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重生迷梦 >

第261章

重生迷梦-第261章

小说: 重生迷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生意谈妥了,贾元马上又换了一副脸,“你觉得你拍的商业片有灵魂吗?”
    如果不看这家伙的表情,沈正辉绝对以为这家伙是邪教传教的,“你什么意思,能够说得清楚一点吗?”
    “你觉得你拍的片子意义何在呢?”贾元问道,他对于刚才的争论还是不死心,“他们现实吗?”
    “观众们喜欢就足够了。”沈正辉回答道。
    “那么你喜欢吗?”贾元继续追问道。
    “我当然喜欢,不,我应该不是喜欢的问题,我希望我的片子能够表达一种趣味,别人能够领会这一点,我就很高兴。”沈正辉回答道,他拍了拍贾元的肩膀,“大家体会是不同的,我有时候不太适应那种狠狠地刺激我的灵魂的电影,这完全是趣味问题。”
    “按照你的说法,日后偏向趣味的电影会越来越多。”贾元有些较真地问道,“是不是说以后我们就无路可走了?”
    “我可没有这么说,至少我没有说喜欢艺术电影的会越来越少。”沈正辉回答道,“而且我只说的是我个人的揣测,不一定是对的。”沈正辉摊开手说道。
    “你看不起电影节的奖?”贾元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这个……”沈正辉露出费解的表情,“怎么能说看不起呢?”他有些无奈,“我只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会被电影节所青睐,不过我投资的几个动画片拿了不错的奖,这一点我倒是很高兴来着。”
    “艺术电影为商业电影前驱吗?”贾元问道。
    “是互助!”沈正辉强调道,“这就好像两条腿走路一样,偏重那一条腿,最后路都走不好。”
    这家伙自尊心意外地强和敏感。沈正辉在心里面说道。(未完待续。。)
    ps:  昨天晚上windows自动更新,让我的电脑卡的要死,结果晚了一分钟。努力了这么久,功亏一篑吗?我不甘心,今天写了一万字,我做到了!

第275章 作者——编剧预备
    谁都以为沈正辉在这个研讨会上说得东西是针对第六代导演的,大家都认为这是官方组织的给第六代导演的下马威:别以为老子退了一步,招安了,你就牛起来了,我马上叫一个票房抵得上中国全年票房的人来给你们上一课。以后还是给我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拍正儿八经的片子。
    大家本来以为意思是这个来着。这次谈话之后还出了一个文字版的会议纪要,把第六代代表人物的尖酸刻薄去掉,仿佛也像模像样的一个真心实意的探讨中国电影发展的研讨会,而且主题是商业发展。公开版的会议纪要特别请三大导演各写了一部分内容作为附加的东西发上去。也起到了为三大导演的商业片造势的目的,沈正辉所提供的资料数据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纪要里面,让导演们理直气壮地表示,咱们将来就是要赚钱,还是要赚大钱,要拍出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掏钱看的大片。
    沈正辉所说的把握时代的脉搏的内容没有人看进去,大家都看到了只是对好莱坞大片的总结,和对于日本市场的描述。小日本已经被美国占领习惯了,不在乎再多几个中国人,沈正辉已经插上了旗了,其他人也想着能够分一杯羹。
    在沈正辉没有出现的世界里,是张导演给中国电影狠狠烧了一把虚火。现在沈正辉前面的几亿国内票房,全球三亿美金票房的成绩把这把虚火烧得更旺盛了。国内的电影市场确实像比较前几年在好转,但是这种好转更大程度上是沈正虎带动起来的。甚至可以说,他一个人就可以拉动国内电影市场1/3的份额,更不要说如果再把那些刷小朋友的动画片算上了。
    这一次三大导演也是信心满满。张导演算是初步尝试到了商业化武侠片的甜头,他对于沈正辉所说的特效镜头和后期制作最关心。另外两位导演也朝着中国人看的最多的动作片去了,而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古典的背景。这从根本上还是没有跳出原来的藩篱。张导演拍摄动作片成功了,他还要继续拍摄这类片子,于是另外两个不服气的家伙也一头扎了进去。沈正辉作为例子大概太不具备典型性了,这家伙的票房太古怪,即使模仿也很难取得可复制的成功,导演圈也不是没有研究过沈正辉。但是看这家伙都能逼着杰克成改编表演的习惯和风格,这还真不是普通人能够模仿来的。
    三位导演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明星云集加大场面来宣扬自己电影的大片成分。他们偏听地没有把沈正辉所说的核心内容听进去,不过即使听进去了他们大概也不会理解。什么是时代的脉搏,和他们一辈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生人的家伙想看什么?他们大概看电视剧就能够满足了,郭导演不是拍出了《大宅门》 了吗?七零后、八零后想要看什么?他们不就是看武侠片长大的吗?男人要看的都是美女,女人要看的都是帅哥,三位导演处在如此之高的江湖地位上,根本不怀疑自己名气的号召力。
    第六代导演们倒是注意了沈正辉把握时代脉搏的说法,不过他们文艺化的思维和商业化的思维颇有差异。导演们想到的不是观众们喜欢的题材和已经为观众们关注的社会文化。而是另外,他们觉得所谓的把握时代的脉搏就是记录时代,异常的幸福生活当然没有必要记录,值得记录的都是这个时代最悲惨的一面,是这个时代最底层人群残酷的生活的一面,这才是电影具备冲击力最必要的前提。至于沈正辉所说的商业化的东西,既然都是记录这个时代最惨的一面了还要什么商业化的手段?按照残酷的现实拍就是了。
    于是这场会议其实演变成了两条歧路,而且都是越走越偏的类型。事实证明,只有更年轻的导演。没有受到历史束缚和外界束缚的导演,才有可能拯救中国的电影市场。这个壮举,最终只能靠香港人和更年轻的导演,或者转业的导演来实现来实现了。
    沈正辉暂时不去中国电影的发展了,这和他没有关系,即使有关系关系也不大。如果说他和中国电影的发展发生什么牵扯的话。这种牵扯一定是商业上的。譬如对平京电影学院的资助就是沈正辉捐献了三台数字摄影机和配套的数字影像处理系统。这东西还算是先进玩意,沃卓斯基兄弟拍摄《黑客帝国》用的就是这种东西。依靠福田光美的关系,这些装备很容易就从索尼那里拿过来了。索尼现在正憋着全世界推广这种设备,几乎达到了白送装备的地步。沈正辉捐献的这些东西,足够平京电影学院每年省下若干尺的胶片。更是提高了学院的逼格,这可是先进的玩意。不得不说,鬼子在这方面累积的技术力量很高,我们全力追赶也很困难。
    在完成了捐赠仪式之后,沈正辉也多了一个平京电影学院名誉教授的身份,这也算是平京电影学院拉关系的做法。而且沈正辉和平京电影学院的关系也比较近,陆阳就是平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但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努力拍片,对于衣锦还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兴趣。当然,也许他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还不够大,因此不想回去也是有可能的。
    平京电影学院的张校长还特意提到了陆阳这个名字,他多次挂在沈正辉的副导演名单里,而且自己独立执导也导演出了《黑拳2》这种大卖的作品。学院自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扬名,这对学院也是一个有利的相互促进,正如几乎有名的大学都有的那个宣传语:今日我以x大为荣,明日x大以我为荣。
    张校长提到了更多的希望,希望加强合作,希望沈导演关注、培养新人,希望沈导演多多招人手。是的,招人手。沈正辉本人在日本、香港、大陆狡兔三窟,虽然日本太陌生太不熟悉,香港的公司是个皮包,但是大陆的电视剧投资公司是实打实的。现在的情况下,学校也不指望自己的学生一出来就能够拍电影,拍拍电视剧练练手也是极好的选择。沈兴国享受了和儿子一样的待遇。其目的也是希望他能够多多招毕业生。因为顾虑到学校的声誉,张校长才没有搞出来父子两同时授予电影学院名誉教授的闹剧来,不过如果下一次沈兴国单独来,一个客座教授还是能够拿出来的。
    对此沈正辉有些哭笑不得了。
    沈正辉更加关注编剧一些。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编剧说不定比导演更重要,最起码在韩剧和日剧那里基本上就是这样。在电影业,好的导演都要兼职编剧,那些经典的美剧都是编剧烧脑之后的大作,所以一直以来。沈正辉都有这样的想法,导演的水平低一点没有什么,还可以补救,如果剧本本身就差得不行,需要导演和演员来补救的话,这就是事倍功半的事情。
    而一直以来,中国的影视圈里面,编剧的地位一直不高。
    很多时候是因为导演就把编剧的事情干了。另外一个愿意就是有时候一个编剧根本不够,编剧需要一个团队。而组建这样的团队,国内还缺乏足够的经验。
    当然,实际上也并不是没有经验,拍摄《西游记》、《红楼梦》这种经典作品的时候,剧组都是下了苦工的,无论是在编剧还是在演员的文化培养上。当年拍摄《红楼梦》的时候,顾问组都是红学专家,这些专家还给演员上课,讲解剧本。但是不得不说,商业化的时代。谁会这样拍?“华夫人”郑佩佩说道当年邵氏拍戏,前期也是开会集体讨论剧本什么的,七十年代一过,谁还会这样拍电影?
    沈正辉作为后来者,对于中国电影的痼疾算是有所了解,不说中国电影,就说好莱坞电影,有时候也不得不面临这种情况。其他地方的钱都花光了,结果留给编剧的钱和时间都太少,有时候导演觉得不需要编剧,于是很多脑洞大开的作品就出现了。我们知道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即使是科幻作品,也需要监视的现实基础,不然就变成动画作品了。不,即使是动画作品,有时候也是需要坚实的基础的,错误的思想和正确的思想都是从现实实践中得来的。
    于是在剧本上下功夫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沈正辉作为穿越者在讲有些话的时候有些心虚,但是至少他知道,在对待电影剧本上他是如何严谨的。这一点,很多时候是托了他上辈子又是写手,又是读者的福,很多高端的电影玩不了,在某种意义上,他也能够做到替白居易审诗的老妇的作用。
    没有心思在平京电影学院里面深入挖掘,草草签订了一个合作的计划之后,沈正辉马上飞赴余杭。王安萍约他见面,同时他也急着看一看自己的起点网站和动画片公司发展到什么样子了。
    起点现在能过力压国内的群雄,成为业内的霸主,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着沈正辉的几次努力。第一次是《悟空传》,这部小说改编成动画片和动画电影极大地刺激了还处在发展中的网络写手群。今某人转身一变,成为了著名的电影编剧又成为了励志的故事,不过他转身之后立马离开了网文圈,偶尔零星如同鬼魅一样现身,在网络上留下几段文字,挖一个坑,吸引了无穷多的青年们前赴后继扑在坑里又或者扑在了复制他的道路的道路上。
    但是这毕竟是不太切合实际的道路,千万写手之中才会出一个这样的今猴子。但是马上起点又推出了《亮剑》,这部作品确实发布在起点,确实是吸引了沈正辉的关注,然后由沈正辉的父亲投资(和别人合作)拍成了电视剧的,然后电视剧的收视率也是居高不下的。不过《亮剑》也不具有普遍性,这种题材的作者水准和出版作者相差无几。而且以这种风格在网上写作是一条歧路,他就应该走实体出版的路子,当初拒绝实体出版从而逼作者把小说发表在网上的编辑据说已经被出版社开除了。
    网络文学起点虽然是霸主,但是并不是唯一的霸主,被沈正辉吸引到了这个圈子里面,打着卖概念资本运作的人也不少。譬如李少爷的tom,同样在国内收购了一家大型的书站,同样是商业化的口号喊得震天响,吸引着作者前去投奔,辛苦工作的作者实际上工资都差不多。
    但是2003年又是一声惊雷,《魔法学徒》动画化了。作为作者的蓝晶不知道赚了多少。但是这部《魔法学徒》的宣传点不在于版权和商业化给作者带来的利益,而在于这部作品居然被出口到了欧洲——好吧,这其实也是商业利益,你必须承认,名气也是一种商业利益。伴随着这个消息在网文界宣传,继而登上各大报纸、新闻,被誉为中国的《哈利波特》的《魔法学徒》不出乎意料地红火起来。
    虽然作为正版发文地的起点并不因此增加特别多的读者和vip,但是享受顺带宣传的便利,起点的名头还是压倒了其他书站。这种商业化的操作。上下游的对接,让很多作者的心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