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82章

重启高一-第82章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或者就是做个生气的姿态而已。
  想了想,张大胡子反问:“张谭那边也在报纸上发话了吧?”
  “嗯,骂了刘长山他们三个几句。”
  张大胡子摸了摸胡子,反而笑起来:“这样子看来,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对吧。这事你交给负责宣传的小朱,让他也不要太急躁,发表一个声明,就说编剧和作者之间关系很好,媒体上都是无稽之谈,先应付过去再说。”
  张大胡子什么人,娱乐圈的老鸟了。
  对他来说不怕剧组里闹出点什么事,就怕没事可以闹可以上新闻。
  于是张大胡子工作室很快就发表了声明。
  “近期有媒体报道了《射雕英雄传》编剧工作中存在矛盾,对此,张大胡子工作室予以澄清的是,小说的原著作者谭张和编剧团队仍然在兢兢业业的忙着圆满、完善剧本,剧组的筹备进度十分顺利,请大家不要误信谣言。”
  ……
  张大胡子稳居钓鱼台。
  没把编剧和张谭闹矛盾当多大个事。
  在他看来,这就是编剧们不爽张谭这个小年轻,一时气愤。等气消了,几个编剧私底下道个歉,张谭那边面子过得去了,一切不就都能回归平静了吗。张大胡子不相信刘长山几个人,是那种真有骨气的人,迟早要服软。
  双方各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了。
  现在闹归闹,不影响大局,毕竟剧组还没筹备好,剧本可以慢慢整,还能炒作一下《射雕英雄传》的热度,多好的事。
  一部戏,一定要先炒热再播出,这是张大胡子坚信不移的理念。
  只不过事情的发展,似乎开始了偏差。
  张大胡子工作室的声明,没哪个人当真,记者们仍然在狂抄这次的编剧事件。
  张谭反击之后,原本多为指责张谭的舆论势头,调过来头,指责编剧们没本事还容不下别人意见。
  看到势头不对,刘长山又上了报纸大放厥词。
  他避开了合同中规定张谭的权力,而是着重表示:“对于一位没经历过事的作者,随便插手剧本的编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现在的年轻人取得了一点本事,就忘乎所以了,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觉得别人都不如他。这种现象不予以杜绝,编剧这个行业就危险了,以后改编剧再难出好片子。”
  将战火从他们几个编剧跟张谭的矛盾,上升到行业的整体高度。
  还别说。刘长山这么说,立刻就引起了编剧圈大佬的赞同。
  国内一流编剧。跟第五代导演有过合作,并拿过国外大奖的曹伟泰。告诉记者:“尊重编剧就是尊重故事,编剧是故事的讲述者,如果一个人连故事都不尊重,你们不觉得他有问题吗?我没看过《射雕英雄传》,我只是就事论事。”
  曹伟泰无疑是编剧中的大腕。
  在八、九十年代十分活跃,编写了很多反应社会黑暗的作品,也改编过好几位大文豪的作品,虽然电影或许并未卖座,却在欧洲文艺圈很受欢迎。
  他的发话。无疑把矛头再度指向了张谭。
  如果说曹伟泰还只是为编剧撑腰说话,那么后面一位编剧大佬就很不客气了。
  为第五代导演策划过很多作品,并参与编剧过去年国内第一部商业大片《荆轲刺秦王》的著名编剧、策划人王文武,发声说:“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总是炒作什么少年天才来吸引眼球,这些连书都没读好的少年,只会把大环境污染的更严重。”
  两位编剧大佬发话,在媒体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引起了无数的嘴仗。
  在天涯、榕树下、西祠胡同、猫扑等论坛,处处可见激烈的辩论。一方是人气爆表的武侠大宗师、80后文学的代表。一方是编剧大佬,各有支持者无数,把话题吵闹的乌烟瘴气。眼见这个话题如此有关注度,媒体自然更加卖力的凑热闹。
  才两位大佬发话。显然不够给力。
  于是记者们纷纷询问明星、名人对这件事怎么看。
  第四代老导演郑银天说:“年轻人恃才傲物很正常,等他成熟了,可能就不会这么做了。”
  北亰大学人文教授周超很不屑的表示:“武侠小说就是一种通俗的话本。文学含量很低,这个什么《射雕英雄传》。我没有浪费时间去读,所以这件事我不想评论。”
  人民大学教授李启儒则反驳说:“有些人对武侠的成见太深。不说武侠传承自秦汉志怪、唐宋传奇、明清公案,历史之悠久,单说谭张在《射雕英雄传》中提倡的大侠文化,可谓是开一派之先河,其艺术含量,绝不下于传统小说。”
  地下导演,或者说第六代导演,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1世纪世界百名青年领袖之一的张三元,对记者说:“我最反感把武侠小说吹捧成一朵花,暴力是怎么来的,还不是这些东西影响的。而且写小说你就写小说,又要插手拍片子,真把自己当人物了。”
  发表看法的还有很多名人。
  大部分都是针对张谭,不得不说刘长山等人,成功博取了业内的同情。
  这些人或者斥责张谭不尊重编剧创作,或者贬低武侠小说有害,或者觉得张谭年轻太狂,总有理由找到可以批评张谭的地方。
  而基本上处于低调状态的张谭,就这么不觉中成为了舆论的漩涡中心。
  ……
  “我是开了嘲讽光环还是怎么了,就这么招人黑?”
  带着愤怒与无语,张谭启程前往了广洲,签书会的第三场在广洲博望书城举行。虽然心情不是很好,但在到达签书会现场后,看到博望书城的店门口,大概有几千人在排队等待签名,张谭又露出了灿烂的的微笑。
  不遭人妒是庸才。
  他写的小说大卖千万册,不论是四大名捕还是射雕,都有值得称道的成绩。令人羡慕也令人嫉妒,看他不顺眼的自然会大有人在。之前没找着地方黑,现在找到了机会,还不得拼命的黑、组团黑。
  然而张谭看着依然火爆的签书会现场,就知道自己早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下车,挥手,跟读者们打招呼。
  此时埋伏在一旁的多家记者,也冲过了来。
  “谭张,对于近期众多编剧炮轰你,你打算如何回应?”
  “谭张,王文武认为你连书都没读好,不该乱插手剧本,你认可吗?”
  “郑银天导演批评你恃才傲物,谭张你怎么想的?”
  “谭张……”(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和月票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第146章 亲自操刀

  人红是非多,大概就是张谭此刻的心情。
  《射雕英雄传》成就了他如今火爆的人气,虽说他只是一个作家,但比一般的小明星更吸引目光。
  而且他十七岁的年纪,也是顶好的炒作话题。神童么,普通人不都好这一口。大众喜欢看这种少年成才的故事,媒体当然就紧抓着不放。
  韩敬明出道时是同样炒作满天飞,今天少年天才,明天读书无用,后天图书大卖,闹的全国皆知。
  时下还有个郭寒,当初才发了第一本小说,印了一万册,就被吹成了80后文学三剑客。今年初郭寒出了第二本书《幻觉》,其后接着出了《左手啤酒,右手烤鸭》和《梦里落红知多少》,沸沸扬扬又是引起了多少争吵。
  韩敬明和郭寒两人,一个82年,一个83年,都二十来岁不小了。相反被并称三剑客之一的张谭,86年出生,年纪更小,如今看来成就更大。
  不仅小说简繁体一并出版,夺得国内外畅销图书冠军,还第一个吃螃蟹,作品开始改编电视剧了。
  有褒就有贬,有粉就有黑。
  他大出风头的同时,当然会树大招风,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或许就《射雕英雄传》剧本在编写过程中,编剧们和张谭产生的矛盾,很多名人压根没关注过。但是记者在采访他们的时候,稍稍顺势“引导”一下,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种种偏见,由而发出意见。
  况且。引导这些名人去攻击刘长山这三个不出名的编剧,哪有引导他们去攻击张谭这个大众焦点人物。新闻更大。再加上刘长山三位编剧,都是编剧这个圈子的老人了。多年积累下来,人脉也有不少。
  这就造成了如今,张谭成为众矢之的的场面。
  欺负的就是张谭是个粉嫩菜鸟,在业内没有根基。
  “看来是时候得组建我自己的团队了,没有团队帮着处理各种纷扰杂务,我自己亲自下场跟别人肉搏,实在太low,既掉身价又掉逼格!”
  心头一瞬间闪现如此念头,紧接着张谭就微笑着面对镜头:“前辈们的批评。我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不过我在这里还是想要澄清一下,我没有任何不尊重编剧的工作,不尊重故事创作,相反我比任何人都在乎《射雕英雄传》的改编。因为这是我的小说,我是最希望它能完美呈现在荧屏上的人,这不仅仅是对我自己的负责,也是对支持我的读者的负责。”
  “刘长山这位编剧说我身为一个作家,却插手编剧工作。对行业危害很大。我只想说,很多优秀的作家,本身就是优秀的编剧,不管是如他说的立体的影视剧。还是平面的小说。其核心都是故事本身,只是讲故事的方式稍微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海岩,我们知道王朔。他们都是著名作家,成为了著名的编剧。我是末学后进。但也不敢妄自菲薄,我认为以我对我的小说的了解程度。是可以提供有益的改编方向,难道不是吗?”
  “而且我说过,我跟张大胡子工作室签约时,就明确规定,改编时要最大程度的还原小说,尊重原著,这是最主要的方向。现在我这个小说的原作者,给编剧提供一点我的意见,就变成了胡乱插手剧本,这算是哪门子的尊重?”
  张谭可不是随随便便就伏低做小的脾气,文化人说话,都是吐沫星子里面夹着刀枪棍棒:“而且我可以这么说,把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揉捏成剧本,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想要写出来一部能够吸引人的故事,这就不是谁都能做到。”
  “真正优秀的编剧,必然是尊重故事,尊重写故事的人,最后再发挥自己的灵感,把故事变成剧本。而不是理所当然的排斥写故事的人,自以为是的乱改编。你都不跟写故事的人沟通,你能知道这故事写来干什么的吗?”
  “……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剩下的时间拜托大家就不要再问我问题了,我已经耽误了很多签书会的时间,我的读者还在等着我呢。”
  说完,张谭在博望书城的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了书店里。
  ……
  签完最后一本书的签名,天早早就黑了。
  中午已经跟书店的老板吃过饭了,所以晚上的时候,张谭就没有接受老板的再一次宴请,带着李艳,去广洲街头吃小吃去,权当是旅游散心。
  一边吃,一边聊。
  “李姐,我想了一下。”
  李艳问:“什么?”
  张谭沉吟着说:“我想要组建一个工作室,最近的阵仗你也看到了,我好端端的就成了别人炮轰的对象。这不好,非常之不好。”
  李艳点头:“的确是这样,像小说里说的,江湖险恶,社会这个大环境也是一样的。现在你才进来就受到别人的打压,以后肯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你不是明星,但跟明星差不多,的确需要组建一个团队,多招聘一些人手来协助你运作事业和名气。”
  张谭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倒也不是像明星找团队那样运作自己,而是把我自己跟事业切割开来,李姐你明白吗?”
  李艳惊讶了一下:“我有点糊涂了。”
  “就是说,我把我的小说版权交给工作室来运作,以后改编电视剧、电影、漫画、游戏之类,都由工作室出面,包括记者采访、发通稿、对外宣传,这样我自己就不必出面了。以后我迟早要自己拍片子,版权也可以由工作室来运作。”
  张谭的想法,就跟上辈子金庸的做法差不多,都是自己开个公司。运作作品版权,有事儿跟我公司去谈。不要来找我。
  李艳仔细思考了一会,才笑说:“嗯。这是个好办法,把你摘除出去,这样就比较超然物外,耳根清静。你是作家,应该保持这种清静的环境,才能专心于创作,终究你的作品是一切商业运作的根本。”
  “那李姐你就多费心,抓紧时间帮我组建工作室,我希望这个事结束之前。工作室能够开张。”
  李艳在出版业打拼多年,最近又跟影视圈接上头,士气正高昂,毫不迟疑的说:“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先把公司注册成立,现在你手上的作品版权还少,需要做的事不多,成立后再慢慢的完善工作室制度不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