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异界好种田-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仲秋这一年便只剩下三个多月,张小柳才发现自己在这里也已经过了挺长时间。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小松瘦瘦弱弱的只能躺在床山哭,现在已经皮得满村子跑。难熬的时候觉得过得太慢,有时候又觉得过得太快。
菜地四周种下的树苗全都种活了,而且已经抽高了许多。右边在砌房子的几人干得热火朝天,给原先孤零零的两件屋子增添了不少生气。
正午时候赵正则和小松都是被禁止出门的,直到日头转弱,小松才在张小柳的叮嘱声中一溜烟跑出去。
张小柳没好气的看着他远去,转头朝赵正则道:“你去找哑叔的时候可得比划清楚,要是把东西算少了可不好。”
“我记得了,不会弄错的。”
张小柳要去找卖糯米的人家,赵正则去定做床、柜等东西,两人便分头行动。家里没什么贵重物件,又有一群人在旁边,他们只把木门掩上就算了。
哑叔家在村西边,也是比较僻远的地方。赵正则已经去过一次,倒是熟门熟路。
“大根么么,在摘红薯叶?”哑叔家也只有并排的两间屋子,不过看起来还有八/九成新,是哑叔的两个兄弟在他成亲时才帮忙盖起来的。赵正则刚走到他家屋前,就看到一个身形瘦小的男子蹲在红薯地手里挽竹篮摘叶子,忙大声喊道。
那块地似乎就是在边上自己用锄头开垦出来的,粗略看去还能见到许多细碎的石子。红薯的长势也不太好,上面的薯藤还非常细幼。
“阿正,你怎么到这边来了?”大根么么听见声音转过身来,只见他左脸从眼睛下方到耳后,被一块手掌大小的月牙形褐色伤疤覆盖着。
“哑叔在家里吗?我要找他做点东西。”赵正则上次已经与他交谈过,也没有对他脸上的疤痕感到吃惊。
大根么么闻言一边直起身从地里走出来,一边道:“在屋里,也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这几天净是在那里刨木了。对了,你要做什么东西?急着要吗?我来与他说。”
“东西有点多,你先帮我问问哑叔能不能做。我要打四张四尺宽的木床,两个实木衣箱,两张方桌,一张圆桌……”
大根么么听了也记不太清,走过去推开门道:“你要做这么多东西?我先去问问他。”
赵正则随着他进去,他们这间屋子中间用一扇木制的屏风隔开了,外面一截俨然成了哑叔做木工的地方,里面想来是放着床的。这时在门口就看到地上坐着一个人,几乎被淹没在蓬松的木屑里。
“哑叔,还在做东西呀?”赵正则大声喊着,虽然知道他听不见,但还是想引起他的注意。
哑叔也感觉到了光线的变化,抬起头看见他们两人,动了动嘴唇却几乎没有发出声音,又咧开一个笑容。
大根么么举了举手,把篮子放在地上走过去,朝他比划了一阵。哑叔看了会儿,也伸出手比划了两下。
“他说有空做,你方才与我说都要做些什么?”刚刚一长串的东西念下来大根么么听得也记不清,这时候仔细一想,平时几个月可能也接不了这么多活,又有些高兴起来。
赵正则便照着记下来的东西和数目又说了一遍,大根么么在一旁帮他比划。他与哑叔朝夕相处,自然也比旁人更容易看懂彼此的动作。
“他问你什么时候要?”
“三个月左右,先把床和桌子做好,其他的还可以再迟些。”赵正则一边说,大根么么一边点头继续帮他比划。
“他说没问题,不过要先付一部分钱。”大根么么根据哑叔比划的动作如实说了,又觉得哑叔说得太直白,在一旁补充道:“不是么么信不过你,是要拿钱去买木材--虽然大部分都是从小哥那里买的,但是我们也得付给他。”
哑叔爹么有三个儿子,他是家中的幺儿。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的喉咙里自小就发不出声音。两个哥哥对他还算照顾,自从他学了木匠的手艺,平日里他帮人做木工,除了那些自己带着木材来做的赚些手工钱,大部分都是两个哥哥去深山里帮他找回来的木材。不过毕竟大家都已经是成家立户的人,哑叔也自觉地从收的报酬里抽出一部分还给哥哥,当做买材料的钱,久而久之双方也都习惯了。
“我知道,要先给多少呢?”张小柳事先就与他说过可能要先付定金的事,也取了银子让他带来,所以赵正则并不觉得意外。
“你做的东西太多,他现在存的木材可能都要用完才够,你先付二两吧。”大根么么有些犹豫地看了看哑叔,见他依然含笑朝自己点头,才继续说下去。这笔钱他们是留不住的,肯定要先送给大哥二哥家。
“好,那哑叔记得最近不要接别人的活,帮我把东西做好才行。”赵正则从怀里掏出钱袋,取了二两银子递给大根么么。虽然他付钱很痛快,但是心里也很吃惊。光是做这些东西就要用上几两银子,最近柳哥儿的银子恐怕都要花完了。
“你放心,他既然说能按时做好,肯定不会差太远的。”大根么么小心地掂量了一下银子,以前也有人打过大件的东西,却几乎没收过这么完整的银子。
哑叔拍了拍大根么么的手,大根么么会意的说:“我先出去了,你做的东西有什么要求与他比划就行,这些事儿我也不懂。”上次他不在家里两个人也沟通得很愉快,因此他并不担心。哑叔几乎很少见外人,有人能陪他坐会儿也好。
“哑叔,最近做了些什么?”赵正则一边大声说一边比划着。哑叔也做出侧耳倾听的姿态仔细看着他手上的动作。
两人慢慢比划了半个多时辰,赵正则才与他告辞离开。虽然他比划的动作理解起来比较费劲,但是把柳哥儿的要求说清楚了,又看了许多哑叔用木材边角料子刻的东西,赵正则还是十分高兴。
他一边走着一边思考自己做的那些东西能不能卖出去--哑叔也能凭手工活养家,他怎么能被柳哥儿比下去呢?忽然听到身后有个陌生的声音喊住他。
“哎,阿正!”
第57章 新居
时间就在这样细水长流的日子中流逝。等小沈来家里拉了两次酒;今年便已经走到了十月。田里的稻谷尾端开始显出黄色,薯藤也失去了原本的青翠,渐渐的蔫了下来。过不了多久;这些作物也能收获了。
张家的新屋早就已经一片瓦当不少地盖好了;从占地到样式,如今看起来在村子里都是首屈一指的。亮亮堂堂的八间屋子,宽敞的门厅;铺着石板的天井;还有不断被抬进去的新家什,无一不昭示着主人家的大手笔。
竹林里的鸡仔也长得极好;大顺么么也更有信心了;逢人都是乐呵呵的。这个月富来的哥儿要进门;再过两个月这些鸡也能出栏了。投下去的钱半年就能翻几番,虽然平日里忙累些,也十分值得了。
“有啥好,那屋子还不是张家的?我看阿正也傻得很,整天跟在人家屁股后头,也没见有什么好处……上山砍柴下田干活,地主家的长工也没有这样忙的……”听得周围一片羡慕赞叹声,高氏吐了一口瓜子壳,嗤笑着说。他原来也以为这个堂弟有了什么出息,上回想与他说说还平白被甩了脸。如今才算看清楚,不管张家那个小哥儿弄出多少花样,傻小子还是光棍一根。
难怪都说他以前就被叫做傻子,只是不知道怎么地去到张家就变得正常了。依他看来,那小子现在也傻得很,光被人使唤了。
“话不能这么说,我看柳哥儿对他挺好的。再说,张家现在可不是柳哥儿做主?到时候只要带点东西过门,又有酿酒的手艺,也不愁吃喝了。”旁边有人反驳道。
“别人家的事要你们在外面操这个心?”最早坐在这树下的春生么么不耐烦了,自打赵家小子去了张家,柳哥儿可都是照顾得很。当初他们家里没人会做衣服,他可都清楚得很。再说村里村外不管哪家的汉子,要是没点本事哪能娶得上亲?赵正则生得四肢齐全,要是只靠着柳哥儿过日子才让人笑话。
“瞧春生么么说的,咱们也不过是闲来磨磨牙,大伙儿都看得清楚,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自从他肚子日渐鼓起来,赵家人都是任由他四处串门,高氏的嘴巴已经说惯了村里的大小事儿。
“他们家里的事你怎么看得清楚?你又怎么知道阿正现在手里什么都没有?”春生么么学着他不屑的样子嗤笑一声,他原先找了个荫凉的地方做活儿,谁知被引了这么多人过来。听着声音越来越大,干脆收了东西回家。
“春生么么说得也不错……我听说现在他们家的酒都是阿正酿的,以后可不就是自己的手艺?哎,我听说你家里给阿清也说了亲事?不知道看上的是哪家?”有人看语气不对,赶紧就转了话题。
谁知高氏一听这个也不高兴,没多久就气呼呼地走了。
“你何苦与他说这个?前几天他还到处找人说么么偏疼小弟,心里正是不服气呢!”见他走了,近处有些方才只在纳凉的人靠近过来,三三两两说开了。
农闲里平日无事谁不爱找些话题,可也不是哪几个都能合得来。张家最近又是请人盖房子又是到处买糯米,来往多了与村里许多人都熟悉起来。林草儿和大顺更是常常说起柳哥儿能干又大方,别人眼看着柳哥儿对他们的帮扶,心里也是羡慕的。所以方才高氏说起张家的事,这些人才懒得搭话。
入伙(迁入新房)的日子就在四天后,张小柳决定要花些银子请村里人吃饭,也能给新屋暖暖房。做饭席这么复杂的事他肯定忙不来,幸好这种事村里的人都是义务帮忙的。这些天已经有许多人打过招呼那天会来帮忙,他只把这件事全权交给草儿么么,让他去调配人手就是。
“柳哥儿啊,你们家的屋子做得真不错,花了不少银子罢?”刚从林家商量了事回来,张小柳就看到有人在屋前歇脚。他最近已经习惯了村里人以此为理由来家里讨水喝,然后问起旁边的新房子,再走过去看一遍。
“是啊,把家里的银子都搭在里头了。里面也没什么花哨的,要不过去看看?”
“好啊,让我也长长眼界……村里好久没人起这么大的屋子了呢!”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一个邀请正是重点,那人一口气灌下碗里的水,站了起来道。
张小柳便在前头领着他过去,眼看着他一边摸过厚实的门框一边道:“你这屋子做好一个多月了,怎么还不住进来?白白摆放了一个多月。”
“这两天才刚刚把屋里的东西置齐,过几日就要搬入了。到时候要是有空,也来吃一杯茶水吧。”自从定下了好日子,再有人问起时张小柳都要顺道带上一句。张家已经冷清了许久,趁此机会热闹一下也好。虽说现在看来也没有什么需要仰仗他们的地方,但是所谓来往,都需要一个契机,才能走动得起来。他们忧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像张家以前过的日子,恐怕不少人暗地里都会叹几句可怜,但是平白无故又有多少人会伸手帮一把?就连草儿么么,除了他自己心善,最初过来探望也是因为与张么么感情好的缘故。
既然要在村子里常住下去,不免就想到要广结善缘。当然合得来的可以多往来些,合不来的也不必强求。
“好好好,到时候我来给你厨房里帮忙。”那人听了笑得合不拢嘴,主动提出要来帮把手。
“那真是太好了,我们正愁那日要忙不过来呢!”张小柳也不拒绝,村里哪家有红事白事都是邻里相帮的,再多来几个就不差人手了。
傍晚赵正则从镇上回来,就看到张小柳还在纸上写来写去。
“柳哥儿,还差什么东西吗?”
“没什么,我在算李声叔说的人数是不是太多了些--他足足算了十五桌呢!”张小柳转过头来,纸上胡乱写的字也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你不是一直说宁可预多不预少吗?就是多了也不要紧,把菜分给大家带走就行了。”赵正则出主意道。
“你现在可比我大方得多,王师傅又说你刻的东西可以去卖了?”先前赵正则只在赶集时去过一趟香袭阁,后来与王师傅相处了一个上午,不知道怎么的就与人家说好,连着十多天往镇上跑,早出晚归的也不嫌累得慌。
“你怎么知道?回来前师傅才跟我说,如果我想要换钱就帮我卖了。虽然卖不了好价钱,但是肯定有人要了。”
“我们现在也不差钱用,你不必急着把刻的东西都卖了。买田地的钱慢慢攒就是了,要是心浮气躁只怕以后手艺都难有进步了。”张小柳也有些纠结,要说现在不差钱,那当然不是实话。但是如果他现在拼命只往王师傅口中能把东西卖出去的方向努力,时间长了肯定会心累。何况卖东西都要仰仗香袭阁,也不知道能不能长久。
“师傅也是这么说的,不过我明天再去一趟,以后都只在家里刻了。田里的稻谷快要收了,我得看紧点。”其实王师傅说的话远比张小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