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工业帝国 >

第8章

工业帝国-第8章

小说: 工业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前洛轴的历史最高水平
    。
    洛轴集团的债务重组问题一直未获进展,共欠13家银行15。43亿债务,影响了新老公司资产的移交和LYC的经营。2006年,河南建行(1。1亿)、国家开行(1。25亿)等债权银行向法院起诉,申
    请查封洛轴的土地和地面资产。
    德国舍弗勒于2006年5月与洛阳市国资委签订框架协议:舍弗勒以11亿元人民币收购洛轴除军工等三分厂外的所有资产(含LYC),包括LYC品牌、房产、设备、土地资产及部分债务;承诺5年内
    再投10亿元建设新厂和添置设备,雇用员工6000-7000人。
    中国轴承协会上书,坚决反对外资整体收购洛轴,理由:
    1。洛轴的设备、技术条件以及LYC品牌条件很好,被外资收购影响国家安全。尽管此收购不含军工分厂,但军品的许多工序在民用领域,一旦被外资收购,整个军工生产体系也将被肢解。
    2。洛轴的铁路轴承占国内市场30%(2005),舍弗勒已控制我25%的铁路轴承市场,再兼并洛轴将拥有全国铁路轴承的定价权。
    3。事实证明,引进外资“市场换技术”基本都流于失败。很多企业被外资兼并后,品牌技术都变成外资的了,不利于我技术水平提高,而外资却得到了市场,甚至技术。2001年西北轴承与舍弗
    勒合资就是前车之鉴。
    舍弗勒辨解:工业基础件种类繁多,都可军民两用,如果都保护,企业将失去创新动力和竞争力;中国每年花100亿元进口高端轴承,不如在本土生产,可提高供货可靠性。但并购计划被搁置
    。
    2006年8月,国家五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洛阳,明确:禁止外资整体收购和控股洛轴,但允许参股,或局部合作。
    目前重组洛轴的对象已锁定为大型中央企业。但多家企业与洛轴谈判重组均无果而终,最大障碍还是债务和人员开支负担。洛轴的工资和养老金开支每年需数亿元,但洛轴年产值只有10亿元,
    不堪重负。目前洛轴正把重心转向谋求政策性破产,其申请已得到国务院国资委的原则同意。
    2007年1月,河南省拟方案: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为平台重组洛轴,永城控股LYC67。5%。
    附:洛轴是怎样陷入困境的
    2006年河南省国资委调研报告:“从90年代中期开始,洛轴集团……管理粗放,对生产经营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使违法违规者活动猖獗,财务黑洞触目惊心,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集团内
    人际关系复杂,管理失控。经理层连最基本的信托责任都丧失,是逆向选择,毁灭企业。”
    盲目扩张。1992-94年,洛轴出资4000多万元,在30多个城市设销售公司,由集团统一管理。1996年以来,江浙及环渤海的轴承企业兴起,市场价格下滑,公司陷入亏损。集团营销体系僵化,
    产品贱价出售,子公司以低于市价15%的价格从集团提货,以低于出厂价12%的平均价格销售,亏损率达18%。集团将亏损做应收账款处理,账面盈利,亏损留给子公司。
    监管迟钝,管理混乱。销售回款每月不足6000万元,其中2000万是顶账实物,但每月必须有7700万现金才能维持运转,以至每年新增1亿多银行贷款。2004年,集团总资产33亿元,其中应收款
    达10亿,实际能收回的只有1亿多;银行负债高达24亿元。
    西北轴承被恶意吞并:
    宁夏西北轴承曾经是全国轴承行业6家大型一档企业之一,是铁道部生产铁路轴承的定点厂,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经营不当,陷入财务困境。2001年,西轴整体与德国FAG公司(
    德国最大、世界第三大轴承制造企业)合资,德方占51%的股权。当时铁道部已有了一家南口SKF合资轴承厂(与世界第一大轴承公司瑞典SKF合资),也同意再建一家合资轴承厂,以打破南口SKF垄
    断局面,故铁道部和宁夏自治区都全力支持该合资案。
    合资后,德方资金久不到位、德方人员垄断关键岗位和决策权、大量裁员,造成诸多矛盾,严重损害中方利益。但是自治区政府还是要求西轴“从招商大局出发,坚决把合资工作搞下去”。裁
    减的员工最后还是由西轴接收。德方并违反协议,排挤中方管理人员,擅自高薪增聘德方员工,导致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合资后的三年连年巨额亏损。后德方嫌利润太薄,竟停止生产铁路轴承。最
    后,“为了自治区招商引资大局”,西轴于2003年底以2850万人民币的价格将所持有的49%股权卖给德方,合资公司从此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
    该合资案搞垮了一家大型轴承骨干企业,损失了经营了多年的NXZ牌铁路货车轴承的品牌和产品,失去了占中国铁路货车轴承25%的市场,失掉了原来企业主导产品铁路轴承的一切。现在,西轴
    人看着铁路轴承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大幅上涨,惟有叹息。
    业内专家指出,轴承是装备工业的重要基础件,在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方面具有战略意义。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是产业的立足点,一旦丢失,再谈振兴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自主创新
    ,无异于痴人说梦。在开放中必须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不能无原则地向外商出让民族工业的核心利益,使工业体系受到的伤害由皮肉扩大至筋骨,甚至支离破碎。
    齿轮:
    杭州齿轮厂在全国齿轮行业排名第二,是中国最大的传动装置、粉末冶金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是船用齿轮箱(国内市场占80%,东南亚占75%)、工程机械变速箱(国内市场占35%,排名第
    一)、汽车变速器等8类,拥有“前进”、“杭齿”两个全国知名品牌,掌握多项国家行业技术标准。20多年来自主开发了多型船用、工程机械、重型汽车变速箱,最近研制成功V型传动机构(此前
    仅美、德、日掌握)、滑动轴承结构、蝶形弹簧结构等新产品。三大主导产品研发能力涵盖广泛领域,并承担舰船、装甲车等国防科研任务。
    2002年,杭齿为拓展汽车变速箱业务,考虑和某跨国公司合资合作,外商却提出要与杭齿的核心能力——工程机械和船用变速箱部分合资,被杭齿拒绝。其大股东萧山区却支持该方案。杭齿提
    议整体合资、中方控股,外方则威胁“不让控股就不来杭州投资”。地方政府再次让步,同意外方控股70%。这一合资如实现,杭齿将失去最具优势的产品和研发力量,今后不得自主开发与自己三
    大产品相关的技术。企业的著名品牌将销声匿迹,多年积累的技术成果将尽数收入他人囊中。杭齿所承担的军工研制任务立即面临危机。
    产业自主问题,实质上是国家战略问题,装备制造业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不开放不会有工业进步,但合资是为了学习、超越,必须保持自己的主导权,这是开放的应有限度。任何国家也不会放
    弃对本国重要企业和产业的控股权。如果只有制造能力而失去自主开发能力,就只能永远当打工仔。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缺位,长此以往自主开发之路就更为漫长艰辛,共性技术研究应由国家、行业
    、企业共同承担。
    现在我国的政策法规和舆论导向,对不计成本和后果的过度合资没有说法,地方将引进外资作为业绩,把优秀企业贱卖给外商,让他们控股。
    (该企业在中央干预下,暂停合资谈判)
    变压器:
    合肥变压器厂
    合肥变压器厂在1985年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220kV变压器的定点厂,占国内同类产品产前10名以内。1990年后工厂生产跌入低谷,寻求和外商合资。1993年,不顾有关方面的反对,成为ABB在
    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合资企业,ABB控股51%。外方派人控制了总经理、财务、生产、人事主管等要职,不管公司赢亏,外方每年从的销售收入中提取5%的技术管理费,并租用合变的现成地皮和先进设
    备。
    合资后,企业连年亏损,于是外方提出增资建议,中方无奈下只得认可。2002年,外方股本占到85%,为理顺老厂和合资厂之间的重重矛盾,双方协议,外方出钱补偿合变离退休和富余职工的
    安置费,同时合变不得生产与合资公司有竞争关系的产品。
    1996年,负债1。6亿的合变破产,在国家核销部分债务后,剩余职工资产重组成合肥金环变压器厂,最后被保安变压器集团收购。合变在220kV变压器领域具有一定技术实力,且刚刚进行了技术
    改造,因一时的经济困难而选择合资。正是合资使自己原有的优势丧失殆尽,导致最后破产。这值得国内相关企业的合资借鉴。
    常州变压器厂收购悬案
    常州变压器厂建于1980年,在国内变压器生产企业中排第八位,“常州牌变压器”被评为2005年名牌产品。该厂领导职工多年奋力拼搏,克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效益不断提高,同时
    带领广大职工努力钻研,进行220KV变压器技术的学习和储备,而且在整流变压器、特种变压器等领域获得了突破,但在“国企就是搞不好,必须产权改革”的大环境中,市政府两次给他们选择日
    本东芝和TMTD当“婆家”,但管理层和职工希望愿意选择国内企业。
    电机:
    原大连电机厂曾是我国最大的电机企业,生产规模、质量和技术国内领先,Y系列、Y2及派生系列产品在国内的机床、通用机械、冶金、轻工、纺织等行业有良好的信誉,市场占有率很高,20%
    多产品出口,是全国中小型电机协会理事长单位。大连第二电机厂主要生产特种电机,是原机械部起重冶金电机的排头兵企业、企业管理样板,在全国特种电机行业排名第二,产量占国内特种电机
    市场的1/4-1/3,仅次于佳木斯电机厂。
    1990年代,由于行业不景气,加上内部管理出现漏洞,两电机厂陷入困境。1996、1998年,两厂分别新加坡威斯特、英国伯顿合资,大连电机中外各占50%股权,二电机被外资控制2/3股权。由
    于外商控制了经营权和购销渠道,合资企业连年亏损,收入流失境外。外资掏空了企业后收购了中方全部股权,仅3年就完成了“合资、做亏、独资”三部曲。合资存在资产严重低估问题,大电机
    资产作价1亿元,企业有人认为,至少应该是2~3倍。一半以上职工丢了饭碗,地方政府贴钱承担职工分流、银行债务减免费用,税收大量流失,外商赚了大钱。更有甚者,国家多年培育的行业技
    术自主创新的平台被瓦解破坏。
    两个电机行业骨干企业的消失,给电机行业技术进步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大连电机因技术国内领先,产品种类齐全,当时是中小电机联合设计的骨干企业,承担行业联合设计汇总的功能。该
    厂合资后技术骨干大量流失,行业汇总功能也消失了。淘汰热轧矽钢片、推广冷轧矽钢片是技术进步方向,节能的重要措施,但受到大连电机合资的拖累。国家需要在原来大连第二电机厂一些产品
    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冶金、石化电机,需要一定的资金、技术投入,二电机厂被外资控股后,就失去了依据。
    锦西化机:
    锦西化机是中国著名的化工设备生产基地,无论产值、利润及所涉及的专业领域,锦西化机都是国内第一。其透平机械分厂的石化装置维修能力很强,拥有一支通晓各国装置的技术型、专家型
    队伍,国内独家,国外少有(在华跨国公司的维修队伍一般只懂本公司的设备),多次承担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在锦西化机的改制中,西门子表示要参与锦西化机整体改制合资,其后又很快改口,提出只要收购透平分厂。2005年,在葫芦岛市政府主持下,锦西化机被迫拿出透平分厂与西门子合资,外方
    占70%的控股地位。自此锦西化机失去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源头和惟一的利润点,面临存亡考验。这一合资案对国内化工装备制造行业带来巨大震动,影响到相关核心企业——沈阳鼓风机(集团)
    、陕西鼓风机(集团),也在和跨国公司谈合资。
    无锡威孚和无油所:
    无锡威孚是国内柴油燃油喷射系统的最大厂商。1990年代末,国家出台了汽车排放法规规定了达到欧Ⅲ标准的时间表。提高排放标准,关键在发动机的燃油系统。
    2004年,德国博世投资6亿欧元,与威孚成立合资公司,博世控2/3股权,主要从事欧Ⅲ及以上电子控制柴油喷射系统(卡车/轿车共轨喷油器、电控VE泵及共轨油嘴),将建设国际先进的生产
    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