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雪染青松(胤祯) >

第23章

雪染青松(胤祯)-第23章

小说: 雪染青松(胤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爷!”来保在梦里咒骂了胤祯一万遍,此刻看到他,竟不知是真是幻。
“想不想打仗。”
来保一骨碌从草堆里爬起来,抱着胤祯嚎啕大哭。

胤祯留了个贝勒在青海驻守,自己亲自帅一千人赶到西藏,又在当地召集了满洲兵,绿营兵,督标兵,土司兵各五千。
粮草渐渐供应不上,究竟是京中出了问题,还是四川真的筹不到粮食,胤祯没有时间去管了。随着一场接一场的大胜,他肆意了许多,让将领们放任士兵打到哪儿吃到哪儿。

曹顒看士兵烧杀抢了一路,走过的地方基本民不聊生,心里颇不是滋味。傍晚军队停下扎营,在中军帐中讨论军情时曹顒忍不住站起来:“爷,奴才有话说。”
十几名将领幕僚纷纷将目光投向他。
胤祯看着行军地图:“你说。” 

曹顒声音有些低,他知道自己的话没人想听:“爷,奴才觉得大军这样行事太过酷烈了。且不说杀俘,那些俘虏的妻子儿女有什么错,为什么要烧他们的帐篷,抢他们的牛羊,连他们的亲人也不放过?”他紧紧捏着拳头,言辞上后退一步,“此时西藏其他部落正在观望,倘若将他们逼反了就不好了。”

将领们连战连胜,自信和傲慢极度膨胀,京城的那些谨小慎微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听的哈哈大笑。
额伦特和曹顒有些相熟,语气比他人和气些:“曹大人,这里以强者为尊,敢于反抗的只是少数。再说我们有枪有炮有铁骑,还怕打不赢不成?朝廷的粮食运不过来,我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难以追究,但士兵每天两顿都要吃粮。你说怎么办。”
曹顒道:“额伦特将军,十四爷,难道就没有更温和的手段了吗?我们可以……”

胤祯打断他道:“反正他们是藏民,又不是满人。当年我清兵入关对汉人就这么干,对这些藏民当然也可以这么干。”

曹顒虽是清臣,在清朝廷为官,但像大多数汉民一样,他心底依旧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汉人。清兵入关之事被他们埋在心里,假装已经忘了,但那像一条丑陋而深刻的疤痕,永远无法被真正遗忘。他一瞬间气的眼睛充血,几步过去,狠狠扇了胤祯一巴掌,在座的将领都呆住了。

胤祯被打的一偏,脸颊麻木了半晌。他擦了擦嘴角的血。

曹顒站在那儿回过神,被自己的冲动吓到了。他居然打了十四阿哥,他的主子,一巴掌。

夜风带着青草的味道,穿过帐篷的缝隙,吹得灯火明明灭灭。
烛影映的胤祯脸色阴晴不定。
将领们屏住呼吸没敢动。

“滚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因为十四是满人,一开始一定会有满汉偏见,摸摸大家




32

32、千骑卷平岗(四) 。。。 
 
 
32

曹顒从没这么手足无措过。明明是他动手打了主子,感觉却比当众被打还尴尬十倍。
滚出去三个字即像天音,让他如蒙大赦,又让他六神无主。他一脚深一脚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营帐。

胤祯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似地,继续和将领们制订下一步作战方向。
将领们心神不宁,一边说着自己的见解,一边不时抬眼偷瞧这位年轻的过分的阿哥,莫名其妙的胆战心惊着。他们一群大老粗平时什么事都敢咋呼,这次竟无人敢提起刚才。
一直到讨论完了,将领们脚步虚浮的出来,四川总督康泰和副都统宗查布对视一眼,抹了把汗。

胤祯最后一个离开,介福小心翼翼的跟着他。
胤祯在昏暗的军帐里默然到下半夜,几次恨不得叫人把曹顒抓来狠狠打几十板子泄愤,最后却只是坐下来,令介福磨墨,写了封手谕。
介福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更别说劝他一劝了。

他这是第一次如此切实的盼望来保没走。来保比较皮实,什么都不怕,倘若他在,可以调侃几句,稍微消去主子的怒火。
不过来保现在大概在草原上吃土。

这段时间介福为主子誊抄军令,其中直接或间接下给来保的命令多到令人咋舌。
不知来保到底哪儿得罪他主子了,如此繁重的军事任务,来保这个战场新丁就算侥幸不死,也得脱五层皮——倘若他有的话。

介福猜得很对。
月光下,刚发生过一场战役的草丛显得很是杂乱。
来保趴在死人堆里,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没气了。是不是要死在这儿了?被主子这么无休止的操下去,他就算今天侥幸不死,过几天也得死。

他耗尽了力气,脸贴着泥呼吸,闻着泥土混着血的味道,在心里将胤祯千刀万剐。
不过怎么剐他还得想想。
那张脸太漂亮,来保不舍得弄出血;脖子要露出来,也不行;腰,手腕,脚踝,来保想来想去,哪儿都舍不得,最后决定在背上剐一刀,不,还是轻轻割一下算了。

他左想右想把自己想糊涂了,迷迷糊糊的睡过去,然后渐近的马蹄声将他惊醒。
那佐领骑马绕了丘陵一圈,喊话道:“怀庆营还有活的没有?活着的出来,我封他为把总。”
本来一片死寂的草原响起各式各样的声音:“我还活着,我还活着,我……”
来保拄着火铳,奋起力气半跪起来,往地上呸了一口:“操,起晚了。”

胤祯帐下的常宁将手谕送到的时候,曹顒始终呆坐在帐子里没动过分毫。
常宁就是两年前在湖南多次立功的那个亲兵,之后为护卫来保而被九阿哥和十阿哥打得半死,侥幸活下来,现已升为佐领。
常宁向来话少,不过他与曹顒两人同在胤祯身边办差,有些老交情。

“你今天胆子真不小。”常宁看他魂不守舍,心想你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曹顒苦笑,手谕攥在手里不敢打开。他请常宁坐下,端水泡茶。心思太乱,想问的话一个字也问不出。

他不说话,常宁就坐着喝茶。好一会,曹顒终于道:“爷他……”
“十四爷没有那么小气。”常宁等了半天,好不容易等到了将这句话吐出来的机会。
曹顒抬起头。
“爷让我转告你,下次发现他做错了,及早告诉他。别等到忍不下去了才瞎闹。”

“当真?”
常宁懒得理他。
曹顒窝心窝肝的,鼻子发酸。

“还有,这是爷让我还给你的。”
曹顒还没问是什么,就被常宁提起衣领,一拳揍过来,四仰八叉的仰天摔在地上,思维一片空白。
好一会他才听懂常宁接下去的一句话:“爷让我告诉你,下次再敢这样,他就不客气了。”
说完起身就走。

那拳头可真重,曹顒的左脸几乎肿成馒头,火辣辣的疼。
他目送常保离开,然后继续懒懒的躺着。虽然挨了一拳,可他却感觉浑身都轻松了。他从没觉得这么肆意过。
透过帐篷上几个洞,可以看见夜空中的满天繁星。

小半个时辰后,曹顒整理好心情,拍拍衣服起身端坐,打开手谕。那字墨迹沉沉,力透纸背,看起来越发清劲。
他在心中描摹了几个极佳的字,转而回过神去看内容。

头一句是让他回青海。
曹顒黯然,原来十四爷不想见他了。
再往下看,他却怀疑自己眼花了。他心中狂跳,到后面洗了把脸。

手谕里让他回青海,并非贬谪,而是给予重任。一来让他与那贝勒共同坐镇,充当信息上传下达的中枢,二来要他在青海筹集钱粮。
虽没有明说,但曹顒自然能看懂,主子的意思是只要能保证钱粮和军备充足,他将收束将领和麾下的士兵。

连同手谕的还有几封信,落款都是四阿哥,时间跨度从五月到八月。曹顒略过两兄弟的家常,找到有关皇家钱庄的部分,猜测这才是主子让他看的。
胤禛大概以为胤祯会感兴趣,因此每封信多少都写写钱庄筹办间的种种趣事。

像是开办前将京里的上百个小钱庄全吞并了,街上一片愁云惨淡;办好之后一个月,钱库几乎被借空,几个富商白花花的银子刚变成银票,钱庄就关了好几天门,他们生怕银票成了废纸,在门口大哭大闹,官员理亏拿他们没办法,只好任他们闹;像是八阿哥凭借人脉,鼓动京城几家大钱庄参股,解决了皇家钱庄的几次危机等等,不一而足。

一叠信件清晰的穿出皇家钱庄的成长脉络。仅仅几个月,现在几个大省已经分设官邸。
曹顒大概知道该怎么做了,也明白了胤祯的苦心。

若他留在西藏,胤祯又不重罚他,就会有损权威;可如果真的重罚他,他不但会去了半条命,前途也将渺茫。
离开西藏是最适合的折衷之法,所以他必须离开。
但让他感激的是,主子给了他另一个必须离开的理由。

第二天众人毫无意外的听闻曹顒回青海了。
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胤祯气色如常,任他们讨论。
将领们心想十四阿哥的肚量还挺大的,这惩罚说重不重,说轻不轻,既不残酷也不纵容,恰到好处的让人心服。

西藏这边连战连捷,但康熙要是没太子胤禛和其他阿哥劝着,早就下令将胤祯绑回来了。
自从大阿哥的舅舅明珠被御史郭琇参下马后,朝堂上人们最牵挂的变成了远在青海的十四阿哥——现在他跑去西藏了。

康熙在心里细数他的罪状:私自调遣将军,不顾朝廷意见的安排战术,私自处置将领,置监军于不顾,战胜后不赶快回奏并班师回朝,而是借口噶尔丹,私自带兵入藏,而且还调用了两万兵马。

但他最大的错就是连战连捷。
他的胜利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若借着这股声势长驱直入京城,该如何是好;他若联合草原部族,占领西藏和青海,与大清划疆而治,该如何是好。 

康熙默许了大阿哥和八阿哥的小动作,减少粮食和军备补给。可是十四阿哥从西藏抢得的马羊已经绰绰有余了,他连制衡都没法制。
康熙也想信任自己的儿子,可是多年习得的帝王之术告诉他,信任不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而是建立在压倒一切的权势上。

于是康熙冷眼旁观,静静等待。等十四阿哥玩野的心终于知道收回来,等士兵们在数场大战中耗尽激情的那一天。

曹顒既然下了决心,就一定要把事办好。到达青海不过五天,钱粮军备就开始源源不断的运往西藏。
军需筹备比曹顒预料中简单的多,因为胤祯麾下的将军们的事迹在青海已经成了止小儿夜啼的新题材,极为有效。只要曹顒对哪个青海大户表现点意思,连恐吓都不用,那家大户必定上赶着把钱粮送上来。

曹顒一笔一笔记下,给每人打张借条。大户们赔笑感激,然后惨兮兮的带着借条回去。
就算皇家钱庄是十四爷开的,也没人相信打了狗的肉包子会自己跑回来。

时近十月,准噶尔败多胜少,准备退却。
胤祯打算一举剿灭穷寇时,收到一纸诏书让他回京,同时一名国公被派来处理余下战事。
胤祯虽不满,却容不得他不同意,因为他新训练的亲卫都交给了来保,现在正对敌在外,而他身边留驻保卫的副都统宗查布因康熙的一纸密信,率领八旗兵将火铳对准了他。为了不让康熙怒火更甚,他乖乖的丢下大将军印,在宗查布的看押下回到青海。

来保一次又一次的在生死线上挣扎。胤祯对战事的控制极为精准,安排的每一场战役,都恰在来保的临界点上。
来保每次都觉得自己这一战要么会一飞冲天,要么会死在战场,被人踩成肉泥。兴奋与身心俱疲的感觉交织。
不过这次他相信自己真的要死了。

肚子和肩膀上的几个洞以及新伤旧伤,让他的生命力不断流失。他仰面倒在水草里浮浮沉沉。深秋的水冰凉刺骨,微风吹过,水波荡漾。
水草低伏,遮蔽视线,让他只能从缝隙里看到旷远的天空。

水里不知是哪个属下的再没有知觉的身体,因水波而与他轻轻碰撞,冰的让他绝望。
我从凤凰县出来,奔忙了这么几年,不是为了死在这里。我还年轻,我才二十几岁,风华正茂,我想娶妻生子,建功立业,风风光光的回凤凰镇炫耀……
我还想见那个人,将他一刀一刀的剐了,这次用真刀……

在他意识接近昏迷的时候,清理战场的人来了。
可他们走来走去,就是不接近来保这一块。大概在他们看来,现在飘在水里的都已经是死人了。
你们这群瞎了眼的王八蛋,老子在这儿,来救老子……来保陷入一片黑暗。

驻青海办事衙门,曹顒带亲卫穿过京中侍卫的封锁,走进花园。
一听说某个恶鬼将军回青海了,衙门附近的百姓能搬家的齐齐往后退了三条街。
曹顒远远看见一个清俊的少年坐在亭子里,亭子的四角燃着暖炉,缭绕着淡淡青烟。曹顒走上两级台阶,将茶点放下。少年头也没抬。

大街小巷都在猜测那个恶鬼将军在做什么,吃人肉还是鞭打属下。
曹顒轻轻咳了一声。少年看了他一眼,继续垂下眼帘。
可任谁也猜不到那个能止小儿夜啼的人正在咬着一根笔头,努力的想要啃完一摞汉书。或许还要加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