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

第38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第38章

小说: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肃清“左”的流毒,纠正错误观念,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风气。(刘秉义、张善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新疆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研究和解决人的意识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 在实践中,既要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又要重视实际的经济效益,积极开展经济领域中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同落后的意识和旧的传统习惯作斗争。 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285

    86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精神文明作为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当然要随着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但是,并不等于说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意识形态等精神现象马上就跟着变化。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往往落后于社会存在,旧的社会意识还可以保留很长的时间,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心理、风格和美德。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这些优良的民族传统,要批判地继承,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其在新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要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同时,要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在教育中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人们要想进步,必须有追求的目标,仿效的榜样,不管这个目标,这个榜样,如何超出现实的水平,但总能促使其进步。 正是,取法乎上,可得其中,无所师法,则不免于下流矣。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核心,注意各个领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根据不同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守纪律的人。(吴朝阳、马静芝:《略论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

…… 28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962

    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主张,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大公无私”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个人服从组织”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他要求共产党人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 邓小平同志也很重视共产主义道德的培养。 为了坚持和发扬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他以高度的热情关心和推动了雷锋精神的恢复和发扬。革命纪律和共产主义的理想、道德是紧密联系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只有加强社会主义革命纪律性,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成功。要尊重科学文化知识,发展科学文化,就必须重视人才。反对资本主义的思想腐蚀,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必须进行的重要斗争。 为此,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在思想政治方面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和忽视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武器,同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作坚决的斗争。 他十分关心思想理论界、文艺界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我们知道,在四项基本原则中,最主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正是我们同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斗争的焦点和要害问题。我们必须战胜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胜利。

…… 287

    07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吴秉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指导》《光明日报》1983年10月3日)

    《决议》一开始提出了总体布局问题,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思想,当然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就有的,但是这样明确的概括,则是这次决议作出的。 为什么讲精神文明建设要讲总体布局呢?我想,现在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它的重要性,克服那种不重视它的思想,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在讲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的时候,有两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从全局看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看问题,来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另一种思路,不是从全局、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讲它的重要性,而是就精神文明讲精神文明,这样,就有可能把它强调到不正确的地步或方向。 这方面,我们党和国家是有经验教训的。 多少年来,我们并不是不强调思想,不强调政治,不强调精神。 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都是从精神领域提出问题、强调问题的。 但是过去这种强调的方法,实践证明不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是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国工作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中心、一个什么样的总体布局摆好,不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去强调思想、精神方面的问题,结果走偏了方向,招致了灾难。 现在强调重视精神文明,就有一个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

…… 28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172

    问题,就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而不是主观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就要围绕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定的经济工作是我们全部工作的中心这样一条总的政治路线,来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就要掌握全局,从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总体布局来看待精神文明建设。从总体布局出发,抓住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把握精神文明建设所面临的时代要求,《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方针作出了新概括,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这三个“必须”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 这样的方针不但同“文化大革命”和直接导致“文化大革命”的方针是根本不同的,同那以前的方针也有很大变化和发展。 这是在改革和开放中实现现代化的新时期的新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方针。(龚育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概括》《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1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经济工作、物质文明建设应一切着眼于建设的观念是明确了,但对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一切着眼于建设的观念,认识并不那么一致。 一些同志,一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想到的就是“查禁”

    、“清除”

    ,甚至以为舍此便不是“加强”。还有的同志把改革、开放与精神文明建设对立起来,认

…… 289

    27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为改革、开放“在物质上有所得,在精神上有所失”

    ,因为改革、开放出了问题才强调抓精神文明建设,用这种办法来“纠偏”和“整治”。一些部门和单位,对意识形态、精神世界的一些问题仍然看得过重,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些现象指责和干涉过多,“黄牌警告”

    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概括起来,就是在精神文明方面,消极地防范多,积极地建设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领在于建设,这是两个文明必须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的进步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个社会的文明,都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是一个有紧密内在联系、协调发展的整体。 文明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发展的,它不是构成整体的某个局部单方面地发展,而是构成整体的各个局部全面地发展。 作为整体的文明,结构必须合理,发展必须协调,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如果行进不协调或沿着相反的方向行进,那么,作为整体的文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文明进程就会中断。 这样就不但不可能创造新的文明,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也难以保持。(陈开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要领在于建设》《学习导报》1987年第1期)

    经济科学除了通过指导经济建设的实践而有助于增强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外,它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本身又是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 经济科学的发展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能够直接发生巨大的积极的作用。第一,经济科学揭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一旦为群

…… 29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372

    众所掌握,就能形成推动社会进步的伟大革命力量。 我们的经济科学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经验,既认真研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认真研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并把这二者的研究有机地联系起来。 这样的研究将能为制定正确地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和政策奠定科学基础,并使广大干部和群众能够自觉地懂得什么才是真正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应该积极去干,什么是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应该努力避免。第二,经济科学对体制改革的研究,引出合乎实际的结论,将能形成有利于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成为实现全面改革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经济科学不仅要告诉人们中国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指出改革的光明前景,而且要把体制改革作为一项巨大社会系统工程的艰巨复杂性,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忍受的暂时困难以及改革可能经受的风险如实地加以阐明。 这样将不仅促使体制改革的指导工作更严密、更谨慎,而且将能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做好正确对待全面改革中各种复杂情况的思想准备,增强对体制改革的心理承受力。第三,经济科学从理论上正确地阐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将能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摆脱小生产的狭隘眼界和自我封闭的思维方式。 首先对各级干部应该进行这样的教育,使他们明确认识商品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所形成的能够促进生产社会化发展的经济形式,并逐渐懂得商品经济内在的运动规律。 通过他们,鼓励和支持广大群众放手发展商品经济,并引导其正确处理商品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广大干部和群众经过商品经济这所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

…… 291

    47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研究概览

    实践的学校长期的培训和深造,必将在思想上和精神上得到新的解放。第四,经济科学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的转变,推动观念现代化的实现。 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经济科学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关系上阐明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什么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能为道德准则的形成和道德建设指明一个唯物主义的基础。第五,经济科学要向从事经济活动的各行各业提供分别适合各个不同层次需要的科学的经济管理知识,并且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之普及于全社会有关人员。 这本身就是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形成为发展物质文明的智力支持。(唐宗焜:《经济科学应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经济学周报》1987年1月4日)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必须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结合起来。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 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就不能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不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前进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从而也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地进行。要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改革开放相辅相成。改革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必由之路。 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证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