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智慧-向历史借IQ-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性,要知道我们家除了影子外,一无朋友;除了马外,也没有鞭子可当武器,除了团结,我们还有什么力量?”
这一番严厉又语重心长的话,启开铁木真兄弟的心智,从此,兄弟们和睦相处、祸福与共,开创了蒙古帝国大业。
成吉思汗人格的形成,受他母亲阿额仑的影响最深。
阿额仑也曾仿中国古人“同心折筷”的故事,不惮其烦地要孩子们实际演练,获得最具启迪的教育效果。
铁木真当了大汗之后,经常对儿子们讲述一个“一头蛇和多头蛇”的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一条多头蛇为了避寒,想躲到洞里去,可是,这条蛇身上的每一个头都想先钻进去,谁也不肯相让,等天亮了,这条蛇也被冻死了。而另一条一头蛇却轻松爬进洞里,安全度过了严寒。”
“兄弟齐心,其力断金”的训言,有效稳定了元朝初期皇位继承的安定,从太宗窝阔台直至宪宗蒙哥,都顺利登基,免除了历代因争王储,而一再上演的兄弟失和的故事。可惜传了几代,训言被轻忽了,到了世祖忽必烈时,终于和幼弟阿不里哥,又回到兵戎相见的千古轮回中。
智慧悟语:西方谚语说得好:“斗中载满小麦,便可以对付魔鬼将它盛满莠草。”
教道真理最能摒除错误。有时教育来自上一代、来自朋友、来自书本,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不断的提醒和学习。
60。巴勒渚纳湖的盟誓
一二零三年夏天,成吉思汗和敌人桑昆大战于哈刺温山,由于桑昆和父亲王罕采取奇袭战术,致成吉思汗和他的二弟合撒儿的大军受到挫败,逃至巴勒渚纳湖畔。
当时,同行的头领只剩十九人,军中粮草也已全部断绝,正当大伙儿又饥又渴,合撒儿正巧看到不远处有匹野马,便引箭拉弓将它射杀,然后以软底皮鞋涂泥作锅,用浑浊的湖水煮食充饥。
成吉思汗对这批患难兄弟非常感激,便对着湖水仰天发誓:“如果我取得天下,一定与各位同甘苦,如违誓言,就有如此水。”这便是《元史》上有名的巴勒渚纳湖盟誓。
这十九个部将后来都成了创立蒙古王朝的功臣,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大多为四面八方来归的英雄好汉,包括西域、回回和契丹……等,这也印证了成吉思汗五湖四海皆兄弟的用人和待人之道。
中国历代君王在打天下时,都不乏生死与共的功臣名将,可一旦取得天下,则鸟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便一再重演。像成吉思汗这样信守盟约,对身边人真诚相待的,史上并不多见。
巴勒渚纳湖之盟的十九人中,有一位名叫镇海的人,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之后,就论功行赏封属地,专理回回国事。
再如十九人中的哈桑,本是花剌子模的商人,当时正骑着白骆驼,驱赶着羊群,要去额尔古纳河下游作貂皮、青鼠皮交易,途经巴勒渚纳湖畔,目睹成吉思汗与部将甘苦与共的精神,便决定弃商从军,并用自己的千只羊群犒军,帮助又饥又渴的铁木真渡过难关,后来他在西征时也战功彪炳,成了一大功臣。
《元史》的“太祖训言”中有一条如是说:“人主理天下,如右手持物,以左手承之,然后能巩。”成吉思汗一以贯之对待臣属如左右手,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自己。
智慧悟语:华盛顿与拿破仑最大的不同处,在于前者主张用美德和善意对待朋友;而后者却只想结交奉承者。
于是拿破仑最后只能在一个孤独的小岛上,和乱石野草度过余生。
61。楚材晋用
为元朝取得天下的是成吉思汗,但为元朝奠下百年治业根基的,是史家封为“治天下匠”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元代最著名的政治家,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公元一一九零年),是辽东王第八代孙。他的成长期正逢金朝国势衰颓,大局已倾,史书说那时金朝“疆土日益缩小,将帅乏人,士兵不能战斗,地方官贪残,百姓流亡,盗贼滋起”。他的父亲眼见金国绝无让他发挥的环境,就给儿子取名“楚材”,字“晋卿”,希望有一天“楚虽有材,晋实用之”。
成吉思汗在攻克金国之后,便于行宫召见辽、金名家,一眼瞧见身长八尺,又著着长胡须的耶律楚材,顿时眼前一亮,对着他说:“辽与金是世仇,现在本王灭了金国,等于帮你报了仇。”楚才赶紧回说:“我的父祖虽然被掳为人质服侍金国,一旦成为臣下,怎可抱二心记仇于君。”成吉思汗很为他的诚实和忠心感动,决定重用,耶律楚材也不负所托,为蒙古的汉化和政治、经济立下了影响深远的典例规章。
耶律楚材获召见时,站在成吉思汗的主帐外居高下望,映入眼帘的是:车帐如云、将士如雨、牛马被野、兵甲辉天、远望烟火、连营万里。(文*冇*人-冇…书-屋-W-R-S-H-U)这幕壮盛的军容让楚才决定动心追随,后来,他有一首诗描述当时的心情:“圣主得中原,明诏求王佐。胡然北海游,不得南阳卧”。
后来许多史家认为蒙古大一统之时,天网绝而人理灭,多亏耶律楚材“以一书生,孤立于庙堂之上,而行其所学。”如果不是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两代帝王的充份信任和授权,他们彼此的历史定位恐怕就要改写。而千里马不遇伯乐,那再多的才干无从挥洒,到头来也只能写些“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类的诗句,穷愁潦倒一生了。
智慧悟语:没有一座山是空的,总会有些果实。农夫和吹笛人,他们都有天赋的才能和价值,只要你知道如何装满你的手。
幸运并不全是智者的偶然,“洞察力”和“信赖”是一种智慧和美德,有了它,你也能打开幸运之神的大门。
62。永远不老的梦
成吉思汗年过六十后,常感体能状况大不如前,老之将至的阴影一直笼罩著他,听说全真教的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有不老仙丹,便派人将他请来。
长春真人经过长途跋涉,到了皇帝行宫,成吉思汗赐宴接风,又喜孜孜的问道:“真人远地而来,究竟有何长生不老之药?”丘处机徐徐回答:“我有养生之道可延年益寿,但无长生之药可保永生。”
成吉思汗心里难掩失望,但却感于真人的直率,仍传旨犒赏,并请真人每日共饮。
蒙古人因为迷信而怕雷,每次一听到雷声,就赶紧掩耳伏地,全身颤抖;若遇雷击而著火,也必拋弃财产而逃,一年后才敢回来。
成吉思汗以此请教长春真人,真人答说:“罪有三千,不孝为大。顺天之道在于孝,皇帝如果敬天爱民,清心寡欲,好生恶杀,雷是不足惧的。”成吉思汗觉得很有道理,便颁布全国,并且在临终之时发布了一个不准杀掠的诏令。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由古至今做不完的春秋大梦。上至雄才大略的帝王,下至引车卖浆的贩夫走卒,个个莫不费尽心思,以求长生、以求青春永驻。
秦始皇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结果仙药没找到,人也一去不回。
汉武帝也听信方士之言,在宫中修造“承露盘”。柱高二十丈,上立铜人,托盘承露,相信喝了盘中露水,就可延年益寿。
唐太宗打败天竺国之后,就找来一个叫罗迩娑婆的天竺和尚,在金飙门炼丹,结果服了仙丹而死,后来的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也前仆后继,未见其利而先蒙其害。
倒是康熙最知道养生之道,隆冬不用火炉,夏日不贪风凉,所以很能适应冷暖变化;又喜欢画画,涵养平和的血气,身体一向硬朗。
这个“不老”之梦承袭至今,仙丹变成了肉毒杆菌,紫河车变成了胎盘素……这是荒唐?还是有趣?
智慧悟语:法国作家莫里哀曾说:“一个人很容易受到他所执迷事物的愚弄。”
生命的核心价值在于你整天思想些什么,与其在镜中抓住青春,不如掌握生命过程的真正美丽!
昏君与罪臣、天怒人怨交相逼仄的朝代,天人俱失,何以为国?历史的不幸,告诉了我们什么?
63。朱元璋拔荆棘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在南京建元称帝之后,极力想培养他的长子朱标做为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一直担心身边的文武大臣和元勋宿将将来不好驾驭,甚至仗权欺凌皇帝,便罗织罪名把他们统统杀了。
但他的孩子不解为何要杀这么多人,就诚惶诚恐地问朱元璋。
朱元璋于是丢了一根拔去荆棘的棘杖在地上,叫朱标伸手去捡,朱标很轻易就将棘杖拿了起来。朱元璋正色说道:“如果我不把这棒子上的刺拔掉,你还能拿得这么安稳么?”
朱标懂了,但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却没等他老子闭眼就先咽了气。
历史上没有一个王朝不笼罩在阴森的肃杀之中,在一片血雨腥风里,明朝恐怕算得上是杀人最多的王朝。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如果只是战场上的厮杀,倒也无什可议之处;但如果杀的是文武勋臣、知识分子,那王朝里集聚的冤气和怨气,恐怕几代之后也无法消散的。
明朝才子解缙曾上万言书给朱元璋说:“天下皆谓陛下任喜怒为生杀”,这是提着脑袋说出的肺腑之言,可惜这样中肯的建言并没能阻止一再兴起的文字狱,单是明初的“三大案”就有十数万人倒在血泊中。
杀、杀、杀!人才杀光了,剩下一些庸才和避隐山林、装疯卖傻的文人和朝臣,明朝的气数其实在开国不久便已经定了。
智慧悟语:以残暴的手段排除异己和巩固权位,最终只会升高敌对的态势。
其实朱元璋拔除的不是荆棘,是橘子上的果纤,是橘中最最营养的部份,这道理还不够简单么?
64。朱元璋“画角吹难”
朱元璋灭了元朝之后,于一三六八年即天子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明为号,等于告诉国人,“明王”在此。
但要当“明王”可不能只有空言,总得有行动才行,这就有创意了。据史料记载,朱元璋每天清晨五鼓时分,便派人在宫城的谯楼上一边引吭高歌,一边吹着画角。画角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声音哀厉高亢。歌词共九句,起首的三句为“创业难,守成又难,难也难”,史家称为“画角吹难”。
可以想见,当画角声音穿过寒星冷月,穿到后宫君王的被子里,朱元璋便得离开身边缠绵不尽的温柔乡,牙一咬,坐到龙案旁开始批阅奏章,也真应了歌词中的“难难难”了。
得天下易,治天下难。有时得天下是一种时势之必然,但治天下却得靠自己的智慧和毅力。
明史中,朱元璋有段趣闻:刑部主事茹太素呈上一篇奏章,里头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六千五百字,朱元璋叫大臣念给他听,念了六千三百七十字,都还是一些之乎者也的废语。第二天,皇帝躺在床上叫人继续念,直到全篇念完,才知道总共就是五件事,而真正涉及本题的,不过五百零几字而已。
朱元璋于是龙颜大怒,把上书人打了一顿,不过后来觉得有四事可行,就派中书都府执行,并表扬被打的人是忠臣。
由此可见,即使事必躬亲,不敢有丝毫懈怠,要治理好政务又岂是一个“难”字了得。
智慧悟语:卢梭:“无论你多么高大,多么笔直站立,你还是离地面很近!”
我们经常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很多,其实,离成功之路还是很遥远的,可一旦放弃了,失败就必然来临。
65。张三丰与刘伯温
辅佐朱元璋立国称帝的功臣刘伯温,名刘基,是浙江府青田县人。
据传奇的说法,他出生时,道长张三丰前来刘府道贺,在襁褓中的刘一见到张,就大喝三声。张听后大喜,说到:“此子声如洪钟,将来定成大器,可为国家基石。”于是便建议刘父为此儿起名刘基。
刘十四岁时,因母亲病重,便赴终南山找张求药。张念其一片孝心,答应为他治母病;一方面也告诉他,大丈夫当以天下生民为重的道理,并收为徒弟。
张三丰教刘伯温熟研《春秋》和易理,刘因此而精于攻守谋略、形势分析和天文地理等等。后来刘又花了将近二十年时间,写成《时务十八策》献给朱元璋,让朱据以为攻城和指挥大军作战之谋略范本。
但朱元璋取得天下后,因为刘伯温制定了大明律,阻碍了朱的皇权人治,又不时进宫争谏,终于派佞臣胡惟庸趁刘伯温生病时,借口探病送药,而将刘伯温毒死。
野史传奇小说对张三丰和刘伯温描述得有眼有鼻,其中最玄奇也最引人注意的一段,就是张要刘参透“三难之机”的故事。
所谓“三难”,便是人难、地难、天难。
有一回,张三丰要刘伯温用一条绳索攀上山崖顶的缘光洞。刘攀爬至半山,忍不住往下看,底下已是云雾缭绕,白茫茫一片。刘顿时心神晃荡、慌乱,将自己陷入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