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雪染青松(胤祯) >

第34章

雪染青松(胤祯)-第34章

小说: 雪染青松(胤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个弱势的太子势力集团,康熙还是比较满意的。

康熙却不知道,胤祯这些时日的强硬,扳倒大阿哥的手段,以及太子对胤祯态度的转变,让大臣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隐约的太子党党首中的党首,十四阿哥。




46

46、八千里路(一) 。。。 
 
 
46

新年过了,大臣们该升官的升官,该卷铺盖滚蛋的卷铺盖。

康熙趁年假料理了几个讨厌的大臣,上朝的时候往人群一看,还是跟吃了苍蝇一样不爽。

因为拥护八阿哥的大臣今年在人数上依然占大头。不知这个老八能量怎么那么大,收服了那么多大臣,以至于如果康熙换掉这些吃里扒外的大臣,手底下就没人了。

甚至康熙在复立太子的时候,为了安抚这些人,还不得不把八阿哥从圈禁的地方提出来恢复爵位。

康熙恨的牙痒,一边加紧打压八阿哥的势力,一边支持太子党发扬壮大。

二月份准噶尔的人又跑去西藏闹,于是康熙决定将胤祯踹到西南去。

其实康熙有点庆幸他们来了,一来外战可以转移国内矛盾;二来免得胤祯和胤禛同时坐镇,使得太子党在京城做大;三来可以让老十四高兴高兴,反正他喜欢打仗,兴许一打就不生气了呢。

胤祯做了两个月的准备,四月中旬就带上正副十余名将领出发。
将领中有五个算是他的嫡系。阿尔松阿的父亲阿灵阿任将军,来保任将军,阿尔松阿任副将,亲卫常宁升副将,最后一个副将是胤祯在青海一手带起来的俞敢。
曹顒留在京城坐镇。

胤祯没有二话就走,是因为他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现在才康熙四十九年,康熙还不糊涂,大阿哥和八阿哥在康熙的警惕下闹不出风浪,胤禛还没多少势力,太子也比上一世稳重。
等几年后康熙重病,太子有自己保驾护航,顺利继位,兄弟之间就不至于自相残杀。

上一世的最后,胤祯全心全意的希望把胤禛施加的痛苦十倍奉还,并救下老八老九。
可情势变化的太大,他别说对胤禛已经下不了手,与八阿哥也不知不觉变成对立面。一开始的设想成了空想。

算了,就这样吧,胤祯卸下心头负担,大家奔个平安到老的结局也不错。

他怎么都没料到太子会在送行时说:“老十四,我知道你想为我做什么。但是,那个位子我已经不打算要了。”

胤祯差点勒死了太子送给他的那匹马。白马嘶鸣一声,前后跺蹄子想把不体贴的主人摇下来。胤祯好一会才安抚下白马的坏脾气:“二哥,你发烧了?我们好不容易才让情势好起来,你在说什么啊。”

太子道:“我考虑了很久,我其实不适合那个位子。所以我想彻底退出这场角逐。”
胤祯失笑:“退出?你想怎么退出。”
“我可以求皇阿玛让我做个藩王,隐居山林也可以。”

胤祯叹了口气,瞧了瞧离的较远的康熙和其余阿哥,认真道:“二哥,别妄想了,这是场不死不休的游戏。结局只有两个,你登基,或者你死,绝不可能有其他。别说当藩王,你就是隐居山林,新帝也不会放过你的。”
“或许是我天真了吧。”太子笑笑不再多说。他抚了抚白马的马鬃,向胤祯挥手道别。

胤祯不认为自己说服他了。当一个软弱的人真正下定决心,会比一个坚定的人更坚持。可这样一个局面又该怎么办。胤祯心思重重的带大军离开。
胤禛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到,他这次回来,会不会还带一朵花给自己呢。

胤祯到了青海,再次感觉到什么是天高皇帝远。
青海人对十四阿哥记忆犹新。消失了好几年的睡前恐怖故事再次回到青海小童们的床头。
故事接上一回,话说吃人怪十四大王终于被智勇双全的康老爹赶走了,青海人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可是几年后,康老爹老了,一不留神,把十四大王又放出来了!
额娘们说到这里,通常露出意味深长的目光,放低声调:十四大王就躲在门外,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晚上哭的最响的孩子!

十四大王丝毫不知道自己有幸成为这一代青海孩童心目中最恐怖的人。他按老规矩派来保去请青海大户们来办事衙门喝茶。
大户们有了经验,含着泪乖乖的捂着钱袋上门。

康熙收到劾时对胤祯哭笑不得:朕这回要兵给兵,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又没亏待你,你穷怕了吗,折腾那些富商干嘛。

准喀尔显然准备打一场持久战。直到十月,胤祯身边的将领已经轮了几波,准噶尔还不消停。胤祯估计这次没法回京过年了。

眼看秋高气爽,康熙再度准备到塞外行围。
他将太子传到乾清宫,聊了一会闲话,转向正题:“二阿哥,这次出塞,你就留守京城,替朕坐镇吧。”
太子有些惊讶:“谢皇阿玛看重儿臣。”
康熙笑了笑。
太子却又敛容道:“不过儿臣请皇阿玛收回成命。”

他想玩什么把戏,康熙皱眉。
“有一句话儿臣一直想说,只是没有找到机会开口。今天儿臣不敢不说了。”
康熙对宫女道:“你们先下去。”
太子掸掸衣服跪下:“皇阿玛,太子之位,儿臣已经不堪承受。”

康熙愣了一会,明白了,微微冷笑道:“你太子当够了,想当皇帝?”
太子摇头:“儿臣这二十几年,连太子都当不好,更遑论其他。儿臣请皇阿玛废黜我,另立新太子。”
康熙的目光渐冷:“你是在以退为进?你现在耍这个手段也太早了。何不等朕死了,对大臣这么说,让大臣知道你谦恭孝顺,拥你为皇?”
康熙盯着太子的每一点变化,想找出他的虚伪和惊惶。
可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太子不卑不亢:“皇阿玛,这是儿臣的真心话。做储君,儿臣才能不及,心性也不及。儿臣不想误了皇阿玛,也不想误了这大清。愿皇阿玛重新挑选更适合的人选。”

康熙站起来。
康熙突然发现这个太子拥有的并不仅仅是软弱,他身上也有他以前未曾发觉的柔韧和坚强。
康熙突然有些彷徨。

“请皇阿玛成全。”太子叩首。
“你且容朕考虑考虑。”康熙脱口而出。

康熙一直觉得让二阿哥继续当太子,完全是出于宽容以及父子恩情。他也觉得的确该换个人当太子了。
可当太子真正在他面前,请求被废黜时,他赫然不知如何是好。
原来一直以来,由这个他软弱的儿子当太子,他其实是安心的。

康熙转而很不甘,好像自己被太子要挟把持了似地。
他将太子扶起来:“朕知道你的意思了。朕一直很重视你,没料到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你先跟朕说说,你认为谁比较适合当太子。你可有人向朕举荐?”

这个问题是个陷阱。如果太子推荐大阿哥和八阿哥,那么太子必然是在试探,用他的答案来判断自己储君的位子稳不稳。
如果太子推荐四阿哥或者十四阿哥,便是太子党内部的权力置换。
康熙等太子露出尾巴。

太子躬身道:“一切自有皇阿玛定夺,儿臣无所举荐。”太子倒确实有心推荐胤禛或者胤祯。不过和康熙相处二三十年,康熙的想法他太清楚了。
“此事暂且不提。二阿哥,你先回去考虑考虑。”康熙结束话题。

出塞前夜,太子主动请见。
“想明白了?”康熙批着奏折。
“回皇阿玛,儿臣想明白了。”
康熙顿下一笔:“那朕出巡期间,你就好好在京城坐镇吧。
太子道:“儿臣要让皇阿玛失望了。儿臣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做这太子。”

康熙真的没想到,居然有一天,他得求着别人来做这个储君,而那个别人还不愿意。
康熙丢下笔:“你是不是在怨着朕!” 

最后太子还是留在京城,康熙带几名阿哥和议政王大臣去了蒙古。
康熙到底意气难平。
他不断思索着自己到底做错什么了,以至于太子都不愿再当这个太子。为了不让自己烦心,他将更多的关注投向远在青海的胤祯。

近来康熙觉得身体变得容易疲惫。他从前纵马奔驰几天几夜不在话下,现在才骑了一两个时辰就浑身酸疼。到了夜晚,关节疼痛尤甚。胃口也渐渐差了。

有一天他骑马追逐野鹿到水边,一箭射去,野鹿带箭藏进草丛。
康熙下马。
清水泱泱,倒映着辽阔的天空和环绕的山丘。康熙看见水中的自己,身材不复高大,鬓角已白。原来他真的老了。

康熙有些灰心的带随从们继续往前。傍晚停下驻扎,他连夜批复京城送来的折子。梁九功把请安折放成一摞,重要的奏折放成一摞。
康熙批完了重要的,本已准备休息了,一封请安折上的人名吸引了他的目光。

于是康熙决定坐下来再看一封。
翻开折子,康熙想,十四阿哥的字愈发好了。

开头是臣胤祯等谨请皇父万安。
中间写了几句西南的战事,康熙边看边思索,联系其他的奏报,从简单的字里行间,判断出战况还不错。

看到后面,却是儿子的私话。

笔迹有些抖动,大概是写的时候思绪万千。
信里写着:‘皇阿玛,我离京已经多半年了。

因为曾瞒着皇阿玛私上战场剿灭了几波贼人,受了些小伤,而今伤体疼痛,辗转不能入眠。’
康熙笑了笑,心想,朕不也是如此么,两父子倒是同病相怜。

又读到:‘儿臣身为大将军,竟为了这点小事烦恼,实在是愧疚。’康熙想,这孩子真傻。

‘夜里起身,看窗外零落的灯火,我不知不觉想了许多。

记得少年时,我曾与皇阿玛共观西洋之物。

当时皇阿玛正值壮年,我尚幼,站在高楼上,清风拂动,春光满城。我以为这么久远的记忆,早该埋在尘埃里,可在黑暗清冷的房内闭上眼帘,却感觉情景犹在眼前。’

康熙想,你还记得啊,朕也记得。
你那时候也就比朕的膝盖高一点,抱起来小小的一团,又可爱又听话,朕说什么是什么。结果长大了犟的要死,老是跟朕别扭,气的朕脑仁疼,怪讨人嫌的。

‘那时候,皇阿玛指着望远的器械说,这个东西可以视日,携儿手一同观看。
郎世宁侍奉在侧,说:臣测量出太阳与京城的距离为某某。
皇阿玛笑着说:上次你不知道准噶尔和太阳哪个远,跟朕耍滑头,现在你说太阳远不远?

我认真的说,当皇阿玛在准噶尔时,准噶尔就远,当皇阿玛在京城,太阳就远。
皇阿玛笑着说我还是个小滑头,我也跟着笑。

如今我在边关,冬天几乎看不到阳光,也很久见不到皇阿玛,才明白小时候的那句话。
原来那时候在我心中,皇阿玛才是太阳。虽然不发光,却不仅照耀着天下的万民,也照耀着我。 

边关与京城交通困难,书信两旬才能往返。

过去皇阿玛时常教导我兵法,以及如何用人。我当时听了,只觉泛泛。而今独自面对,几乎是暗夜行路,磕绊跌撞,百般艰难。

我也明白过来,以前并非我天分好,而是因为皇阿玛每次都是照着我的处境教的。一言一语,费心至此。
果真远离父母,才懂得昔日的父母恩。

皇阿玛的音容最近常在我眼前浮现。皇阿玛一直对我慈祥仁爱,连一衣一饭都是亲自过问,殷切关怀。这些我不是不知道,可让我谢皇阿玛,我又开不了口。’

你还记得朕给你准备衣服准备食物啊,朕看你一张苦瓜脸,还以为你不乐意呢,原来你不好意思,康熙笑。你知道吗,其实朕看得出你不好意思,可朕不告诉你朕知道。

又读到下一句,‘如今相隔万里,不见我父,使我炎炎夏日,犹觉冰寒。’康熙闭了一会眼睛。

‘儿臣在西藏一切都好,只是夜里一时心绪起伏,无以抒发,匆匆写就。皇阿玛切勿挂怀。
儿胤祯谨拜以闻。’

康熙深深吸了口气,将奏折放下,摇头笑了笑,这孩子。

他推开帐门,万籁俱寂。月光淡淡的笼罩着这片草原。

他的目光越过连绵无尽的丘壑和草地。京城在西边,青海在北边。风吹草伏,延伸出许多道弯弯曲曲的小路,不知通向何方。

康熙忍了许久,终究还是泪如雨下。 

作者有话要说:胤禛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到,他这次回来,会不会还带一朵花给自己呢。

四哥你的理想真是太小了,十四这次回来,可是会变成你的后宫~




47

47、八千里路(二) 。。。 
 
 
47

“爷,京城的使者来了。”来保在门口先跺了跺雪,免得一进屋雪化了,濡湿了衣服。

半个月前准噶尔打了场败仗。

准噶尔新台吉发觉大冬天里打仗不是个事,于是用空架子军摆了胤祯一道,带主力绕远路溜回老家过年。来保和另外几个将领得以回青海休整。

新台吉走之前按惯例放了通狠话,大意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等我们回家买了年货,吃了年饭,发了红包,明年一定把你们打的满地找牙云云。

也就是说他们顶多会跑路两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