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冰人幽灵 >

第96章

冰人幽灵-第96章

小说: 冰人幽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没有一个十分漂亮的开头,所以对读者的吸引力实为有限。我在一片平淡与缓慢的气氛中看完故事,感觉中闪现的第一个疑问是:个体的自由意志在其所置身的群体中真的是未可显现的吗?
       “菩提老祖”的帖子中所提的对医学的反思,本人认为只能是一个问题的一个极端,如果那是代表作者的观点的话(不管这观点是否因为创作需要而被作者有意夸大了——我实在不认为作者对医学抱有那样的态度),那也同样只是个极端的观点、片面的观点。野兽没有发展出医学,那是智力所致,而非野兽主观排斥医学所致。很明显的,如果大猩猩偶然发现了某种果类能医它的某种疾痛,它就会在疾痛再发的时候再使用那种果类,这一点个人类发展医学的区别仅仅在于:猩猩不知道去主动寻找治病的药,而只知道享用它通过偶然途径记得的“药物”的恩惠,人类却是主动找而不是被动用。这点区别怎么能作为“动物无医学照样健康,人类有医学照样得病,所以医学只能改善个人健康而无意义于人类种群的繁衍”的证据呢?这样的差别,作为人类更善于发现和创造、更有后天的生存优势倒是准确些吧!当然,这篇小说并不是要讨论医学利弊的问题的,可是,在作者的另一篇作品《生死平衡》中所表现的对医学的质疑或曰对人们医学观念的质疑表明,作者这样的观点并不是偶然的吧。只是本文觉得,这样的观点有些偏了:这观点的基本立足点即免疫能力不用则弱的事实是客观的,只是作者将这个客观向一个偏激的方向拉得太远了,太深了,故而虽说得头头道理,却叫人不愿信服。
       这个就不多说了。这篇小说所要探讨的哲理,按《后记》的意思就是宿命论与科技进步到底矛盾与否或者说二者到底谁才是王道。这一点其实和“菩提老祖”的那个问题是一个类别的,也即是文中的那句话“个人有自由意志,而人类整体并无自由意志”的具体体现:人类整体的命运是注定的,有迹可循的,而人类个体的意志却是自由的,是可能不宿命的。
       科学的观点即认为,宇宙万物的万种行为都被一套客观存在且不可能变化的规律所制约,并且人们坚信科学的最终成就就是解读出这一套规律。人们认为规律是可以被描述和理解的,而且更重要的,规律还是客观不动摇的。既然如此,那任何事物的行为都必是按照一组早已设定好的套路进行的,这当然就是宿命。可其实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宿命存在:行为的事物本身并不知道其宿命的模样。这如果也是宇宙的一个客观规律的话,那么人类永远也不可能解读出全部的宇宙规则。如果事实就是如此——万物皆有宿命——的话,我们就应该悲观却坦然得看待如下事实:人类发展医学、人类钻研科学、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无关紧要的,都是命中注定的,并且我们还命定了不能理解这样的宿命与我们的行为将会是怎么样的关系。
       我原本不赞同作者关于“个人有自由意志,而人类整体并无自由意志”的说法或曰假设,但如果接受了宿命论的思想,赞同与否却又不再重要了。
       可以认为,进化论是所有物种的宿命描述,那么,无论物种如野兽那样生存——通过死亡来筛选适者,还是如人类这样生存——通过医学来拖延和抵抗死亡,最后的结果或者说大致的去留轨迹都在进化论的预知范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说,“菩提老祖”关于医学的反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别管怎么活,反正都是命中注定了的。
       不知道作者是真的相信宿命论还是仅仅在写一篇探讨宿命论的哲理科幻,但无论是哪种目的,这篇小说的哲理性都是值得称赞的。
       作者自信这篇小说所涉及的两种宿命——自然界的与人世的——都值得咀嚼,是有道理的。但我不得不说,读者要读的是科幻小说,那么要咀嚼的当然也是科幻小说了。不能因为小说涉及了某些值得咀嚼的哲思就自信小说值得咀嚼吧!比如,我若写一篇这样的东西:题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内容“鸡生蛋,蛋生鸡,那么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然后我说,同志们啊,这是一个多么经典的哲理问题啊,大家来讨论一下吧!你不能否认这个是有意思的哲学问题,但我却不能说这篇东西值得咀嚼。举这个离谱的例子只是想说,《一生的故事》如果是小说,那么它不是一篇很好的小说,它不好的地方就在于:故事不能吸引人。
       什么样的科幻小说是好的,这是个老掉牙的问题。普遍的观点可能是:构思要好,写得也要好,即“科幻要好”,“小说”也要好。可见科幻小说要好,光有个值得咀嚼的“科幻构思”还是不够的。同样,《一生的故事》只有一个“宿命论”的哲理还不够,还要有一个精彩一点的故事。
       全篇淡而无味,过于平实,缺少起伏,清洁有漏洞。
       淡而无味指人物,小说的人物确实没有什么个性,留给人的印象真的浅薄,让人感觉那些人物只是摆设,没有灵性,仅仅是为了那个什么什么“宿命论”而出现和死亡。过于平实指语言,都是白描,写得不生动,可能由于作者以第一人称写女性,有的地方给人的感觉不够真切。缺少趋附指故事,读到第二页,已经能猜到戈亮就是“我”丈夫了。情节漏洞有个明显的地方就是:戈亮说出自己“那时决定回来杀你儿子”,按照情节,“我”之前并未对戈亮说出我已经知道他回来要杀的是谁(“我”只知道他是回来杀人的),所以,“我”应该在戈亮亲口说出的时候表现得惊讶或告诉他自己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了,但“我”并未如此,而不合逻辑的是,戈亮说出自己要杀的人之后,却没有再提了,仿佛他也已经知道了“我”早已知情。
       从小说的角度来看,《一生的故事》并非精彩或很值得看。但既然是哲理科幻,这种结果似乎又是难免的。作者对特德&;#183;蒋的借鉴并非十分高明,至少作者没有展现一篇引人入胜的小说给读者看。而《一生的故事》这个标题,实在不怎么贴切,但既然作者是有意的,我们倒真于此无话可说了。
外篇 读老王的《一生的故事》
           写得太快了————读老王的《一生的故事》   
       文/修远
       首先应该说明,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要比完成它容易得多。以此作为必须的开场白,来表达我对作者的尊重。希望大家及作者原谅我的有些挑剔的眼光,因为以下的问题并不全是关于科幻本身的,并且有的是希望能进一步探讨的,
       问题一:《一生的故事》中主人公“我”的爱情心理描写失败
       一个三十岁的老姑娘,坚持独身主义。“
       ”糟糕,我可能****的。今天正好是我的受孕期,咱们又没采取措施。“
       ”我想起一件事:噢,我想咱们的儿子一定是很聪明的。“
       ”没想到,戈亮让我变成了初涉爱河的小女孩。“
       应该注意,上边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在文中是紧接在一块的。通过这四句话,应该推断出主人公”我“和未来杀手发生的****是”我“的第一次。我认为,即便是在科幻小说中,”我“已经得知了未来杀手的任务后,也很难理解一个在现时生活的我会在第一次****后这样老练、深沉,会一下子将注意力转移到后代身上。太快,太突然,说得再露骨一点,”我“更象久经人事的女人。作者对”我“的这种爱情心理描写是非常粗糙的,可以明确判定失败。这是一个文学描写上的问题。另外,“我”和阿亮****前后的心理描写不妥,从而也导致了对话杂乱。开句玩笑,可以肯定绝大多数女读者会对这几节文字不满。
       问题二:关于戈亮第一次现身的描写有两处失败
       许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终结者》2中的镜头,印象中,《终》2里施瓦辛格出现后无人在场(只有观众在”界外“观看),而另一个机器杀手出现后,一个可怜的警察发现了他,并拔枪示警,结果反而被杀。但是这个镜头在我看来,却是最合逻辑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而小说里说到”我“在”从看到这双目光的第一刻起就被征服了,血液中激起了如潮的母性“。但是接下来作者一下子就明确断定:他无疑是从未来而来。这个判断实际上会让没有看过《终结者》的人目瞪口呆,不得不佩服于”我“洞察一切的眼光,因为作者在这之前仅有一个”我“也是一个科幻作家的线索,而仅凭此,”我“怎么能如此明确地断定这是个未来人呢?他为什么就不是外星人,或者正在做实验的当代人?小说的进展因为这一个断定一下子加快,但却留下了明显的第一处失误。
       第二处从误就在于”我“甚至还不如《终结者》2中的那个警察聪明,因为警察做出了他应反应:拔枪。而”我“虽然被”征服“,读者却不难通过下文看到弋亮在这个现实社会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他的眼睛并没有什么能量,只是唤起了”我“的母爱。然而”我“又是一个写科幻、懂得大量科学知识的人,为什么唯独就不会在此时做出正常的反应:这个未来人身上有无新型病毒?又是否需要医学或科学上的其他的进一步处理,才能与正常人接触?仅凭宠物狗灵灵对未来人的亲昵,就断定他危害,就可以进屋洗澡吗?而”我“竟然连一句起码的提问都没有,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懂得许多科学知识的正常人的作为。反观《终》2,在这一细节上处理得就比较聪明,导演和编辑让警察作出正常反应(机器人能量多大,都不能征服警察),又根本不给地球人检验他们的机会,待到机器人和人类交往时,人们起码已经知道他们身上没有病毒了。
       问题三:戈亮的死让大妈妈显得非常不负责任
       大妈妈说:“戈亮……对时间机器一窍不通。””他们提出要求,是我安排的,是我送他们回去的。”“我永远是人类忠实的仆人。我会无条件的执行主人的一切命令。“”个别情况下重组的个体会失稳……我还没来得及把这项技术完善。“”我很痛心(于戈亮的死),很内疚。“
       一个个别情况直接导致戈亮的突然死亡,从而使得文章一下子转入了悲剧气氛里,令人叹息。然而,这种转变却隐含着明显的失误。作为一个对时空旅行一窍不通的未来人,大妈妈既然是未来人的仆人,就起码应该告诉戈亮这种旅行的潜在危险,让戈亮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是一个几乎尽善尽美的”非自然智慧“(说实话,我已经把它当做上帝了,因为它甚至在小说中表现不出弱点来)起码的常识。然而戈亮对此一无所知,甚至在大妈妈意识到他可能不会再返回未来时,也没有告诉他可能粒子化的危险。我认为这对于现代人和未来人,都是一种违反起码规矩的行为,更何况是这么重大的时空旅行。所以戈亮应该在小说中一出现就带有这样一种或轻或重的忧患意识,但小说中是戈亮在与”我“的甜甜蜜蜜中突然一命呜呼,死得不明不白。而大妈妈在这件事上无疑是严重失职的,而在断定他是粒子化后,竟然从未检讨自己的这一失职,这让人怀疑这个大妈妈的责任感。姑且看作这是一个常识上的失误。
       问题四:(探讨)大妈妈、人类与上帝的关系究竟如何?(可能失误或者错误)
       ”上帝挑选了另一个天才去完成注定要完成的突破。“结果是”历史的结局没有变,变的是细节“。这里的问题在于”上帝挑选“这一句。如果作者仅仅希望说”天才的出现是不避免的“,在这里就不要用”上帝“这个词。因为这个细节对于全文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作者就是指出了”上帝“,那么小说一下子就非常简单了:上帝让人类产生天才,再让天才产生新的非自然智慧,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包括人类和大妈妈。“上帝”一下子成了宇宙中的第一推动力。然而作者在小说中的本意又本非如此。实际上作者本人也很难说清大妈妈、人类和上帝的关系,那就应该在这个地方避免谈论上帝。
       问题五:(探讨)大妈妈作为“非自然智慧”的出现原因导致逻辑上的问题(可能失误)
       “旧式计算机在复杂化和精细化上没达到临界点,而量子计算机达到了……它们也从此具备了直觉、灵感……”
       其实严格说,这是任何一个科幻作者都会头痛的问题,几乎任何一种科幻假说都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