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4章

重启高一-第4章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这些粉嫩小孩子,真心有点难以辨认,顶多是有些模糊的印象。
  “而且,我记忆中未曾磨灭的那几个人,应该都还没来报名吧。”张谭想着这些事,回到了宿舍,宿舍门是开着的。
  里面的一张床铺上,正坐着一位虎头虎脑,但是身材很单薄的学生。
  一瞬间,张谭脑海里,就浮现出了对这个学生的记忆。
  王飞虎。
  长沣县土山乡哑巴店村人,张谭高一的同班同宿舍同学,是个个性比较**的家伙。高二文理科分班后,去了理科班。此后张谭跟他就联系渐少了,毕业后更是各奔东西,未曾联系过,他也没来参加过同学会。
  只是互相加过qq,偶尔张谭会浏览到他的动态。
  知道他在黑泷江省与俄罗斯交界的乌苏里江上游的兴凯湖,国防哨所里当兵。他有一张照片,张谭印象比较深,王飞虎穿着厚厚的军大衣,扛着枪,踩在兴凯湖冰层上,背后就是写着“兴凯湖”三个大字的石碑。
  “你好,我们一个宿舍啊,我叫张谭,张辽的张,谭嗣同的谭,你呢?”张谭笑着问。
  “我叫王飞虎。”王飞虎看上去有些拘谨,双手支撑在床沿,不是很习惯这里的环境。
  宿舍的确太破旧了一些。
  张谭扫了一眼宿舍,除了多了王飞虎之外,还有两个床铺已经放上了被褥:“这两个人,你认识了吗?”
  “不认识,我来的时候,他们就不在了。”
  “哦,你几点来的?”
  “刚到没一会。”
  “老家哪的?”张谭明知故问。
  “哑巴店你知道吗?”
  “知道,土山乡对吧,我家岗集镇的,跟你们家土山乡挨着的。不过土山来双墩,距离不近啊。”张谭熟络的带动话题,他毕竟是三十多岁的大叔,再怎么装嫩,也远比王飞虎这样的青涩少年要成熟,尤其是交际方面。
  王飞虎不好意思的说:“上长沣的学校,一样很远,而且没考上长沣一中,去长沣也没意思。”
  “我也是这么想得。”张谭附和。
  合淝市是安微省的省会,下辖三县四郊,长沣县是最北边的县。地形上呈一个南北走势的长条形状,有两条公路合淮路(206国道)、合水路(县道)贯穿南北,并列在县里左右两边。乡镇的分布,基本上也是沿着两条公路,左右对称。
  双墩镇在长条形最南边的右边,岗集镇在最南边的左边,两个镇紧挨着,都与合淝郊区毗邻。土山乡紧挨着岗集镇,但是距离双墩镇就要远了一些,尤其是在当下还没有修建村村通的情况下,得从合淝市绕路。
  按照常理,合淮路沿线乡镇,跟合水路沿线乡镇,很少有交际。合淮路沿线乡镇的学生,跑去合水路沿线的双墩中学念书的,很少,成绩差的基本上都留在本地念书,成绩好的则选择去了水家湖镇。
  水家湖镇是长沣县的城关镇,位于长条形最北边的左边,一中、二中都在这里,与岗集镇中间隔着罗塘乡、庄墓镇、义井乡、杨庙镇、吴山镇、土山乡,很远。
  换句话说,长沣一中在县北偏西,双墩中学在县南偏东,一北一南,起码距离七八十公里。
  因此,选择来双墩中学念书的王飞虎和张谭,都有些突兀。
  有了这么一条相似的经历,王飞虎渐渐的拘束少了。
  聊了没一会,天就要黑下来。
  “去吃饭吗?”张谭问。
  “好。”
  ……
  双墩中学的食堂,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刷卡机制,都是买饭票,当然,直接给钱也不是不可以。饭票分为两块、一块、五毛、一毛四种,是那种比火柴皮稍小的长方形塑料皮。
  绿色的是两块的,红色的是一块的,一块钱能打到一份荤菜;黄色的是五毛,五毛可以打到一份素菜;蓝色的是一毛的,可用来打米饭或者打开水。
  这个年代,三毛钱米饭就能让人吃到饱了。
  张谭换了十块钱的饭票,似乎是因为刚刚开学,食堂并没有烧菜,只有炒饭和面条、粉丝卖。
  一般的油炒饭是一块五一份,要加个鸡蛋,或者加个火腿肠,都是多收五毛钱。
  很便宜。
  当然,张谭的生活费,一个月家里也就给两百块钱而已,换算下来,一天七块钱都不到。早晨吃两块钱,中午吃三块钱,晚上再吃两块钱,基本就花完了。就目前看来,张谭正处在长身体时间,一天七块钱根本不够吃。
  别说还得省钱去上网。
  那时候他的挣钱办法,就是回家说要花钱买资料,然后月头潇洒几天,月尾吃泡面,还得借点钱。
  “荒唐的岁月,似乎又回来了,只是,现在我想荒唐,都没那个兴致了……上辈子我体格差了点,就是因为高中没吃好,营养不良,这辈子一定要加倍补回来!”
  排着队,张谭有些感慨。
  很快,就轮到他和王飞虎买饭了。
  “你吃什么,我请客。”
  “不用,我自己来买。”
  “好吧。”张谭无所谓的转过身,对窗户后面的食堂老板说,“我要一份蛋炒饭,嗯,多加两个鸡蛋。”
  “多加两个鸡蛋是吧,三块钱。”


第007章 笔记本

  食堂的炒饭味道并不咋的,不过张谭的身体明显处在发育阶段,几下子就把一大海碗的蛋炒饭给吃光了,连米粒子都没给剩下。
  吃饱喝足,回到宿舍。
  之前床铺在但人消失的两个舍友,也回来了,自然又是一番认识。
  一个小胖子,叫陆昆,双墩镇本地人,但是家住农村,有点远,也选择了住校。一个瘦高个,叫陆鹏,同样是双墩镇本地人。陆姓是双墩镇的大姓,张谭记忆不差的话,还会有一个舍友,也姓陆,叫陆勇。
  “这样说张谭你是岗集人,岗集在哪边啊?”问话的是陆昆,胖乎乎的很和气。
  对于陆昆,张谭很熟悉,因为他是张谭他们班,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位,高考考了一本线,报了南亰农业大学,结果撞车,撞去了江蘇科技大学,一本的成绩上了二本。双墩中学每年也就两三个一本线学生,还撞车了一位,当年的张谭,没少替陆昆可惜。
  “以后高考,劝他填一个稍微差点的重点大学吧,免得再撞车。”
  心念只是一瞬间,下一刻张谭就跟陆昆、陆鹏、王飞虎,天南海北聊了起来。
  “高一五班的班主任,你们可知道是哪个?”陆鹏问,高一五班是他们被分去的班级。张谭和陆鹏也不能算熟悉,他和王飞虎一样,都是高二文理分班去了理科班。
  “不知道,我们才刚来,哪知道班主任是哪个。”陆昆摇头,
  王飞虎自然也不知道。
  张谭却笑了笑:“高一五班班主任,是余娜。”
  “于娜?乖乖,新丝路冠军!”陆鹏来了精神。
  “呵呵,不是丁字于,是人字头的余,余娜是刚从埠阳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教我们语文。”张谭随口说着,但是他的眼神,却穿越了时空一般,想起了当年,初见余娜时。
  那时候,余娜还有着朴实的青涩,虽然长得并不算多漂亮,但是作为一名年轻女老师,着实让人兴奋。而且她还和去年(2000年)新丝路模特大赛夺冠的于娜,名字一个读音,这让男同学,分外的飙升荷尔蒙。
  新丝路去年夺冠的于娜,在国内火了半边天,多少少男把于娜当成了梦中情。人。
  梦中的于娜看不到,眼前的余娜也是不错的替代品,于是乎,迅速成为高一五班第一位女神。当然,那时候还没流行女神这种称谓,是以老土的梦中情。人来表示女性的魅力。
  余娜是教语文的,张谭为了引起余娜的注意,就拼命的学语文,看作文选,背唐诗宋词各种古文,最终练就了不错的文笔,次次考试都是班里的语文第一名,学校的第一名。这差不多是他学生时代,最光荣的一件事了。
  哦,还有一件事,他的地理同样是全校第一。
  只可惜,其他几门课,特别是数学和英语,扑街到家了。他之所以没考上大学,就是败在了偏科上面。
  余娜的话题,足足令三个骚年讨论了半个小时。
  而张谭已经撤离,夹了个笔记本,躲进了蚊帐里,他需要趁着自己记忆还灵光的时候,将他能想到的所有有关未来的记忆,都记录下来。尤其是那些历史拐角的重大事件,以及他未来发达的保证,各种作品的内容。
  重大事件只要记录一个时间和结果,就ok了。
  作品内容只要记录一下故事的梗概,也ok了。
  人的记忆是有触发机制的,只要有一个联系点,那么曾经遗忘的记忆,就会再度回来。就像他之前根本就忘记了自己还有叫王飞虎和陆鹏的同学,但是看到他俩,自然而然就浮现了以前相处的记忆。
  当然,他目前也只能记得起一些故事梗概,人脑不是电脑硬盘,能把细节记得一清二楚。
  他现在能记得起很多故事梗概,都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似乎重活一次,记忆好了很多。以前他真的只能记住一些主要情节,但是现在,用力回忆的时候,记忆就立刻鲜活起来,好像那些内容,就是前一秒钟才刚看过一样。
  “难道是因为,这具身体还处在发育期,大脑的思维敏捷、记忆清晰?又或者是因为我重生了,两个灵魂叠加在一起的缘故?”
  这注定是一个未解之谜,张谭自己弄不懂,也不会告诉别人,他只会把这个秘密,永远烂在肚子里。
  ……
  这个夜晚,张谭忙碌到半夜才睡,他的32k笔记本上面,已经密密麻麻写了整整二十多页纸,这才仅仅记录了需要记载的记忆一小半。
  未来都是敲键盘,很少拿过笔,张谭都快不会写字了,写得很慢,而且屋子里没有桌子,只能趴在床上写字,麻烦的很。
  有好几次,明明是个非常简单的字,张谭却还得问问室友。
  “陆昆,擎天柱的‘擎’字怎么写?”
  “擎天柱的擎啊,应该是尊敬的‘敬’,下面放一个‘手’吧。”
  “ok,了解了……那个,锤子的‘锤’又是怎么写的?”
  “锤,提手旁,放一个下垂的‘垂’。”
  “下垂的‘垂’又怎么写?”张谭继续不耻下问。
  睡在上铺的陆鹏忍不住插了一句:“张谭,你是来搞笑的吗?怎么这么多字不会写。”
  “考考你们而已。”张谭没心情计较自己究竟是不是太过于搞笑,他很专注的写笔记,这可关乎到他的未来发展。
  三十岁的大叔,知道想要潇潇洒洒的重活一次,有钱是最基础的保证。
  暂时他只是按部就班的来到学校,报名上学,这不代表他以后也会按部就班的上学念书考大学,他只是暂时还没能力做出改变,一切都得等到赚到钱之后,再从长计议。
  双墩中学只是他暂时的驿站。
  路在何方,还没想好。
  一夜忙碌过去,第二天,9月2日,依然是报名时间。张谭拒绝了陆鹏的一起上网邀请,直接夹着笔记本,跑去了操场。学校的操场是泥地,只有一圈砖头圈出来的跑道,和大片空地。
  足球场就是这片空地,临时再找两根竹竿竖起来,就算是球门了。
  至于篮球场,是在另外一个废弃的老操场上,有六个篮球架,但是基本上都已经破烂不成样子了,这些都是七八十年代修建的,二三十年的风风雨雨,篮球架还没倒,已经是个了不得奇迹了。
  张谭来操场并不是来玩的,而是操场有个主席台,主席台的水泥架子,可以趴在上面当桌子使用。
  现在学校还没上课,教室都锁了门,张谭想找一张桌子都找不到,趴着书写实在太难受,只能过来这里写字。
  而且因为主席台后面就是瓦房,学校教师家属的住房,正好可以在下午的时候,遮荫。
  至于上午,硬抗太阳吧。
  一瓶矿泉水,一根原子笔,洋洋洒洒大半天。
  “呼呼,比较重要的信息终于整理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整理作品了。”


第008章 四大名捕震关东

  既然已经确定要选择武侠小说,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张谭当然要好好的规划一下,把自己能记住的作品,整理出来,然后按照个人评价,从低往高发表。
  而第一部处。女作,很好选择,温瑞安的《四大名捕》。
  因为《四大名捕》的写作时间很早,温瑞安二十多岁时,就已经开始写《四大名捕会京师》了。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连在一起的,故事背景和人物互相串联。《四大名捕》这个系列,陆续写有《四大名捕斗将军(少年四大名捕)》、《四大名捕震关东》、《四大名捕会京师》、《四大名捕骷髅画》、《四大名捕逆水寒》、《四大名捕走龙蛇》、《四大名捕破神枪》、《四大名捕斗僵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