大才”,不想出血大甩卖都不行了。
注:1。这里的实缺指的是有实权的中、高阶官职,不是指实际视事执行的官员。请注意参考后章的清官、浊官说明。
正文 第五章 长水校尉
更新时间:2009…1…7 0:14:34 本章字数:5182
永和二年催春,正月,丙寅,大赦。己卯,使持节、侍中、都督扬州诸军事、扬州刺史、骠骑将军、录尚书事、都乡穆侯何充卒卒。二月,癸丑,以左光禄大夫蔡谟领司徒,与会稽王昱同辅政。卫将军褚裒荐前光禄大夫顾和、前司徒左长史殷浩;三月,丙子,以和为尚书令,浩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引言摘述
义成郡沮中(沮水中游,今湖北远安、当阳一带)地区。经过一个冬天的忙碌,新上任的典农中郎将曾华等人终于把数万北地流民初步安置好了。
近几年流入荆襄地区的北地流民有近十万之巨,曾华会同地方官府,先将那些早先南下,已经在地方居住了三年左右的流民选出。这些人在地方官府的组织下已经历经了多次春耕、秋收,不想再动了。曾华会同当地官府正式将这些人划入当地户籍。如此去掉三万余人。
还有一些流民在荆襄地区或者临近的湘州、江州有亲友,准备去投靠依附,曾华就拿出桓温拨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