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23章

小寒资料集-第23章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西山熊道辉(号真息),道辉传安城彭汝励(或作砺),汝励传安福曾贵宽(号尘外),贵宽传浚仪赵宜真(号原阳)。因未见熊道辉、彭汝励、曾贵宽等人的传记和其他资料,唯知赵宜真活动于元未明初,故此系在元代的发展情况不详。北传一系的主要传人是黄舜申弟子张道贵,其主要特点是全真道士兼传清微法。
张道贵先为全真道士汪真常的门徒,《武当山志》载,张道贵,名云岩,号雷翁,长沙(今属湖南)人。至元(1264~1294)间入武当,礼汪真常为师。随后又‘同(叶)云莱、洞阳(刘道明)谒雷渊黄真人(黄舜申)得先天之道。归五龙宫,潜行利济,门下嗣法者二百余人。行其奥旨,唯张洞渊(张永清)焉,终于自然庵。‘可见张道贵是兼传全真与清微的道士。
叶云莱与刘道明也是黄舜申弟子,同样是兼传全真和清微的道士。据上书所载,‘叶云莱,名希真,号云莱子。辛亥年(1251)三月初五日巳时生,唐天师叶法善之后裔。生于建宁(今属福建),得清微道法之妙,避兵迁古禳,入武当山。
至元乙酉(1285),应诏赴阙。……至元丙戌(1286),钦受圣旨领都提点,任武当住持。‘‘刘道明,号洞阳,荆州(今属湖北)人。与叶云莱同师雷渊黄真人,授以清微上道,居五龙(观),搜索群籍,询诸耆旧,纂为一书,命曰《总真集纪胜录》。‘
张、叶、刘等人下传张守清,清微法由此更盛。张守清也是一身而二任的道士,先为全真道士鲁大宥(或作有)弟子。陈友珊《长春道教源流》卷七云:张守清,‘名洞渊,号月峡叟,宜都(今属湖北)人。幼习举子业,未成,弃去,更为县曹掾。年三十一,……闻鲁洞云(大宥)名,投礼出家。
洞云传以道要。……后由张云岩(道贵),复得叶云莱、刘洞明之道。至大三年(1310),皇后闻其道行,遣使命建金箓醮。
皇庆元年(1312)春,京师不雨,召守清至,祷而雨。逾年春不雨,祷而雨,又祷又雨。两京大悦,赐号体玄妙应太和真人。赐虚夷宫额曰:天一真庆万寿宫。置提点甲乙住持。延皊元年(1314)春,奉旨还山致祭,管领教门公事。‘由于张守清在当时颇有名望,所传弟子又多,故被后世清微派北系道士尊为一代祖师,《清微神烈秘法》所列‘师派‘,在黄舜申之后,即列:叶云莱、张道贵、张守清,张守一。
张守清弟子最著者有张悌、黄明佑、彭通微、单道安等。
从他们开始,清微派的传法即由元入明。张悌,字信甫,号无为子。浙江象山人。奉亲能备孝养,早从方士学。既壮,出游南粤北燕,后止武当,师张守清。守清启以道要,署为首众。三年而化。黄明佑,字太霞,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人。
‘早岁抗志烟霞,历诸名岳,礼武当太和张真人(张守清),嗣清微法派,凡有祈祷,无不感应。‘彭通微,‘原名宏大,号素云,河南汝阳人。大德十一年(1307)二月十五日生。年十二,事刘月渊为师。至正四年(1344)游武当山,时太和张真人主紫霄宫,素云服劳执役三年,得真人授炼气栖神之旨。……明洪武十四年(1381),始至细林山,结茅居之。……
明太祖遍求天下高人,有司以闻。二十七年(1394)秋八月返真。是岁中使入山宣召,以羽化闻‘。单道安,‘均州人,从南岩张真人(张守清曾住南岩天一真庆宫——引者注)学,精究道法,执弟子礼,勤恳弗怠。……洪武初,游西华、终南诸山,仍居重阳万寿宫。一日,以所授玄秘付与门人而去,弟子李素希携冠履葬于五华仙茔‘。但此后传承情况缺乏记载。
明初除张守清弟子传清微法外,还有其他武当道士传清微雷法。如金台人李德渊(号古岩),‘自幼入陕西重阳万寿宫出家,《道德》《南华》三教经书,得其要旨。壮年游武当,于紫霄宫礼高士曾仁智为师,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理,知体用之源。徙居元和观。洪武二十三年(1390),湘王来谒武当,嘉其有修炼之功,赐住荆州长春观。一日,谓人曰:吾将返矣。作颂曰:‘八十余年光阴,不染不著‘。黎一泉,均州人,‘幼出家于紫霄宫。元末游江右诸名山,访道寻师,……
再谒毛公坛、张公洞,得林屋洞天王无伪授以太极上道清微底(法)妙,仍归紫霄宫,八十余翛然蜕去‘。简中阳,字钦和,武昌人。‘不喜荣达,得异人授以中黄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1391)来武当,居紫霄之巅,辟谷坐忘,葆和养素,江右学人闻风而至,见其才器,可入道者必纳之,于是道价益增。永乐丙戌(1406)召见,问以玄帝(真武)升真事迹,一一奏陈,赐以祠部护身符牒。还山后隐于福地峰之上,杜门守静,凝神太漠。一夕,……端坐而去‘。
前述南传一系,至元末,传至赵宜真(?~1382)。宜真,号原阳子。其先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元时徙安福(今属江西)。早业儒,后入道。初师清微派道士曾贵宽(号尘外,黄舜申嫡传),嗣清微法;继师道教南宗和全真道士,得南、北派内丹之学;又师徐异,得净明忠孝之道。师承多途,所传亦杂,但他对上述诸派的理论多有所阐扬。如他曾据师传,再补以他书,对清微雷法、斋法,加以整理,疏解,并对其理论加以阐发,作《玉宸登斋内旨》《玉宸经法炼度内旨》等篇。强调道为体,法为用,道与法皆具于我心。心地诚明,就能通天感神,‘天人合德,此感彼应‘。如奏章斋科,首在于存思凝神,方能感通天地,如果相反,‘但以宣科念咒、掐诀烧符、令色华音、驰心外想为务,徒以乱其神思,困其肢体,……尚何望有所感格哉!‘超度亡灵也如此,‘矧鬼神之于人,非可以声色相通,惟可以心诚相感。若我悟,他亦悟;我迷,他亦迷。其幽冥境界,亦随心念化现。我心昏昧猥小,则幽冥之境亦成夜府穷乡,我心广大光明,则幽冥亦成天宫净界,我能修持正道,则鬼神感悟,亦返邪归正矣‘。由于赵宜真对清微道法多所阐扬,故后世清微派南系道士奉之为一代祖师。如《道法会元》卷三十二《上清龙天通明炼度大法》和卷四十六《上清神烈飞捷五雷大法》等中,皆在黄舜申之后,列熊道辉、彭汝砺、曾贵宽、赵宜真。
赵宜真所传弟子中,以刘渊然为最著。刘渊然(被净明道尊为第六祖)传邵以正,邵以正传喻道纯、胡守法。刘、邵、喻、胡诸人皆是明代有名道士。刘渊然在永乐间受命任道录司左正一,仁宗朝被封为‘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宣德初,进大真人,领天下道教事;邵以正在正统中迁道录司左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间,赐号‘悟玄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喻道纯在成化十年(1474)受封为‘体玄守道安恬养素冲虚湛默演法翊化普济真人‘,任道录司左正一,领道教事;胡守法在成化十一年受封为‘冲虚静默悟法从道凝诚衍范显教真人‘,弘治改元,授道录司左正一,掌道录司事。以上诸人皆通法术。但诸传中皆未注明曾受清微道法的传承。故在赵宜真之后,清微派南系的传承如何,现尚难于稽考。
《东岳庙志》之‘灵济先祠神牌表‘,列有明代清微派的历代祖师,为:故始祖南京朝天宫道录司右玄义禹贵黉,称为‘明朝清微派第一代‘。其下有‘皇清羽化清微派第四代‘刘守谊,第五代都全皊、李全安、朱全皊,直至第十五代庞源本等。据上面第四代神牌所书‘皇清‘二字推测,从四代至十五代,盖皆为清代清微派的传人。但皆无事迹可考。且此‘神牌表‘中称道士禹贵黉为清微派第一代和始祖,又与上述南毕道、黄舜申等不相接,或许是清微派传至明、清时所分衍的支派。
闵一得《金盖心灯》卷二《吕云隐律师传》中,又记有清微派第二十三、二十四两代传人。该传云,全真龙门派第八代律师吕守璞(号云隐)之父吕贞九,在明末清初弃儒为道,嗣清微法,为第二十三代法师。吕守璞在十七岁时,受其父传清微法,其后才拜龙门派七祖王常月为师,入龙门派。
故该传曰:‘师(吕守璞)于清微为二十四代,于龙门为八代律师。‘他下传弟子吕徵,为龙门派传人,但不知并传清微法否。且此二十三、二十四之代数,又不知上承何人。明中叶后,道教衰落,清微派详情也就难以考知。
神霄派
神霄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产生于北宋末,流传于南宋至元明。
‘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该经根据古代天有‘九霄‘、‘九重‘之说,指认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并对之作了如下的描绘:‘高上神霄,去地百万。……
神霄之境,碧空为徒。不知碧空,是土所居。……况此真土,无为无形。不有不无,万化之门。积云成霄,刚气所持。履之如绵,万钧可支。玉台千劫,宏楼八披。梵气所乘,虽高不巍。内有真土,神力固维。太一元精,世不能知。‘可见神霄是指道教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神霄道士以此名其派,盖取其高远尊贵之义。
神霄派的创始人,为北宋末道士王文卿。据《冲虚通妙侍宸王先生家语》称,王文卿,字予道(或曰字述道),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自称早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清真洞天(或曰在水泽),遇一老妪(据说是电母),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汪君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据赵与昔《宾退录》卷一《林灵素传》载,永嘉道士林灵素曾向宋徽宗推荐王文卿。该《传》云:政和六年(1116年),京师大旱,上命林灵素乞雨,未应。蔡京奏其妄。林灵素奏请徽宗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谓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数以修政练兵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高宗即位于江南,闻文卿犹在世,累遣使征召,不赴。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卒。
在神霄派创建过程中,林灵素对该派亦有建树。据称,他游西洛时,路遇一道人,姓赵,与之交游数载。一日,道人去世,遗囊中有书三册,名曰《神霄天坛玉书》,或称《五雷玉书》,写明‘付与林某‘。后复见赵道人,告之曰:‘予乃汉天师弟子赵升也。向者所受《五雷玉书》,谨而行之,不可轻泄,即日为神霄教主雷霆大判官‘云云。据说该书‘有神仙变化法言,兴云致雨符咒‘,林灵素得此书后,‘豁然神悟,察见鬼神,诵咒书符,策役雷电,追摄邪魔,与人禁治疾苦,立见功验。‘政和六年(1116),因徐知常引荐,被徽宗召见。为了迎合徽宗私意,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号长生大帝,陛下是也。‘
徽宗大喜,诏将福宁殿东所建之玉清和阳宫,改名玉清神霄宫,诸州之天宁观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中祀长生大帝君(实为徽宗)、青华大帝君像。由是神霄派声势益盛。
张陵第三十代孙张继先亦对创建神霄派有贡献。张宇初《道门十规》称:‘神霄自汪、王二师而下,则有张、李、陈、白、萨、潘、杨、唐、莫诸师,恢弘犹至。‘其中的张,即指张继先。张继先撰有《明真破妄章颂》,以阐发雷法理论。
神霄派为了标榜其教之古远,称其教源出于神霄玉清真王,或玉清圣境元始法王,火师汪真君则为阐教之祖师。宣称王文卿之法术即为火师汪真君亲传。但火师汪真君何许人也?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五《火师汪真君传》载,汪真君,名子华,字时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生于蔡州汝阳县(今属河南)。年四十,而三举不第,乃弃儒学道,与颜真卿同师白云先生李约,再师赤城先生司马承祯。后遇安禄山之乱,弃家南游,住南岳祝融峰下修道,九年不出山。再遇紫虚元君幸南岳,授以至道。再修二十八年,丹成道备,于德宗贞元五年(789)飞升。据此,火师汪真君虽有其人,但无传习神霄雷法之事迹;然而有关王文卿之传记皆云其于北宋末亲授王文卿劾召雷雨之术。但此时去枉真君逝世已三百余年,何得亲授?由此可见主文卿辈劾召雷雨之术,并非出于火师汪真君,实乃王文卿辈之自创,因而神霄派之历史,也只能始于王文卿。
神霄派以传习五雷法为事,谓行此法可役鬼神,致雷雨,除害免灾。这是神霄派区别于其他道派的主要特点。其理论基础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