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燕支泪 >

第17章

燕支泪-第17章

小说: 燕支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们太无能,或许他根本就不该来,”压抑了泪水,梦珍趴在他肩头,“这样多好啊!一定是上天可怜他,不想让他来这人世受苦,不想让他像我们一样任人宰割,不想让他看到这冰冷黑暗的一切,才叫他回去的!是吧?”

“珍儿!”

梦珍轻推开他的怀抱,望着前方,泪眼迷蒙,“一定是这样的!就算他来了我们也无能保护他,上天知道我们的难处,所以召他回去了!他不该生在帝王家,来世,他或许会投生到一个渔夫家里,每天悠悠然然,一张网,一条船,安逸闲散地过一辈子;或许生在一个农民的家里,本本分分地种地耕田,娶妻生子,你耕我织,辛劳,快活;或许生在一个文人的家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远离尘嚣;他或许是个富豪的公子,是个官家的少爷……不!不!不能生在官家,除了官场,除了皇宫,他去哪都可以,哪怕是个贫民,哪怕是个乞丐,他都会有自由,会有自己的人生,自己创造的人生!不用受制于人,不用提心吊胆,不用被无辜地牺牲掉!”

“珍儿!朕对不起你们!对不起你们!”泣不成声。

“不!她们都解脱了,孩子,小瑞,还有我哥哥,师父,他们都远离这个是非之地了,永远不会再回来,就只有我们,我们,无处可躲!”

“不能躲,就迎难而上!朕即日就下旨开始变法,救国民于水火,挽大清于危急,到时候就没人敢放肆了!”灰暗的眼神又放出了光亮。

几日后,太后启程,入住颐和园。

景仁宫。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古筝前,梦珍泪落连珠。小瑞从小没了爹娘,跟着自己一起长大,名为主仆,实为姐妹,在这个时代,她可谓是唯一的贴心知己。自己病时,她日夜守护,自己病好了,她倒瘦了一圈;自己有不顺心的事,她比自己还着急;自己在宫里得罪了人,受气的却是她,皇后的巴掌,姐姐的白眼,宫人的冷嘲热讽……这些本都应是自己承受的,可却委屈了她。她倒连一句怨言也没有,还只顾担心自己的处境。为什么没有好报,为什么不能相伴,甚至不能善终,甚至自己都没有权利安葬她,祭奠她!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想她,来忏悔。

“主子,您弹了好几个时辰了!歇会吧!喝口茶吧!”萦儿放下茶盘,捧起茶杯。

梦珍停了已经磨出血来的双手,看了看她,一挥手,茶杯登时落地,茶水溅了萦儿一脸。

“主子!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作者有话要说:写的小瑞有点惨了哈!

山雨欲来风满楼(上)

“哼!是!你是该死,可死的为什么是小瑞?”梦珍转过头,冰冷地凝视着萦儿,一直以来,虽然知道萦儿的所作所为,可看她年级尚小,又是奉太后的旨意,便没有认真与她计较,可如今,没想到竟酿成这样的后果,“她和你有什么仇?同是天涯沦落人,本应同心同德,至少也该互相怜惜,相逢何必相煎急?”

“主子,您……您说什么呢,奴才……不明白!”

“不明白?哈哈!”梦珍冷笑道:”好一个不明白!老佛爷叫你回话时,你也‘不明白’吗?是,你是不明白,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开照相馆,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卖官,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出宫,不明白这些日子都发生了什么,你所要做的,只是如实奏报,是吧?”

“奴才……奴才……”萦儿一头冷汗。

梦珍摇着头,“好可怜的人,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你是个才女,冰雪聪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你不会不懂,为什么要把自己卷入这泥潭之中?为什么走这条不归路?”

“主子,奴才对不起您,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小瑞姐,对不起文大人,侍郎大人,可……可奴才也是身不由己啊!”萦儿说着,往事浮上心头,泪如雨下,“奴才家里本是有点底子的,后来家父因事入狱,亲友远离,家道中落,奴才没入宫廷,因有点才学,被挑进了宁寿宫。奴才知道主子是为国冒险,知道万岁爷励精图治,这差事奴才本不想接,可奴才一家人的性命都系在奴才一人身上,奴才……实在没有办法啊!”萦儿哽咽着,叩首在地。

是啊,这和她有什么关系?她也是受制于人,无可奈何。这个地方,不容许人们有思想,有自由,只要顺从,只要听命。同是天涯薄命人,宫墙高耸遮望眼。红颜不与乱世争,祸水却从天边来。有什么资格怪她,自己来自另一个时代,知道这里的一切,却还是任人摆布,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躲不了,留不住,拉不起,推不动。她只不过是一枚棋子,为了家人,走入迷局,拼舍这如花似玉身,只为求亲人平安,为什么要怪她?自己都无力与之对抗的东西,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做到……

撑着桌子站起来,双手扶起泪流满面的人,“我明白了!你有你的苦衷,今后,我也不会再为难你了!”

萦儿痴痴地听着,心中如打翻了五味瓶,泪如泉涌,“主子,萦儿对不住您啊!您赐死奴才吧!”

梦珍轻轻拥抱着她,“什么都别说了!这景仁宫已经够冷清了,从此后,只剩你我相依为命了!”

“主子!”

……

风波过后,一切暂时归复了平静。皇后如了意,平时也少了几分刁难,姐姐倒也不似往常那般频繁地去坤宁宫了。几个人除了请安时碰个面,就没什么旁的枝节了,梦珍乐得清净。四格格不时来解劝,经过甲午一事,她也成熟了不少,谈笑间少了些许稚嫩,多了一份稳重。看着病榻上的梦珍,她心里也有说不出的痛,可自己尚且如此,又能帮得了她什么呢,只能尽力在太后面前挽回一些吧。

再说这京城之中,自《马关条约》签订后,群情激愤,各路爱国人士纷纷要求拒和废约,迁都再战。适逢科举之岁,康有为借进京赶考之机,联合京城一千三百多名举子联名上书,历数列强侵略之罪行,极言清国受辱之沉痛,呼吁拒和废约。各地官民一呼百应,反对割地,辽东人民誓与列强决一死战,台湾人民也不甘受辱,奋力抵抗。光绪悲愤至极,换约日期一天天逼近,光绪一度决定顺从民意,废约再战,无奈太后不愿再起战事,不愿离京;而且出尔反尔,单方毁约,大清必然信誉扫地,无疑给了列强再次寻衅滋事的借口;况甲午一战,损失惨重,再战胜算极微,于国于民无利,此事搁浅。

不久之后,俄、德、法三国鉴于自身利益,联合干涉还辽,清廷赔偿日军三千万两白银。

三国之胜刺激了列强瓜分野心,俄国以迫日还辽有功,同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后来,密约泄露,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出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俄国租下旅顺与大连两港口;德国则强占胶州湾;法国又逼清政府不得将广东、广西、云南三省让予他国,并取得中国邮政管理,修筑滇越铁路等特权。日本见状,不满足从《马关条约》攫取的特权,又将福建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山河破碎,国将不国。维新志士心急如焚,变法救国迫在眉睫。

日益严峻的形势推动着历史的狂澜一步步向紫禁城逼近。

颐和园,乐寿堂。

“这帮洋人也太不像话了!把我大清当成什么了!”

“老佛爷息怒,洋人只不过是要几块租地罢了。”

“什么租地,他们是要吞了我大清国!”太后拍着桌子,“依我看,就不该招惹他们,什么迁都再战,那不是鸡蛋碰石头吗?这下好了,人家有理了!”

“老佛爷,这都是那些人撺掇着皇上闹的,他们只想自己逞能,哪管百姓死活啊!这大清国能顾全大局,心系天下的只有老佛爷您啊!”

太后深出一口气,“小李子,那边最近有什么动静啊?”

“回老佛爷,没什么大的动静啊!前儿老奴还问过萦儿呢!”

“这萦儿,可靠吗?会不会出问题啊?”

“老佛爷您就放心吧!萦儿那丫头精着哪!何况她一家子的性命在我们手上,她敢不听话!而且,照片啊,还有那些个大逆不道的衣服鞋子,都是她帮着搜出来的,奴才琢磨着她不会有问题!”

“那就好!”太后抬眼望着窗外,“不过朝上最近好像又闹得挺热闹啊!”

勤政殿。

“皇上,各国虎视眈眈,山河遭人蹂躏,中华已到生死存亡之际,非变尽旧法不能自强,非开行新政无以救中国啊!”康有为穿着官服,拱手陈奏。

“变法已是势在必行了!”光绪认同。

“臣以为,近年来并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结果必至无功。欲变法必先改订制度法律,否则只是变事,不是变法,可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臣曾研究过各国变法之况,西方各国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中国若认真变法,三年则可以自立。”康有为眼中闪着希望。

“可是今日朝议,制度局之事被搁下了。二位爱卿怎么看?”

“启奏万岁,微臣以为,立宪法、设议院、开国会之事可缓,可制度局不能缓,我改革大政,繁杂噪乱,必有一个汇总之处,便于各方协商;各项制度的制定,也需要有统一部门的规范指挥,|Qī…shū…ωǎng|这样才不致手忙脚乱,应接不暇,下情不达,上命难下。”

“朕知道,可是那些顽固大臣认为这有违祖制,盲目仿洋,有损国威!”

“皇上,开制度局,变法维新,正是要重振我大清国威,利国利民啊!这东西固然是跟洋人学的,可洋人正是通过它才强盛起来,敢与我大清抗衡。可见这东西是好的,既然好,就应该为我所用,师夷长技以制夷。那洋人的火枪火炮,不也是从我大清学去的吗?可是他们比我们用得好,如今反用我们的东西打败了我们,这就是教训啊!我大清就是因为闭目塞听,固守陈规,才落得今日这任人宰割的地步啊,皇上!”康有为抬头望着光绪,激动得脸色发红。

“朕明白!”

“皇上既然明白,那何不立即下诏开始变法啊?”

“朕何尝不想变法强国,怎奈掣肘难动啊!”

“皇上宅心仁厚,难免处处为难。食君之禄,却不能为君分忧,微臣深感惭愧!不过,臣会尽力辅佐圣上,就能做之事,全力以赴,肝脑涂地!”康有为双膝跪下,叩了首。

“举步维艰啊!”光绪长吁一口气,“爱卿平身吧!朕也会尽力的!”

“皇上,关于制度局一事,老臣倒有些主意。”一直在一旁静静聆听的翁同龢上前一步。

“老师有什么主意?快与朕讲来!”光绪眼前一亮。

“启禀皇上,制度局是洋人的东西,我朝臣民一时难以接受也在情理之中。不妨变通一下。”

“怎么个变通法?”光绪探着身子,康有为也凝神望着翁同龢。

“臣闻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一度受制于人,不能施展胸中韬略,为训练兵将与匈奴对抗,曾借修上林苑之名,行演兵场之实,最后练成一支精锐部队,直捣匈奴腹地,威震四海。今日圣上可仿效前贤,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乾清宫西侧有一处配殿,叫懋勤殿,皇上幼时曾在那里读书学习,如今废弃不用,臣以为,可重开懋勤殿,以此为名,行制度局之实!”

“妙啊!”光绪拍案而起,“广厦,你以为如何?”

“臣以为可行,翁师傅不愧为两代帝师,果然老练机智!”康有为向翁同龢一抱拳,“臣以为,可开懋勤殿为变法总部,选集通国英才数十人,并延聘东西各国的政治专家,共议政治制度,将一切应兴应革之事全盘筹算,定一详细规则,然后施行,定能打破陈规,力挽狂澜!”

“好!朕明日就颁《定国是招》,开始变法,提拔维新之士,再向太后请旨,重开懋勤殿,重整大清朝纲!”

作者有话要说:此章已经改过,因为听了友人指点,下一章猛然出现变法会有些突兀,因此加上甲午后废约再战和列强瓜分狂潮一节,以作铺垫渲染,衔接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为变法蓄势!

感谢青空鹤的指点,欢迎批评指正,不吝赐教!O(∩_∩)O

山雨欲来风满楼(中)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在早朝上颁布由翁同龢起草的《明定国是诏》,以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为纲领,开始维新变法。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经济方面: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文科;废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