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集在乌鲁木齐的第57集团军的169、170师,同样经火车转运后,在装甲运兵车和强龙I的运送下直扑西线的指定目标-印军部署在扎达西北部的第四整编山地师。这二个集团军的重型坦克全部留在后方基地,装备了大批的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战车和装甲车。
——成都军区的第47集团军,以他们的快速部队141师为先导,迅速地直奔东线的目标-印军部署在邦迪拉东北部的第七整编山地师。
——第48集团军也以快速部队144师为先导,迅速地扑向印军部署在瓦弄西北部的第八整编山地师。这二个集团军的重型坦克则将在他们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后,从缅甸运到他们手中。
——第46集团军也在兼程赶往拉萨结集,准备投入东线作战。他们的不少部队是由征用的民航机空运的。还有不少民航货机在昼夜向拉萨运送物资。
——四条进藏的公路全部由工程兵部队接管,投入巨大的力量确保良好的路况。并以先进的设备指挥调度运输。大批的强龙I满载着人员和物资昼夜在公路上飞驰。他们有力地保障着前线部队的高强度、高消耗的作战。
——后续部队也在紧张地调动。我军的统帅部完全清楚,为了达成最终的目的,并保住胜利成果,至少要派遣40万大军,高强度的作战至少要进行4个月。只有兢兢业业地做好后勤保障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这场战争的规模,决不是1962年时的边境反击战可比拟的。
陆军是我军的主干,以其坚强的防御能力,灵活而快速的穿插攻击力著称于世。当然指战员在苦战时表现出来的的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不但始终激励着国人,也令与其交过手的敌人胆寒。不过美国的资深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争已不是单凭勇敢就能取得胜利的,当然解放军也取得了一些先进的装备,但在任何情况下,解放军必须继续开发军事准则,以便确定如何使用这些新型装备,然後,还必须建立训练常规和程序,以便使指战员能够有效地使用这些新的装备。解放军距离能够有效地打一场局部战争,还有至少十年的路程要走。即使十年之後,解放军也还是一支防御为主的力量,几乎没有能力在其所在的亚洲太平洋角落以外地区发动有效的军事行动。他们还认为:在目前,解放军尚无法有效地实施自己的局部战争战略。中国军队还无法在其边界以外的任何地方进行持久的军事行动。而且,在今後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解放军也仍然很难具备这样的能力。
印军的高层自己通过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军队当年能打败自己,主因是印军的准备不足,装备太差。经过四十多年的精心准备,在印中边境地区,印军在炮兵火力、空军前沿基地、步兵兵力和训练水平远远超出中国军队,后勤支持方面更是占压倒性的优势。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中国当年的“撤军、交还缴获的武器”的惊人之举,完全是因为毛泽东意识到,中国军队不可能在那里持续作战,为了避免彻底的失败,才以退为进搞出来的花招。
那么我国的陆军在这次的反击战中能有什么表现呢?
错那宗东南北京时间7:03
这一带的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六千多米,地形是世界上最崎呕不平的,根本不是打仗的地方。即使在探险家眼里,这里也是“地球最后的秘境”。陡壁、恶瘴、密林,春季里低洼处巨蟒和毒蛇已开始活动,开始消融的雪山冰原导致江水开始咆哮,尽管还在旱季深谷里也是阴雨沥沥。这就是藏南地区的作战环境。在这参天古木挂满松茸,热带雨林托举冰川,粗藤盘折,荆棘载途的地域隐蔽着我军的一支部队,山南军分区的第2守备团的第1营。营长王克成少校在夜暗中注视着小河对岸不远处的1个印军哨所,他身旁的“电甲虫”指挥车的荧屏上显示对面的印军没有异动。他在等待进攻的命令,在激战前的时刻心情终于平静下来了。我军的不少职业军人毕其一生从未上过战场的所在多有,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场共和国的保卫战对一位职业军人来说是极为幸运的。
王克成出身于川西的一个农家,从保定步校毕业后立志毕生从军创建自己的功业。虽说是一名有志青年的冲动,但他在扎扎实实地努力。在他的要求下来到了西藏戌边,在独立师得到锻炼后,又主动要求来到了前线的守备团工作,令他的老同学、老同事们大惑不解。藏南边境的守备条件十分艰苦,这里山高谷深、丛林茂密,交通极为不便,雨季和雪季都会造成补给的中断。他在连长任上就率领部队努力改善守备条件。新的成员来到连队的第一天,他总要带他们去前线的哨所,看印度入侵军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哨所,通过望远镜观看印军修建的庞大的工事群。他自己每次都在内心深处感到震撼,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印度大规模扩军,在中印边境的入侵印军也在跃跃欲试,大肆扩建整编山地师的基地和前沿的攻击基地,并不惜耗费巨资改善各基地之间的山区公路。印度移民的农牧场也越来越逼近停火线。这一切都令他忧心如焚,不断向上级报告入侵印军的情况,也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建议。
作为基层的指挥员,他也感受到中央越来越重视边防建设,前二年团里建成了设施优良的基地,还投巨资改善了通往前沿的山地公路。这二年的变化确实大,职业军人已占了绝大多数,近年了待遇大幅度提高。守备团的装备得以优先更新,大批“电甲虫”、TJ-1火力突击车、自动榴弹发射器、反装甲导弹、火箭筒装备到连队,指战员士气大振,练兵热情十分高涨。去年底陆续运到的“小强龙”越野车更是令他们欣喜若狂,这些载重2吨,3轴6轮、重心低矮的小型越野车最适合这里的险恶地形,6台强劲的电动机使它们可以轻松地爬坡涉险,结构坚固,机件极少维护非常简单,驾驶也很简单,电动机根本不惧这世界屋脊稀薄的空气,而且没有噪声。王克成感到中央的措施非常有效扎实,这批电动装备极大地改善了守备团的打击力量,他感觉到中央的方针绝对不是被动的防御。
今年初他刚提升为营长,守备团首次装备了8架电动直升机,营连级干部轮流培训空地协同作战的指挥,连队里也选拔人员学习地面引导直升机攻击的技术,还得到了改装的“电甲虫”协同指挥车。在这世界级的险恶山地直升机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过世界上也没有在这样的地域使用直升机作战的范例。王克成也没有被动地学习条例和规范,他认为在中印边境地区可以更好地发挥运输直升机的作用,提出建议用直升机把迫击炮等轻型火炮运送到敌军阵地周围山上的有利阵地,然后不断地运送炮弹,在山上或直升机上的炮兵校正员可以指挥火炮居高临下地实施精确打击。因为我们的电动直升机隐蔽性好,可以做到出敌不意。敌军在山顶的工事不多,也很容易被攻击机或直升机摧毁。教员和上级领导都很重视他的报告,在研究实施的战术。
不久他们的战士还被送到基地集中训练使用激光枪、雷达波照射器为被动制导的导弹和滑翔炸弹制导的技术,当王克成看到演练场上一颗颗炸弹、导弹在战士的引导下逐一摧毁目标时,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看来中央“打赢”的决心已经要转化为行动了。他仔细地研究过上世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全过程,那时不要说轰炸机,就是战斗机、侦察机也没有动用过,至于后勤,那大多数是靠人力和部分畜力。比较起来现在的准备要充分得多。
当印巴局势紧张起来时,守备团和独立师立即奉命进入临战状态。指战员加快了新型通讯设备、电脑网络设备的使用学习,他深感守备团指战员实施职业化的重要性,电脑控制的无声迫击炮,超轻型榴弹炮等先进武器源源不绝地送到了他们手中。指战员们无不感到战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他们的血液循环和呼吸都在加快了。他们看到网络上印度人还在大叫大嚷“中国人面对强大的印度军队绝对不敢动手,他们将像1971年‘观赏’第3次印巴战争一样,袖手旁观第4次印巴战争。”无不感到可笑。
第4次印巴战争一开始,中印边境地区的印军加强了挑衅活动,侦察机、直升机活动频繁,前线的基地在忙着储备战争物资,印军还不时到我军的哨所来挑衅。王克成他们则与印军针锋相对,进行回击制止,上报的资料成了我国政府抗议照会的铁证。大批侦察兵潜入印军阵地进行慎密的侦察。战士们十分激动,纷纷向领导请战,王克成始终在引导,让全营保持高昂的士气。这几天印军突然收敛了,整个停火线都平静了下来。王克成却认为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
昨天终于盼来出击的指令,王克成和营里指挥员在团里再次按照预案,在电子沙盘上进行了战术演练。他们营承担的作战任务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作为团的主力他们得到了4架直升机的支持,将连续突破印军的3个据点群,推进到邦迪拉东北方的印军第七整编山地师基地的正面,为独立5师开辟攻击的通道。攻击路线的直线距离是35公里,但在这险峻的山区实际路程要超过50公里,不少路段的高差在1200米以上,指令他们必须在5小时内攻击到达预定地段,每小时的推进距离是10公里!团的2营和3营分别在他们营的两侧攻击前进,扫除其余的印军哨所和据点,阻截那些印军对中路的增援。4营是预备队,王少校当然不想让预备队来支持他们。
王克成营长把1、2、3连组成轮番突击的攻击阵营,4连作预备队。他让实力最强的1连作前锋攻占5公里外的印军A集群据点,经侦察那里是1个连的印军,筑有32个火力点,有防空阵地。1连得手后,2连即穿越这里直扑13公里外的B集群据点。在这个地区并没有多少可通行的路,这条路算是到第七整编山地师基地最“好的”通道,两侧虽有些枝杈的路,有几段还得借助这条路绕过去。可见2营和3营也是很艰苦的。B据点的规模要大得多,有1个连的兵力和1个营部,至少有41个火力点,还有炮兵阵地、防空导弹阵地和1个直升机停机坪。2连得手后,再由3连穿越过去,继续攻击17公里外的C集群据点,那里也是1个连的兵力,同样有大批的明暗火力点。一旦攻占了这连串的印军前沿据点,他们就直逼印军第七整编山地师的基地。独立5师的地面攻击部队将沿着他们开辟的通道到达攻击地域,会同47军的141师等部队围攻印第七师。他们营以及整个守备团将回师扫荡这一地区的各印军据点,并保障这条重要通道的畅通。他们将创造陆军在山地作战中推进速度的世界记录。
现在前指的攻击指令终于下达,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刹那间王克成少校只觉得热血沸腾,同时感到地动山摇。营部的120、82、60迫击炮以最大的射速向与他们对峙了几十年的印军哨所和A集群据点发射炮弹,团部的炮兵则以105毫米榴弹炮猛轰B集群据点,第5独立师配属的155加榴炮和火箭炮以密集的火力砸向C集群据点。大批炮弹和火箭弹划过夜空的景象十分壮观。在炮弹出膛的同时,配属给1营的4架直升机也腾空而起,2架Z-9各搭载了1个炮兵校正小组飞奔A、B二处据点群周边山上的预定地点,2架WZ-10则在前面为他们开路。到了地头发现那里山上并没有印军,于是WZ-10立即投入对A据点群的打击。每个炮兵校正小组有10个人,2名是校正员,还有2名是引导员,他们有激光指示枪、雷达照射器,其余6人负责保卫,有轻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步枪。他们一着陆立即分在二处,以夜视仪、热成象仪来搜索目标,校正炮兵的射击。Z-9迅速返回,第二次把第3个炮兵校正组送到了C据点群周边的山上,还把1个迫击炮班送到了A据点群周边的山上,他们的2门无声60炮不断地向印军阵地准确地发射炮弹。接下来Z-9的首要任务就是抢运重伤员了,这是条令规定的,抽空才能运送迫击炮班或炮弹。
不久,各炮兵阵地就开始收到前方校正员的指令:“120、120,向左4密位。”
“82,82,延伸50米!”…
那些炮弹如同长了眼睛一样,准确地砸在印军的炮兵阵地、高炮阵地和防空导弹阵地上,印军隐蔽的火炮刚一开火就遭到压制,尽管在两军的前线据说印军的火炮占了优势,可是根本没有还手的机会。印军也无法在阵地内活动,一经我炮兵校正员用夜视仪或热成象仪发现,就会遭到致命的打击。
印度炮兵的确发展十分迅速,已在中印边界地区取消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