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华夏立国传 >

第24章

华夏立国传-第24章

小说: 华夏立国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身后跟着下来的蜀国大臣们顿时响起一片嘤嘤的哭泣声,那几名老臣更是伏地痛嚎,直哭得是死去活来。
  曾华一个箭步上来,双手接过锦盒,递给身后的张渠,然后双手扶起李势,和气地言道:“李君何必如此作践自己呢?你顺应天意,归附正朔,是件大功德的事情,怎么搞得跟出殡似的?李君,你我将来是同朝为臣,何必如此客气呢?”
  见曾华讲得如此和气,李势当即放下心来。刚才听说是笮桥的那位混世魔王带着那群夜叉鬼差追了上来,李势寻死的心都有了。当初在笮桥,他亲眼看到长水军百余陌刀手队横扫一切的场面,一个照面就把万余就要得胜的蜀军吓破了胆。接着长水军象一群结队的狼群扑了过来,“非常有条理”地将自己那些已经变成兔子的部下杀得落花流水。要不是有禁军士兵将自己架扶回城,估计李势就吓瘫在那里了。
  笮桥那一仗给李势留下的阴影太深了,所以他一听说是长水军追上来了,来逃都不想逃,只想着给自己选个痛快的死法。最后还是邓嵩和昝坚劝住了他,先降了再说吧。
  看来长水军不但给李势带来阴影,通过众多被其大败逃回成都的蜀军口传,众大臣将领对长水军也有了深刻映象,所以李势决定降的时候,没有什么人反对,反而许多人还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
  他们战战兢兢地向曾华请降,等待着最后的发落,每个人都紧张呀,加上亡国的“凄凉”,许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现在好了,既然眼前的这位曾华这么客气,自然就没有什么大碍了,众人顿时就把一颗心放进肚子里去了。气氛顿时变得稍微轻松起来,这个时候,博学多才的车胤站了出来,招呼这个,夸奖那个,顿时把接降仪变成了“胜利大会师”了。
  当桓温看到成都的蜀国王宫时,也是一愣,半天才回过神来,接着就没口子地称赞。见多识广的桓温也被唬住了,看来曾华还不算是土包子。
  桓温毫不客气地决定要搬进这座王宫,享受享受,但是却被毛穆之劝住了。
  “桓公,这王宫谁都可以居之,唯独你不能!”毛穆之的话让桓温异常郁闷。
  “为什么?”
  “桓公立此不世之功,必会受朝廷惮之。如果大人执意入居此伪宫,恐怕会让人心生他意,落下话柄来。”毛穆之肃然答道。
  桓温站在那里沉默许久,最后转身出成都,留周楚等人整顿城内事务。
  不过当桓温接到李势的降表之后,心情又变好了。
  第三日,李势在晋军军门前“舆梓面缚”,而桓温喜气洋洋地按照相关的“传统政策和习惯”,“解其缚,焚其梓”,正式结束了受降仪式。
  十几日后,当涪水东线的蜀军闻檄而降之后,欢宴在成都南门城外隆重举行的。
  在晋军军营大帐前的空地里用青幛围了一个大大的圈,里面是桓温宴请曾华、周抚、司马无忌等部将和李势等蜀国降臣的地方,而外面则是没有任务的中军和长水军三千余将士们喝酒欢宴的地方。
  右首第一位坐的是司马无忌,他爵位最高,所以坐了第一位,接着是周抚和曾华,再往下是毛穆之等数十人;左首第一位是李势,第二位是范贲,然后依序列坐下去。
  桓温先客气地敬了李势三杯,李势恭恭敬敬地接过酒来,一饮而尽,看来这胖子酒量不小。
  三杯开场酒下去,大家开始活络起来,晋军的将领们开始你来我往,相邀对饮,也有胆子大的,开始找对面的蜀军降臣斗起酒来。
  看着热烈的场面,桓温悄悄地换了一个大碗,斟满美酒,然后突然站了起来,端着酒碗大声开口道:“诸位!”
  听到桓温开口了,在场的众人纷纷停下手里的酒杯,转头望向上首的桓温。
  看到大家都静了下来,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桓温这才大声问道:“你们知道西征首功是谁吗?”
  场面沉默一会,突然之间,彷佛大家约好的一样,异口同声地吼道:“前护军!长水校尉!”
  “好!”桓温继续问道,“没有我们这位前军先锋被坚冲突,履锋冒刃,我们能在成都城下喝庆功宴吗?”
  “不能!”大家还是那么异口同声。
  “那桓某代全军敬曾校尉三碗!大家有没有意见?”
  “没有!”大家同声答道。
  “谁有意见就出来练练!我就不信他比长水军更横!”当大家吼完时,突然有人爆了一句,顿时引起大家的笑骂和赞同。
  “那是!”“谁要是不服,让他去跟陌刀手干一仗,他要是不被打出尿来,老子跟他姓!”“对,让他跟长水军跑一趟,不把他累得跟死狗一样,老子跟他一起在地上爬!”大家七嘴八舌地嚷嚷道。
  而蜀国降臣们却面面相视,不敢言语。
  看到大家没有异议,桓温举着酒碗,走到早就站了起来的曾华跟前。曾华连忙双手接过酒碗,二话不说,一饮而尽。靠,幸好还是低度酒,要不然我早倒了。曾华心中暗暗想道,双手将酒碗恭敬地举着,任由桓温又添满一碗。
  曾华举着第二碗说道:“诸位,没有战死的将士们,我们也没有办法站在这里。何况我们能活着比什么都强,这第二碗我就转敬给阵亡的将士们!”说完,曾华喝了一半,就将手里的半碗酒洒在地上。
  “好!第三碗!”桓温二话不说,又给满上。
  “桓大人!诸位!这第三碗我希望和我的将士们一起喝!”曾华举着酒碗大声说道,看到桓温点头,曾华转身就走出围幛,桓温和众人紧跟其后。
  曾华等人刚一出来,周围的军士很快就发现了他们。首先反应的长水军。他们突然停言不语,齐唰唰地几乎是同时站了起来,面向曾华等人。而其余晋军中军却喝酒的喝酒,划拳的划拳,还有不知所措傻坐在那里的,看到长水军站立起来也傻傻地跟着站立起来的,整个一片闹哄哄,乱糟糟的。看得桓温、周抚等人直瞪眼。
  等到晋军中军被识相的军官们尽数轰了起来之后,曾华举起酒杯大声说道:“勇敢的将士们!”
  “在!”长水军军士习惯性高声答道。
  “今天我们在这里尽情欢饮,因为我们胜利了!”曾华大声讲道,“你们用你们的勇气,用你们的鲜血,用你们的生命赢得了这场胜利!今天,我用桓帅敬来的美酒再敬你们!你们是我所知道最勇敢的人,最优秀的军人!有你们,我不畏惧任何敌人!我为拥有你们这样的部属和战友而感到自豪!来!无敌的军团!让我们痛饮一碗!”
  听着曾华的话,长水军上下个个热泪满眶,纷纷滴落在手里的酒碗中,而旁边的晋军中军军士也有不少人眼睛红红的。曾华的话刚一落音,长水军将士含着眼泪举碗高呼三声:“无敌!无敌!无敌!”声音震耳欲聋,响如炸雷。吼完之后,曾华带头,三千军士随即一饮而尽。
  酒刚罢,长水军不知谁带头,曾华和他的部属齐声唱起了他们的出战歌。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十二州?
  请君暂上云台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歌罢,曾华及其部属仰首大笑,笑声直冲云霄!众人在旁目瞪口呆,心中惊澜滔天。
  范贲看着这一切,不由摇摇头,转头对旁边的儿子范哲低语道:“如此雄军,安能不胜。挟此大胜,这位长水校尉恐怕要一飞冲天了。哲儿,你要好生记住了。”范哲在旁边默然不言,直盯着曾华,眼中满是狂热,并坚定地点点头。
  不几日,桓温宣布委前汉司空谯献之、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瑜、镇东将军邓定、散骑常侍常璩等在蜀中百姓里素有名望的人为参军,暂时署护成都和蜀郡。命益州刺史周抚正式领职,暂治彭模,征虏将军杨谦镇涪城,而长水校尉曾华和参军周楚暂护成都。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桓温领大军三千,并李势及宗室、重臣等百余人,出涪水,沿江而下,取江州回江陵。而李势等人直送建康,被朝廷封为归义候。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留守成都
     更新时间:2009…1…7 0:14:36 本章字数:6257
  三月,有伪蜀故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反郫县,众各万馀。时明王留守成都,用计击之,皆大破,斩二人。李势至建康,封归义侯。明王留三十日,自往梁州去。
  …………………引言摘述
  “禀大人,王誓和王润在郫县已经联络蜀郡豪强世族数十家,汇集了万余众,正在备治刀枪铠甲,意图不轨,情况十分危急。”开口的是蔺粲。他现在是曾华手下新二军第一幢幢主,近几日负责到郫县刺探军情,今日觉得问题严重,特意亲自来成都禀报。
  蔺粲原来也是涪陵郡的豪强世家,在前蜀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诸葛武侯在平定涪陵徐巨之乱后,将当地豪族徐蔺谢范五千家迁往于蜀郡。后来徐家去了江州,范家成了道士,剩下的蔺、谢两家却在有意无意地打压下开始败落了,经过百余年,早已经没有了以前涪陵豪族的风光,只能混个小官微吏做做。但是这两家在成汉算不上强势了,可经过近百年的延续繁衍,人口众多,势力也不可小视。
  当晋军西征,攻占成都之后,做为“弱势群体”的蔺、谢两家看到了机会,顺势而出,率先向留守成都的曾华献诚,企图重振世家雄风。
  但是新主子曾华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毫不客气地接纳了蔺、谢两家的诚意,先从两万余族人中选出青壮勇武者四千余人,和长水军混编,一起镇压了几场小的骚乱,然后借此提拔了十几名富有才干的蔺、谢两族俊杰,包括蔺粲在内。
  蔺粲是新二军第一幢幢主,这次受曾华所派,带着十几个手下,跑到熟悉的郫县去刺探情报。在桓温领军班师回朝之后,伪蜀故臣们开始蠢蠢欲动了。在他们看来,灭族亡家的危险已经过去,他们心里那种忠诚之情又开始涌动,思念起以前的老主子来。而新主子又没有给到足够的好处,于是他们开始有了异意和异动。
  最先跳出来的是伪蜀故尚书仆射王誓、平南将军王润两人。他们借口到郫县去安抚当地的豪族世家,溜出了成都。一到郫县,做为本地人的他们就开始呼朋唤友,把各路人马召集在一起。叙前情,思先恩,个个都是抱头痛哭,好像人人都是伪成汉灭亡的罪臣,然后一起歃血盟誓,定要恢复“大汉”天下。这些聚集在一起,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很快就招募了万余“忠勇之士”,说白了就是些山贼家丁。不过这让王誓和王润两人还是感到了腰杆子硬起来了,有了人马,有了“民心”,光复之日指日可待了。
  对于两王的小动作,曾华早就有了察觉,但是好像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只是派蔺粲去打探一下消息,然后再也没有什么动作了。
  其实曾华很忙的,根据他和桓温的“私下分赃协议”,这伪成汉府库和王宫的财物和钱粮被分成四份,一份犒赏了三军,一份由桓温带回江陵,一份由周抚保管,做为治理益州的基础,第四份多是是粮食,则被曾华拿到手,做为进军和经营梁州的本钱。然后大家再选选,拎了几件合适的送到建康去献宝。
  根据曾华和桓温战前的“赌约”,曾华拿到首功之后,桓温就愿赌服输,表他为梁州刺史,授权他去经营梁州。
  在攻陷成都之后,曾华在和桓温的密谈中就直接说道:“我知桓公意欲北伐久矣,我愿前驱至梁州。一边经营,一边试探关中。一旦桓公大举北征,收复河洛的时候,我可在西线出兵响应。东西呼应,何愁洛都河山不复?”
  桓温听完之后,深以为然。西征成汉,有曾华在前边当前锋,桓温感觉没费什么事就拿下成都。以后北伐的时候,要是还有曾华的臂助,这北伐中原、收复故土的千秋功业岂不是就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了?
  所以桓温临走前,授权给曾华,这蜀中和成都的东西,你看着挑,别客气。
  曾华当然也不客气了。他不但把属于自己那份钱粮财物收拢到手,而且开始打起归拢的伪蜀军队的主意了。
  从涪水和成都附近归拢汇集的蜀军有五万多,曾华先把老弱病残放还回家,还余三万多人。然后曾华先从中选出青壮精锐万余,分成两拨,一拨七千余人,拨给车胤、张渠、徐当统领,和长水军第二幢、第三幢一千多人混编成“新四军、新五军、新六军和新七军”,一路往晋寿而去。另一拨三千人和蔺、谢两族青壮及长水军第一幢混编成“新一军、新二军、新三军”,顿时让曾华手里有了一支近九千人的队伍。
  剩下两万多人马,周抚领了一万多去彭模,杨谦领了数千去涪城。不过他们没有曾华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