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游戏王朝 >

第4章

游戏王朝-第4章

小说: 游戏王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软件的《天骄》在新年初始就推出了“玩天骄,送poLo车”的活动,这种手笔和宣传方式一时令业界侧目,也的确吸引了无数玩家的努力和目光,天骄展一日千里。最终重奖被南京玩家徐勇取得,此后“赛欧,a6”接踵而至,重奖利诱成为一种“看上去不美”但的确有效的宣传方式。

    中国游戏在内地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做着出走出国门的努力。5月天晴数码携《幻灵游侠》英文版登6e3大展,其精良制作和东方风格引起了很多媒体和业内人士的注意,虽然这并不意味着内地游戏从此扬眉吐气,驰骋国际。但是毕竟第一次了进入e3,为将来中国游戏的展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接下来天晴数码在日本建立了《幻灵》的服务器。就游戏测试阶段的良好表现,日本各方媒体都对该游戏持乐观态度。

    《剑侠情缘on1ine》应该说是2003年的新星了,7月内测时就受到广泛关注,8月联邦4000万签下点卡销售权更是表明了业界对此游戏的信心。它的成功应该说是酝酿已久,正是《剑侠》《剑侠2》《月影传说》的精良制作为《剑网》铺平了道路。同样《天骄》的成功也很类似,都有些将门之后,水到渠成的味道。

    而《征服》则反映了另一种成功,虽然之前这款网络游戏既没有单机版也没有多少新闻噱头,但推出之后不错的质量,成功的运营奠定了它的地位,这就是无名小子,努力创业的故事了。

    与韩国游戏相对的,欧美游戏在中国遭遇寒冬,eQ并未取得想象中的成功,而更令无数欧美游戏的忠实fans心碎的是:另一款大作《魔剑》随着天人互动的破产停止运营。《魔剑》的失败,暴露了欧美游戏的许多问题。

    1硬件要求过高(这一条是《魔剑失败的根本原因)

    与韩国游戏玩家就可以建私服的情况不同,魔剑一台服务器号称百万美金,不投入千万资金恐怕很难把它运营起来,这直接导致了天人连员工工资都不出来的窘境。而对于客户来说,国内几乎没有一家网吧能够在流畅的运行魔剑,几乎没有一台电脑能把魔剑效果全开进行国战。这样不能在网吧玩,甚至很难在家里玩的游戏,如何能够推广呢?

    2上手困难

    玩欧美游戏需要对欧美文化有所了解,而国内大部分玩家连“德鲁伊”都不知道为何物,如何取得文化认同呢?

    国内大部分玩家根本没有单机游戏培养出来的游戏经验,只是为了轻松和泄游戏,更不会用心体会魔剑庞大的世界,和多达18种职业25种副职的技能系统,相对复杂的操作了。

    3产品运营周期长

    uo从97年推出,至今还很红火,eQ在国内看来也是长盛不衰的老游戏了。和韩国游戏喜欢“短平快”的风格不同,欧美游戏立足长远,推出的时候bug多,成型晚,需要长久的修改和锤炼才能最后成熟。这种锤炼对于玩家和运营商都是巨大考验。《魔剑》刚刚推出时一日3次停机,登6游戏有时都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测试时间长达1年,这种方式国内的玩家根本无法适应。

    4文化差异

    欧美游戏强调团队合作,不强调个人的成就感和练功,强调玩家适应世界,而不是世界迎合玩家。这是被韩国游戏宠坏了的玩家们不能接受的,当他们现他们的虚拟人物在这个世界中注定无法成为“大侠”而只是一颗螺丝钉时,他们便会选择离开

    总之,欧美游戏的症结并不是游戏质量,而是国内没有合适的环境和运营商。魔剑并不是因为没有人玩而死去的(魔剑停止运营时其同时在线人数仍有3000…5000人,点卡价格不菲,足以维持游戏生存)而是运营商不堪重负垮了。痴心的玩家纷纷转向亚服,用100元/月的价格续写他们工会的传奇

    本年度中,激烈的竞争还导致了8款游戏停止运营,其中尤其以《天使》和《孔雀王》的离去引起大家关注。运营网络游戏的风险第一次被拿出来认真的讨论,也进一步反映了目前市场的繁荣与激烈。



………【网络游戏公司的七宗罪】………

    根据调查机构nikopartners预计,随着mmo游戏、休闲小游戏和下一代游戏机在中国的持续成功,2010年中国游戏市场的收入将达到21亿美元。这是该机构第四次布中国游戏市场的年度报告。同时我们从该报告中还可以知道,目前中国游戏市场(84%为在线游戏)的规模在6。83亿美元,游戏玩家达到2700万。29%的游戏玩家每月玩游戏的时间过了60小时。niko还预计,从2005到2010年中国游戏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24%,按此计算2010年的收入可达到21亿美元。在中国26万5000家网吧的2000万台电脑里,游戏玩家平均每天每人要花4个小时玩在线游戏。同时,据调研机构dFnetce最新报告显示,到2011年,全球在线游戏市场规模将从去年的34亿美元增至130亿美元。而亚洲尤其是中国将成为网络游戏的最主要战场!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短短的三到五年间盛大、金山、网易、腾迅、光通都从一个毫不相干的行业,甚至之前还不是企业的团体都迅膨胀成为一个又一个中国游戏圈的大公司。

    不得不承认现在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在依托网络游戏在中国成长的这几最初几个年头大赚了一把。各个都成了财大气粗的爷——我们从非常多的相关报道上都可以看到在诸如“运营商无故封号侵犯玩家权益”、“帐号被盗游戏商称与己无关”、“网游服务器出问题玩家装备意外丢失”、“缺钱可能停运15万玩家利益难保”、“某游戏断线激怒上千玩家、酝酿315罢玩”此类玩家利益被严重损害却无处申述的现象。于是有人呼吁“游戏厂商”的责任心去那里了?该谁为玩家的损失买单?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其实游戏厂商并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长时间在虚拟世界里处于一个上帝的地位,这实在让某些游戏厂商感觉实在太好了。于是,失去了太多应该反省的地方。

    罪状一:与外挂勾结!

    也许你很难相信居然会有网游公司内部人员会跟外挂勾结。最近有台湾玩家指出名为惊天王和机器猫的外挂事实就是某游戏公司内部行的外挂,其目的就在同时能赚到道具收费的钱外,还能有更多的其他收益。而最近一次的大规模封号活动其实为了迎接新版本的到来。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更是为了日后销售的解封卡,据说该卡会卖到300RmB之贵。当然在所以真相出来前,我们都无法定论。

    但是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很多游戏在死掉n年后,终于查出许多最早的外挂居然是由游戏厂商的内部人员制作和销售的。他们凭借自己的“优势”和以损坏广大玩家来获取暴利为目的。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所有类似的事情都不再生,类似的传闻都是假的!

    (3。15之前,维权论坛上全是针对某游戏的贴子)

    罪状二:惟利是图,强行让玩家成为VIp

    游戏厂商作为商家把利益放在位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一款游戏打着“免费”幌子却处处放着“收费陷阱”。就让一些本就是不宽裕的学生玩家非常郁闷,越花钱越现自己玩不下去。而许多玩家由于有了比较高额的游戏收入又不得不继续硬着头皮玩下去。

    最近爆出某游戏通过任意改动游戏设置,造成VIp会员和普通会员严重不平等待遇。更有甚者通过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把游戏维护后的练习技能时间修改为平常4倍,以前那种练技能的方法被官方说成Bug,强迫玩家接受更改事实,因为游戏厂商会以为才会更多的人一个月花60元钱买VIp服务,来增加自己技能的增长度,现在游戏论坛上面骂声一片,官方到现在没给一个正式的答复不说连在论坛上面涉及到一些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也全部删除。完全无视玩家这些消费者,并且企图用骗的手段来唬弄消费者,有玩家认为“作为一个VIp用户,这种行为严重欺骗了消费者的利益,典型的先斩后奏,并且态度极为不好。请严查,我相信,你们接到的不止我一个投诉他们公司的。真的很过分,玩网游那么多年,头次遇到这种事情!”通过在某维权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投诉的玩家几乎都是针对这这样一款游戏。

    该论坛不得不开专贴来收集证据

    现在经常有玩家评论不少国内的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不花钱玩的,透不过气;花几百元的,郁闷至极;花几千元玩的,勉强混得下去”。生活在一个高消费的游戏里,买血瓶要花钱、买装备要花钱、甚至连从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也要花钱。这样的游戏是玩游戏么?这是玩钱啊!!!

    罪状三:一个“枪手”泛滥的年代

    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其实“枪手”是一个新名词。最早我们知道枪手是从新闻报道中对于“替考人”的一种别称。而随着各种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爆,游戏商家逐渐现找人花钱替自己写褒扬自己的“枪手稿”成了宣传自己的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正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个在纂写稿件时有偏向的写手是无法客观地去报道一个事件以及评判一款游戏的。

    其实,对于游戏商家来说通过各种渠道去宣传自己的游戏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整个游戏圈的稿件里如果“枪手稿”达到泛滥的程度话,那么作为普通玩家来说就很难对自己没玩过的游戏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我们经常能碰到这样的情况——在从杂志或者网上看到一篇把游戏描叙的如何如何好的文章后,迫不及待跑到论坛上索要了该游戏的内测帐号,又是BT下载又是FTp下载了大半天,一进游戏却现当初在报道上看到的画面居然是cg。于是时间长了这类的枪手,说的轻一点那是游戏的托,说的难听点那叫游戏厂商的专业骗子。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只贡献文字,思想由别人来定。这是一个行当,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是一种在国内网络游戏缺少正确规划和导向的情况下衍生出来的特殊现象。他们只对文字的逻辑负责,而至于游戏中心思想、内涵、品质他们可以很“麻木”。记得儿时听过一段相声讲的就是吹牛的事情,吹到最后逗哏的那位说:“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碰着地……”而,我们现在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稿件。真不知道写稿子的枪手“脸”在那里?找枪手写出这样稿件的游戏公司“脸”在那里?

    罪状四:gm成了新的上帝?

    只要是一款网络游戏就必然有在国内许多玩家都知道他们叫gm但是对于gm的概念还确实很淡薄。说的很好听那是游戏里的客服或者叫游戏管理员。不过说实话中国的gm到多少有点象游戏里的老大。他们更多的应该是承担游戏中玩家对于游戏的疑问(虽然有的问题在gm看来的确是愚蠢的),但是gm应该明白的是养他们给他们工资的不是自己的公司,而是成千上万个支持他们游戏的玩家们。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在国内,几乎没有一个游戏的gm能作到及时和玩家沟通,如果少之又少地您看到有gm回你消息,也大多是“有问题请邮件给我们,我们会迅回答您!”、“您的问题我们已经着手解决了……”、“请拨打客服电话……”之类搪塞的话。说实话,现在的网络游戏里的gm更像一个能随时封你Id的“上帝”而不是“服务上帝(用户)”的服务人员。

    当然不可否认在动辄就要面对gm和玩家是1:10,000甚至更多的游戏里,我们要求gm要回答玩家的每一个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还是经常能看到gm不仅仅在游戏一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甚至可以颠覆游戏的基本规则——“协助其他玩家修改游戏数据,获得利益”、“盗取玩家帐号、毁坏对手的帮会”、“修改gm其他正常Id的数据”

    关闭中的论坛,让玩家无奈

    在中国的甲a(现在叫中)赛场上曾经被所谓的“黑哨”搅的混乱不堪,后来通过纪律整顿,司法介入虽说没有彻底抑制,但起码也让他们的行径有所收敛。而gm刨去需要为玩家服务的职责,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游戏里的裁判。它代表的是公平,而如果手持公平的人让这个天平倾斜了,那么必然会使得一款游戏走向一种尴尬又很难弥补的境地——这必然不是玩家所愿看到的,也更不是游戏厂商所愿意看到的。

    话说到这里,并不是所有的gm都不好。但是gm整个团队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一定的提高。

    罪状五:过于强势很难道歉

    中国入关后消费者越来越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了。于是,我们在中国也能看到招回、赔偿、道歉等商家对于国内消费者的赔偿。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