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

第46章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第46章

小说: 厚黑学完全使用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日后,田秀栗和另外几个朋友去拜访李有恒,入座之后,就聊起这件事。李有恒说:“我是什么也不怕的,我有文恪的手书,上面写着让我督兵行事,有这几个字,他就别想脱身。”田秀栗说:“真的吗?你把那手书给我看看,小心点,可别疏忽了。”于是李有恒就拿出文恪的手书,田秀栗接过来一看,上面果然有“督兵行事”四个字。正在这时,外边忽然又来了几个朋友,李有恒急忙出门迎接。等李有恒回来,田秀栗将手书还给李有恒,叮嘱道:“一定要将手书收好,这可是性命攸关的事情。”说完这句话,就匆匆走了。

等田秀栗走后,李有恒再拿起手书来看,忽然发现不对劲,这手书竟然被田秀栗换过了,虽仍是文恪所写,只不过,原手书上的“督兵行事”,改成了“相机行事”,这就等于说驱兵杀人全都是李有恒自己的责任了。

当时李有恒大惊失色,情知被田秀栗出卖了,可是再追出去已经来不及了。很快他被收审,拿出来的手书无法证明文恪有错,最终全部责任由他一个人承担,冤乎枉哉地被砍了脑袋。

官场之上,不怕说出口的话,单只怕留在纸片上的字。说出来的话随风而散,一旦出了问题,追究的时候你大可以反口不承认,谅别人也拿你没办法。所以人在官场,口头上只管大包大揽,称兄道弟,但如果有人让你签字画押,那就必须要小心了。

明朝嘉靖年间,有一个知府,一向依附权奸严嵩。这知府的家中,养着一个年老的幕僚,知府对这幕僚平日里极是尊重,衣食相待,从未让幕僚受过委屈。忽然有一天,幕僚对知府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看这严嵩擅权多年,也快要到时候了,一旦朝廷究查下来,不唯是这严嵩要倒下,此前那些依附他的人,也都会受到连累。东家也是依附严嵩而起家的,往日里书信往来,不知有多少,等到朝廷追查的时候,搜出那些书信来,只怕东家你后果堪虞啊。”

知府听了,又惊又怕,就问道:“可是事情已经这样,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幕僚道:“这事好办,我受东家供养多年,从未进献过一字一句的策术。此番我要辞别东家,去严嵩的府上,做一名老佣人。我会在那里将东家的书信与公文,全部搜找出来,预先销毁,这样可保东家无虞。”

知府千恩万谢,就让幕僚去了。幕僚走后不久,严嵩果然事发,朝廷追查下来,许多官员都因为依附严嵩而受到了牵连,唯独这个知府,因为在严嵩那里查抄不到有关他的一字一句,所以平安无事。

在这个故事中,彻底地落实了“空”的含义与思想。人在官场,终究是无法与强势相对抗。这个知府依附严嵩,尽管气节上有问题,可严嵩毕竟是受到皇帝所重用的,这在政治上是正确的。然而政治也是随着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将官场的追随者拖入到悬崖之上。

所以人在官场,一定要有未雨绸缪的考虑,今日的一片纸,就是明天的一柄刀。如果你知道自己留下来的痕迹预示着什么,那么你就能够避过风险。

第87章 “恭”的文化哲学

“恭”这个字,是由一个共字和一个小字再加上一点所组成的。这个字表明的是人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

上面的共字,是指人类所共有的社会结构,建造这个社会结构,是为了让人类获得幸福的。但是所有的人却都被压在这座无形而庞大的建筑物之下,显得极为渺小卑微。每一个人都承担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却分明没有权力向这个社会索求什么。原本是服务于人的上层建筑,却成为奴役人的工具,这就是隐秘的规律在暗中起到作用的结果。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与整个社会最隐秘的法则相抗衡,无论你是否喜欢,你都必须接受这些。

恭字的意思就是说:你必须承认你的卑微和渺小。然而没有人是卑微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有着超乎于寻常的大智慧。

北宋的御史台中有一个老年的皂隶,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拄着梃杖,站在台阶下面,以满足高坐于高位之上的官员们的排场感觉,听起来这个老皂隶的职业微不足道,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然而在当时的御史台,却没有人敢忽略这位老皂隶,因为老皂隶手中的梃杖握法,是很有讲究的。

平时,老皂隶都是斜拄着梃杖,一旦上面的官员出了纰漏,老皂隶就会将梃杖笔直地竖起来。

曾经有一次,御史范讽为了招待客人,就吩咐厨子回去烹煮食物,再三叮嘱之后,厨子走了。范讽又把厨子叫回来,继续吩咐。这时候老皂隶就将他手中的梃杖竖了起来。范讽很是奇怪,就问:“我好像没做错什么吧?你为什么要竖梃杖呢?”

老皂隶回答道:“凡是要吩咐别人做的事情,必须要把具体做事的方法确定下来,然后再督促他去完成。如果他没有依法完成,自然有惩罚他的措施,何必没完没了喋喋不休呢?你这只是吩咐厨子做事,难道你管理政务,也要事无巨细地每一个人都吩咐到吗?”

史书上说:讽甚愧服。意思是说,范讽听了老皂隶的话,非常地惭愧佩服。

然而事实上,这个叫范讽的人既没有感觉到惭愧,更没有丝毫的佩服。如果他真的有这种想法,那么他就会想办法向皇帝报告这件事,推荐这个老皂隶。此人虽然只是一名不起眼的皂隶,却是一个精通管理学的宰相人才。

范讽没有向皇帝推荐这个人,理由可能有很多种,但御史台的官员人人都知道这位老皂隶,却没有任何人向皇帝推荐过,那么理由就只剩下一种:忌恨。

没有人愿意向上司推荐比自己更强、更能干的人,除非他不想要自己的饭碗了。北宋时代的儒臣们同样也有着这个人性的必然缺陷,尽管他们都知道老皂隶比他们中的任何人都强,但是他们却颇有默契地缄口不言,对皇帝封锁了这个消息,使得这个老皂隶与皇帝近在咫尺,却终究未得引用。

檐牙高耸的御史台,衣冠衮衮的朝政大员们,所有的这些人,构成了压在老皂隶身上的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这世上的每一个有才干、有志向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沉重的社会压力,他们的才华遭到讥笑,他们的能力不被承认,他们的志向,也沦为了庸俗之徒茶余饭后的谈资。

难道,在这无形的社会构架之下,有才能的人,真的没有机会脱颖而出了吗?

错!如这老皂隶,他固然是遭受到了最无耻的压制,但如果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老皂隶的人生失败正在于他缺少了一个“恭”字。

在御史台,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皂隶,却以他的才干压制住了诸多自命不凡的官员,这是他的不智。想那些官员们是何等地心高气傲,只有在权力的高压之下,他们才肯低下头,而如今区区一个老皂隶就以才智压倒他们,这无异是对他们智商的一种羞辱。

所以厚黑始祖孔子所推崇的成功之道,首先就是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说起来是五个字,实际上只有一个核心的恭。

恭是一种人生的战术,一种成功的策略。同时恭也意味着对他人付出的尊重。任何一个人,只要他的社会地位高于你,那么他就必然是比你多做了点什么,即使你不尊重他这个人,也应该尊重他的付出。

所以,恭字的原始含义是:尊重别人的生存权力与曾经的付出。

一旦你能够尊重别人,那么你就会步出卑微与渺小的心理阴影,就会由此起步,走向成功的人生。

第88章 “恭”的实用价值

战国初年,晋智伯想要吞并赵襄子、魏桓子与韩康子三家,先以其势逼迫魏桓子和韩康子,强迫这两家献城献地。然后又逼迫赵襄子,却为赵襄子断然拒绝。智伯大怒,遂迫魏桓子并韩康子,三家共起大军,前来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慌不择路,率了一众家臣,仓皇逃往晋阳,据城而守。晋阳城池高耸,急攻不下,于是智伯就掘开晋水,淹没了晋阳城。

赵襄子及家将们仍然坚守在为洪水所淹没的晋阳城中,将釜锅吊到空中煮饭,极是艰难。眼见得赵襄子已经无法再坚持下去,智伯大为兴奋,就威胁与他同来的魏桓子、韩康子说:“你们给我听好了,都老实一点,否则的话,我就像淹不听话的赵襄子一样,淹了你们两家。”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几欲气炸了肺,却又不敢吭声。

就在这天夜里,赵襄子手下的谋臣张孟谈偷偷地缒下城来,找到魏桓子和韩康子,对他们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要屈从于智伯?赵、魏、韩三家同为一体,唇亡齿寒,倘若赵氏灭亡,你们两家还能再活下去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被张孟谈说动,就于当夜偷偷掘开堤坝,将晋水灌入到了智伯的大营之中,智伯没有防备,被赵、魏、韩三家联军合力冲撞,顿时大败,智伯被杀,从此赵氏、魏氏与韩氏三家将晋室瓜分,这就是战国时期赵国、魏国与韩国的来历。这一段历史,又称之为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而后,赵襄子死里求活,激动不已,曾经死战保城的家将与家臣,也都是非常地兴奋,等着赵襄子加官晋爵。人人都认为,赢得这场战争的头号功臣,非张孟谈莫属。

然而,当赵襄子宣布晋爵的家臣名单之时,所有的人无不大吃一惊。盖因排在第一位的,却是一个在守城之战中没有任何表现,既没有和敌人血拼过,也没有献出过什么好计策的人。事实上,大家甚至连这个人是谁都不清楚,总之是一个才干极为平庸之辈。

群臣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就询问赵襄子:“这个人有何了不起之处?为何要首先嘉奖他?”

只听赵襄子回答道:“这个人于守城无功,于破敌无力,但是此人始终对我极尽恭敬,从来不敢乱了君臣之礼,这就是他晋升的全部理由。”

群臣还是不明白,问道:“可我们也对君上极为恭敬啊,而且我们不仅是恭敬,还拼死卖力。”

赵襄子笑道:“你们拼死卖力是没错。可是当智伯水灌晋阳,我大势将去的时候,你们所有的人,对我的恭敬都不如以前了,甚至还有人给我脸色看。只有这个人,他即使是浸泡在洪水里,也仍然保持着以前对我的那份恭敬,我不奖赏他奖励谁呢?”

史书上说,看了赵襄子的奖惩方案,名臣张孟谈一言未发,悄然出走了。因为他意识到,赵襄子试图用这种方式强化自己的威权,而这也同时意味着作为臣属的生存空间,将会被挤压得越来越狭小。

然而张孟谈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当洪水困城的时候,赵襄子的心境。可想而知,当洪水灌入晋阳城,守城之人莫不是极尽惊恐,因为大家都有一种末日临头的感觉,所以才会对赵襄子流露出不逊的心态。而这时候,感受到最大恐惧的,却恰恰是赵襄子本人,他不仅面临着洪水困城的危局,更有可能遭遇到臣属的背叛。他之所以在这种极端危险的情形下还能够挺住,精神没有崩溃,原因就在于还有一个人,仍然是对他毕恭毕敬,奉之为主的。

是这个人的恭敬,给了赵襄子以最需要的权力威严与心理支撑,让他能够泰然自若,继续统筹大局,度过最危险的时期。

这就是恭的价值之所在,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恭敬,拯救了另一个濒陷绝望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价值自然也是寻常人所无法比拟的。

这是恭敬作用于他人身上的效用,而当这种效用转到自身的时候,同样也具有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

赵襄子家族,应该是对“恭”字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颇有体会的。早在他的祖宗——晋灵公时代的赵盾起,就因为“恭”之一字,侥幸保得了性命。

赵盾原是晋国的大夫,时值国君晋襄公死,于是大夫赵盾做主,就扶立了晋灵公。这个晋灵公却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他一旦掌握了权力,就恣意放纵,胡作非为起来。一个厨子只因为烤的熊掌没有烂透,就惹火了晋灵公,被乱刀剁成了碎块。赵盾知道这件事后,就于朝堂上严厉地斥责了晋灵公,要求他收敛一点,要做一个仁君,切莫挑着暴君来做。

眼见得赵盾妨碍自己胡作非为,晋灵君大怒,就派遣了一个名叫锄倪的刺客,让他趁夜黑人静的当口,悄无声息地把赵盾杀掉。

于是刺客锄麑趁夜潜入赵盾家,却发现赵家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而赵盾本人则身穿官服,满脸恭敬严肃地坐在一张椅子上,正等待着天亮后上朝。当时锄麑越看心里越是惊讶,心想这样的士大夫能够在暗夜无人之处,还仍然保持着对公事政务的恭敬,这是难得的贤良大臣啊,晋国能有这样的贤人,那是晋国的幸事。自己如果杀掉了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