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醒狮 >

第350章

醒狮-第350章

小说: 醒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能有层次地进行拦截,还要充分利用被动防御手段,才能构筑起一个有效的防空系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
    亭可马里基地周边山坡上的被动雷达的位置都是经过计算和实测的,保证它们的盲区最小。而且有2架歼侦-17在关键方向前出到150公里处的11000米高空探测敌机的动向,它们的探测范围也相当大。散布在基地四周的“微波炉雷达”则在接收无线电指令轮流开机,它们不但吸引了大批的反辐射导弹,而且为“冷眼”被动雷达照射目标。敌机的信息源源不绝地输入了防空指挥系统的电脑,电脑自动地或在人工的干预下分配拦截的资源-防空导弹、高炮和弹炮合一系统,对来袭的敌机和导弹进行有效的拦截。并对战果进行快速评析,再根据敌情和自己资源的变化情况作出反应。现在有了先进的敌我识别系统,防空导弹可以与战机协同歼敌,大大地提高了防空的效率。
    基地内圈大批镀铝膜的巨型气球升空,它们改变了导弹或战机所探测到的雷达波的反射图像。不镀铝膜的大气球则挂上了天雷网拦截敌战机或巡航导弹。港内有一批小艇在游弋随时准备施放烟幕和发射箔条弹,另一些无人驾驶小艇拖带着一大串充填了泡沫塑料的十字形镀膜气球,它们可以模拟巨舰反射敌机或反舰导弹发射的雷达波。它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实践证明,我军快速部署的这一防空系统是成功的,船台上和码头上只有1艘德里级和1艘克里瓦克级各中了1枚反舰导弹,损失不大。
    至于海上舰队的防空一向是我军的弱项。海上没有可资利用的复杂地形,战舰的特征太明显了;空射反舰导弹的射程又远大于舰艇的防空导弹;战机甚至直升机的速度都比战舰大得多,它们在空中可以作高速三维运动,战舰则只能在海面上作低速的平面移动。舰队防空确实是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即使以美军的宙斯盾系统也不敢轻易尝试抗击敌机的导弹饱和攻击,而是组成一个多层次的探测和拦截系统。
    我军预警机的高空警戒迫使印军不敢从东方的海上来偷袭,空中警戒战机就可以集中在西部和北部,所以警报一响8架歼-10H能有效地拦截2个方向的印机群。大范围部署的浮球式“微波炉雷达”在海上大显神威,印军的高速攻击机也难以攻击这些与海水一色的目标,反辐射导弹只要偏一点冲入海中也炸不坏玻璃钢保护的这些模拟雷达。预警机的无源探测系统和“天罗盾”的“冷眼”被动雷达更是免除了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可以稳定地发挥作用。
    我拦截机群虽然能将大部分敌机拦截在防卫圈外,但总有部分敌机能发射远程或超远程反舰导弹。此时就得依靠“天罗盾”系统自动指挥控制防空导弹、近防炮系统进行内层拦截。我军早在本世纪初研制的海面阻拦网系统在这次海战中经受了实战的考验。刚接到预警,吉林号、四川号和“广州”号就从坞舱中释放出6艘俄制德萨拉级、4艘“大沽II”级气垫登陆艇,它们当然不是去搞两栖登陆作战,而是利用它们的高速去释放那些导弹阻拦网的。
    有2艘“德萨拉”气垫艇以100节的高速行驶到北部2艘东方级驱逐舰以北2。5公里处与驱逐舰保持平行的航向,只见它们的后部放下了一长串以浮球连接着长链,足有2千米长如同一张超长的渔网。气垫艇仍能保持30节的航速与驱逐舰同步航行。气垫艇自身有2座双37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导弹,有相当强劲的防卫能力。接到导弹来袭的警报后,艇上的操作人员启动按钮,后面的那串物体就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各个氢气瓶向气囊急速地注入了氢气,形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框架,竖立在海面上,每个长20米,高12米,下边离海面3米,上边离海面15米,中间是高强度的凯夫拉纤维织成的网。上部气囊的浮力还足以吊起网上的一些小天雷。气垫艇的动力足以拖带100个连在一起的此类反导弹网。
    自从掠海飞行的法制“飞鱼”导弹在马岛海战中击沉了英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后,现代的反舰导弹都很讲究掠海飞行的高度。当年“飞鱼”的掠海高度为14米,而“白蛉”甚至能在7-12米的高度超音速飞行,而新型“鱼叉”、“花岗岩”之类的号称能把高度降至4米。这对导弹的控制系统的要求极高,一丝一毫的偏差就会让它们钻入海中。当然好处也是极大的,受海面杂波的影响,任何大功率雷达也难以的5-7公里以外跟踪锁定这些在浪尖跳跃的小精灵。这样一来,留给战舰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就极为短促了。此类导弹有2种攻击模式,一种是直接撞击舷壁,此时战斗部为半穿甲型;另一种是在距舰1。5-2公里处突然仰升到500米以上的高空,再俯冲攻击战舰的上层建筑,此时战斗部为高爆型以破坏敌舰的上层建筑和雷达通讯天线,使它们失去战斗力。
    这次印军发射的,既有Kh-41、Kh-35重型反舰导弹、Kh-31P反辐射导弹,也有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弄来的“鱼叉”AGM-84D、AM·39“飞鱼”、P3T“海鹰”、AGM-65F“小牛”等等。护卫东方级的阻拦网拦住了4枚导弹,护卫航母的阻拦网拦住了5枚。那些触网的导弹不是被收拢过来的小天雷炸毁,就是拖着巨网钻入海中爆炸。一张网被弄坏并不影响其他网继续发挥作用。当然有导弹从无网的空间飞过来,战舰的近防系统的防卫角度就大为缩小了,提高了防空的效率。
    我军赫赫有名的导弹快艇和护卫艇这次也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自从埃及的导弹快艇以俄制“冥河”式导弹摧毁以色列的“埃拉特”号护卫舰后,军事专家一致看好导弹快艇,它们很快代替了鱼雷快艇的地位用于反舰作战。本世纪初军方又发现导弹快艇或导弹护卫艇也是很好的防空武器系统,它们可以很灵活地组合成一支有效的防空系统,它们可以通过数据链得到敌军导弹和战机的信息。由于它们可以快速机动,斜装的导弹发射架随时都能瞄准反舰导弹来袭的方向。经过实测,快艇雷达与驱逐舰的雷达在探测那些超低空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性能并无太大的差别,大家都是5-7公里。而垂直发射在对付此类目标时还不及发射架指向的导弹。
    美军的垂直发射系统开创了导弹发射系统的标准化的先河,现在的护卫艇和快艇的导弹发射架或发射筒也已经实现了标准化,既可以发射反舰导弹,也可以发射防空导弹,甚至可以发射反潜导弹和巡航导弹。远征舰队的这些护卫艇和基地的快艇部署在阻拦网的空缺海域,它们在激战中也成功地拦截了7枚反舰导弹,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我航母、航母支持舰和巨型两栖舰装备的SP-1水平发射装置也经受了考验,它们都是以2对1的方式实施拦截的,成功地拦截了5枚漏网的反舰导弹,确保了主力战舰的安全。
    印军混合机群的大规模偷袭,遭我战机的远程拦截、防空导弹的中程拦截,以及阻拦网和导弹护卫艇、战舰近防系统的近程拦截并未取得什么显赫战果。我军1艘海卫级海卫级、1艘现代级驱逐舰各遭1枚导弹的打击,经损管人员的忘我奋战控制住了火势,全部保持了航行能力。我军自行研制的舰队防空系统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印军却为这次行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得到预警就开始行动的歼侦-17和歼-17,绕到了印机群的后方严密地监视它们的动向。当印机群全部离开海岸后,歼侦-17发出了指令,靠近海岸埋伏的4艘041型防空潜艇突然浮升到海面,它们密集地发射了144枚防空导弹从后半球猛烈攻击印机,一举击落了25架印机,并打乱了它们的阵型。印军匆忙从野战直升机基地升空的反潜直升机则遭到歼-17的致命打击。我军在维沙卡帕特南和果阿基地升空的机群阻截了印军北方增援机群的南下通道,印军不敢再出动机群同我决战。因为印巴边境和北部中印边境的印军受到了沉重的压力,空中打击力量被抽空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军的舰载机联队和埋伏在亭可马里、加勒港基地的224架战机痛下杀手,不是简单的拦截,而是来了个围歼。
    印军出动的214架战机,只有16架逃脱了追杀,而且都是那些米格-21、LCA之类的轻型战机。米格…21…93只是改进了雷达和电子设备,以及对导弹的控制,远不及我军歼…7Z的全面改进,所以歼…7Z可以轻松地猎杀米格…21。而那些“鹰”式教练机简直成了歼…12M的靶机。印军准备攻击我潜艇和营救自己飞行员的直升机群也遭到沉重的打击,19架卡-27、海王被击落。那些跳伞的印军飞行员也都落入了我军营救队的手中。印军在短时间内已无能再在南方实施海上决战了。
    不过对印军更大的打击,还不在此。曾友君大将从来也不是只搞被动防御的指挥官。
    特努什戈迪10月11日6:30
    斯里兰卡岛原来是与南亚次大陆连在一起的,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才让该岛脱离了大陆。不过二者仍“藕断丝连”,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的东北端各伸出一个半岛似乎想再次连接起来,二个半岛的中间还有一串岛礁称为“亚当桥”像一条虚线把它们连接起来。特努什戈迪市就座落在印度伸出的半岛的端点上,其东面是斯里兰卡半岛端点上的塔莱曼纳尔市。这二市有汽车渡轮将它们连接起来。
    特市本来是一个不大的市镇,由于印军入侵斯里兰卡,这里成了侵斯印军的巨大补给基地顿时“繁华”起来。这里随时有3万印军在待命补充前线部队的缺员,再加上相关的后勤部门人数就更可观了。这里现在又成了侵斯印军最重要的补给通道。原来补给线是靠海运到科伦坡或亭可马里,一度印军还想使用科伦坡的空军基地和国际机场。可是斯共的游击队控制了科伦坡郊外的大片地区,那些超轻型的155毫米榴弹炮使用增程弹射程达50多公里,还有远程火箭炮都能够得到机场。在夜间还要遭到隐形战机的攻击。在几架运输机被摧毁后,印军就不敢使用机场了。要剿灭斯共游击队又谈何容易。
    航母大战失败后印军得到情报,大批我军潜艇已进入印度的南部海域,连海上航线也不大敢使用了。所以特努什戈迪-塔莱曼纳尔的汽车轮渡航线成了最重要的补给线。这里的码头上堆满了各种补给物资。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么个庞大的补给基地只有2个团6千多人守备,还是以防空为主的。该市以西300公里就是印空军南方司令部所在地-特里凡得琅,印军将这里纳入了统一的防空系统。其他的214、215、216三个师在这里主要是强化训练,准备补充到前方去。这些日子前线的战斗十分激烈,每天印军都有1-2千名伤亡,所以这些师的人员变动很大。
    在北部贾夫纳地区的战斗更残酷。原来10月5日在亭可马里西郊的一处山谷,斯共人民军在当地民众的举报后挖出了3个泰米尔“独立军”与“猛虎”恐怖份子残杀僧伽罗人的万人坑。这里地处热带,虽然埋了没有多少时日,尸体已经腐烂,大多数尸体是身首异处的,实在惨不忍睹。现场报道的女记者都失声痛哭了,被害者亲属更是哭声震天,斯共北方军区司令官德萨维亚气得脸色铁青。挖掘现场向全世界转播后,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不少国家的政要发表声明谴责泰米尔独立军和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为恐怖组织,并谴责印度入侵军纵然这起大屠杀。
    印军当然要洗刷自己的罪名,被迫宣布在“独立军”中清除“猛虎”份子。这些鬼话无人相信,灭绝僧伽罗人是印度上层制订的计划,以便随即吞并斯里兰卡。斯共上层也动怒了,在高僧为这些不幸惨死者的亡灵开设的超度会上,德萨维亚率领他的部下在现场开了誓师会。把在亭可马里地区抓获的1千多“独立军”及隐藏其间的“猛虎”恐怖份子全部处决。斯国政府和斯共中央相继宣布“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为恐怖组织,“独立军”人员不能享受军人待遇。不久他们就开赴贾夫纳半岛,大开杀戒把一个个“泰独”和“猛虎”的基地彻底摧毁,直逼贾夫纳城。
    在我国顾问团的建议下,斯共把类似梅多卡部落的温和派组织起来,成立自卫武装。在“独立军”中锻炼了一段时间的易卡拉、多蒙与他们的伙伴也陆续返回部落,成了泰米尔联合自卫队的骨干。后来还建立了泰米尔自治政府。
    斯瓦希坦帕则急忙调兵遣将,让大批“独立军”回师贾夫纳地区。双方在这一地区展开了血腥的搏杀。我国政府严令我志愿军部队不得参与斯国的内战,仅限于同印入侵军的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