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29章

重启高一-第29章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必要因素,在体育方面尤为如此。
  有天赋不训练,或者苦训练但没天赋,都不会有太大成就。张谭就知道,自己属于没天赋那一类。他的速度不慢,但是也不快,跳高跳远都中等。让他参加五千米比赛,他还能凭借自己长期训练的耐力,发挥出好成绩。
  但是要报名一百米、二百米这种讲究爆发力的比赛,没天赋的他,就差劲了。
  所以,任凭丁春龙他们怎么劝,他都没答应跑一百米、二百米、四百米。只是报了五千米,以及被强迫的一千米和四乘一百接力赛。可惜高中生的运动会,没有一万米跑,否则他还真想报一万米。
  报名的事情很热闹。
  不过暂时距离秋季运动会还早。
  下午放学,张谭就带着足球队,奔向了田园饭店。本来还盛情邀请了余娜,一起庆祝夺冠,只是余娜没有答应。所以,足球队十一名主力加上三名打酱油的替补,开了一桌。
  两百块,说实话在这个年代,不叫酒水的话,已经够安排一桌不错的饭菜了。
  但是光吃菜不喝酒,那叫什么庆祝。
  “老板,四百块钱,你看着安排,先来两扎啤酒,和几个下酒菜。”点菜的时候,张谭直接掏出了四百块钱。
  两百是奖金,另外两百是他自己掏腰包。
  “探长,两百就够了。”曹玉传也是替补球员,虽然一场比赛没捞着上场机会,但是蹭饭局还是不能落下的。
  “就是,不能让探长你自己掏钱请客。”
  “两百块钱够我们吃了。”
  张谭摆摆手:“没事,没事。”
  然后示意老板就按照四百块钱的标准来搞,他在田园饭店吃了一个多月的饭,跟老板早就混熟了,钱给老板,老板肯定会足额足量的准备一桌饭菜。
  等老板离开了,队员们又是七嘴八舌的劝说,不用张谭多花钱云云。
  张谭便说:“不要怕把我吃穷,我这不是发表小说有稿费吗,就当是请大家搓一顿了。”
  话至此,大家也就乐呵接受了。
  等酒菜送上来,气氛立刻欢恰的嗨皮起来。
  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吹吹牛皮,回忆比赛。
  立刻就感觉到足球队彼此之间,友谊更加的充实了,特别是酒精下肚后,略一刺激,大家就敞开了心窝,开始没遮拦的互相聊天。
  说着说着,个子矮粗的王龙就提议说:“有酒没烟,感觉有点欠缺,有没有人抽烟,我去买一包?”
  “我抽!”陆韦韬立刻表示支持。
  曹玉传有点底气不足:“抽烟不好吧。”
  叶志强嘿嘿笑:“搞两根不也行吗,我还没抽过呢。”
  朱冉也说:“王龙你赶紧去买,田园饭店的柜台就有卖烟的,要买就买红塔山,别买孬烟。”
  “乖乖,我买烟给你抽,还得买好烟,你档次真高。”王龙鄙视说。
  周玉溪则比较好说话:“红塔山好像是七块一包?要我说的话,阿诗玛就行了,六块一包。反正最低不能低过四块的红梅吧?”
  红塔山、阿诗玛、红梅都是雲南红塔出产的香烟,现在这几年,正是云烟独霸国内市场的时期,合淝这边,销量最好的都是这些云烟牌子。要等烟草专卖局成立之后,地方保护主义垄断,本地香烟,像是皖烟之类才会多起来。
  张谭年少轻狂时,也抽过烟,但是和别人有瘾不一样,他抽烟、喝酒都没瘾,很容易就戒掉。
  他现在虽然不抽烟,但也不反对别人抽烟。
  所以,经过一阵合计,王龙果断跑去买了一包六块的阿诗玛,拆开散烟,第一个散给张谭:“探长,抽烟。”
  “谢了,我不抽,你们抽吧。”
  “搞一根啊。”
  “不搞,不搞。”
  张谭终究没有随大流抽烟,但是二手烟却不免要吸上许多。一顿饭吃了大半个小时,随后一群人又浩浩荡荡开向马路斜对面,那边有一排平房,有台球室,有小饭店,饭店里面还有一台老虎机,坑害了不知多少学生。
  张谭倒是没怎么玩过老虎机,他当年只对上网感兴趣。
  现在来这里,只是为了打台球。
  抽着烟、捣着台球、吹着牛皮,这才是坏学生该有的风范啊。
  ……
  足球的事情结束,足球队名存实亡,张谭这个队长,也甚少跟班级学生一起踢球了。
  一来他要训练五千米、一千米和四乘一百接力赛,二来他还要去校足球队训练,课余时间挺忙碌的。
  校队的比赛,也快要开始了,到时候会去水家湖比赛,这算是远征了。
  除了这些业余爱好,张谭也认真地跟着朱云飞学习吉他和谱曲,偶尔还会换换口味,学一学手风琴。
  学校没有钢琴,朱云飞只能教授音乐生手风琴。
  有时候,拉手风琴也挺帅的。
  剩下的事,就是创作小说了,张谭的手速在这个时代来说,是属于偏快的,一个月六七万字可以轻松写出来。但是跟未来的网文时代,动辄日更过万相比,那就差远了,毕竟他重生前,并未从事码字、写作相关的职业。
  看小说可以一目十行,写小说就得字字斟酌了。
  张谭也打过电话回家,知道了家里的情况,网吧的装修装机、拉电入网、办。证开业,都很顺利。原本还担心网吧的位置,并不在镇中心,可能会生意惨淡,结果根本没这个问题,从开业当天开始,几乎就没有空闲的机子。
  白天可能相对要人少一点,特别是上午,但二十台机子依然没有休息的时间,只是排队等待的要少一点。
  一旦到了晚上,整个网吧里,全都是人,挤都挤不动。通常一个人在玩电脑,后面站着三四个人在看。
  “太火爆了!”这是谭明霞的感慨。
  网吧定价三块钱一小时,在这个时代,三块钱可以吃一份有荤有素有汤的盒饭,或者点一份青椒鸡蛋了。这比抢钱差不了多少,但,就是没办法打消别人上网的兴趣。
  加上张谭特意让网吧多宣传《热血传奇》,现在,他家的“e时代网吧”,有一半的人都是在《热血传奇》中肆虐,为了杀怪升级爆装备,可以半天不下机。而网吧中的小卖部和炒饭摊子,也是供不应求。
  不仅如此,外面还来了炸串子的摊子和烧饼摊。
  俨然围绕着网吧,要新兴一片“商业区”的架势。
  “扩充吧,将电脑补充到五十台。现在你们也看到了网吧的回本速度,二十台机子,就拿一台一天开18个小时计算,一天的毛收入就是980了,炒饭和小卖部,一天两三百不成问题,扣除成本,一天净赚能有七八百!”
  这样的赚钱速度,再维持个三四年不成问题,即便十年后,服务好、设备好的网吧依然还在坚挺赚钱,没理由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
  “干了!”
  张全顺、谭明霞将张谭的四叔一家、二哥一家召集起来,经过讨论,一致决定听从张谭的意见,扩大规模。
  网吧的事,张谭觉得自己能尽力的地方,都尽上力了,以后的发展,就看父母、叔婶、哥嫂他们怎么办吧。
  “最好是开连锁,岗集镇是大镇,完全能容纳好几个网吧,都抢占过来,一家开一间网吧,也省的以后因为分红的原因,闹矛盾。”
  就这样,金黄的十月篇章,缓缓地翻了过去。
  而张谭最期待的,十一月份的《今古传奇·故事版》也开始上架,与此同时,随刊附送的《今古传奇·武侠版》试刊号,也到了张谭手中。
  ————————
  写了一段很长的足球篇幅,显然,并不讨喜。
  老白在这里说说这本书吧。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老白在结束《龙套传奇》后,准备写修真种田文《修真家族的作坊》,但是编辑觉得这本修真,还差一些火候。有老读者还可能知道,老白尝试过转型,但扑街了,所以为了谨慎持重起见,将这本修真暂时的推迟,准备慢慢完善构思,再创作。
  而现在,还是写都市文。
  《重启高一》严格来说,并不是一本娱乐文,也不是文抄公,就是一本重生文。艺术家,是主角张谭的从事的一个职业,现在抄抄书,以后唱唱歌,再以后开个公司,拍拍电影、投资一下互联网什么的。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重生了,拥抱新生活,努力提升逼格的故事。
  哦,还看到不少人说,这本书可能高一写完了,就结束了,因为《龙套传奇》就是龙套写完,然后结束。
  肯定不会这样的,《龙套传奇》是后期崩了,因为按照大纲设定,主角徐浩压根就没机会当主角,会一直龙套到死,就是要写龙套的生活和奋斗。结果老白我动摇了,给了他一段主角的故事。
  但很遗憾,由于时间线设定出错,到后期,已经过了2016年,未来什么样,我根本无法去描绘。如果徐浩只是一个龙套,影响不了历史大势,完全可以写他的悠闲生活什么的,但徐浩是大明星了,还怎么继续,只能匆匆完本。
  《重启高一》就不一样了,一半重生一半架空,可以一直写到很久很久。
  而这本书,也是老白我重拾节操的一本!
  请大家放心收藏!


第054章 读书无用论

  合淮路修路了,半边的道路被封闭,来往车辆只能在半边车道上行驶,往往来了大货车,就得占人行道,减速慢行。
  且一路上扬尘弥补,窗户都不能打开。
  颠簸的车厢里,难得放假两天的张谭,晃得浑身难受,根本睡不着觉,只能捧着本书,带看带不看。颠簸就不看,不颠簸就看两眼。这本书不是什么课本,而是《今古传奇·武侠版》试刊号,总第一期。
  试刊号,顾名思义,就是试验性质的刊物,作为赠品,放在市场上,看看读者能不能接受。所以篇幅并不很大,除了一些题刊词、征稿说明之类的短文,剩下就是三篇武侠小说。
  一篇是大陆新秀杨叛的中篇《梅影埋香》,一篇是香港名家张非凡的中篇《三刀追魂》,再有一篇,就是张谭创作的《四大名捕震关东》第一部《追杀》,经过校准,六万五千多字全文刊载。原定是三万字,后来因为读者反响热烈,直接刊载了第一部全文。
  这不是张谭,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小说,被刊载在杂志上了。
  但激动之情却一点没有少。
  因为,除了刊载小说之外,文章末尾,还介绍了作者张谭。
  “谭张,本名张谭,安微省合淝市长沣县人,出生于1986年4月24日,现就读于高一。闲暇时酷爱阅读与写作,少时即博览武侠名篇,《四大名捕震关东》是他第一部创作构思作品,目前正在构思第二部分《亡命》。”
  作者介绍下面,还有主编点评:“谭张是大陆武侠的潜力之星,虽然年纪轻,但笔力非凡,与港台名家不遑多让。他的作品风格,朴实中透露出泱泱大气,故事细节严谨而又曲折离奇,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实乃是不出世的武侠奇才!”
  这是很高的赞誉了,不过,张谭毫不犹豫的笑纳了,没错,我就是不出世的奇才。
  任谁脑子里装着十多年的未来记忆,都能称一句人才。
  在刊载全文的同时,编辑部也把后续三万字的稿费,打到了张谭的账户上,又是六千多元人民币进账。
  张谭一共交稿了三次。
  第一次是投稿故事版编辑部,一万两千字,最终拿到故事版的千字一百稿费和武侠版的千字两百稿费,也就是千字三百,扣税之后合计两千两百六十五块钱。
  第二次是武侠版编辑部的催稿,两万三千字,因为故事版不再刊载,所以只有千字两百的稿费,扣税之后合计四千三百零五块钱。
  第三次同样是催稿,一共三万字,前后加起来正好是第一部《追杀》的所有字数,同样千字两百,扣税之后四千七百八十五块钱。
  也就是说,张谭写《四大名捕震关东》的第一部《追杀》,一共赚了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五块钱的稿费,前后创作时间加起来,刚好一个月。
  “月入万元,我也是月入万元的白领级别了!”
  2001年的月入万元,绝对是牛逼到飞起的程度。
  一般人,像是张谭的父亲张全顺,在粮站上班,一个月也不过七八百元的工资,也就是说。没下岗之前的张全顺,一年工资加奖金,没张谭一个月赚得多。而这时候在合淝市端盘子的服务员,一个月顶多四五百元,张谭一个月撑服务员干两年。
  高收入阶层,绝对的高收入阶层。
  不过这个阶层,也就是少数人能达到,一般人根本别想在《今古传奇》上面刊载小说。各行各业,只要站在顶尖层次了,收入都少不了。那些港台名家,可能一部小说还没写,出版社就把十几、几十万的稿费扔出来了。
  当然,作家普遍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