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语大辞典-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碍足碍手】同“碍手碍脚”。
【碍口识羞】因羞而不说话。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文若虚终是碍口识羞,待说又止。”
【碍难从命】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你回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
【暧昧不明】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的愧悔无地!”
【暧昧之情】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之私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安安稳稳】十分安定稳当。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小储君倒也~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安邦定国】见“安邦治国”。
【安邦治国】使国家平安稳定。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安常守分】习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安常守故】习于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安常处顺】见“安时处顺”。
【安常习故】谓习惯于成规,守旧而不思变革。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安常履顺】见“安时处顺”。
【安车蒲轮】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安堵乐业】见“安居乐业”。三国·魏·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安土重旧】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安土乐业】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安之若素】谓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
【安之若命】将遭受之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参见“安之若素”。
【安不忘危】处在平安的环境,要经常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危险。《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何小姐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安内攘外】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从此养好了,可要~,再别胡行乱闹了。”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感到满足。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安富尊荣】安逸富足,尊贵荣耀。《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安富恤贫】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安国富民】使国家平定,使民众富裕。《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安魂定魄】使人心安定。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诚为枉法营私,原王章所不宥;要知~,亦圣道之大同。”
【安良除暴】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宋·李昉《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为国立功。”
【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言即:同样是一个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八回:“你也是~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安民告示】安定人心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记》:“嘱两县速出安民告示,谕令店铺照常开张。”
【安内攘外】原就药物之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
【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
【安心乐业】心绪安定,生活愉快。
【安心乐意】心情安定,满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安心定志】指安下心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安生服业】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安生乐业】犹安居乐业。
【安民告示】安定民心的告示。
【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从。语本《论语·公冶长》:“子路曰:‘原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邢昺疏:“此夫子之志也。怀,归也,言己原老者安,己事之以孝敬也……少者归,己施之以恩惠也。”
【安份守己】见“安分守己”。
【安如太山】见“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安步当车】缓缓步行,当作坐车。语本《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安身立命】谓生活有着落,精神亦有所寄托。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
【安身乐业】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安身为乐】身子安定就是快乐。《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之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安身之地】见“安身之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安神定魄】见“安魂定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一夜稳睡。”
【安枕而卧】安安稳稳地睡眠。喻指无忧无虑。《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孔子见疏,必弃鲁国而适他国,君可~矣。”
【安于现状】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取。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拘泥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安于一隅】安心于某一角落。形容苟安且偷安,不思进取。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安如磐石】象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清·梁启超《责任内阁释义》:“立宪国皇室所以~,道皆在是也。”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老子》第八十章:“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一家正~,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
【安故重迁】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安时处顺】谓安于时运,顺应变化。语本《庄子·养生主》:“適来,夫子时也;適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安室利处】指安全便利的处所。《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安适如常】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安家立业】成立家庭,建立事业。
【安家落户】①把家庭安置在某地,长期住下去。②比喻某种生物被引进到新地方后,同原产地一样地生长繁殖。
【安家乐业】犹安居乐业。
【安贫乐道】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为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语本《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
【安贫乐贱】《后汉书·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谓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安然如故】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又见“安堵如故”。
【安然无事】见“安然无恙”。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要得~,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儿就好照顾了。”
【安忍无亲】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宗》:“李世绩之~也,置父于窦建德之刃下而不恤。”
【安乐窝】宋邵雍自号安乐先生,隐居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后迁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曾作《无名公传》自况:“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作《安乐窝中四长吟》:“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安营下寨】见“安营扎寨”。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杂剧楔子:“今领十万雄兵,来到这里,离徐州不远,清风岭安营下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操曰:“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教且~,再做商议。”
【安营扎寨】亦作“安营下寨”。①指军队驻扎。②现喻指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建立临时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