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南海舰队接收,命名为“秦山”号和“琅琊山”号,它们每艘可搭载8艘登陆艇,有强劲的指挥系统。这些新锐两栖舰数量太少,这次也是实战练兵性质参战,以利对它们的进一步改进。而且专家们指出,以电动直升机的长航程而言,200-300公里宽的台湾海峡不一定需要两栖舰作平台,由大陆一侧的洞库基地出击或得到补给也是可以的。
我军为了满足两栖作战的需求,早自1955年便开始发展新的登陆舰艇,建造大量的中小型登陆艇、战车登陆舰或两栖突击舰,到本世纪初两栖突击舰艇超过500艘组成的约240艘的登陆艇群。
当然预备役登陆舰艇的数量也很庞大,除了自己建造的上述舰艇老旧退役的,居然还有13艘美制山;可能是世界上硕果槿存的此类美制两栖舰艇。
令国际战略家不解的是,自从宣布了统一的截至日期后我军并未大规模制造此类舰艇,仅仅增加了2艘072II和一些榆海级。要知道台海登陆战可能是二战后最大的两栖战啊,完全会超过朝战时仁川登陆战的强度。我军上层意识到此类登陆舰艇不久将退出两栖战的主流,决定以最高效的改造手法来突击提升我军的两栖输送能力。近年来东南沿海的几十家中小型造船厂被军方征用,对所有的登陆舰艇,包括部分适用的预备役舰艇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改造。首先是动力部分全部换上了全电推进的系统,全部加装有三防能力的半导体空调系统,此举化钱不多,效益极大。
舰艇用的电动机重量不用讲究,电机的防水问题也不难解决,就是金龙电池贵一些。改造后危险的噪音和红外特征消失了,舰员可减少,他们和搭载的突击队员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速度还有了不小的提高,大中型的可提高2节,小型的则可提高3-4节。小登陆艇群的改善最明显,原来机声震耳、潮湿、闷热的舱室,变得安静、明亮、空气清新,那些小艇还增加了载重量。由此还“挽救”了大批退役的舰艇,因为它们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因为复杂的动力系统故障太多,现在反正是要拆除的,也就无所谓了。
其次是加装“北斗”卫星导航装置和数据链,并为9艘琼沙级和8艘072型加装了瓷钢制作的直升机起降平台,可以起降CH-47D等型直升机。
自卫、压制武器系统也作了重大改进,25艘大型登陆舰装备了防空和登陆指挥系统,可以通过数据链统一指挥舰队的防空武器,航渡时在中低空构建有效的防空网络。也能在抢滩登陆时协调舰队的压制火力。而中小型登陆舰艇则有一半换装了大口径火箭炮如83式273毫米火箭炮、A-100式300毫米火箭炮等,大大加强了压制火力;另一半则换装了“雷霆30”超级速射高炮,在协同指挥下多艘艇的集射火力在3000米低空有很高的命中率。
我军只化了很少的经费就把登陆舰艇的吨位提高到近10万吨,而且是旧貌换新颜大幅度提升了舰艇的性能,成为一支活力四射两栖舰队。当然它们只能用于近海的两栖战役。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把那些不再适用的200多艘登陆舰艇,包括那11艘美制“山字”级坦克登陆舰,全部拆除了发动机改装了电动推进系统,尽量简化操纵系统,下层舱室尽量填充了泡沫塑料。舱面上安装了“微波炉雷达”和程控/遥控发报机,还有能逼真地模拟炮火和导弹发射的焰火弹装置。一艘小艇只要2-3人即可驾驶,大中型的也只要5-6人,救生装置当然非常齐全。它们属于伪装部队控制,在台海战役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只是陆航兵团和登陆舰艇越海也是需要掌握海峡制空权的,那么我空军的战力能达成这一目标吗?
空军司令员连祈星大将斩钉截铁地说:“在第二炮兵的支持下,我们空军有绝对的把握在前期掌握海峡的制空权,在2天后可以把制空范围扩大到全台湾岛。美军的3百多架舰载机救不了台独,由于我军已经控制了巴坦群岛,美军特混舰队被迫把阵位向东偏北移,航母都在台湾岛以东350公里处。舰载机离开海峡中线至少有5百多公里,超级大黄蜂的空战作战半径约1千公里,在战区的活动时间就不会太多了。我军可以在战区调集240架包括苏-35、苏-34在内的歼-11系列战机,80架包括歼-8Z、歼-8M在内的歼-8系列,500架包括歼-7Z在内的歼-7系列战机,700架歼-12M。我军不仅在战机的数量上占压倒优势,而且可以及时补充战损的战机。这些制空战机的性能也不弱于对手,大批飞行员又是经受过实战考验的。
“我军的预警机可以在大陆上空监视战区,而且只要监控180度的空域,岸基大功率预警和指挥雷达同样可以指挥海峡上空的空战。而美军的舰载预警机必须要全向监视空域,留空时间也无法与陆基预警机相比。至于台军的E-2T就不知道能否升空了,升空后还有没有机场再着降更是大问题。我们的歼-17隐形小飞机更是美军舰载机飞行员的恶梦…”
我军的这支空中劲旅二年来横扫印度、中南半岛、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建下了不朽功业,台军的那些在演练场上练出来的菜鸟只够给他们填牙缝的。美军的舰载机联队也不能改变力量对比,320架舰载机至少要40架担负舰队警戒,美国人至今也没有把握对付隐形小飞机的偷袭;那么受弹射条件的限制,一波能出动120架也就不错了。现在美军使用冲绳基地也受到了限制,一波能出动的F-16、F-15、F-22的数量也不会太多。更主要的是美军也没有多少王牌飞行员,朝鲜战争后他们从来没有找到过象样的对手。双方将有得一拼了。
至于空中压制火力那更是我方大占优势,根据第二次中印战争的经验。在导弹和远程火箭炮对台军防空系统和机场的首轮打击后,我军隐伏在福建沿海崖岸后的12架“逆火C”、120架“飞豹”和更大数量的Q-6、EQ-6机群只要10-20分钟就可以在超低空掠过海峡,再次猛击残余的目标,台军要作出反应是相当困难的。而台军或美军的对地打击力量欲通过我由预警机、地面预警雷达和侦察机组成的预警网,对我沿海或纵深目标实施有效打击,不说不可能也是极为困难的。
连司令员提到了二炮的支持,那么台海两岸的导弹战前景又是如何呢?不但台军的那些“天戟”导弹没戏,而且美国人弄的***根本也发挥不了作用。倒不全是我军的M9、M11、DF21之类的导弹厉害。首先台独是名不正言不顺,迫使台军以及协防的美军都不可能搞先发制人的主动进攻,而只能被动挨打。当然,如果美军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也可以来个后发制人。可惜,我军伪装部的高手部署了如此多的假目标,让美军无从下手。那么像海湾战争那样把特种兵投送到我军的后方,为被动制导的导弹指示目标行不行呢?作者本人估计五角大楼大概想都不会想这种自杀的计划。
二炮的战役任务就是摧毁台军的防空系统:爱国者导弹阵地,还有那些复仇者防空导弹、天弓导弹、鹰式导弹、天剑与雄风导弹的阵地、预警雷达、机场、野战机场。一旦抑制了台湾空军,那么我海空雄鹰就可以稳当地收拾残余的台军战机了。那么台军的E-2预警机呢?那指定是特种兵部队的任务了。二炮在此战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试验以DF-21K摧毁美军舰载预警机E-2、鹰眼2000和E-3的技术。后文有详述。
不过二炮还有一支强力的同盟军:超远程火箭炮部队。说起来火箭炮的老家就是我国,只是到了近代我国在该项技术上远远地落在了西方的后面。前苏联在火箭炮一道上造诣很深,一款“喀秋莎”火箭炮震撼全球军界。当美军等西方国家热衷于发展导弹――精确打击武器时,前苏联和俄国仍在发展火箭炮武器。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钱的问题。俄国的1枚300毫米火箭弹售价1万美元,同等威力的“飞毛腿”25万美元。美军的火箭弹与同等威力的导弹的价差为1:30。
我军受前苏联的影响十分重视火箭炮的研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研制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十分轻便,它们在越南战场上大显威风。由于我国广泛援赠亚非国家,被誉外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火箭炮。为不少国家仿制,甚至南非都自行仿制,我军知识产权遭受最大侵害的大概就是此款武器了。
其后我军还研制了几款122、130毫米火箭炮,但不久就落后于前苏联和西方。主要是射程和命中精度,前苏联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的“旋风”300毫米火箭炮,射程70公里,在火箭弹上加装了自动修正系统、简易陀螺导向加燃气发生器,精度就达到了1/310。
1983年我军研制成功的射程为40公里的273毫米火箭炮,标志在这一领域技术上的突破,增加了射程和精度。九十年代中又推出了300毫米的A-100火箭炮,射程100公里。而且相当轻便。
进一步发展而成的WS-1B射程达180公里,并以航天、导弹电子技术提高精度,它的精度则接近千分之一……火箭弹的成本仍然比导弹低得多。向中东国家出售时引起了国际军控界的重视,它的射程已达到地地导弹的界限。
从福建平潭至台湾新竹直线距离140公里,从福建沿海至台北最近为160公里,至基隆为180公里,WS-1B都可以发挥作用。至于1999年底研制成功的406毫米超远程火箭炮更是独步世界,射程达到360公里,它们部署在福建沿海地区足以覆盖整个台湾岛。似乎是为解放台湾量身定做的。
而被台军捧上天的美军M270火箭炮,以270毫米弹径在发射子母弹时射程仅为32公里。那么美国为什么不发展呢?原因无它,因为他们不想发展这款落后的武器,导弹的精度可以超过万分之一呢。军火商更不想发展此类利润低微的武器。
这二年我军火箭炮的研制人员并未继续大幅度提高其精度,那样还不如发展导弹了。而是以实用技术改进其机动性和降低成本,以便大量生产。这些巨炮的发射管、巨大的火箭弹和装载车都换成了瓷钢建造,并以金龙电池驱动。不但减轻了重量、减少了维护工作量,而且增强了机动性,还增加了隐蔽性。有趣的是那款81式107毫米自行火箭炮也得到了重大的改进,发射药的改进使它的射程提高到11公里,轮式车的改进提高了机动性,重量进一步降低,大量装备了空降军和特种部队。
不过有一项技术值得一提:弹箭分离技术。二炮的中近程战术导弹都改用了这一技术。当年“爱国者”导弹拦截“飞毛腿”时,绝大多数击中的都是“飞毛腿”的庞大的箭身。导弹的推进火箭都要比弹头大得多,不分离的话,目标就大多了。分离后,“爱国者”当然就很难打中小小的弹头,还有一个好处,弹箭分离的时候,都处于2万米以上的高空,那里的空气阻力极小,空的火箭仍然能与弹头一起飞行。这就加大了反导系统的难度,只有当二者降到2万米以下的空域,火箭空壳被稠密的大气层拦截,系统才能识别出弹头。
于是那些4-6米长的火箭弹也变成了两截,当推进火箭燃料燃尽后,弹头与之分离,弹头也有弹翼,在简易控制系统的制导下飞向目标,由于甩掉了庞大的火箭体,控制系统效能更高了。所化的费用并不高。
把WS-1B架在海潭岛和南日群岛就可以把火力覆盖基隆-台中市一线,把08式406毫米火箭炮架在厦门以南的镇海一带,火力足以覆盖台湾南部的西岸地区。这些巨炮可以在各预设的阵地间快速机动,在洞库和大批假目标的掩护下,美军根本无从对它们进行定位打击。可以设想,当上万枚此类巨型火箭弹倾泻到台军的机场和防空导弹阵地时的景象。即使是“爱国者III”也是不能反炮弹或火箭弹的,而且以如此昂贵的导弹来反火箭弹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那么两栖舰队也需要制海权,海军又怎么样呢?
曾友君大将更干脆:“在我军远程火箭炮、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的控制下,台军的舰艇不可能在海峡中生存,至于那支幼儿园级的潜艇部队,更不用想在海峡内活动。由于我军已经控制了巴士海峡和巴林塘海峡,美军的潜艇也别指望到海峡来添乱,再说美军只有核潜艇也不适合到台湾海峡行动。攻击舰队大概是无法与海航或连司令员的攻击机群抢功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登陆的压制火力,以及为登陆舰队提供防空网。…
“舰载直升机和陆战师的直升机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营救在海上跳伞的飞行员,当然还可以顺带抓一些俘虏。我军现在每支攻击/护卫舰队的舰载直升机数早就大大超出了日本人的‘十·十’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