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王首道文集 >

第78章

王首道文集-第78章

小说: 王首道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此和党内外一些老同志、老知识分子团聚一起,磨砺革命情操。他和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诸老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革命情谊。

…… 621

    白首壮心松柏操   —95—

    对中青年干部,他没有长辈架子,也能打成一片。 有时他到我的窑洞来下围棋,落子爽利如其性格,他指敲棋枰,不知不觉就和我谈起心来了。 有时他教大家引亢高歌革命歌曲:“广州暴动苏维埃,中国革命新纪元……”火热的战斗激情,把他和年轻战友们熔合在一起。 他是边区一府之长,却平易近人,谁有事去找他,他总是拨冗相见,谆谆教诲,从不厌倦。 工作中发生了错误,他主动承担责任。 因此,大家都愿意对他讲心里话,觉得他就像是自己家中慈爱的老人。

    五、光辉的一生

    林老从一位老同盟会员,变成为坚强的共产党员,从大元帅府的参议,变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他的一生走过了不平凡的不断进步的路。 他认为,他是抱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忱,向着真理,走上了实现祖国繁荣昌盛的历史必由之路,这条路,是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合乎历史逻辑的进步之路。 他总是热心盼望和帮助一切爱国的党外人士,一起来走这条进步之路。林老多年襄赞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对他的先师十分崇敬。 孙中山不愧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在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完成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从旧三民主义到革命的新三民主义的转变。 林老直接参与了这个转变,对孙中山的进步起了积极的影响。在李大钊和林老的介绍下,孙中山1921年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1922年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先后进行了两次重要会晤,后来发表了著名的《孙中山越飞宣言》。

    林老积极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推荐毛泽东

…… 622

    —06—王首道文集

    同志等优秀的年轻共产党人,一起参加筹备、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上,通过同国民党内右派分子的辩论和斗争,确立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此,毛泽东、李大钊和林老等共产党人起了重要的作用。 林老以后不止一次谈到,当时正因为有了共产党人的努力,国共两党之间才有了合作的党、合作的政府、合作的军队,民主革命事业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林老很敬佩孙中山在其临终遗嘱里所说的,“积四十年之经验”

    得到的和我党相同的一个结论:深知欲达到胜利,“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林老亲身感受、深切体会到: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在40年漫长而曲折的革命斗争中,在国际国内空前深刻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和历史共同前进,从而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毕生追求实现“天下为公”

    ,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林老继承了这种革命精神。 林老常常吟诵孙中山先生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他认为这振聋发聩的精言至理,值得我中华民族全体同胞深刻体会。林老长期为建立和发展我党的统一战线做过许多工作,是很有成绩的。 在他看来,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虽有不同内容,但归根结底是要团结一切民主爱国力量,抗击外侮,战胜内敌,共同建设祖国。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他在两党之间起了很好的桥梁和促进作用。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他经

…… 623

    白首壮心松柏操   —106—

    常奔波于延安和重庆、西安之间,协助周总理,克服种种困难,为团结抗日、民主建国作了不懈的努力。 对于一切不利于团结抗日和民主进步的行为,他坚持原则,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当时他担任国民参政会的参议员,1944年他在国民参政会上代表中共首次提出中国应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表达了我党谋求国家民主进步的正义主张,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良好愿望,博得了广大进步爱国人士的赞扬。 历史总是前进的。 林老总是热诚帮助党外人士,包括国民党内他旧日相熟的老同事跟上历史的进步。 在解放战争后期,林老作为中共代表参加国共和谈,他同国民党政府的代表交谈,耐心做工作,争取他们站到人民的方面来。 一些老同事、老朋友,虽然经历了各自不同的曲折道路,然而始分终合,又和林老站到一起来了。对此,林老非常兴奋和欣喜。1949年,当他赶赴东北迎接张澜、李济深等先生从香港北上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之时,当他随同毛主席在北京车站欢迎和平起义的原北伐六军的老同事程潜将军之时,当他参加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和民主人士们一起瞻望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他激动的心情难以言状。全国解放以后,他在政府工作中和党外民主人士进行了很好的合作,也很怀念一些老朋友,盼望他们能为祖国的统一和强盛作出贡献。 每逢孙中山先生诞辰,他都去北京碧云寺或中山堂参加纪念仪式,执礼甚恭。 届时,他常和老同志、老朋友们一起缅怀孙中山先生,同时也交谈云散在台湾或异域的旧日诸友的情况。1958年11月11日,林老赴碧云寺纪念孙中山先生92诞辰,与何香凝、李济深诸老谈及国民党元

…… 624

    —206—王首道文集

    老于右任先生不久之前在台湾回溯前尘,感慨万千,赋诗怀念大陆和旧友之事,林老深表同情,只是觉得于老诗曰“中山陵树年年老,扫墓于郎已白头”

    ,未免过于感伤了。 白首壮心的林老当即依于诗原韵,挥笔亲书一绝:“不怕扫墓人白头,中山陵树绿悠悠,当年黄埔分明在,风雨同舟忆旧游。”林老的诗,表达了他希冀在台湾的旧友们,能深明大义,和祖国人民一起团聚在已是绿荫繁枝的中山陵树之下的殷切期望。林老曾写过两句警辟隽永的诗:“一滴终须归大海,几人到此悟平生。”是啊,尚在天涯海角另一方的中华民族的同胞,不论走过怎样曲折的路,叶落须归根,涓流终入海,都应当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 美丽的宝岛台湾,终究要回到祖国怀抱里来。 我想,这正是林老的一个崇高而美好的遗愿。

    (原载《怀念林伯渠同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625

    写好自己的晚年历史   —306—

    写好自己的晚年历史

    1986年1月8日

    《新的起点》一书已由长征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由中央党校高中级干部研究班校友联谊会的几十位老同志合作写成(包括部队部分离休干部的典型事迹)。书名是根据胡耀邦同志所讲的“离休对老干部来说,不是革命生涯的结束,而是开始了一个‘参加革命的新阶段’”的精神而定的。 我作为联谊会的名誉会长,由衷地祝贺这本书的出版。 因为这里面记述了这些离休老同志在新的起点上的新生活。 书中的许多作者,是在革命征途中经历千难万险,为党的事业作出过重要贡献的幸存者,他们离休之后仍然自觉地发挥余热,利用适合自己情况的方式,参加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有的到基层调查研究,有的写革命回忆录,有的著书立说,有的协助街道做居民工作,有的为少年儿童作义务辅导员,有的种花种草美化公共环境,有的言传身教、教育好子女及其亲属,有的锻炼身体保证健康长寿……他们这种扎扎实实、点点滴滴地为人民做好事,为祖国谋利益的思想行动,体现了他们珍惜光荣革命历史的高尚情操,我非常赞成。根据党的干部制度的改革,近几年来已有大批到了离休

…… 626

    —406—王首道文集

    年龄的老同志,自觉地退出了领导工作岗位,让年富力强的干部接替自己的工作。 从中央和国务院机关及其所属部门来看,到1984年12月底,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同志已有20万人,即将退出的尚有19万人。老干部退下来,怎样写好自己的晚年历史,这是摆在参加革命几十年的老战士面前的新课题。《新的起点》的作者们,尽管他们写的都是离休以后所做的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但从这些平凡的事迹中,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我党我军的许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有些事迹是相当感人的。 希望已经退出和即将退出工作岗位的老同志,都来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得到一些借鉴和启迪。这本书出版的消息见报之后,全国许多地区和中央、国务院机关的一些老同志纷纷写信或亲到长征出版社订购,有些单位的老干部局(处)还把这本书当作新年和春节的礼品赠给离退休的同志,我很赞成这个做法。生老病死,这是人生的必然规律。共产主义的千秋大业,要靠若干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我们年事高了,办事力不从心了,就应当高高兴兴地把手中的接力棒交给年富力强的同志。 但是,人退下来了,思想不能退,眼界不能窄,风格不能低,对自己的要求不能放松。 陈云同志曾讲过,共产党员永远不能退休。老同志革命几十年养成一种很好的品德,就是处处做模范。 年纪大了,作战的模范当不成了,繁重工作的模范也当不成了,但是思想品德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团结的模范,教育后代的模范还能够当,而且应该当。干一辈子革命,当一辈子模范,这是老同志的高风亮节的所在,也是写好晚年历史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这本书里,记载着

…… 627

    写好自己的晚年历史   —506—

    他们的这些事迹。现在,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都非常好。 在工作岗位上的同志应当加倍努力,英勇奋斗,发展这个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 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应当发挥余热,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前程作出应有的贡献。新老同志团结一致,密切协作,都来珍惜这一大好形势,发展这一大好形势,这样,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

    (原载《人民日报》)

…… 628

    —606—王首道文集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主要依据

    1986年4月12日

    最近两年,我先后在江苏、广东等沿海地区看了一些乡镇企业,对那里的大好形势印象颇深。 今春又到湖南常德地区看了看,虽说该地区由于基础差,起步晚,在总的发展水平上还不及苏粤一带,但也有其自己的特色。 衡阳、浏阳等地的情况也差不多。 我深深感到,我国的乡镇企业确实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一、三种主要途径

    如果说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乡镇企业主要是靠了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技术辐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占有侨乡之利,主要是通过“三来一补”

    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设备,那么,湖南常德地区没有这些有利条件。 但是,他们靠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两年来全地区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翻了一番多,从1983年的523亿元,跃增到1985年A的1238亿元。 上述三种发展乡镇企业的主要途径,可以说A基本上概括了我国各类地区在发展乡镇企业方面的不同特点。而就广大内陆省份来讲,常德的经验则更具有普遍意义。

…… 629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主要依据   —706—

    当然,不同地区也还有各自不同的特有的优势。 如衡阳地近广东,正当湘粤桂三省交通要冲,客货云集,购销两旺,浏阳有历史悠久、名闻中外的花炮制造工艺等,若善于利用,都将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利条件。资源也是一种优势,它和技术、资金一样也是办企业的一项重要条件,同样是可以利用的。 当然,兴办企业光靠有资源是不够的,但善于发扬资源之长就可以补技术资金之短。澧县澧阳乡要办啤酒厂,并无技术条件,但是他们发现自己有丰富的大麦和优良的水源,虽然远到辽宁聘请技师,过江到湖北沙市去加工大麦芽,建成啤酒厂后仍有利可图。 投产3个月就获纯利13万元;产品被评为全省第二,行销30个县市,由于供不应求,已开始进行扩建。常德地区盛产柑桔,而且亟待开拓销路。 石门县夏家巷镇看准了这一优势,大胆提出了兴办果汁厂的设想。 结果群众拥护,领导支持,省里还批准他们从国外引进设备,于是集资贷款很快把厂子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