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47章

重启高一-第47章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赵世杰惊了一下,又慢慢的恢复平静,“唉,按理说,李炜他犯得这种错误,很严重,必须严惩……但是呢,这种事情是要讲证据的,饭桌上的口头话语,当不得真,而且你们没有谈成,没有金钱交易,难办啊。”
  “难道武汗大学出版社,就放任李炜这样败坏出版社的名声,侵犯出版社的利益?赵主任,你就忍受得了这样的人,负责出版社的出版和发行?”张谭的挑拨离间,并不高明,反而有些过于刻意。
  不过,赵世杰只是摇头叹了叹气,不知道中了离间计还是识破了离间计:“小张啊,各行各业都有灰色地带,李炜他做的这些事,就是灰色地带。抓个现行,弄他没问题,但是要动这个蛋糕,就不容易了。”
  “赵主任能给我说说吗,我想知道更细一点。”
  “也罢,你还年轻,又是有才华的作家,我就给你讲讲出版这门道。”赵世杰一边喝茶,一边聊了起来,“武汗大学出版社,怎么个说法呢,本身并不做武侠这一块。李炜做的,不过是倒卖书号罢了,渠道方面还真不如其他几个出版社,。”
  ……
  2002年,网络小说刚刚冒出头,市场还是以实体出版为主体。只是市场还不是那么规范,盗版的横行也就不说了,书号同样买卖断绝不了。
  国家对出版是严格规定的,涉黄涉暴涉政都有严格的要求,出版社出版书籍,需要耐心细致的完成三审三校等方面工作,才能发放书号。这就导致了,出版一本正规刊物,需要的人力物力很大,并不是每家出版社都这个资质和能力。
  很多出版个人和书商,手里都有着一些作品,却申请不到书号(isbn),就是书封底的那一串条形码。
  没有书号,这本书就是非法的。
  国家有规定,严**号买卖,可是要出书,却申请不到书号怎么办?尤其是很多人还指望着出书搏名,为个人今后考评职称做准备呢。于是倒卖书号就成了屡禁不止的现象,很多正规出版社都参与了倒卖书号的交易。
  这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因为有足够的利益,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通过赵世杰的叙述,张谭对出版,有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李炜之前帮他出书,就是倒卖书号的一种。
  并不是武汗大学出版社真的要出版武侠,而是李炜牵线,从武汗大学出版社拿到书号,然后让一些小出版社或者小书商来出版,这样,绕过规则之外打通出版关节。
  换言之,也就是挖公家的墙角,只是这个挖墙脚,公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出版社也要过日子,不捞点夜草外快进补,在这个全国大下岗的时代,连工资都发不出去。李炜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替出版社倒卖书号的人,游走在灰色边缘。
  “所以说,你向上面检举,效果不大,这碗饭大家都在吃,砸了谁都不愿意。李炜之所以这么有恃无恐,就是这么个原因,所以哎,小张啊,不是我不帮你,是大环境如此,没得办法!”赵世杰说完之后,长长的感慨了一口气。
  他想到了,或许当年他败给李炜,就是李炜敢倒卖书号,给出版社挣钱,而他不敢。
  听了赵世杰的话,张谭也是沉默许久。
  他现在才真正明白,李炜到底有什么底气,说要在武汗封杀他。原来是个倒卖书号的掮客,凭他这个关系,在武汗或者说整个煳北出版界,大概真能结交很多书商,利益勾连,一般人都得给他几分面子。
  有这个底气,才敢一口气就要一半的回扣。
  不过,就是再有底气,张谭也要弄一弄他!
  “赵主任,李炜就算有上面人罩着,但是,盯着他屁股底下位子的人也不少吧?他这些年干这个,肯定没少吃回扣,你也知道,他敢要我一半的回扣,还觉得吃得少了,说是要放长线钓大鱼,对别人岂不是吃得更多?出版社能有他吃得肥?”
  赵世杰回答的时候,有股酸味:“是不少,但是也只能盯着过眼瘾,斗不下去他。”
  “事在人为,也许串联串联就能弄他一弄呢?斗下他,以后你们不都可以喝汤时,多加两块肥肉。”
  赵世杰眼神一亮,但是很快就暗淡下去:“没把握的事谁愿意得罪人。”
  张谭看得出来,赵世杰有点心动可,便加把火说:“人赃俱获算不算把握?”
  “人赃俱获?”
  “是啊,抓他个吃回扣的现行,总该没人能保得住他了吧。”
  “这是得撕破脸了啊……哎哟,还是太冒进了,而且,我只是个办公室副主任,他就是倒了,也轮不到我吃肥肉。”关键时刻,赵世杰又萎了。
  魄力不足。
  这是张谭对赵世杰的评价,连撕逼都不敢,难怪坐冷板凳。而且目光也短了点,没肥肉吃就不敢动手了,要是张谭来做,管他能不能吃到肥肉,反正都冷板凳坐穿了,干嘛不搏一搏,先把李炜撵下去,再运作运作,说不定这位子就到手了。
  当然,这只是张谭心里的嘴炮,吹个牛逼谁都会,真做起来就难了。
  赵世杰萎了也属于正常。
  “还是得抛点鱼饵。”
  当下,张谭一合计,就说:“赵主任,你看我的《四大名捕会京师》怎么样?李炜能看上,说明市场前景不差,而且我前一本练手的《四大名捕震关东》在台弯卖了三万多本繁体书。现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面,我的小说也是连载最火的,有没有前景?”
  “当然有啦,你小张才华横溢。”赵世杰闷闷的点头。
  他虽然对张谭认识比较浅薄,但想来能被李炜看中,又被王从伦看中,写小说的本事没话说。
  “如果我说,把李炜弄下去之后,我希望能让赵主任帮我出书,本来李炜能拿的利润,只要赵主任做成了,我都可以转给你呢?一本书,赚个几万块钱,绝对不成问题,《四大名捕震关东》在台弯那小市场,就给我赚了十好几万!”
  财帛动人心,挑拨离间不成功,只能重赏出勇夫了。
  张谭本就不看重钱,只是气不过李炜狮子大开口,外加狗眼看人低。宁愿拿这个钱砸他,也不愿委曲求全。
  无他,有钱就是任性。
  况且,第一本简体书《四大名捕会京师》火了,下一本恐怕就是别人求着他出书了。这一次,权当是扔了一块敲门砖。
  ————————————
  今天更新迟了点,后面还有一更。
  这段情节有点毛糙,处理的不是很好,老白再斟酌斟酌,争取圆好这段剧情。
  另外,这周日就要上三江推荐了,希望兄弟们能大力支持老白三江票!


第086章 挥一挥衣袖

  张谭是在上午九点多,接到了张全顺。
  然后带着张全顺和出版社的两人,一起做摩的三轮车去了他在双墩中学旁边的出租房。
  “来接我干什么,不上课怕是要耽误课业。”张全顺说。
  “没事。”张谭摆摆手,“不耽误这一天半天的。”
  “张哥还在操心张谭的学习?张谭这写小说的本事,比考大学出来找个工作强多了。”王国华笑着说。
  张全顺忙谦虚的说:“写作这事必定不算稳定。”
  “爸,我很稳定的好吧,写小说对我来说,就跟吃饭喝水没什么区别。念书对我来说就难了,考重点我是没这个天赋了,上一般的大学,其实跟不上也没区别。未来的大学生会越来越不值钱的。”
  “不管怎么说,有个大学文凭,以后在社会上就是一份保证。上了大学,再多考几个证多学几门技能,技多不压身。”
  张谭不再多说了。
  他想说通父母,最好让他辍学。
  但短时间内是没办法说通了,父母的观念跟他的观念,有很大的碰撞。他是重生的人,大学对他并无多少吸引力,仅仅是有点遗憾上辈子只上了大专、没上成大学而已。但父母则对大学抱着一种很狂热的心态。
  似乎小孩子不上大学,就是人生的大错失。
  这很符合农村的宣传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向来被大家看成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承几千年的文明,教育都是重中之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所以,张谭暂时的沉默了。不过车厢里并未沉默,王国华跟张全顺聊得很投机,助理吴海也能偶尔插几句。
  不知不觉就到了出租房。
  开锁进门,看着家电齐备的两间屋,张全顺眼睛都瞪大了。他一直以为儿子在学校的生活,过得很幸苦,谁知道儿子不但不住校,反而在校外打造了一个金屋。这小日子过得,比在家里还消闲。
  “什么时候在外面租房子了,也不跟家里说声。”
  “开学没多久吧,事实上爸你去学校看过学生宿舍,就理解我为什么要出来租房子了,十二个人住一间,臭鞋臭袜子能熏死人。当初宿舍还是瓦房,下雨都漏雨。而且宿舍人太多,吵闹不安静,我没法写作。”
  张全顺顿时说不出话来,想想也是,写书最重要,人太吵怎么能写书。
  王国华打量了屋子一圈,啧啧称赞:“张谭是个会过日子的人,房间收拾的井井有条,暖气片、热水壶、洗衣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哎,这是吉他和手风琴?”
  “我报了学校的音乐班,学点音乐。”
  张全顺又是一阵惊讶:“你还学音乐了?”
  “嗯,兴趣。”
  王国华好奇的问:“学会了吗?”
  张谭随手拿起吉他,拨弄了几下,就是一段很熟悉的旋律,俄罗斯的《喀秋莎》。然后又换了手风琴来显摆,同样是《喀秋莎》,用手风琴弹奏出来的乐声,比吉他悠扬多了,一听就能听出来,这是经典的《喀秋莎》。
  “多才多艺!”王国华竖起了大拇指。
  张谭笑了笑:“爱好广泛而已。”
  “学这个音乐,要花不少时间吧?”张全顺问。
  “一周两个晚自习。”
  “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见张全顺并没有很反对,张谭打算跟父亲好好谈谈艺术生这个方向,不过现在不是合适时间,至少要先把合同签了。
  随后,大家就在屋子里,检查合同。
  煳南人民出版社没少出版通俗小说,因此合同都有范本,在范本的基础上稍微修改修改,就是一份条理清楚明细的合同了。
  张全顺看合同看得很仔细,每一条都争取问清楚,一来一回花了一个多小时,确保没有什么不合理的条约,这才以张谭的监护人身份,在合同上签了字。随后又把户口本、身份证等影印文件,夹进了合同中。
  王国华随身带有单位的公章,盖上章,一式两份,正式生效。
  煳南人民出版社与张谭签署《四大名捕震关东》出版合同,合同规定,稿费以阶梯版税率计算,售出数字不足5万本,支付6%版税予以张谭作为稿费,售出数字超过5万本,支付10%版税作为稿费。
  同时,起印数字为1万本,以6%的版税率作为提前支付稿酬,加印后稿费补充到标准金额。
  也就是说,张谭这本《四大名捕震关东》交给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最少有一万本的版税收入进账,多卖多得。
  这和台弯出版有点不同,内地出版一般会提前支付一部分预期稿酬。
  收起合同,王国华伸手和张全顺握住:“合作愉快,等我回去后,出版社开会决定定价,第一时间会把稿费汇过来。”
  “好的,合作愉快。”
  ……
  签完合同,也就中午了。
  张谭带众人去了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隔壁的田园饭店吃中饭。
  老板跟张谭很熟,打招呼很热情。
  “你经常来这里吃饭?”张全顺不明所以的问。
  张谭便说:“我在这里订了餐,一般中午和晚上都是在这吃。”
  “都在饭店吃……”张全顺无语了,这生活质量,亏他和谭明霞之前还担心张谭在学校营养跟不上呢,感情儿子吃得比谁都好。
  张谭蹭了蹭下巴:“毕竟我现在正在长身体。”
  张全顺也就是感慨一下,并未反对:“也对,长身体的时候,是应该吃好一点。”
  “人挣钱了,不就是为了衣食住行吗。老张,用张谭他们年轻人的说法,这个叫懂得享受生活。”王国华笑着说。
  “是啊,生活好了,的确没必要再委屈自己,该吃好就吃好。”张全顺赞同的点头,喝了口小酒,缅怀说,“哎呀,现在的生活真是一天天变好了,我们小时候,天天上河堤抬土,累个半死,吃还吃不饱,晚上睡觉时候,就想着能吃两大碗白米干饭多好。”
  王国华跟张全顺差不多年纪,也有当年的颇多感慨:“可不是吗,以前是真苦,碗里面连个油花子都看不见。就是平时多挖了点野菜叶子,还得先让家里养的两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