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启高一 >

第197章

重启高一-第197章

小说: 重启高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开幕式最后,由中国的著名音乐人、歌手王熙龙,和英国著名女歌手莎拉·布莱曼,一起合唱了北亰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
  不错。
  就是张谭创作的《我和你》,两个世界仿佛在这一刻重叠,奥组委依然采用了《我和你》作为主题曲。
  “张谭,真的是你写的歌,成为了主题曲哎!”苏莎十分激动。
  张谭抓了抓脖子,其实心里后悔莫及:“我不该创作这首歌,哎,估计这首歌会成为本届奥运会的短板。”
  这纯属得了便宜还卖乖。
  能被奥组委肯定,《我和你》自然有别的歌曲比不上的优点,对和平的诉求,很好的传达了目前中国需要对外发出的声音。
  奥运会,不仅仅是运动会,也是政治的一部分。
  ……
  疯狂的八月,一切目光都在奥运会赛场上。
  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代表队以51枚金牌总数,超过36块金牌的美国代表队,成为本届奥运会的最大赢家。这也是中国代表队,第一次登顶奥运会金牌榜,唯一差点,是奖牌总数还是没能超过美国。
  随后北亰奥组委公布了奥运会的财务,支出193。43亿元,收入205亿元,收支结余超过10亿。
  赚钱或许并不算多,但是以一届奥运会,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北亰,集中到了中国,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一次中国。这是极好的,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凝聚力。
  北亰奥运会在8月24日就结束了,但它发挥的影响,将会在很长时间,让中国得以受益。
  这一个月时间,张谭也不全是整天看奥运,他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舌尖上的中国》,经过大半年的拍摄,总共十二集内容,绝大部分镜头拍摄完毕。张谭已经开始剪辑素材,预计将在十月份能够完成《舌尖上的中国》全部素材剪辑和后期制作。(未完待续。)


第319章 自断前程

  九月底,央视旧大楼的录音间里,张谭已经连续一个星期往来于此了,录制《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解说。
  旁白解说邀请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副教授李立宏,李立宏毕业于北广播音系,声音浑厚深沉、音色稳健,有智者的韵味。主业是教授导演、表演的副教授,副业却是业内知名配音演员。
  张谭在给纪录片寻找配音的时候,听到李立宏的声音后,立马拍板就是他了。
  其实张谭自己的声音也很不错,干净清朗,只不过没那么浑厚,无法描绘出想要的感觉。
  接到邀约,与中国最牛逼的作家、导演合作,李立宏二话不说,当即推辞掉一些不重要的工作,与张谭一起埋头录音间,一遍一遍念稿子,录制音频,寻找与纪录片最契合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九月的时候,央视也开始了对《舌尖上的中国》做宣传。
  在中央一套、二套、七套、十套等频道,都有播放纪录片的习惯,在纪录片播放的结尾,纷纷打出了预告。
  “衣食住行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选项,在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中,食物永远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每一道食物,都是对文明、文化的承载。10月8日至20日,本栏目每晚22:40,将播出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谭张导演带你领略中国人吃的文化。”
  伴随着预告,播出的纪录片的片头,各种食材缓缓闪过。
  有丰收的麦穗。有柔和的面团,有金黄的馍馍。有香嫩的豆腐,藕片、年糕、竹笋……所有的素材。伴随着如同山水画一般渐进渐出的方式,最终汇聚成一片由山水组成的五花肉,一双筷子将五花肉夹住。
  闪现出“舌尖上的中国”六个汉字,和英文字母。
  这段片头,画面极其精美。
  高清数字格式的画面,经过大成本的后期处理,不仅完美的还原出了食物本身的美感,而且通过饱满富有光泽的色泽,更进一步凸显了食物的魅力。那股诱惑力。仿佛要突破电视机荧幕阻拦,扑面而来。
  美丽、真实!
  山水画的剪辑手法,更让纪录片的风采,别具一格。
  这仅仅是一个片头而已,真正体现出《舌尖》高人一等质量的,还是纪录片的正文。
  “谭导,这些画面真不错,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太逼真了一点。”央视七套纪录片部门主管韩志东。看着录音室电脑上播放的画面,由衷的赞叹。
  张谭拿着记录解说词的台本,点点头:“毕竟是花了大价钱制作出来的,一分钱一分货。拍美食题材,色香味中的‘香’和‘味’都没办法呈现,只能加大‘色’的效果。挖掘美食本身的内涵。”
  “你们拍的这些画面,我看一次感觉饿一次。我个人觉得你这个纪录片,拍摄的质量相当高。就是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我们国产的纪录片,说实话,受众群体太小了,想要引起关注,太难。”
  韩志东说的是大实话。
  不过张谭信心十足:“到时候看吧,我的作品,韩主任应该放心。就算不放心,现在预告也打出去,赶鸭子也得上架了。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能检验结果,到时候韩主任就明白,我拍的片子妙在何处。”
  “哈哈,那就预祝我们成功。”
  张谭的信心,带动了韩志东的信心,当初他选择和张谭合作拍摄纪录片,说起来很莽撞,甚至有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纪录片部门在央视并不受重视,虽然说不缺资金,但一直低水准的制作,让上面看不到能出业绩的可能。
  没有业绩,韩志东如何升职。
  他可不甘心在这个岗位,碌碌无为的混吃等死,还想着搏一把。而纪录片部门能搏一把的机会,不外乎两个,一个就是拍摄优秀纪录片,再一个就是筹备纪录片频道。
  纪录片频道还很遥远,只能把目光放在优秀纪录片上。
  想玩转纪录片,这难度可不一般,恰好这时候,张谭丢来了橄榄枝,韩志东当场拍板,开搞。
  没想到的是,张谭搞得比较大,耗费整整一千五百多万资金。
  这和平常央视制作的几十万、几百万成本纪录片,比起来风险大多了,好在张谭一拍就是十二集。有创意、有内容、有名导作保,韩志东向上面也好交代一些,只是压力会比往常大些。
  这不,下午他就被训斥了。
  “志东,不是我说你,现在是竞争的关键时期,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宁愿不做也好过乱做。”央视的一位副台长赵建军,在办公室里见了来汇报工作的韩志东,不客气的批评。
  韩志东算是这位副台长的嫡系人马,虽然未曾受到多大的重视。
  “台长,我如果不做,今年七套的总监位置,我争不过老钱他们,我是宁愿放手一搏,也不想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
  见韩志东驳斥自己,赵建军不满的看了他一眼:“拼搏是应该的,但是也要分清楚情况,你要想振兴纪录片,可以从国外邀请优秀的纪录片团队,或者邀请国内的名导。但你现在,把机会交给一位二十来岁的小年轻,你觉得纪录片是那么简单的?”
  “台长,谭张很有才华。”
  “有什么才华!会写点武侠小说,上不了台面。”
  “他导演的《疯狂的石头》,很不错。”韩志东语气渐渐有些生硬,他现在需要的支持,而不是呵斥。
  他感觉到赵建军对他的态度有点问题。
  “我比你清楚!”赵建军冷着脸说,“一部喜剧片,靠着耍小聪明,骗得了一时,还能骗得了一世?纪录片需要的是稳重,不是小聪明,一千五百万成本,够拍好几部纪录片了。这钱要是打了水漂,你别说争七套的总监,就是现在的位子,你都保不稳。”
  顿了顿,赵建军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韩志东,你这是自断前程啊!”
  ……
  从副台长的办公室出来,韩志东脸色很不好看。
  一方面是被领导训斥一番,唱衰自己的举措,身为一个部门的主管,他面上当然不会高兴。另一方面,也是赵建军的态度问题,身为嫡系,不仅仅没有得到他的支持,反而有落井下石的苗头。
  这让韩志东,察觉到了很多意味深长的内容。
  “钱伟英最近在捧主持三农节目的小董,听说小董跟赵建军有一腿……看来赵建军是要敲打我,拉钱伟英上位了。”
  能在央视厮混,都不是笨蛋,勾心斗角自有一套。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韩志东点了一根烟,嗅着尼古丁的味道,心想:“现在就看《舌尖上的中国》能不能突围,至少不要太差,不然我日子真要不好过了……妈的!赵建军这****的,往常没少替你做事,一点情面不讲了啊!”
  一根烟抽完,韩志东又站起来。
  “不行,我得再去看看谭张他们录制《舌尖》,不然心里不踏实。”
  熄灭烟头,韩志东匆匆离开办公室,往录音间走去。(未完待续。)


第320章 发酵

  快走到录音间的时候,心事重重的韩志东差点撞了人。
  “哎哟,韩主任,什么事这么着急,连路都忘了看?我这肋骨给你撞得生疼,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两有仇呢。”说话的人,比韩志东面相要稍微大几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风度翩翩,就是有点亮顶。
  韩志东抬头,眼睛不自然的眯了眯:“原来是钱主任,我刚开了个小差,想到家里面的一点小事,怎么,没把你撞受伤吧,抱歉了啊。”
  老钱、钱伟英很爽朗的笑了:“没事,我这体格好着呢。对了,最近都没怎么看到你,听说你们纪录片部搞的大动作,投资了一千五百多万的纪录片,要上线了?”
  “嗯,也不能说是大动作,制作几部精良的纪录片,一直是我们部门的计划罢了。”
  “这哪是精良可以概括的,青年一辈的谭张亲自担任导演,韩主任你这是在憋一个大招。”说着,钱伟英凑近韩志东的耳边,“韩主任,看样子你是对我们七套总监的位子,志在必得了呀。”
  钱伟英的话,听在韩志东耳朵里,一股浓浓的讽刺味。
  他瞥了一眼对方,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说:“刘总监退休,谁不想接他的班,能者多劳嘛……不过我是有自知之明,很难竞争的过钱主任你了,钱主任的本事,那是赵台长都欣赏的。”
  钱伟英眉头一挑,心思稍微转动,就猜测到韩志东大概明白了他跟赵建军之间的龌蹉。
  当下也就不再继续掩饰自己的得意:“哈哈。韩主任不要抬举我了,纪录片部门在你的管理下。蒸蒸日上,现在又花了这么多钱。拍一部美食片子,这番折腾的本事,谁能比得了你。我也就是踏踏实实做事,不敢折腾呀。”
  “能做出成绩的事情,都不叫折腾,在其位、谋其政,纪录片部门交到我手里,肯定是要把它发扬光大。”
  “哈哈,行。提前恭喜韩主任把纪录片发扬光大。得嘞,我还有个会,不多聊了,忙正事要紧。”钱伟英指了指自己的手表,那个态度,仿佛跟韩志东聊纪录片,都是在说废话一样。
  “我正好也有事呢。”
  短暂交锋,就此别过,韩志东自然是冷着脸。
  钱伟英则趾高气扬的走开。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没等韩志东走远,就在最里面嘀咕出来一句话:“呵呵。纪录片有还这个必要存在吗,年年赔钱的货而已,今年还要玩大的。嘿,人得有自知之明。”
  韩志东停顿了一下脚步。随后又恢复正常。
  消失在转角处。
  ……
  馨儿是一个刚刚毕业没多久的职场新人,每天下班回到和闺蜜合租的出租房。最大的消遣就是看那台房东留下的彩色电视,生死纠缠的偶像爱情剧,是她的最爱。
  在等待偶像剧的时候,馨儿习惯性的抱着手机,刷刷微…博。
  她的手机是酷派n68,一款国产的智能蓝牙手机(非安卓系统),最近智能手机炒作比较多,她跟风买了一部。感觉比以前要按键盘的手机,要高级多了,现在有自带的笔可以在屏幕上写字,方便好多。
  刷微…博也比往常方便许多。
  她的微…博关注了很多明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明星进驻微…博,全都告别薪浪博客,投入这里,扎根为营。浏览着明星们或者自拍、或者广告的信息,不一会馨儿就划到了张谭的最新微…博。
  “10月8日22点40分,我执导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在中央一套《魅力纪录》栏目播出,欢迎大家收看。”
  后面配了一张山水肉片的海报。
  “呀,探长的《舌尖》要播出了吗?”馨儿讶然一声,对正抱着薯片吃的闺蜜小仙说。
  小仙咬碎一块薯片,将遥控器拿起来,随便调台,寻找能打发偶像剧广告的内容,同时回应馨儿:“《舌尖》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