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宋-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药的改良和飞雷
生,为大宋带来了希望。但是今天面对城下那数千落地的百姓,姜明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人命在战争中真的是不值一文钱的东西。死了那么多人,坚持下去还有意义吗?
一种声音告诉他有意义,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间,关于蒙古灭宋是一个悲剧的开始,是作为一个汉人的悲哀。他要改变这段历史,他不要再让中华由于蒙古的侵略而从此陷入了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状态中。
但是另一种声音告诉他没有意义,因为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么许多人命葬送在他的面前,却是无能为力。维持姜明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应该可以减少很多的杀戮。至少今天城下的数千人就不会因此而丧命。
姜明不是不知道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但是他自己绝对不是那种狠心的人,也不是做大将的材料。时至今日,他明白已经是势同骑虎,不得不继续下去,稍微的不留神,就会连累一直跟随自己的人。包括因为自己而没有被历史吞没的小皇帝赵、杨太后和陆秀夫、张镇孙等宋朝遗臣。还有_民、和自己一起到台湾的众多百姓。都会受到牵连。
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继续下去,这才是他痛苦的根源所在。也正是他心里清楚,有很多人正在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理想而牺牲。但又不敢停止。
过了大约一个时辰右,姜明慢慢的打开房门,看着一脸关切的鸿儿等人,轻轻的说了一句:“我没有事情,你们收拾一下着装,随我一起去觐见皇上和皇太后。我们该行动了!”
几个人不知道姜明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也没有多问,直接去洗漱一下,遂就跟着姜明向行宫的方向走去。
街上很难见到一个人影,由于城外的大战在即,每个人都没有心情在街上闲逛了。只有偶尔的看见有些粮店还在开门营业,但是基本也无人问津,店内的伙计两眼迷茫的盯着街上的一块石头猛看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姜明的住所离皇上太后的行宫很近,而且刚刚被册封为帝师的姜明,不用事先通传就可以直接进入行宫之内。
此时,礼部尚书邓光荐正在偏殿给小皇帝授课。现在教授的是《大学》。所谓《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内容主要是阐述修身、治国、平天下之基本道理。
没有打断邓老夫子的讲课,姜明一直在门口听着,杨太后也在大殿里面陪着小皇帝听课,只是背对着门口,没有看见后面有人来到。但是姜明也没有打扰她这片刻的安宁。对于杨太后和小皇帝二个人,姜明只有深深地同情和失望。
在危难到来之际,所表现出的那种懦弱,真的还不如一个寻常的百姓。也可能是他们将要失去的也太多太多了吧。但是想要得到更多,就要付出更多。
而姜明这次来,就是要让他们付出的。现在福州这个情况,他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单纯的在福州守护,只能是坐以待毙,所以,他需要更大的权力,需要有更大的发言权,同时,还要有更加名正言顺的大义。
他知道,这一切可能都会给这母子二人造成一种精神上的恐慌。甚至引起忠于宋室大臣的反对,但是没有这些,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没有这些,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汇报,甚至要交与朝廷讨论。时间会耽误很久。而且目的也不一定能达成。
但是自己这样做,就一定是对的吗?姜明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明确的感到,自己毕竟要比在场的人都多了几百年的历史总结。
正在想着,邓光荐授课完毕,小皇帝对行鞠躬的礼节。还礼,然后深深看了姜明一眼,邓光荐转身离去。这时,杨太后和小皇帝才看见姜明在哪里等着,连忙吩咐请帝师进来坐。没有谦让,姜明阔步进去,而鸿儿等师兄弟三人则依照先前的命令,守护在大殿门口。
不一会,大殿内的宫女和宦官都走出来了,沉重的大门合两人之力慢慢的关上了,大殿之上,只有姜明、杨太后和小皇帝三个人,其他的人都已经出来了。
过了很久,一直到了午后该用膳的时候,里面依然是静悄悄的,没有任何人想要出来的征兆。每个人都有些奇怪。但是又不敢进去询问。
午时过后,大门被重新打开,姜明低着头走了出来,杨太后和小皇帝随后而出,但是脸上却挂着泪滴。(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九十二章 祥兴二年(上)
兴二年春夏交替之际,张弘范举步卒十三万围攻福州|将刚刚在那里建立朝廷的宋室再行赶往海中。
但是由于福州所在地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在前唐天复元年,在福州的官员就于子城外环建大城,称“罗城”。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九仙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福州因而别称三山。
而在姜明的带领注意下,在城墙的外侧大约五里左右的地界,环城深挖战壕和深沟,以阻碍元军的冲击速度,尽量避免与元军正面交战。
而且还遣蕃兵藏于深挖的战壕藏兵洞内,趁深夜的时间,偷袭元军大营,用简易手雷抛掷的手段击杀元军约二千余人,伤着不可计数。转而投往闽江水军而去,竟然只折损百余蕃兵,引起张弘范大怒。
于是命令亲卫领二千精锐扮作民夫,纠结三千左右真正从各处拉来之壮丁,企图趁着天黑宋军又怜悯其子民的机会混入城中,被福州城内所拒。天亮,当众杀民夫泄愤,并扬言福州城再做出偷袭之举,或者不是在战场上枉杀士卒。将尽屠城下民夫填满护城河。
一时间,城中守军竟然不敢做出反击行为,任由元军杀人离去。但是双方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城外民夫岌岌可危。但往往元军抓夫,已经不管年纪大小或者男女。所以想要逃跑也是拖家带口,无法远遁。
四月二十一,元军终于将通道打至福州城下。却面对着重新拓宽引入了闽江之水的护城河无可奈何。终日,在民夫的掩护下,开始架设回回炮。利用福州城内守军投鼠忌器的心里,试图用回回炮给其一定的杀伤。
为了避免进一步的元军恼羞成怒。福州城内坚守不出,不给元兵任何借口,但是对于元军若是开始架设浮桥准备渡河地举动,给予了强烈的反击。分别用弩箭或者抛掷下类似霹雳炮等火器,摧毁其浮桥,并有效的杀伤元军。
过程中,不少贫民被殃及池鱼,惨遭了不测。
作为帝师的姜明,在面见过皇上和太后好像达成了什么协议。不日上朝,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用稚气的声音亲自宣布了一件事情,让群臣有些惴惴不安。
晋姜明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重组并主持政事堂。暂摄时政。皇上由于年幼。要潜心苦读。在此期间。姜明可便宜行事。
太后由于要照顾皇上。暂时不再过问朝政。但是可提名五人进政事堂参政。杨太后地提名分别为杨亮节、陆秀夫、张镇孙、邓光荐和马南宝五人。而政事堂除姜明之外。有十人组成。另外五人由姜明提名。
目地就是组成内阁议政。皇上由于年幼要学习治国之道。而太后身为妇道人家不能久在朝堂。
紧接着。姜明暂时提名蒲寿庚、陈宜中、侯强、柳七伤和文天祥五人。
当下决定。政事堂人员数目不定。若是有人提名建议加入。则投票进行表决。
而军国大事。姜明表示绝不独裁。凡事要以票数来决断事情地轻重缓急。若是双方票数持平。则以姜明地决断为准。
在政事堂人员没有到齐地情况之下,暂时由陆秀夫和姜明共同主政。
一系列的决定下来,竟然没有一个商量的空间,何况这种形式造成了一个均衡,在政事堂里面,有了各方利益地代表。这一点大家没有太多的问。但是姜明一下子从帝师这个虚衔跳到了太师,兼平章军国重事这样一个据有实权的位置上,大家有些受不了了。
甚至连张镇孙和陆秀夫这样在政事堂内有位置的人,也觉得姜明是不是有些太年轻了,而这样一来,除了禅让之外,没有再进一步地可能了。但是杨太后的语气中显得是那么的不容置疑。
于是大家都在怀姜明到底在大殿之内和皇上、皇太后说了一些什么,让人对其这么的放心。但事情已经定局,作为皇室都已经做出了决定,大臣们纵有不满,但是又有什么理由呢?
何况本来杨太后母子二人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决断力,现在不过是把事情挑明了而已。看着神色有些凄凉的杨太后,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日,姜明决定,将死守福州地任务交与侯强所领的赤红军来完成,而自己却带走了近一半地
江上停泊的水军约一百五十艘左右出海不知去向。
另外,陈龙带着约五十艘战船,沿闽江而上,进而准备袭击南剑州。希翼能引开张弘范地注意力。
祥兴二年五月初一,福州之战陷入了胶着的状态。张弘范越是急躁,福州守军越是不慌不忙,只是紧守不出,福州在原先被宋军攻占时,所囤积地粮食未来得及带走,所以不愁粮草不足。
而南剑州陷入了一团慌乱,本来就不多的水军遭受到陈龙的赤红军严重的打击。全军覆没。只是依据城墙坚守不出,和福州陷入了同样的状态。只是相互的对象掉了一下。
同一天,赵显在忽必烈的扶持之下,尊称忽必烈为父。在开封称帝。还南地归宋,国号顺昌。建都于开封,卢世荣等为宰相,母全氏为皇太后,以至元十六年为顺昌元年。迁任征宋大元帅张弘范为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
同时昭告天下,万民同庆。大赦天下,召百官入朝。同时晋封杨氏为杨太妃。卫王赵为南王,陆秀夫、张镇孙和陈宜中等人皆为大学士,召之入朝侍驾。封姜明为龙阳真人。归山潜修。
见诏之七日之内,卫王之手下武装要解散听候尚书左丞相、诸路兵马大总管张弘范节制和安排。若是逾期则以谋反论处。
诏书上加盖的有宋室的传国玉玺。同样是印制了很多份,散发了出去。声势较之福州行朝的登基诏书,要大了很多。的确达到了让很多人无可适从的目的。
当然,这份诏书福州的行朝当然不会承认,有陆秀夫和张镇孙等人称之为伪诏,言明是忽必烈狼子野心。找个假的皇上来愚弄天下。干脆由泉州方向再派出信使发布《驳伪诏书》以正视听。
当月二十五日。姜明带船队约三百余艘战船突袭平阳、瑞安、温州和乐清诸地。所带跑船挡者披靡。沿海城市莫不是望风而逃。
但是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元军避战,但是粮食带不走,姜明采取以战养战的态势,往北而来。台州沿海皆见其踪影。看样子是直往杭州而去。
果然,在庆元府象山、翁洲、大谢山、小谢山和定海等地,相继发现赤红军战船的踪迹,一时间,元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商船纷纷靠岸不敢入海,即便是入海,也不敢在插上大元旗帜。
杭州城内一片混乱,有人欢喜有人忧。正值忽必烈复宋之际,对于杭州未加注意,在范文虎随董文炳南下,崔斌被阿合马因罪入狱致死。杭州的实际主事人变成了吕文焕。
而吕文焕早就得到吕师夔的信息,本来在犹豫的他,显得更加举棋不定来。此时元军在杭州仍然聚集有战船近五百艘左右,水军装备齐全,很多北方女真或者蒙古将领纷纷要求请战。吕文焕准之。
双方在杭州湾进行决战,初始,战争就呈现出一面倒的态势。
元军战船未及近身边遭到飞雷炮的击毁。毕竟作为卫护杭州的水军素质要稍高一些,有一部分的战船靠近了赤红军的船队,但是随即遭到了手雷的抛掷杀伤,满船尽是伤者,被俘者无数,但是宋军悉数救治,然后遣送到台湾鸡笼山军工基地劳作。
正当吕文焕要随着侄儿一起降宋的时候,姜明却带船队离开,留下人送给其一封吕师+写给叔叔的信。让他善待临安百姓,等候匡扶大宋中兴。
而后,姜明带船仍是一路北上。在上海、嘉定州驻跸,炮打嘉定府。然后就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像是在等待着元水军从北方迎来决战一般。
但是此时的忽必烈却是有苦难言,本来就不充足的国库却为了复宋的排场有花费了不少,只能再次加印会钞来弥补亏空。但是犹如饮~止渴。对于国家的危害越来越大,再加上西北战事紧急,粮草大部分运往这些地方,造成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