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从根治-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炒菜的故事——中医不同于西医,它需要感悟
喜欢做菜的朋友都知道,在餐馆吃上一道菜,回家后琢磨琢磨,自己就可以做了,这里面除了刻苦,更多的是一种对做菜的感悟力。
我喜欢做菜,也喜欢琢磨如何做菜,心情好时也爱模仿酒店大厨做几道菜,虽然色香比之稍差,但味道绝不逊色。
炒菜时先放油,放多少?这是一种感觉。该什么时候放入主料,炒多长时间后放盐,放调料,放多少盐合适,是手感的问题。看看锅里的东西,就知道大致放多少盐合适了,放完后一尝,正合适,不咸也不淡!
这是中国人炒菜的方法,你问酒店大厨,放盐放5克好,还是6克好,他可能没法说明白,但并不代表他不会炒菜!
西方人炒菜,据说得配上天平,500克肉,放多少油合适,放多少盐合适,他们有一套刻板的模式,正因为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容易复制和推广,所以肯德基全球有分店,我们这个小城市也有。
中西文化的差异,就好比炒菜一样。
曾经在北京吃过意大利午餐,那个难吃劲,还不如回家炒个虎皮青椒吃。也许我长的是中国人的胃,不适合西方人的味道。
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深厚,这一点只需要在全国多吃些地方菜就有深刻的体会了。
看病,其实和厨师做菜是一个道理。
中医看病下药,看似随便,10克、12克好像随便写,有时弄上20克效果也不错,有些派别,可能会用上50克,甚至100克。就好像炒菜一样,随手一勺盐,就行了,味道却很不错!
在老家做菜,放几个辣椒,就行了。到成都吃飘香辣子鸡,有半盆辣椒,味道也很好。感叹之余,慢慢品味,与众不同,各有特色!
西方医学追求一切标准化,量化,显得非常科学。中医看似随意,让人们觉得不科学,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医是伪科学,争来争去,弄得中医自己也搞不清该如何来发展。
于是许多研究人员借用西医的模式,在老鼠身上扎针灸,在白鼠肚子里注射大承气汤,将已经临床运用了几千年的知识,反过来要老鼠点头。如果实验结果不对,则中医是伪科学,如果老鼠点头了,就科学了!将原本科学的东西反而弄得不科学了,这就是中医现代化的悲哀。
如果将川菜的辣椒用量按照杭帮菜的要求控制,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为什么我们吃不惯西餐,却硬要追求西餐的格调,感受西餐的氛围?是我们精神享受,还是胃在享受?
许多人认为西医科学,经常一个感冒打了十多天的吊瓶,花了几百元钱也没好,但心里仍然是庆幸的,因为自己正在接受科学的治疗,不知是身体得到了治疗,还是精神得到了安慰?
感冒后,中医通过刮痧,服用解表药,一两天就好了。但患者看到的不是精密的仪器,而是一碗黑色的苦药水,没有来苏儿的味道,身体虽然康复了,却说不科学。
我觉得,中国人吃的是中国的文化。
中医看病,运用的也是中国的文化。
现在西医分科很细,而疾病却是复杂的,很难绝对进行分科,比如,一个患者可能既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又有腰椎间盘突出,同时还曾经有过脑梗死的病史,现在患者又出现受凉后咳嗽,喘不过气来,头晕、心悸。因为基础疾病多且严重,患者就诊时,可能得挂很多个专科的号,最终也很难解决,医院往往会建议住院治疗。其实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疾病都与五脏有关,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治疗起来,应该全盘考虑,调理五脏,而不应该是顾头不顾尾。将五脏调整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患者的症状都会得到改善。
经常有病人问我:“余大夫,你主要看什么病?”
我说:“我啥病都看!”
“不可能!医院的医生都分科,有的看消化,有的看糖尿病,有的看肝病,你究竟看啥病呢?”
我还是回答,啥病都看!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医啥病都能看。
其实,真正的中医,他看的不是病,而是人的五脏。通过四诊之后,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医生就可以判断这个患者五脏各自处在什么状况,通过调理五脏的盛衰,疾病不治而愈。
当我们在学习炒菜时,不能仅仅着眼于某种菜该如何去做,而应该去学习烹饪的技术,去了解其中的规律。因为菜的品种有很多,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学会所有菜的炒法,但是只要我们掌握了烹饪技术,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我们不仅可以按照菜谱做菜,而且还能创造新的菜式。
治疗疾病的时候也是如此。已知的疾病有成千上万种,还有很多未知的疾病。如果我们从疾病入手,看到每个疾病都想如何分型下药,这就是站在一个“万”的层面,永远无法体会到以简驭繁的境界。
有时候一些中医爱好者在学医的过程中可能步入一个误区,过分地强调“术”的重要,就像我们学习炒菜时,过分强调如何去翻锅,而不去掌握什么时候该翻锅,为什么要翻锅。
他们往往听说刮痧效果好,就开始学习刮痧,却不去掌握刮痧的原理及适应证,所以当他们学会后在临床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刮痧并不能治疗所有的病,有时候甚至连同一种疾病,也不是所有病人效果都好。
后来又听说“一针灵”,只要扎上一针就可以治疗任何疾病,就一拥而上,去学习针灸,等到临床运用时,发现效果也不是很好,只有一部分人有效。
再后来又听说小针刀厉害,又开始学习小针刀,最后却发现很多病人运用小针刀也只是当时缓解,不能彻底治愈。
中医的窍门究竟在哪里,有没有什么东西学会后可以治疗所有的疾病?
其实,刮痧、针灸、小针刀、拔火罐、推拿、火龙疗法,包括汤药、丸剂等等,这都是术,是治疗疾病的术。
术很多,我曾经给一个学生讲过,病人心悸,医生用大拇指使劲掐了掐劳宫穴,病情得到缓解,是不是医生的指甲很厉害呢?我们是不是都要留一个长指甲来掐病人呢?
显然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是为什么掐劳宫穴有效。
中医看病,最重要的是看清疾病背后的理,这个理弄不明白,任何术都解决不了问题,理弄明白了,任何术都有效,没有必要羡慕张三搞针灸效果好,李四搞推拿出了名。
成功者的背后,是“理”的突破,是对“理”的通透。
只看到表面现象,而不沉下心来参悟医理,永远都不会成为上工!
医理的领悟,需要静下心来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同时还要涉猎许多中医古籍,而不是凭空想象,想象出新的理论,来革新中医。当今社会真正能看透《黄帝内经》的有几个人,一本中医界的经典都看不懂,谈何创新。
在这个浮躁的大环境中,很多人都希望一日成功,一日成名,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静心学习,静心参悟,才能有所感悟。
中医的发展,不是叫嚣理论急需更新,也不是同反对中医的人生死相搏,更不是大家热热闹闹地在一起清谈,而是静下心来学习经典,“读经一得”,往往就是突破,“临证偶得”,常常就是成功。
等到真正学透了四大经典,也就不会再说中医落后,中医看不好大病了。那时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将经典用最通俗的语言告诉世人,让大家都能看懂经典,明白经典。等到大家都明白经典了,中医自然也就复兴了。
写此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些生活小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中医之理,只有明白了这些医理,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人体疾病,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疾病的误解和对医理的无知。
让我们一同从生活小事感悟医学道理,认识疾病,感悟疾病,战胜疾病。
万病从根治
火苗都是往上蹿的,那么人体上火,当然是先上头;
天气冷,水管会被冻裂,人的血管也一样,冻疮就是因为血脉不流通;
盆底有漏洞,那再怎么灌水,它都满不了,这和人吃补药没效果是一个道理;
水管压力不够、水流小,那把管子捏住,让它变细,水压自然变大了,这个道理可以推广到高血压和低血压的治疗;
……
原本都是生活中的件件小事,作者却从中感悟出了养生治病的方法,除了惊喜,更让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人体与天地是相互感应的。身体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对应的法则。细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它们都会对我们的健康有所帮助。
生活很美,健康很近,
只要用心去感悟,养生就是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