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亲戚 >

第6章

亲戚-第6章

小说: 亲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回

    入夜后,洗漱干净的老三顺顺溜溜就要往大炕上跳,被陶氏一鞋底子打开了:“我要守着三嫚,你找地方睡去!”
    
    老三挣着眼睛梗着脖子:“成天家就知道孩子,我在这个家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了。”
    
    “稀罕!”陶氏看都不看他一眼,改锥扎得鞋底子“唧唧”响。
    
    在她身后,刚刚睡下的释容因为双脚捆绑得不舒服,小老鼠一般哼唧了两声。
    
    陶氏忙腾出手去轻拍她后背,一面朝老三瞪眼:“还不走?把孩子闹醒了,你负责给我哄。”
    
    老三鼓着嘴,旋身出去了。
    
    顷刻间,西厢那边传来细碎的声响,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墙上灯窝里的油灯,把陶氏的影子拖得长长地,好像一层黑纱,罩着身后的释容和释言。
    
    静谧中,听见俩小家伙发出的均匀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儿,陶氏忽然停针沉思,好像遇到了什么难以破解的困惑。
    
    略略迟疑了一下,她挪到南窗下,轻轻地将窗户推开一道缝儿,朝西厢唤了一声:“桂月!桂月你睡了没?”
    
    西厢里响起絮絮的说话声,不大工夫,桂月披着小褂、散着头发,一溜小跑进了正间。
    
    身后,老三不满地说道:“快回来啊。”
    
    陶氏便嫌弃他声音太大,会吵醒孩子们。
    
    “姐姐还没睡呢。”桂月爬上炕,轻轻揭开薄被的一脚,看着释容包得严严实实的双脚,凑近陶氏低声说,“容姐儿真是好样的,愣是一声也没哭。”
    
    “天底下的女人不都这么过来的?她哭她闹又有什么用呢。”陶氏说得云淡风轻。
    
    “这些事儿,还得靠姐姐。换我就不行,生怕孩子受不住,这小心肝总是揪着,难受死了。”
    
    “慈母多败儿,说的就是你这种。”
    
    桂月反以为荣地嬉笑着,顺手把笸箩里的一把五色线抓起来,一撸裤管,露出白生生的一段大腿,就手心轻吐了一点唾沫,开始搓线绳。
    
    “白天的事儿,你怎么看?”陶氏问。
    
    “什么事儿?”这一白天的事儿多了去了,桂月还真没有这个脑筋去琢磨。
    
    “然儿。她跟大少爷说的话,你觉得是真是假?”
    
    “原来为这个!”桂月轻笑,“我问过然儿了,那孩子话少,你知道的;你问十句;她能回你一句也算是好的了。应该不是说谎,因为我端详着她有点害怕。我就很怕长虫,凡是粘糊糊滑溜溜乱滋溜的东西,都怪吓人的。”
    
    “要是真的,”陶氏冷笑了一下,“那可真不是什么好兆头。你这阵子留心看吧,大房又该装神弄鬼瞎折腾了。”
    
    “这要是传出去,他们又该怪咱们晦气了。”
    
    “他们不敢。”陶氏十分笃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儿,你甭指望他们会吐露一个字儿。这种事要是摊在别人身上,瞅着吧,能把天说穿了。”
    
    “那姐姐还在担心什么。”
    
    “说不上来。我就是觉得然儿不太一样了。你就没一点感觉?自打她醒了,一举一动,你看哪有一丝孩子气?你说,她没事儿窝在那里想什么呢?”
    
    “她一向都那样的好不好!小孩子的心思多变,你猜也猜不透,问也问不出,照我说,姐姐你这纯粹是闲操心。”桂月老实不客气地指正道,“你自己也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怎么到了自己这儿,就不好用了呢?”
    
    “我能放心么?你知道,白天然儿说过什么吗?”陶氏话里话里透着无助与焦急,“也别怪大房的说话难听,我估摸着,然儿八成有点古怪。”
    
    桂月打结的手硬生生停在了半空:“姐姐,你可别吓我,这深更半夜地。”
    
    陶氏微微叹了口气,把白天听到的一件事,一五一十说了一遍。
    
    知道二妹明天要上山,释怀有几分担心。一担心包袱沉重,释然背不动;二担心山上不太平。
    
    据说芦山上有妖怪,夜里鬼打墙,还很容易撞煞。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对芦山望而生畏。
    
    释然并不以为然,因为山上有“六出寺”,寺庙中的佛祖菩萨都还完好,不可能不管事儿。
    
    “六出寺干净得连老鼠都搬走了,那些神仙早就投奔到香火旺盛的地方了。”
    
    “大白师父还在。”
    
    只要有一个和尚念经,妖魔鬼怪就不敢靠近。
    
    释怀难得斯文扫地地嗤笑了一声:“你确定大白师父是在念经,而不是叫魂?”
    
    顿了一下,释怀叮嘱道:“听说鬼怕弓箭,你把你的家什带上,以防万一。”
    
    “好。”
    
    “你好像一点也不怕。”释怀探头瞅瞅,有些纳闷。
    
    “鬼有什么好怕的。”
    
    “说的这么轻巧,好像你见过?”释怀信口随了一句。
    
    不料释然回答得十分干脆:“当然!高高瘦瘦的,很俊。没说他是哪儿来的,可是,你就是知道他是谁。站在外公家正间外头,我和外公都在屋里。天很高、很亮,把他的一身黑袍子都映成了白色。他先叫大舅出去,大舅不去。又朝我招手,示意我出去。我看大舅和外公都没同意,我就没敢动弹……”
    
    ……
    
    “然儿,看见她二舅了。”陶氏忧心忡忡地看着灯窝里的油灯发怔,“长这么大,我还是头一次听她一口气说这么多。”
    
    桂月初始还没回过神来,等到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不由得就是一惊:“哪个二舅?”
    
    在陶大舅下面,有个陶二舅,但是在五六岁上夭折了,因为陶家是从外地迁徙过来的,栖凤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夭折的孩子的存在,只管按照顺序,管陶氏身下的这个弟弟叫“二舅”。
    
    这个哥哥,连陶氏都不曾见过,可是,却在阴阳相隔几十年后的梦里,跟女儿相见了。
    
    “大概,也做不得数吧?”桂月试着开解陶氏。
    
    “你不知道,然儿出事期间,我这眼皮子总在跳。心头就是感觉不好。”
    
    “可是,我看她现在挺好的。”
    
    陶氏钉了几针,终于下定了决心:“回头你准备刀纸,我再给她叫叫。照这个梦来看,她大舅倒是没事儿。”
    
    “这么说,裹脚的事儿再缓缓?”桂月问。
    
    “不然呢?万一痛得狠了,或是生出些怨气来,就她那个犟脾气,谁知道能不能拘得住!”
    
    桂月答应着,放下搓好的五彩线,拾起一个新绣的香囊:“怀儿的手真是越来越巧了。”
    
    说起大女儿,陶氏面有得色:“不是吹的,我这孩子的针线,杨家这几个闺女加起来都不如。唉,转年就该说亲了,还没怎么着呢,一晃这就要出嫁了……”
    
    “可不是。”作为生母的桂月,不禁心有戚戚焉。
    
    “所以,你说我能不害愁?老大这边,准备个两三年的嫁妆,紧跟着后头又是俩。言哥儿至少又得四间房,这都是远的。转过年就该请先生教读书了,这个花销可不等人。近在眼前的是她二舅的亲事,虽说咱条件一般,可也不能逮到个两条腿的就往家里请。过日子可不能凑合,娶个差不多的,将来把孩子教育好了,也是个盼头不是。”
    
    “这些事儿,光着急也没用啊。”桂月神色有几分茫然,“就好比说,统共就那么几亩地,哪能指望打出千斤粮食来。陈屠家的要是跟姐姐一样的心思,只怕早愁死了。怎么办?九个女儿,齐刷刷一块儿长大,任你是条蜒蚰,有那么多只手,也是忙活不过来。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了。”
    
    陈屠的九个女儿,卖掉了四个。这在栖凤镇可是妇孺皆知的事儿。
    
    陶氏愤愤地说:“要不是逼得走投无路了,哪个爹娘会狠心到卖孩子?这两天你打点以下,家里有些不大穿的衣裳,缝补了,给他家送去。我前儿在街上看见他家一个孩子,比然儿还大些,还露着胳膊腿儿,连鞋子都没有。可怜个人!”
    
    桂月为人疏松,却十分爱惜东西。听陶氏这般吩咐,不免扭着身子心有不甘地嘟囔道:“咱又不是富实的。”
    
    陶氏语重心长道:“好歹还能吃上饭不是!别人喝口汤就能活命,为什么不帮衬?真要是饿死在你眼前,你这辈子能安心?再说了,人说宁欺白头翁,莫欺少年穷。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谁也不敢保证以后会怎样。做人凡事留点余地,总是没错的。”
    
    “知道了。”桂月拿起一个五毒小香囊,拉开丝绳,倒出来两颗香丸,“这不是去年的吗?”
    
    “可不是,前头二房的三姨娘亲手做的,每个孩子都有。也不知道里头有什么,防蚊子倒是很管用。味道还没散,将就用吧。”
    
    “要真是管用,回头弄块铁片架在灯窝上,哄一哄,晚上到是能省下几把艾蒿。”
    
    “行了,回去睡吧。赶明儿告诉孩子们,离大房远点儿。姜丽花记仇得很,别吃了她哑巴亏。”
    
    桂月点点头:“你不说我也省得。贴得近了,又该编排咱们小家子气,贪图她家那口吃的了。谁稀罕!”
    
    “然儿那边,你也留点心。暂时先不给她裹脚了。”
    
    桂月嘻嘻笑着,赖着不走:“这儿挺宽敞,我就在这儿睡不成么!”
    
    “他要等不到你,又要扯驴嗓子叫唤了。半夜三更地,像什么样子!”
    
    “爷睡着了要打呼,吵死个人了。”
    
    陶氏白她一眼,嘲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在家的时候,成天念叨。这会儿就在眼前了,又这么絮絮叨叨。时辰不早了,明儿一早,打发他早早起来,把该干的活儿干完,及早回他的县衙去。好不容易谋到的差事,别马虎大意,给人说出不是来。”
    
    “知道了。”桂月旋身下炕,边套鞋子边说:“夜短,姐姐你也别熬了,明早还要包粽子煮蛋,我一个人可干不过来。”
    
    “去吧去吧,缝好这只就睡。”陶氏说着话,手底下丝毫不慢。
    

第9回

    芦山距离栖凤大街约有三里地。山上的田地远没有坟地多。栖凤镇所辖的三十个乡中,至少有六个乡,都在这里安葬亲属。
    
    松柏森森,无风起浪,虽夏犹寒。杨氏的祖坟在连绵成片的坟冢当中,大有金鸡独立之势。
    
    杨家数代不枯,据说很大程度上缘于祖坟选的好。不论是“朱雀、玄武、青龙、白虎”齐备的四象,还是龙、砂、穴、水、明堂、近案、远朝的格局安排和讲究,都是经过高人指点过的。
    
    坟地是孩子们的禁地,进入坟场的孩子,脚下必定要踩着俩铜板。
    
    释然决定抽个时间,好好瞻仰一番自家的祖坟。
    
    一道高大的花牌坊,是邑与野的分界。这座牌坊据说是为了表彰杨家祖上的某位大善人而修建的,历经数代风雨而未倾杞。最上方的匾额上,依稀还能辨别出四个篆字:春风化雨。
    
    刚过牌坊,一旁的茂草密林中连滚带爬冲出来七八个孩子。个个头戴柳条帽,手持标枪、木棍,在大路上一字排开,手叉腰、胸高挺,不用开口,已是意图昭然。
    
    他们是有备而来的,因为喊出来的口号虽然参差不齐,却是一样的内容:“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
    
    说话间,十多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释然身上的包袱。手中的武器在地上杵得嘭嘭响。
    
    委实有气势。
    
    释然微微仰起头,阔大的斗笠下,微微眯起的眼睛满含着轻蔑。
    
    当头的大孩子,约摸十一二岁,释然认得的,是四婶婶的亲侄子,栖凤镇最有名的王屠户的宝贝儿子,外号叫“王大胖”,仗着家里有钱有势,成天不务正业,拉帮结群无恶不作。
    
    王大胖使劲地瞅了几眼,终于确定了眼前这只“肥羊”的身份。
    
    “拼命四郎,都说你很厉害,是不是真的?”
    
    身后的孩子们立马为他摇旗呐喊:“大哥才是天下第一!”
    
    王大胖满意地点点头,做出大度的架势,命令释然:“看在咱们都是亲戚的份儿上,我就抬抬手,放你过去。不过呢,你得把东西留下来。兄弟们忙活了一大早,做大哥的,总得犒劳犒劳他们不是?”
    
    “放下武器,饶你不死!”响应者带头大哥,孩子们异口同声。
    
    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