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立国传 >

第27章

华夏立国传-第27章

小说: 华夏立国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克上庸城西的武陵、微阳两县,再取上廉,最后一举攻克沔水上游和魏兴郡的重镇-西城(今陕西安康西,汉水北)。这个时候,驻扎在武当的梁州刺史司马勋这才反应过来,有人先下手抢了自己的地盘。
  司马勋字伟长,号济南惠王遂之曾孙。当年十余岁时,正值愍帝末年,长安被陷。刘曜手下将领令狐泥养为子。长大之后,弓马娴熟,能左右射。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自关中回来,自称是“大长秋恂之玄孙,冠军将军济南惠王遂之曾孙,略阳太守瓘之子”,遂拜谒者仆射,以勇武闻名。
  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前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假节、先康帝国舅庾翼镇襄阳意欲北伐,以梁州刺史桓宣卒,请勋代之。初屯西城,后来成汉和北赵分占魏兴和上庸两郡,就退守武当。
  在桓温继任荆州刺史之后,司马勋被拉拢,投到桓温门下。但是他虽然勇武却不是个有谋略的人,加上身份特殊,不被桓温重用,就领着三千余旧部继续蹲在武当。
  当司马勋听说甘、张二人已经占据上庸、西城的时候,心里郁闷呀。自己才是正牌的梁州刺史,上庸、西城等地应该归自己统辖呀,怎么让一帮“农民”给突然占据了?正当司马勋整顿兵马,准备夺回属于自己的地盘时,他接到了江陵公布的西征正式战报。
  司马勋仔细一看,顿时吓了一跳。人家曾华率长水军从巴东出发,转战万余里,总为前锋,大小接战数十场,无一败绩,击溃歼灭的蜀军不下数万。如此生猛,简直可以和长阪坡的赵子龙有的一比。(司马勋很爱听屯民传过来的说书《三国传》,也最钦佩里面的常山赵子龙)
  自己就三千弱兵,怎么跟人家拼呀!估计就是那些被武装起来的屯民自己都打不过,人家可是有六万人,一人一口吐沫就能淹死自己。
  司马勋无奈,只好停下手,继续“蹲在”武当,任由张寿率军由西城继续西进,取了安康(今陕西石泉东南)和西乡(今陕西西乡),直逼汉中。不过司马勋准备好公文,准备和曾华上朝廷打一场官司,把自己的地盘抢回来。但是最后朝廷的封赏让他落了空,曾华以西征首功之臣被正式授了梁州刺史,名正言顺地坐稳了那些地盘。幸亏自己还是宗室,朝廷不好亏待自己,给了自己一个安北将军号,改授司州刺史,而且好歹还给了南乡这个地盘,虽然它小,又是抗赵的前线。司马勋只好很惆怅地领兵离开武当,移驻南乡。
  张寿和甘芮的计划和行动都是曾华同众人早早策划好的,取的地盘又都是成汉的地盘或者游离北赵和晋之间的“半自治无主之地”,所以不会招惹到现在还不能惹的北赵。
  当张寿率军来到汉中以东的成固(今陕西城固)时,南路的张渠也率军来到了汉中以西的沔阳(今陕西勉县),在两路夹击下,成汉的汉中太守再也撑不下下去了,只好举城投降。
  曾华接到“大好消息”之后,立即从晋寿出发,直往汉中城。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梁州 2
     更新时间:2009…1…7 0:14:36 本章字数:5664
  永和三年,三月末,明王至汉中。自沮中移屯民六万于上庸、汉中。夏,汉故镇东将军邓定,将军隗文等皆举兵反,众各万馀。四月,丁巳,邓定、隗文等入据成都,征虏将军杨谦弃涪城,退保德阳。
  …………………引言摘述
  曾华到汉中就任梁州刺史之后,先表张寿为折冲将军,领晋寿太守;甘芮为宁远将军,领上庸太守;冯越为材官将军,领巴郡太守;梁定为巴西郡太守,另一名随军西征的屯田老部属刘努被表为涪陵郡太守,加上以扬威将军领汉中太守的毛穆之,曾华总算把自家半亩地的六郡官职给安排好了。
  六万屯民绝大部分都跟了过来,被分在上庸和汉中等地。他们都是心甘情愿跟着过来的,而且临走之前还从襄阳、江陵“领了一笔补助”。为这事,范汪被回师的桓温给一顿好训。
  非常了解曾华和屯民的桓温一听就知道这里面有猫腻,曾华对这六万屯民控制有多严,桓温是非常清楚的,怎么可能让一个谣言传得这么离谱,还带来这么严重的影响。最后看看结果,六万屯民聚集在新城郡,一抬脚就到了曾华的地盘,重回他的“怀抱”,动作之快,配合之默契,搞得好像早就商量好的一样。
  这个曾叙平呀,真的如刘真长和车武子所说,谋定而后动,一切早就在他的策划之中了,难怪他西征前就跟自己打赌讨要梁州刺史之职。看来这西征最大的收益者不是自己,而是这位新任的镇北将军和梁州刺史,其余的人都是陪太子读书。
  不但桓温在议论曾华,在建康也有两人在议论他。
  刘惔护桓温的西征表到了建康之后,也不打算回荆襄了,就在建康居住下来。没几日,刘惔迁丹阳尹(治建康,管辖丹阳郡。由于东晋首都、扬州治所都在丹阳郡辖下的建康,所以丹阳尹差不多跟现在的北京市长相同。)。
  接到西征的详细战报,刘惔又惊又喜,连忙来找老东家会稽王司马昱商谈。
  “王爷,属下尝言道,温不可使居形胜之地,其位号常宜抑之。而今其西征功成,恐其势更盛,朝廷更难节制。”施礼对坐过后,刘惔首先开口说道。
  会稽王司马昱明白了刘惔的来意,闻言不由沉默许久,最后长叹一声道:“孤后悔呀!当初应该听你良言,自镇上流,以你为军司辅之。就是以你镇守荆襄也好过今日之势。”看来他已经看到了桓温那咄咄逼人的权势了。
  “王爷,天无绝人之路。”刘惔却转而欣喜道。
  司马昱奇怪了,有什么喜事?虽然桓温西征成功,朝廷又重得益、梁、宁(现云南)三州,兼有前蜀、吴两国之地,实力大增。重新北伐,收复故国的可能性又多了几分。但是上游的桓温势力也水涨船高,已经有当年王敦以上游之势凌践朝廷皇室的苗头了,这才是现在最岌岌可危的,如此说来,西征大胜又有什么好喜的呢?
  看到司马昱疑惑的模样,刘惔微微一笑,接着问道:“王爷,你看这战报上通篇都是谁的名字?”
  司马昱听完之后,连忙拿起席上的战报,又匆匆地重看了一遍,这次他看出问题来了。
  “这个曾叙平真是一员猛将呀!从江州直入成都,真是所向披靡呀!难怪你先前如此器重推举他。”司马昱感叹道。
  刘惔摇摇头说:“王爷,你对叙平不甚了解,可能偏认其是武夫猛将一人。但是此子一入朝,由我接之,故而深知其人。其为典农中郎将,六万屯民俯首帖耳,衣食无忧,病患不愁。编练长水军,半年即成虎贲,短短数月,让人刮目相看。最想不到的是其在西征大放异彩,如此的知兵善谋。李汉虽然已经国衰兵弱,但是曾叙平却如此摧枯拉朽地破军灭国,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呀!”
  司马昱听完刘惔对曾华的称赞,仔细一思量,不由点头赞同。不过就算是这曾华再怎么能打仗,也只是为朝廷添一名将而已,而且他是桓温一手提携,更是其心腹爱将,恐怕这位曾华越能打仗就越让人担心。
  刘惔继续说道:“桓元子少有大志,素有雄才,曾经对我言道,他能敬佩的人不多,畏惧的人更少。但是依我看来,西征之后,他应该发现他最畏惧的人出现了。”
  司马昱一听,立即精神就来了,桓温还有怕的人,是谁呀?老子立刻重金把他挖过来。
  “真长说的是谁?”
  “就是这位曾叙平!”
  刘惔一说出来,顿时把司马昱吓愣住了,怎么可能是他呢?他不是桓温的心腹爱将吗?
  刘惔说道:“桓元子恐怕已经知道曾叙平文治武略远胜与他了,而且他也早就知道其志向高远,不在他之下。”
  司马昱听完之后不由地更加郁闷了,一个志向高远的桓温已经让他的一颗心提在了半空中,再来一个志向更加高远的曾华还让不让人活了?不对,刘真长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难道另有玄机?司马昱隐隐觉得问题所在了,但是一时半会却无法寻到,不由恭声问道:“还请真长明言。”
  刘惔含笑言道:“王爷你想,桓温占据荆襄,虎视建康,但是现在他的背后却多了一个曾叙平。以前曾叙平再怎么着也只是典农中郎将。现在他被表为梁州刺史,以他的手段,这梁、益二州恐怕要尽入其手,势力将不可小视。如果桓元子敢有异动,你说他对身后据有雄兵的曾叙平是怕还是不怕?”
  司马昱有点领悟了:“你的意思是。。。。。。?”
  刘惔抚须道:“桓元子暂且不知曾叙平对朝廷的忠诚是否大于对他的提携之情,但是他至少知道曾叙平不会让他一人独掌权柄,把持朝野。”
  “你的意思……”司马昱被唬得话都说不圆囫了。
  “当年桓元子和庾稚恭(庾翼)何等亲密,但是后来元子接替荆襄,出手对庾稚恭的后人却是毫不留情。一山岂能容二虎,这点我知,元子知,曾叙平也知。”
  司马昱终于明白了,的确如此,一个素有野心的人怎么会容忍另一个有野心的人独掌权势呢?
  “但是桓元子为什么还要表曾叙平为梁州刺史呢?”司马昱还是有些问题没搞明白。
  “现在的桓元子和曾叙平还需要互相依持。桓元子需要有人在外呼应,有曾叙平在梁州为臂助,朝廷敢擅动桓元子吗?而有桓元子在荆襄,朝廷对梁州也是鞭长莫及。更何况,桓元子还需要曾叙平助其北伐。桓元子又在搏,搏其一旦北伐成功,收复河洛,到那时其权势名声如日中天,无人敢争,再将曾叙平论功行赏调离他职,实者夺其兵权实职,就顺理成章了。”
  看来刘惔对自己的老友桓温认识极深,对他的“深谋远虑”看的一清二楚。
  司马昱听完之后,终于全明白了,不由大喜道:“真长真是高人呀!如此说来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位曾叙平了!”
  “对!”刘惔斩钉截铁地答道,“我们要大力扶植曾叙平,让他顺利地占据益、梁两州,牵制荆襄的桓元子。曾叙平为了不让元子染指益、梁,必定要倚靠朝廷,而且其有荆襄相隔,就算有什么异动也不会影响到豫、扬诸州。”
  司马昱不由大赞道:“真长果然好计策,上游有两虎相持,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均衡,安保无忧了。”
  司马昱对于刘惔的计策是万分的赞同,所以曾华拜镇北将军、领梁州刺史的封赏很快就被通过,比桓温的封赏通过都还要顺利。而且司马昱听从刘惔的劝告,等曾华再立“新功”就顺势给他加一个假节,都督梁、益诸军事,直接把他和桓温分割开。
  但是司马昱却对刘惔的另一个建议犹豫万分,委决不定。刘惔还是没有忘记自己身兼媒人之职,劝司马昱为了拉拢曾华,可从宗室诸王中选一位公主尚之。但是司马昱却迟迟不愿回复,因为他看不上曾华,觉得这位曾叙平纯粹只是一介武夫浊官,连桓温都远不如,根本算不上清流名士。
  曾华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议论自己这个新贵,也没有工夫去管,因为他现在很忙,真的很忙!
  曾华到了汉中之后,东边的六万屯民还在上庸迁移,南边车胤率领的三万多第一批迁民正在汉中南一路安置,而第二批四万多人在毛穆之的率领下,刚过涪城,估计还得一个月才能到汉中。这十五万余人是没有办法参加今年的春耕了,幸好曾华从成都刮来的底子还比较厚实,足够二十来万人吃个一年的,加上六万屯民去年大丰收,又不用交赋税,还领了笔“补助”,所以手里的粮食还富足的很,曾华倒不用很担心。
  根据曾华和众人商量好的,原屯民将被安置到比较富庶的南郑、成固和安康几个县,原蜀军军士的家眷和蔺、谢两族以及原郫县作乱豪族的部曲将被安置在晋寿、汉中两郡交接的几个县,工匠的家眷将被安置在汉中沔阳等县。
  幸亏汉中、上庸诸郡处于南北势力的交接处,历经战乱,当地的豪族世家不是被强制迁走,就是自己跑路了,所以无主的荒地多的是,区区十几万人口,轻轻松松就消化掉了。
  在安置迁民的一、两个月中,曾华和梁州各级官员最重要的就是统计户籍,丈量土地。最先得出的人口数据让曾华吓了一跳。
  汉中郡领四县,户八千七百八十六,人口二万三百三十四;上庸郡领八县(包括属于魏兴郡的西城),户九千四百四十八,人口三万六百五十三;晋寿郡领四县,户五千三十四,人口三万一千九百七十六;巴西郡领九县,户一万二千,人口六万三千三百四十六;巴郡领九县,户一万二千,人口五万三千一百八十三;涪陵郡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