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雪染青松(胤祯) >

第22章

雪染青松(胤祯)-第22章

小说: 雪染青松(胤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色还黑着,走廊里,一个小太监对八阿哥耳语:“八爷,奴才今日听到郭琇郭大人和刘大人私谈,似乎又要弹劾谁了,您最近可得小心些。”
“下次打听到什么,继续告诉爷。”八阿哥塞给他一块银子,边走边沉思。小太监既然来找他,那郭琇要弹劾的人必定和他有点关系。郭琇是个硬骨头,收买不了,该怎么办呢?

康熙刚从龙床上起来,本就易怒,听到胤祯的消息,几乎气疯了,进门一脚踹翻了御案。笔架,镇纸,花瓶,石砚噼里啪啦的掉在地上。
“他们都是傻子吗,一群混账,一群狗东西!朕还没说什么,十四阿哥一个命令,他们就胆敢在不顾京城的意见跑去西藏!十四阿哥真是朕的好儿子,天大的威风,天大的权势,竟敢罔顾朕叫他在青海坐镇的命令,指派将军出击,他怎么敢!他怎么敢!”他暴怒之间将玉玺也抓起来。

梁九功哭着跑上去,死死抱着玉玺不让他砸:“主子爷,您消消气,这可是玉玺啊,您要是生气,尽管往奴才身上打,千万别砸玉玺啊。”
康熙怒气攻心,从梁九功怀里抢玉玺要砸,可死活抽不过来,拳脚间梁九功鼻青脸肿。
好一会康熙勉强收住怒,从纷乱的思绪中整理出线索:“那王应统呢?他乖乖的没去?”
传信的太监怯怯喏喏不敢说,康熙心生不祥之感。

“说!”
那太监声若游丝:“监,监军报信说王总兵治军不严,不听号令,被,被十四阿哥杀了,连同上百名士兵的人头,一起挂在营前。”
康熙重重的敲击桌案,脸色变作铁青:“好,很好。”
消息实在惊人,八阿哥摆着进门的动作,随康熙的情绪一起凝重,半晌忘了跨步。待听到这里,他忽而展眉一笑,果然很好。

禛贝勒府,胤禛同谋士邬思道和田文镜不急不缓的说这话。他捻着一颗棋,许久没落下。邬思道笑道:“贝勒爷这次输在心急。”
胤禛投子认输,神色淡然:“该急的时候,不能不急。”
“爷向来细筹慢划,为何突然急躁起来?爷真的想好了?”
胤禛正与两人讨论,一个小太监匆匆进来,对他耳朵说了两句。胤禛脑中一片空白,手中的茶盏掉落,摔得粉碎。

巡视吏部的太子抓起报信人的衣襟,平复了又平复:“你是不是听错了?”

胤祯站在城中。刚下过一场雨,鹅卵石湿漉漉的,硌的靴子底凹凸不平。
旁边院子不知是哪一年建的,风格究竟属于蒙、汉、还是其他民族,着实难以分辨。他抬头看去,老旧的屋檐横亘在碧蓝的天空,几抹淡淡的白云流淌。
他身后陈列着凛凛军队,悄无声息。此刻安静的只听得见轻轻的风声。




31

31、千骑卷平岗(三) 。。。 
 
 
31

六月初。

“爷!请……”
从议事厅讨论完战事方略出来,曹顒虽心情激荡,也压抑不了惶恐。他赶上去拽住胤祯,发觉主子本该春风满面的表情,此刻却是冷冰。
刚才在议事厅,曹顒头一次体会到主子鼓舞人心的力量——也许胤祯一直是这么做的,他只是从未察觉。

在胤祯的一番讲述下,众位将领醍醐灌顶般的领悟到了藏王是多么软弱无能,桑结嘉措和准噶尔的新台吉有多卑劣;原来那些狗屁文官的目光太短浅,想法太愚蠢;原来时机这般巧妙,此时出兵,获胜是易如反掌。
他们的行军生涯倘若中有这一战,不论结果是胜是败,都会不虚此生。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战?

几名将领信心满满,三三两两的谈论。
曹顒为胤祯的脸色一愣,吞下对康熙的反应的担忧,小心翼翼:“爷,怎么了?”他总觉得主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越来越喜怒难测,或许是自他承认那个梦或许真的不是梦的时候?
介福常常最了解胤祯的心思:“还不是王应统那厮。他仗着皇上的几句话,驳了咱们爷多少面子,几次议事都公然不至。”

“王总兵是个识时务的,或许他是真的有事?”
阿尔松阿阴阴的插嘴:“他是识时务,却不知道识的是谁的时务。”
“爷,你千万别冲动。”曹顒最后还是忍不住劝。

胤祯止住步子:“那好,爷再给他一个机会。你去告诉王应统,明天爷要看他带兵出操。”,他停了一会,“阿尔松阿,你对额伦特他们就说王应统不去西藏了,留在衙门护卫。”
曹顒冷静下来。王应统不听号令,屡教不改,对主子的权威是个打击。监军与王应统沆瀣一气,从不施加惩罚,反而明里暗里替他脱罪。胤祯要教训他也在情理之中。

“曹顒,去京城通报的信使出发了没有?”胤祯把马鞭递给曹顒,松了松衣领。
“四天前已经派了三个信使,分别从三条路线回京,爷放心。”
“嗯,按这个速度,朝廷的决定下来之前,大军刚好已经出发了。”
曹顒道:“爷,您趁京城尚未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取巧,如果那边不高兴……”

胤祯笑了笑:“爷确实报了信,只是朝廷反应太慢,而时机又稍纵即逝等不得。事出无奈,皇阿玛不会太过怪罪的。”他令阿尔松阿叫幕僚和将军们去书房,将战术再演绎推算一次。

自胤祯来青海后,办事衙门很快换了主子,风气也随之一新。衙门内每隔十步就有一对侍卫站岗,气象森严。
两人下了走廊,进入园子,才想起繁花生树,碧草成茵,夏天早已到了。

胤祯碾了碾花园里凸起的泥土,语气和煦了许多:“曹顒,我跟你打赌,王应统明天必定如故,绝不会有半分警醒。因为爷一直在纵容他,一个半月,足够他被纵容习惯。”
虽是夏天,但在重重绿荫下,阳光只是淡淡的。曹顒看向那身着将军服饰的青年——或许还是称之为少年更合适——觉得似乎有些不认识了。

“你说我为什么这么做?”胤祯在私下的时候喜欢用我自称。他看着曹顒很浅的笑了笑,眼睛只略弯了一点。
“爷想立威?”
胤祯摇头:“我想让怀庆营空出人数,然后招募培养自己的亲卫。你从索额图那里挑的几个人选也可以放进去。”
曹顒看了主子半晌,认可了这个做法。
两人在园子里又走了一会。

次日清晨,马夫早已备好了鞍,胤祯显然不打算听到任何劝阻。他擒住缰绳,翻身上马。曹顒和阿尔松阿带着百名亲兵跟上。 
王应统营内毫无肃穆之意,才到营外就听得喧嚣。
到了营门,只看见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有些营帐里似乎彻夜未眠,赌钱的赌钱,喝酒的喝酒。

渐渐有士兵懒懒散散的出来,瞧这气氛,感觉有些不对。他们互相对视后看向辕门。
“王总兵何在。”胤祯淡淡的说。他身后的上百名亲卫没有任何交流,沉肃的让人不安。
营地里的兵油子们一个接一个,然后一片连着一片的静下来。

当监军打着哈欠去找老朋友喝酒时,恰逢胤祯一行从军营里出来。他退到一旁,看着高头大马上那年轻清俊的少年阿哥,忖度他又在老朋友面前落败了,正想着等会该说什么俏皮话跟老朋友打趣,却发现老朋友正在那少年阿哥手里。
更确切的说,是老朋友的脑袋。

双目圆瞪,鲜血淋漓。比桑结嘉措用石灰腌好的头多一分活气,也多一分真实。
“赵大人,”胤祯将王应统的脑袋抛给监军,“王应统及其属下罔顾军规,我已将他们正法。请你去将这人头悬起,警示众人。”

监军不自觉的去接,等人头真的落进他手里,他突然清醒了,满脸惊惧的把人头丢进草丛里,跺着脚几乎尖叫出声。
胤祯的亲兵一阵哈哈大笑。
“赵大人,别弄丢了。”胤祯道。
监军赶紧蹲□子在草丛里摸索,摸到一物,他脸色忽的变作苍白,抖抖索索的抱起来,牙齿直打颤。

六月初八,胤祯在衙门前目送大军出发。研究准喀尔人的行军路线,补给情况,出兵目的,地理环境,以及草原其他各部落的情况后,幕僚们得出结论,准噶尔的主要兵力会在十天后经过一条小道,由色楞和额伦特分两路前去伏击。册旺诺尔布则绕远路攻击准噶尔的主营,那里留兵不多,但有几个重要的老贵族。抓了他们将是对准噶尔的一大打击。
桑结嘉措的手下还是留给藏王对付。

如果传递军情的人能够赶在康熙自己得知前到达京城,那么胤祯的这场擅自出击只不过是一个顽劣阿哥的妄为。可惜胤祯的三封折子都被几个嗅觉敏锐的小吏拦截在驿站,康熙先收到的是监军的奏章。

除非对象是胤祯,否则向来都是来保欺负人,他还从没被人欺负过。他从货币司的筹办人,十四阿哥面前的红人和管家,沦落到区区伍长,最后还成了劈柴洗菜的火夫,一路饱受了讥讽嘲笑。
阿尔松阿很得意,他总算把来保这个乡下来的土匪纨绔给踩到了脚下。

来保自然要反抗。
来保随阿玛到各县上任十几年,接触的大都是底层的官吏,对他们的心思摸的很透:这些兵不是阿尔松阿一手带出来的,因此各有各的小算盘。
他这几天虽然很衰,不过他努力让身边的人相信,十四阿哥总会重用他的。

那些兵跟着阿尔松阿效命,最后撑死了不过当个伍长什长,可如果跟随他,就是雪中送炭,等来保上去了,就近乎是从龙之功了。到时候必不会被亏待。
来保输就输在阿尔松阿是内大臣阿灵阿之子,因此不断失败不断爬起来。他一直在等胤祯的一句话,可每天在希望中睡去,在失望中醒来,怎么也等不到。

已是下午时分。
“皇上,四阿哥求见。”梁九功道。
康熙瞥了一眼身边的太子,猜到四阿哥大概也是来为胤祯求情。刚才经太子劝解,他的气已经消了点。
不过康熙消气主要不为别的,而是因为太子难得表现出兄弟之情。

以往太子不论是对他还是对兄弟,都显得极为淡漠无情。记得有一次他出巡时病了,思念儿子,将太子从京城接过来看一眼,结果太子见了他不但不担忧,还露出幸灾乐祸之色。
这件事过去快十年了,康熙从来没忘过。

“让他进来。”
胤禛一身朝服,平日没什么表情的脸透出几分焦色:“皇阿玛,十四弟他只是年轻气盛了些,没有其他心思,您千万别和他计较。”
“哦,连你也知道了?朕这皇宫真是到处冒风啊,什么消息都能传到你们耳朵里。”康熙的表情看不出喜怒,“他私自动用朕的兵马,朕能当做没发生过?他今天是去杀敌,明天是不是来杀朕啊。”

康熙的话字字诛心,胤禛和太子都跪下道:“皇阿玛息怒,这种事十四弟绝对做不出来。”
胤禛又道:“儿臣刚才在六部得到了十四弟传过来的军情,可能是被耽搁了,故而到的晚,请皇阿玛过目。”

康熙翻开折子,里面详细的写了准噶尔部此行的人数,路线,攻势,以及从部署中隐隐透露的占领西藏甚至青海的意图。随后附录了胤祯和幕僚们拟的战术。
他的好十四阿哥在最后写道:倘若折子路上有耽搁,为清朝计,他将先自出兵,待回宫后领罚。
康熙将折子传给诸阿哥看。

太子道:“皇阿玛,十四弟派色楞引兵伏击,倒是与您前几天的想法不谋而合。”
康熙的心情略好了一点,大阿哥揶揄道:“这军情耽搁的也真够久的。如此紧急的一封折子,怎么比监军的密信到的还晚?皇阿玛,依我看,这是老十四想的花招,他怕你不同意,所以出了兵才连夜写的。”

“算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十四阿哥的战术确实可取。既然大军已出,就不要追究该不该出。朕再准许他动用三百门神威将军炮和一千柄火枪。若此战不胜,看十四阿哥有什么脸回来见朕。”
“皇阿玛英明。”诸皇子恭维道。

康熙暂时只能妥协。他若叫胤祯回京严惩,西藏的军心马上就乱了。他不但不能惩罚,还要支持,以显示自己博大的胸怀。
八阿哥没有借机诋毁胤祯,因为他深知康熙心里已经埋了刺。胤祯出兵在外,空隙太多,他根本不急于一时。

第一场大捷让胤祯气的摔了军牌,因为色楞为了抢功,冲的太快,直接被准喀尔部吞了。此后额伦特虽然派副将集结色楞的残兵,再度合击并且获胜了,毕竟胜的没有预计的漂亮,而是两败俱伤的惨胜。
不久朝廷批下的大炮和火枪从附近都城运来。朝廷如此做法,自然是认同十四阿哥的表现,这加深了将军们对十四阿哥的信服。

新台吉的雄心显然超过了众清臣的想象。打了败仗的准喀尔部并没有如预料般退去。老台吉噶尔丹死后,新台吉率族人休养了十余年准备再战,两场大败根本算不得什么。斥候回来报告,准噶尔有一万二千骑军即将压境。

半夜,胤祯来到驻守军营里的伙房,轻轻踹醒来保。
“爷!”来保在梦里咒骂了胤祯一万遍,此刻看到他,竟不知是真是幻。
“想不想打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