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金鳞开 >

第424章

金鳞开-第424章

小说: 金鳞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连田嗅着空气中的火药味,按着自己的佩剑。朝一旁啐了一口:“这也叫打仗?”
    这多半是个还不知道明军威名的闭塞部族对外来者发起的进攻,却没想到外来者竟然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战争思维。如此的遭遇作战还有很多,每一次遭遇就是一次暴露。在明军查明这些部族的位置和人口之后,大军就会赶来将他们包围起来,进行甄别审判。
    杀死族中的酋长、老者、巫师等统治阶级,将年轻的幼童单独抚养,尝试教授他们汉语。成为新一代效忠大明,为大明出力的好土人。至于成年男女则被赶往矿场,承担重体力劳动。他们甚至没有资格参与南瞻府城墙修建,那可是给友善部族提供的工作岗位。
    肖土庚用这种方式,占据了澳洲东部、东南部的农耕区域,确保没有敌对部族在此间活动。同时将控制范围朝畜牧区拓展。等待大明本土运来的种畜。
    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马,无论是战马还是驮马,都迫切亟需。然而马的适应能力很弱,在更快更近的航线发现之前,大规模运马还不现实。
    而且还有一支西班牙人盘踞在吕宋岛。
    西班牙人与大明在万历时代结下了血仇。
    概括叙述这段历史,则是当地华商对朝廷说吕宋有金矿,急于填补三大征军费的万历皇帝理所当然地派来了矿监。西班牙人以为这是大明对吕宋的染指。于是策动了当地土人一起对华商展开屠杀。
    这中间还使用了一些计谋,骗取了华商的信任,收缴了华商的武器,最终导致手无寸铁的华商被屠戮四万人。
    如果从实力对比而言,大明要想征服吕宋,彻底驱逐西班牙人,并不会比收复台湾更困难。因为即便是在万历屠华惨案之后,如今的吕宋岛上仍旧有七万左右的华商华人。
    这些华商华人控制着吕宋的经济命脉。不仅仅是帮助西班牙人买到生丝,更重要的是控制了日常商品的供应。诚如万历年间的马尼拉总督莫牙在屠华之后感慨:就连靴子都买不到了。
    如果要用战斗力来做比较,那么隆庆三年林凤攻陷玳瑁港(今邦阿西楠),逼迫西班牙人朝贡,则足以证明这支西班牙殖民军的软弱可欺。
    身为海盗商人的林凤当时只有不到七十艘战船,手下兵力不过五千人,而玳瑁港距离西班牙人的统治中心马尼拉只有四百里。
    如果海盗都能做到的事。大明怎么可能做不到?为什么还要留着西班牙横亘在大明和澳洲之间,徒增风险?
    因为现在攻打西班牙绝非是个好主意。
    朱慈烺世界历史不好,不知道此时的西班牙还有多少余威。
    听葡萄牙人和耶稣会教士描述,西班牙在欧洲已经是个没落的二流国家了。甚至连真正的统一都算不上,而是类似华夏商周时代的“共主政治”,以至于西班牙国王、女王都不在自己的签名前都不会用到自己任何头衔,往往只是一句:“朕,即国王(yoelrey)”或“朕,即女王(yolareina)”而已。
    然而即便西班牙真的没落到了这般田地,朱慈烺也没有立刻报仇的冲动。大国发动战争,绝对不是为了一时之气,更不能不兼顾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利益。
    如果说开发澳洲是立足三百年之后,允许付出一定代价。但是占领马尼拉,则是还没到时候。
    陆军在漠南横扫蒙鞑,兵锋渐渐朝漠北、漠西挺进的时候,海军自然眼热。虽然海军的忠诚度一直受到诟病,但荣誉感同样在他们心中扎根,一样渴望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赞美。而军人彰显自身存在感的唯一方式就是战争——或者抢险救灾,最近大明并没有爆发特大灾害。
    “那帮兔崽子成天嚷着打日本,打吕宋,真是越发难以弹压了。”郑芝龙向偶尔回校“拜访”的沈廷扬抱怨道。
    沈廷扬作为皇明海军名义上的掌门人,浙江水师的实际控制者,当然明白郑芝龙的意思。海军之中有这样的风声不是一天两天了,嚷着打日本的正是浙江水师,而希望打下吕宋的则以闽粤官兵为主。
    “四大舰队改造计划搁浅,打哪里都是给陆军做嫁衣。”沈廷扬对日本十分熟悉。知道那是个已经有千年文法的国家,绝非屏岛、澳洲,随便扔块石碑就能彰显主权的地方。
    “如果以我海军的实力,打下马尼拉是没问题的。”郑芝龙试探道:“南洋公司也需要一个更靠前的总部。”
    现在南洋公司的总部在台南,如果搬到马尼拉,倒真的更靠近中欧交易中心区域了。
    “大局啊。”沈廷扬感叹一声,道:“飞黄兄。打下马尼拉有什么好处么?”
    ——好处就是南洋公司可以进一步扩张,风头更劲。
    郑芝龙知道这点好处完全不足以发动一场局部战争,沉默不语。
    “军情司传来的情报飞黄兄也看过个了吧。”沈廷扬悠悠道:“现在吕宋的底层商业已经为华商控制,我们就算占领吕宋,也无非是增加一块数万人市场的税源。别说皇爷不会同意,就是国税署也未必有兴趣。”
    一提到南洋吕宋。后世人第一反应往往是橡胶、水果、甘蔗、蕉麻和椰子。
    令人遗憾的是,在如今这个世界,距离第一株橡胶树扎根东南亚还有两百余年。而水果作为易**的农产品,也不可能千里迢迢从吕宋运回大明。更让许多后世人大为失望的是,甘蔗作为经济作物并没有被西班牙人推广种植。
    在所有西班牙人控制的种植园,主要是栽培粮食作物,以供当地驻军的需要。
    那西班牙人在吕宋干什么呢?
    他们从吕宋购入大明的生丝、绸缎、瓷器、铁器、工艺品。然后装上大帆船,运往美洲殖民地。而大明从这笔贸易之中获得的是白银、黄金,以及少量的香料。
    如果将西班牙人赶出了吕宋,这个没落的帝国将一次性退出印度洋。这对于荷兰、葡萄牙,乃至于英国、法国而言都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他们将瓜分西班牙的生丝市场,取代它获得百分之百的利润,甚至更高。
    对于大明而言。却失去了一条贸易渠道,一条白银入口的直接交通线。鉴于大明与荷兰的关系,很可能在世界贸易中增加更多的成本。
    打下吕宋固然看着很美好,但获益只有用来制造麻绳的蕉麻,失去的却是一个白银进口渠道和商品销售渠道。
    朱慈烺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即便要打,也得等白银进口进一步萎缩,直到西班牙再无利用价值才会开战。
    而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与西班牙一国开战。势必会带上荷兰,将他们一同逐出麻六甲海峡以东。
    大明将直面印度洋,制定新的亚洲秩序。
    如此才能最大保障大明的贸易利益,同时不让他国摘桃子。
    “现在当务之急是推动四大舰队组建。”沈廷扬轻轻抚须,“而且,咱们也该有个海军都督府了,现在的大都督府仍旧守着三百年前争霸大陆的思路不放。”
    郑芝龙连连点头称是,心中却在盘算手中的筹码。

六五一 峥嵘巨浪高比山(2)
    大明的海权论是由朱慈烺进行思想启蒙,沈廷扬在掌管山东水师时提出理论基础,不可胜数的江浙闽粤沿海士子进行讨论完善,最终形成的一套以海洋为疆域,以船舶为战车的外向型国策理论。
    因为皇帝的地位已经太高了,所以民间更习惯将海权旗手的重担放在沈廷扬肩上。就连郑芝龙都不能否认,沈廷扬虽然实力平平,但在海军大学的声望不容小觑。而且平平的实力会随着那些年轻人进入水师,掌管舰船,乃至舰队,最终变成海上霸主。
    反观自己,拿了那么多钱藏在库房里,只从有限的兄弟、子侄中挑选资质好的,却没想到办学堂,充分挖掘民间每一分力量,巩固自己,这简直是蠢到了极点。
    “是不能让那些老顽固继续蛊惑天子,劳民伤财进行北伐。这么多银钱,若是投在海上,四大舰队算什么?四十个舰队都出来了。”郑芝龙不满道。
    沈廷扬对此不置可否。就算不进行北伐,银钱投入造船扩编的可能性也很少。他的海权论已经广为传播,但不知道为什么,大明海船不如泰西船的讨论却没有反应。
    现在大明虽然也在建造泰西船,但数量有限,如果发生海战,多半还是老战术:大船碾压,接舷跳帮,火船围攻。
    以现在南洋界面的泰西船数量,这样打的确也能打赢,但显然是落后且不经济的。
    而且皇帝陛下认定的优秀海船,应该是巨舰大炮,形同海上堡垒。这个课题已经广泛推广,大部分资金是从海军军费中划拨,但进展缓慢。非但动力核心远不能达到要求,就连龙骨肋材也很不过关。
    所以沈廷扬还是希望**一个海军都督府,让海军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认同,也不至于兵部、户部一面倒地支持陆军。
    所谓建立四大舰队。反倒是安慰郑芝龙的添头。
    郑芝龙经年累月地借力打力。最终打跑了闽粤海上的各路大佬,成为海上霸主。如今他“身居高位”。与国家同休戚,这无疑是步上了人生的新巅峰。不过碍于视野,他终究不能跟沈廷扬这样中枢出身的儒商相比,更看中的是铁打的实力。
    “哪怕建成四十个舰队也没用。”沈廷扬无奈道:“大都督府总参谋部呈上去的题奏全都是关于陆军的。海军若不是天子想起来了问一句,压根没有声音,而天子日理万机”
    郑芝龙在脑中转了转,知道自己的履历没有沈廷扬过硬,海军都督府大都督的位置多半是沈廷扬的。若是以前,自己还能用银钱争一争,但现在这位天子却肯定不会放任这事。
    “我如今年迈上不得船了。”郑芝龙感叹一声,“若是沈督有用得上的地方,出谋划策还是能够胜任的。”
    沈廷扬面带微笑,心中暗道:一开口就要一个总参谋部?不过上不得船。意思是四大舰队总兵位置全让出来?
    这样的交换有些不像郑芝龙的风格啊!
    “提督各舰队总兵官就交给小子们去做吧。”郑芝龙补了一句。
    沈廷扬这回是真被气笑了:这老海盗还真是打得如意算盘。中枢大权要紧握手中,就连四大舰队都不肯放过。谁不知道现在大明年青一代中他长子郑森正得圣眷?
    “老夫聊发少年狂,偶尔还是想出海散散心的。”沈廷扬笑道:“我沈氏以商为根,以工为底。子弟多有擅贾能工之辈,总装、后勤两部倒是有信心能够撑起来。”
    郑芝龙知道沈廷扬吞并了舟山黄斌卿之后,造船能力上了一个档次,族中造船场坊数十处,不比自己在福建的根底弱。
    ——不知道紧抓中枢大权,只谋求黄白之利,这眼光也太差了些。就算饶你一个舰队总兵又能如何?你还能擅自出海不成?
    郑芝龙心中冷笑。
    沈廷扬也望着郑芝龙冷笑:今上本就是权谋大家,对海战海略了如指掌,为人又自信固执,你想给他老人家出谋划策,这工作却艰辛得很呐。
    两人目光一交,同时一笑,算是默契在胸。
    隆景元年八月间,南方报纸上先是吹风,借着澳洲新奇故事说些大明重陆轻海,焉知海外不复有诸如澳洲之空地?与其在北方与鞑靼、瓦剌争夺草原,不如广建水师,开疆海外。
    这本是很常见的南下北上之辩,但是很快就有人接着这个话头说起了大都督府的人员组成,无一例外都是边镇老将。
    吹风吹到这个程度,就得看朝廷的意思了。
    隆景元年十月,沈廷扬和郑芝龙没有等到皇帝陛下反对的意思,终于松了口气,可以上奏圣前,请求建立海军都督府,就海事海战为陛下分忧,监管海军。
    面对海军自立门户的要求,大都督府自然不愿意。秦良玉、尤世威等人先后上疏反对,但沈廷扬和郑芝龙的家底却比他们更厚,朝廷中的关系也比他们更深远——始终不能忘记,沈廷扬可是做过内阁舍人的。
    陆军老将们在朝廷和舆论上都不占优势,文官也更乐见武将们内讧,有心要把水搅浑。同时还有一只黑手开始分化大都督府内部,一方面抬高秦良玉,放言海军仍旧接受总训导部的监管;一方面又扯出尤世威、李昌龄等人曾经被俘却不殉节的旧疮。
    不见血的战争到了这一步,陆军系算是完败。
    隆景元年十月,周遇吉在漠南打了一场大胜仗,俘获西土默特部四万余人,开进归化城(呼和浩特),八大板升尽数归入大明直接统治,彻底平定漠南指日可待。
    因为这次的胜利,朱慈烺召见了大都督府的一干老将,也让沈廷扬和郑芝龙出席。
    “漠南平定之后,大军还要向北、向西继续挺进,大都督府的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朱慈烺先给大都督府下了定论,又道:“不过南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