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传奇-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依阑干。
好一个盛唐第一大文豪,巧妙地将人面花容交融一体,人为国色,花是天香,字字浓艳,句句流芳,真可谓春风满纸。喜得杨大美人满面飞霞,当即放下手里的荔枝,捧来纸砚,娇声燕语道,快快替奴家录在纸上。李大诗人平时最看不惯的就是高力士和李龟年,听杨大美人如此说,便有意要捉弄他俩。他大大咧咧地坐在沉香亭的石凳上,朗声说道,贵妃娘娘捧砚,那就劳烦李大人展纸,高大人脱靴吧。玄宗闻听此言,立即催促两人:快、快。快快展纸脱靴。
诗人一般都是不拘生活小节的。大诗人更不一样,几天不洗澡不洗脚是家常便饭。加上他头天夜里又喝得酩酊大醉,汗脚臭气熏天。高力士一手捏着鼻子,一手帮李白脱下靴子。那李龟年帮着展纸也是极不情愿,但两人都不敢抗旨不遵。李白录毕,杨大美人又要张野狐赶快谱曲,谢阿蛮赶快编舞,李龟年依谱唱颂。那天,只有李大诗人和杨大美人分坐在玄宗皇帝左右,一边吃着新鲜的荔枝一边喝着琼浆玉液,共同欣赏歌舞《清平调》。高力士忙着传菜斟酒。李龟年、谢阿蛮、张野狐,一唱一舞一伴奏,十分卖力。
这件事情的发生,有两个人的心里十分的憋屈,高力士和李龟年。当时高力士是大唐朝大内第一总管,先是捧了李白的臭脚,后来又要为他把盏斟酒。但心里更不畅快的还是李龟年,想自己是大唐第一大歌唱家,多年来,都是他随侍玄宗皇帝和杨大美人。而今这个能写几首愤世诗歌的人却坐在上首挨着皇上和杨大美人饮酒,而自己还要为他引吭高歌以助酒兴,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从此以后,杨大美人对他就不怎么待见。因为李大诗人生得又是身材伟岸、仪表堂堂、性格豪爽,特别是能陪杨大美人吃酒(这一点李龟年望尘莫及,因为他是靠喉咙吃饭的),吃醉了酒后,还要一个醉舞一个醉剑,刚柔相映,满堂生辉。玄宗皇帝是十分高兴,李龟年心里却不是滋味,从此便与李白结下了梁子。
李龟年虽然是大唐朝第一大歌唱家,但他的心理却很不卫生,十分的晦暗,与李白结下梁子后,便处处使阴招来陷害李白。他先是去找张野狐,要张野狐以后在谱曲的时候把李白的诗歌谱成晦涩难听的曲子。但张野狐是个尊重艺术的文艺青年,坚决不答应。张野狐说,这么好的诗,我唯恐谱的曲子不能相匹,怎么能不负责任,辱没大文豪的才情呢?能为李白的诗歌谱曲,那是我张野狐的荣耀。他又去找高力士。高力士至今还淫浸在脱靴的耻辱之中,那香港脚的气味犹在鼻前。两人臭味相投一拍即合,通过密谋,决定从李白的诗中寻找破绽。他们找来了《李白诗集》,翻了三天三夜,为李白罗织了六条罪状,而且条条都有罪证。
一、蔑视皇权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抨击时政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
云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远别离》
三、破坏国防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己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街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战城南》
四、图谋不轨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侠客行》
五、愤世不恭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击柱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
六、讽辱国母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之二
两个家伙如获至宝,便联名写了两封举报信,一封寄给玄宗皇帝,一封寄给杨大美人。特别是寄给杨大美人的那封举报信,十分刻毒。污蔑李白把国母比作汉宫飞燕,暗喻国母****,色惑君王,祸国殃民。是对国母的极大讽辱。
重病的玄宗皇帝收到这封举报信后,左右为难。一个是盛唐第一大文豪,一个是盛唐第一大歌唱家,实在不好决断。于是,御笔一挥,批给忠武公“调查酌处”。其实,当时忠武公的职务是劝农使,是一名农业经济战线的干部,这本不在他的职权范围。但玄宗皇帝说,这也算得上是宫廷内务,而且原告被告都姓李,也算是皇室的半个家丑,不好交给执法执纪部门去办。还是请忠武公代表他个人找两个人谈谈,和解和解。忠武公只好领命。
从内心说,忠武公是向着李白的。一是因为李白奉承杨大美人目的单一,仅为猎色,这是文人的天性。而李龟年既要猎色,还要邀宠。二是因为李白性情耿直,写那些诗都是直抒胸臆,谈不上有什么反动的本意。而李龟年为人奸诈,写信的目的只为排挤李白,也谈不上是什么“为国分忧”。三是因为李白与自己交情深厚,更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文人。前面说过,七百五十三年,李白在一个叫秋浦的地方得到一本《忠武公轶事录》。当他读到忠武公在大魏给小丕做常侍的时候,所受到的非人的迫害,便义愤填膺,奋笔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人诗句。同侍玄宗更是一见如故。不能说是忠武公徇私,而是他本着尊重事实的原则,便受玄宗皇帝的委托对李龟年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并要求他向李白道歉,握手言和。
但是,李白的脾气大家是知道的,一听说李龟年告他的黑状,拔出剑来就要杀人,结果搞得不欢而散。之后,李白又多了一条“迫害大唐优秀人才,企图刺杀朝廷命官”的罪状。而且事情越来越复杂,长安城里街谈巷议,到处都是流言蜚语。说李白的生活作风一向腐化堕落。先是喜新厌旧,抛弃糟糠。后来为了要做玉真公主的“面首”,攀附权贵,又离异刘氏。在玉真公主的保荐之下,得到了玄宗皇帝的赏识之后,一边敷衍着玉真公主,一边又打起了国母的主意,竟然想给当今皇上戴绿帽子。
事情到了这步田地,已是关乎国体国格的大事了。政府就不能不管了。当朝国舅监察御史杨国忠便亲任专案组长,认认真真地查了起来。这个杨国忠原名杨钊。他的舅舅就是给大周女皇武老娘们当“面首”的张易之。实际上他就是张易之的儿子。他从小就在长安城里打混,最好酗酒赌博,输个精光就死乞白赖地找人“借”钱,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亲戚朋友都瞧不起他,快四十岁的人了,还只是个新都尉,撑死了一个正科级,连自己都养不活。自从他的堂妹杨玉环得宠于玄宗皇帝之后,便一下子飞黄腾达起来,身兼几十个职务,党政军民学尽在他的掌控之中。为了媚上他还干脆把名字也改做“国忠”,最后还被破格提拔为宰相。杨氏一门除了“一相一妃三夫人”外,三省六部的衙门里到处都是杨家的子弟和门生。反正是在大唐朝的玄宗年间,名为李唐,实为杨唐。
当朝国舅监察部长亲任专案组长,举国上下对李白便都有些同仇敌忾了。专案组大搞群众运动,凡是李白到过的地方都召开了群众检举揭发控诉大会。凡是李白认识的人,都被专案组专门约谈,反复启发,要求回忆李白自小学一年级起,说了哪些反动的话,写了哪些反动的诗,做了哪些反动的事。于是,少年李白有了破坏农业生产的罪行,因为他有过偷瓜打枣的行为。青年李白是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惯犯,因为他喝了酒总要跟人比剑,初到长安的时候,还加入了黑社会。道德品质败坏,经常耍流氓自不必说,甚至还交结胡匪,妄图颠覆伟大的大唐帝国政权的罪行也是证据确凿。几个月后,杨部长就带着专案组,用马车拉着李白专案的调查材料和犯罪证据到华清宫来,向玄宗皇帝作专题汇报。
忠武公应玄宗皇帝之邀参加了李白专案汇报会。会上杨组长亲自向玄宗皇帝汇报。根据他的汇报和专案组的调查结论,那李白就是一个头顶上生疮脚底下流脓的大坏蛋,是大唐朝天字第一号阶级敌人,处以“凌迟”极刑理所当然。忠武公实在听不下去,就质问杨国忠道,杨组长,少年时代偷瓜打枣的事谁没干过?这也算是破坏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剑客论剑明明是切磋武艺,到你这里就成了图谋不轨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针砭时弊本来是忧国忧民的体现,你却硬要扣上反政府的帽子是何道理?我大唐朝本为开明盛世,你这样亵渎文学,闭塞言路,构陷他人是何居心?是要毁了开元盛世李唐江山吗?
杨国忠当时权炽一时,脸上自然挂不住,便发威作势,叱责忠武公道,忠武公,锄奸除恶,稳固国本是我们监察部门的本职。你是一个劝农使,凭什么指手划脚?¨wén rén shū wū¨
忠武公反诘道,职位高低,职务不同,只是革命分工需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共建繁荣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凡是不辨忠奸善恶,或蓄意挟私陷害好人的行为,我都有权力有责任坚决反对。
杨国忠恼羞成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不是反动言论是什么?他要为谁服务才得“开心颜”?抛弃糟糠,迷惑玉真公主用心何在?比国母为“汉宫飞燕”狼子野心何其毒也?这些都不是事实吗?
玄宗皇帝见两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还牵涉到自己的妹妹和爱妃。又看到一旁的杨大美人连荔枝也不吃了,眉黛深锁,委屈伤心的样子,病情立时加重,决然说道,不要吵了,暂且罢议。说完牵起杨大美人一起去泡温泉洗鸳鸯浴去了。
回到家里,忠武公越想越气,秉烛夜书,向玄宗皇帝上了一道《弹杨钊疏》。全文如下:
户部特置劝农使余最谨奏:
臣闻国有两危,内忧而外患也。外患犹如疮疥之疾,一目了然,对症下药,顷刻除之。内忧病在骨髓,恽然难觉,心腹之害也。
昔,庆父淫嫂弑君而致鲁难。赵高指鹿为马而使秦亡。梁冀专权,毁中兴盛世。董卓乱政,衍曹魏代刘。故,内有一贼,更甚十万寇兵矣。
臣观杨贼国忠,盗权窃柄,祸国殃民,乃天下之贼首也。今钊已恶贯满盈,人神共愤。上天恐奸臣坏皇上圣治,而屡示灾变以警告。去冬雷声不绝,今夏又雹如鸽卵。近年地震频乃,堤圩溃决,日月交食,皆天怒也。占云:奸臣专权。皇上宽仁,无有警觉,臣心忧焚,夜不能寐。谨以钊背逆窃权之八罪陈之。
杨贼国忠,实为则天大圣皇后“面首”易之子也。“五王政变”,易之伏诛,名声狼藉,家族衰颓。其母“拖油瓶”再蘸杨门。至贵妃宠于圣上,乃改弦易张,投机取巧,叛祖离宗,罪一也。
钊自幼品行恶劣,心不向学,嗜饮好赌,告贷无休,为乡族所不齿。流窜西蜀,混入军中。张宥治军严明,屡受鞭笞。时蜀州司户谥兵部尚书杨云琰卒,钊护柩长安,无视人伦,暗与妹通。所谓虢国夫人者。罪二也。
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欲保爵图迁。钊为虎作伥,携蜀锦千匹,钱万缗,贿通虢、韩、秦三夫人,得金吾兵曹参军爵,罪三也。
臣工应以勤奋务实为己任。然钊贼为国理财却弄虚作假,变卖州县府库,丁租赋贡,敛聚京城。虚报国库充盈,博取皇上欢心。一日三诏,使兼领十五职。罪四也。
其父乱朝纲,中宗诛之。钊念念不忘,窥圣上心悦之时,乞制昭雪,洗黑为白。又假言谶有“金刀”二字,名不宜时,乞皇上赐名“国忠”。然所言所行,皆逆非“忠”,罪五也。
钊目无法纪,私设推院,屡兴大狱,构陷太子,离间皇上骨肉。罪六也。、
身为辅臣,理应自律。然钊挟皇上之权,侵百司之事。三省六部面禀后方敢行文。稍有违背,立显祸端。事有裨益,功归国忠,若有纰漏,委罪于人。罪七也。
府第别院,百官奔走如市。黜陟者,人君之大权也,非臣属可以专私。三注三唱,程序严谨。而钊无视吏制,大权独揽,逆我者黜,顺我者陟。使陟者未及谢恩而先拜杨钊,黜者莫名其妙而迁怒圣上。罪八也。
凡此背逆,昭然若揭。然内宫畏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