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葬宋 >

第130章

葬宋-第130章

小说: 葬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们知道。作为宗教地兴衰。和当政者地喜好有莫大地关系。现在元朝皇帝从蒙哥到忽必烈虽然都自称海纳百川。但是却是偏向于佛教密宗。而蒙哥五年爆发了关于《化胡经》和《老子八十一化图》之争。全真道在辩论中失败。被勒令焚毁道经。全真道遭到严重打击。其鼎盛局面从此结束。想要恢复。按照十三少地说法。就是非要行不寻常之事。
    言下之意。就是要道教地兴旺。不能寄望于元朝皇帝转变思想上来。必须要主动地依附当权者。才能够把握自己教派地命运。
    尽管说的十分隐晦,但是还是很多人明白了是什么意思,还有王雪武一直鼓吹道教在大宋是多么的受到礼遇,两代国师目前都和全真教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且现任国师又是在皇室中的说一不二。
    俨然有师祖丘真人在成吉思汗面前的模样,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姜明的授意之下,王雪武自由的发挥出
    反正孰真孰假,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分清,但是无形中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期盼,由期盼又转为了行动。
    随十三少一起来大都的张子夏,做事没有师兄谨慎而被留在了重阳宫内负责对外的联系,本来想趁着崖山战事的爆发,而元廷之内的注意力没有放在京城就动手,将全氏和幼帝赵显偷着带出来,然后乘坐马车一直到一直到海津镇直沽寨,那里张子夏联系好去日本的商船,只要能顺利入海。
    那么基本上就算是大功告成,因为在阿合马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下,带动了元朝有很多官吏都有贪污的习惯,只要路上多带点金银,保证无论遇到谁都可以畅通无阻。否则凭着日本队元朝的态度,忽必烈也绝对不会和日本人通商的。
    到了日本寻找姜明所说的文壁大人,再由文壁护送回到南方,所要做的就是那么简单,本来张子夏也找到了愿意带他们去日本的商船,而十三少这里进展的也是颇为顺利,守卫在长时间无事可做后,已经慢慢的松懈下来。每日在那里聚众赌钱。浑然不在管国公府的事情。
    就差找到两个合适的替身来代替全氏和幼帝。以免让元军立即发现了。但是突然出现了这种事情,怎么能不让人烦心呢?
    从直觉中,十三少觉得现在是不能行动了,但是任由元帝复宋,成立一个换汤不换药的临时傀儡。对于南方的局势仍是威胁。
    无论怎么做都是错,教中本来已经动心的几个长老又沉不住气了,他们所希望的,就是换一个能支持道教的朝廷,而不是一个名誉上是大宋,骨子里面却是和蒙古人互通一气的傀儡。真的要是那样,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处呢?
    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于是纷纷找十三少探听消息,表现出十分不稳定的因素,但是被其用各种借口搪塞过去,不过也知道不是长久的事情,但只能被动的等待着从南方的消息快些传来。
    期间,全氏带幼帝进宫见驾,是十三少为其驾车,这是他被派遣至国公府做事的第一个任务,本来以为防范十分松懈的国公府,在他们出府的那一瞬间,从街头巷尾不断的跟出人来,穿着各色的衣服,看似十分随意的样子,但是以十三少的经验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人是理藩院派出的,目的和身份应该和自己一样。
    看到这里,后背不由出了一身的冷汗。幸亏自己没有贸然的行动,否则肯定瞒不过这么多人的耳目。没有想到理藩院竟然将国公府周围全部都布置上了暗哨,防止有人联络幼帝,拿其来做文章。
    全氏这次带着赵显入宫见忽必烈是经过了百般恳求,才得到了同意,因为他是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推辞这次的复国。这个自从豆蔻年华就入宫的小女人,看惯了宫闱之中的斗争,深知此事的凶险。他爱惜自己的儿子,所以才斗胆要求觐见的。
    虽然知道这个可能十分渺茫,但是她还是要来试一试,因为,在元帝忽必烈的授意下复国,一定是不可能的,元帝肯定有自己的目的。虽然作为一个妇人,看不出是什么目的,但是也知道绝对不是好事。
    还有一件事这个妇人可以猜想的到,估计复国的当天,所要下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命令自己的弟弟解除所有的武装前来归顺,否则就是兄弟祸起萧墙。这个就更不是她所愿意看到的事情了。
    所以她要努力一下,尽管自己也觉得不可能。王雪武没有随之进宫,因为他只是一个马夫而已,怎么会有这个资格。不过站立在马车前,望着这孤儿寡母的随着依旧凌厉的北风在那里颤抖着偎依而去。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没有像别的车夫那样缩着肩膀躲进旁边的门楼中取暖聊天。而是一直在那里站着,不时的看着宫门处。
    不知过了多久,才看见一个神色倨傲的宫官将母子二人送了出来,连忙迎了上去。看见有人来接,那个宫官上下打量了十三少一番,鼻子里发出“哼”的一声。
    随即就闪进门内,命令锁住大门。
    一时间,萧墙之外,仿佛只剩下他们孤零零的三个人,风起了。腾起了阵阵烟尘。远处的天边好像有重重的乌云笼罩过来,被掩住的太阳拼命的发出金光想要透过云层,但是百般挣扎之下,只发出一道余光,照在那一张充满凄凉的脸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八十一章 奇怪的调整
    经是三月二十一了。在东南,还是出奇的平静,有化,就是漳州又没有费什么事情回到了大宋的手中。
    搞的陈吊眼郁闷无比,站在漳州的城楼之上,仔细的审视了脚下的这个城市,这还是以往的漳州吗?记得前两年,自己还刚刚准备攻打漳州,便招来了一群元军的围攻,唆都、张弘范等都把自己追的漫山遍野的跑路。
    可是现在呢?倒好,元军来了,我们撤,漳州不要了,但是大宋存心不想要的时候,元军却是主动的撤走了,又把漳州让了出来。
    “什么时间漳州成了后娘养的了?”陈吊眼挠挠头,心里有些郁闷的对身边的陈壁娘讲道。而对方则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却不回答他的问题。
    陈吊眼也只是问问,见没有回答,也只好讪讪的走开,虽然他是名誉上赤红二军的主帅,但是陈壁娘按照辈分却是他的姑姑,而且凭借许夫人这个名号,声望不比他小到那里去。陈吊眼还真的拿她没辙。
    他们二人刚刚送走自己的姜明,特地来城头上巡视一番,按照姜明的意思,既然元军又将漳州让了出来,那么这次就不要客气了,直接接管了就好。
    正好元军将不愿意随大军去台湾的人全部内迁至龙岩一带。漳州城没有了内忧,不用操心城中诸事,专心防守就是了。于是又调拨过来五十门飞雷炮和若干手雷以供守城之需,建议士卒们在操练之余,在城外多挖壕沟,并且加宽护城河,以防止元军今后反攻时的冲击。
    随后还兴致勃勃地去了一趟木棉庵。那是当年郑虎臣诛杀贾似道地地方,对于郑虎臣的去向,自从姜明从崖山回来之后,很多人都问及,但是姜明却总是笑着不说,陈吊眼这次就着上木棉庵的机会,又问及此事。姜明只是将目光投向东北的方向,摇头不语。
    但是陈吊眼虽然貌似粗豪,但是却是心细如发,分明从姜明的这次木棉庵之行看出了姜明对郑虎臣的期望和信心。既然不愿意说,那他也就不再问下去了。
    而姜明之所以想防守本来已经放弃的漳州,还是源自于一个好地消息所带来的一个好的心情,那就是文天祥真的没有葬身于大海,而是已经又赶到了崖山,在那里扎根发展了,派邹捷前来寻觅行朝时遇见姜明,还告诉他原来大将军战死之前,在崖山还埋藏了万余淮军地种子。现在也随着文天祥一起在崖山伺机而动。
    这个消息真地很让人振奋。也正是姜明下决心要防守漳州地主要动力之一。现在敌我双方地形势十分明显。大宋占据水军之厉。牢牢把持住漳州、泉州和福州沿线。几乎是近海地地方。都是元军地禁地。
    而潮州地水军被牢牢地压制在内海之中。有一点风吹草动。姜明就立刻做出反应。同时诏安、潮阳等近海城市也随时会称为大宋地攻击对象。以至于元军不能派遣主力守之。
    崖山暂时不能暴露。那么只有这边地声势越大越好。只有这样。才可以牵制着敌人地嗅觉和注意力。给崖山一个休养生息地时间。然后在随之运送飞雷炮和手雷等火器。增援其炮船数量。那么如果在元军不防之际。广州城指日可下。
    如果是这样地话。潮之地地元军也必不敢留驻在那里。因为那样只会被大宋分割包围。而后歼灭掉。
    假以时日。沿海战线构成。那么元军就是再有水军南下。那么也不会再占什么优势。就可以在沿海和元军形成对峙地局面。
    到了那时。先不忙着往内陆挺近。只要坚守阵线。不断地利用海上地优势。一路北上。沿途骚扰诸如瑞安、温州、杭州、明州和嘉兴府一带。甚至可以派遣水军通过渤海湾袭扰元军在高丽地船厂。彻底断绝蒙古人地海上梦想。
    再通过海上惊人的运输能力,进行跳跃式的攻击,就算是伤不了元朝的根本,也会将其拖的筋疲力尽,不得安生。
    这个想法在姜明的心里放了很久很久了,只是到了今天仿佛才看到一点点的希望,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
    不过从木棉庵回到漳州,接到侯强传来的消息之后,姜明就有些高兴不起来了,消息是由鸿儿传出到了福州,然后由侯强转到漳州来的。
    从表面上看,只是朝廷中的人士变动,封陆秀夫为粤国公,领太师衔,实授左丞相之职。迁封在崖山备战的少保、信国公文天祥为枢密使,都督各路军马。以姚良臣为右丞相,张镇孙任参政知事,夏士林和王德任同知枢密院事,张德任殿前都检点。
    沿袭大将军职等等。
    姜明开始也没有看出什么,当看到侯强给他的信时,才恍然大悟,这次朝臣动议,第一没有给赤红军正名。第二竟然没有他姜明和其部下什么事情。
    还有一点侯强也很奇怪,就是早已上奏请行朝派驻官员至福州,到现在还没有踪影。而且此次册封也没有蒲寿庚的什么事情。
    侯强在信中说道,这和常理不合,应该说,现在行朝正是用人之际,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这样冷了将士们的心吧。姜明看了侯强的信件之后,也是郁闷无比,本来他是无意于什么功名利禄的,所以一直也没有朝这上面想过。
    但是侯强这么一提醒,他才恍然的明白,原来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他不在乎,并不一定赤红军上下不在乎,而且,自己答应过侯老寨主,为_民脱籍的事情,也都被诸事缠绕,忘的一干二净了。看来,是要争取一下的时候了。
    于是,在漳州稍微的交代一下,就驾舟澎湖岛而去,他已经不是当年初来乍到的姜明了,心里暗自庆幸着当初严禁在台湾建立私人武装,并且将一些贵冑子弟征召进赤红军的举动,否则,还真要带着大军开往珠海了。
    就算是这样,他去澎湖也是要调陈龙带一些军队随行,因为他突然想起了宋朝一贯对待武将的态度,还有就是在国难当头时还正在进行的相互倾轧。远的不说,就说近的,文天祥和陈宜中那个当初不是手握兵权,但总是莫名其妙的就一无所有了。
    看来自己还是留点神比较好一点。这次官员调动,让平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文天祥和苏刘义两人,一人为枢密使,一人为大将军来趁机和自己争夺军权,还真的不太容易对付。这个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出的,看来对自己的了解还是相当的透彻,不过他了解的充其量是半年之前的姜明了。
    心中冷笑着,手里拿着刚从蒲寿庚处转来,来自大都的消息,这个消息连蒲寿庚也无法看懂,是用的全真教的暗语写就的,只有全真子弟才能看明白,不过鸿儿教授过他,所以姜明能看出是十三少发来的消息。
    猛的一看,自己也是吓了一跳,忽必烈要在开封让大宋复国。这个是他意想不到的,也是他来到之后,第一个不能预测到的事情。也不知道是哪个人才想出来的。看来自己的布局要改变一下了。
    不过此事要是拿到珠海,肯定能使那些朝臣们目瞪口呆。至于救不救幼帝出来,还是干脆是杀了幼帝,就由这些士大夫们决定吧,姜明倒是很想看看这些所谓的读书人,要用一个什么华丽而又堂皇的理由决定这些事情。
    救全氏和幼帝出来,就算是朝臣们同意,杨太后会同意吗?现在虽是赵做皇帝,杨太后不是其生母,但是赵的生母俞修容已经客死异地。不管怎么着,也是杨太后为尊,名誉上的主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