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葬宋 >

第140章

葬宋-第140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明全当没有听到这二人所说地话语。反正已经打定主意。现在一定要争取每一个人地支持。才能取得最后地胜利。他当然知道张僖等人并不一定是全部忠心为大宋而奋斗。但是同时封赏张僖等人。也是给在江南各处地守将一个信号。
    就是说朝廷不计前嫌。只要还愿意为大宋效力。就可以接纳。甚至在某种地程度上允许你自治。并且在名誉上给予承认。来调动江南诸将地信心。
    其实这个是在姜明地脑海中考虑了很久地事情。元朝做地最成功地就是很好地利用投降地官员和将领。给予其官职和权力。让他们帮助管理江南诸事。而元朝地核心人物。只是擅长打仗或者是掠夺而已。只是派出了少数地强硬分子来震慑诸官。
    这样。在元军强大地军力优势之下。辅助于残暴地对敌政策。而江南降元官员基本上也能保证其受到礼遇地情况之下。只能俯首帖耳地执行元朝地政令。直至形成习惯。
    但是江南无论是降还是归隐的一些义士或者士大夫,从心里还是看不起只会骑在马上杀人的蒙古鞑子的。只是摄于其的淫威而不敢出声,有的忍气吞声则只是为了治下的黎民百姓而已。
    这个情况是不占少数的,至少据说吕文焕就是苦守襄阳十年未得援兵,城内百姓连树皮都吃完了,无奈之下才投降的,不过这是吕师夔的说法,替本家叔叔说话是正常的,也不足于采信。
    但是重庆之所以陷落,姜明是听十三少说过的,是由于城内没有
    达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守将是在是没有办法忍受自己死了没有关系,但是看着黎民百姓那般模样,却是心里不能忍受。
    而前几天张弘范包围福州时,采取的屠杀难民的行径,也是动摇了一定程度上的军心,甚至算是改变了姜明一直柔和的做事方法。开始自作主张起来了。
    没有意义的投票结果,由这边五票加上姜明自己的认可,很快的做出了封赏张僖的决定诏书。因为当初有协议,就是如果政事堂的票数持平,则有主事之人做出决定。这个目的姜明就是为了让陆秀夫他们快些发挥自己的能量,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表来充实朝堂。
    省的天天想着如何附庸风雅,或者是吟诗作对。而且姜明至少想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没有利益团体的人,坚决的要踢出政事堂,要让这些士大夫知道,没有自己的队伍,依靠一些勾心斗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朝堂上的事情,不是靠动动嘴就可以决定的。也不是靠几个世家就能决定的了,在这个机会中,姜明要重新建立新的世家。
    陆秀夫他们会了今天的拒绝后悔的,姜明心里想到。他等于又拒绝了一股势力依靠自己,在他看来,现在除了文天祥和王道夫还可能会站在他们士大夫的那一边之外。剩下的依附于原来老臣的军方势力已经不是太多了。
    而文天祥和王道夫到底站在那一边,谁也不好说。没有了异议,姜明当时决定册封张僖为潮侯、世袭三代始止,领潮州大都督。潮州知府等职,其余属下,若是有功者,皆可报来另行封赏,无不照准。
    鼓励其收复州、循州和梅州、汀州等地,若是成功,朝廷将从新开始分配广南路。若是功绩昭彰,则可封其为广南路安抚使,公爵衔。其下属官员则可自行任命,不过必须报于朝廷知道,否则朝廷不予承认。
    诏令拟出,朝堂上一片哗然,但是只能眼睁睁看着姜明拿到政事堂各位大臣面前盖章定论后,交与宦官给皇上和太后加盖国玺。
    看着姜明的那份从容,:秀夫和张镇孙等一班老臣子都有些惊异的看着这个年轻人,好像有些不认识似得,记得也就是一年之前,姜明被朝廷逼的不能被赐婚,而远走广州。最后不得已又亲身犯险,而去偷袭丽江浦险些丧命。
    谁知道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不用再仰仗自己的鼻息行事了。从他的做事方法还有脉络中,似乎可以看出什么,但是尽管自己饱读诗书,却仍然有些看不透到底是怎么回事。
    祥兴二年秋,被困潮阳内海的蒙古军改称大宋潮水师,并由张组建自己的潮陆军。一时间声势大盛,汀州黄去疾、吴竣闻风而动,纷纷上表请罪,愿为大宋马前卒。为大宋尽忠。
    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威德公姜明将其划入广南路,广南路包括潮州、汀州、循州、梅州和惠州五府。张任安抚使,黄去疾为广南转运使,责令其收复循州、梅州和惠州三府。以全其官职名正言顺。
    身在广州驻扎守卫的李恒闻讯大怒。愈做攻击之事,在广州频繁抽丁组建军队,并且向韶关方向求援。
    但是突然闻听斥候报来,说崖山又发现敌踪,旗号似乎是文天祥的人马。
    在哪里招兵买马,四处活动。
    而身在湖广行省的阿里海牙和史格等人,却以为沿海无战事,又由于西南八番联合川中张钰和英德的凌震和王道夫等人马。在云南闹事,已经奉命前去平叛。文天祥没有了压制,接连收复了新州、南恩州,并且逼向肇庆府,收复了其中一部分土地,坐望粤江上游,倒是令李恒有些忌惮。手里的兵力也捉襟见肘起来。
    眼看着自己坐守广州,却是陷入了三面包围,而另外一面是大海,自己又没有水军,心里不由大悔。
    于此同时,忽必烈也知道了江南的困境,此时已经进入了十一月,在其的严令催促之下,伯颜只好交代好刘国杰等人注意防范,反正已经进入了冬季,应该没有什么战事,所以就带着一部分兵马赶回大都。
    而阿术却是一直在追赶着海都大军的脚步,在西凉州相遇,对峙起来。阿术遣使往海都大营,责问其为何不奉召就离开自己的封地。海都仗着自己势大置之不理,阿术对其也无可奈何,但是随着冬季的到来,阿术的病是越来越重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九十五章 伯颜回归
    :颜到达大都时,已经是近十二月份,相较于忽必烈,=更加有些着急,从十二月开始起,应该在三月到四月之间,岭北行省应该处于一个休整的阶段。
    其实他们的大军是不用休整的,因为前去平叛的有很多都是女真人、西夏人或者是在中原的女真汉人。大家在中原厮杀了那么多年,早就没有了追逐水草放牧养军的习惯,都是依靠从大都运输粮食给养的。
    就这一点说,比叛军要强的太多,他们还是游牧草原的习惯。一到冬季就必须要进入休整,尽量减少活动,把老弱或者已经长大的牛羊杀掉,肉储存起来以备食用。而仅剩的干草只能供给牛犊或者羊羔食用,那样可以坚持到明年的春暖花开。他们在牛羊长大之后才能恢复元气。
    这种生活伯颜也曾经生活过,深深的知道其中的弱点。要是粮草能够接济上,那么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将其歼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茫茫干枯的草原,就算是让他们能逃走,但只要截获他们的辎重,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草原上的狼群那虎视眈眈的目光。
    那样的话,岭北行省的隐患就会被彻底的清除掉,而在辽阳想成的乃颜也会相对安分许多。海都东进也没有了内应,那么他就会暂时退却,再行等待机会了。
    事情总是一连发生,让伯颜有些措手不及,若大的一个元帝国,怎么就成了这样呢?忽必烈同样是相对无言。
    随着伯颜的回归,阿术的息也相继传来,兵力悬殊之下,不调集周围军队,怎么也无法向其发起打击。但是海都同样的却表现出不急躁的表现来,按照以往的惯例,现在已经近十二月了(阿术的信发出之日)。海都却没有再回到窝阔台汗国的打算,而是在西凉州一带进行驻扎,看样子是要做长久的打算了。
    阿术建议,这是一个打击海都的机会,海都远道而来,在西凉州根基并不深,只是靠着四处掠夺肯定供养不起近十五万大军。以阿术的眼光看出,海都之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在寻找在中原的支持者,而在川中的术赤系就是一个很好的目标,因为现在已经是冬季了,岭北行省的叛军自顾不暇,怎么还会有余粮给他呢?
    忽必烈和伯颜对于阿术的判断以为然,同样认为这是一个挫败窝阔台系的一个时机。但是海都是那么愚蠢的人吗?
    阿术后来的陈述却忽必烈有些担心起来,因为后面就是阿术在乞求病归,可能是前几年常年在江南作战的缘故。生在北方的阿术回到西北苦寒之地后竟然有些不服水土。这个速不台之孙,兀良合台之子。永远也不知道疲倦的兀良合部人,现在被病痛折磨的已经开始求饶了。
    放下阿术发来地奏报。忽必有些担心起阿术地身体。阿术南征北讨四十余年。大小百五十战。未尝败~。不失为一位难得地将才。况且身为盛产勇士地兀良合部。现在向忽必烈请辞。应该说情况已经是十分地糟糕。至少要比阿术自己所说地糟糕地多。
    现在大元地大将突然间少了很多。忽烈想到。这可能是他长期以来使用汉军作战地后果吧。导致了成吉思汗地子孙们都学会了享受。再也没有了在马背上飞驰为生地勇气。想着。忽必烈地眼前出现了一个人地影子来。
    那是他参加浴佛节时看到过地一个蒙古人地子孙。当忽必烈看到他时。这个人已经胖地骑不动马了。不过恐怕他地分量也没有马能经得起。就算是坐车。也需要人地搀扶。那个时候忽必烈还没有感觉。现在不知道怎么突然想起来了。
    成吉思汗地子孙。真地开始堕落了吗?这才多少年啊。难道真地是自己错了吗?江南这个烟花之地。使宋朝陷入了靡靡之音中不能自拔。先把大部分地疆土送给了金国。然后又拱手把江山送给了自己。
    但是也是宋之江南扶持了自己。在和阿里不哥征战地时候。是江南、是四川、是中原提供给自己足够地兵源。充沛地粮草。才能使自己登上汗位。从而建立了大元帝国。
    南方。真地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地地方。是它成就了我地功业。也是它堕落了我地子民。忽必烈无言和伯颜对视了一眼。好像彼此看出了对方心中地想法。
    伯颜和忽必烈其实想的是一样,临安城陷才三年的时间,蒙古本部的战斗力下降的虽然不太明显,但是一个个将领却逐渐老化
    代的蒙古人似乎都被笼罩在先祖的荣光下。没有几人才。
    反而现无论做些什么,都依赖于汉人来进行了,继史天泽、刘整、刘深、汪德臣和董文炳死后,现在的刘国杰、张弘范、吕文焕,甚至身为西夏后裔的李恒,都算的上大将之才,可是蒙古好像除了伯颜和阿术之外,好像就没有能独挡一面的人了。
    长叹了一声,还是不约而同的,忽必烈和伯颜一起来到悬挂地图的大殿,点燃殿中众多的牛油蜡烛,注视着地图上的每一块土地。现在真正属于大元的,还有多少呢?
    在北方和南方之间徘徊了很久,最后还是把目光定在了陕西行省的位置上,决不能让海都进入四川行省,否则,那将会是一场灾难。
    至于江南,还是要交给汉人自己来解决。遂决定,伯颜前往西凉州附近,将阿术替换回来养病,从而,命张弘范开始清扫宋朝叛贼。
    并命河南江北省、江浙行省协助其统计军户,并随之为张弘范再行召集十万大军。若是不够,可适当忽视抽丁的年龄,放宽到从十五岁起,五十岁止。
    新军以宋室之名,曰讨逆,仍然由张弘范节制。即日起以宋室名誉讨伐江南各地又复叛乱不听开封行朝诏令的州县。主要的目标还是放在福建行省的伪帝身上。江西行省各地诸路皆配合其的行动。
    伯颜半晌无,觉得皇上的决定没有什么错误,现在主要的目标是海都大军,因为大元是骑兵起家,深知骑兵所能带来的危害。要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江南,消耗之下,此消彼长,一向崇尚恢复游牧生活的海都的战斗力一定高过自己。
    因此,抽新兵南下,而百战之兵仍留在北方随时待命是不错的选择,而对皇上安排自己接替阿术,而不是下江南,虽然知道这是忽必烈有些忌惮自己在江南的威望,而不予使他再染指江南。但是自己问心无愧,却是没有什么想法。
    于是奏道:“微臣还有个建议,皇上看是否有些用处?”忽必烈摆摆手,示意他说出来。
    伯颜走到地图前指着云南省道:“云南行省梁王所部,现在是极为耗费我大元粮草的地方之一,现在四处用兵,更是无暇顾之,而现在安南陈朝等地,还不服皇命教化。皇上可命其继续南下,往安南等处自筹粮饷。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朝廷的负担,二来可以让将士们再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