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甄费奋起 >

第69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甄费奋起-第69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甄费奋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惑,这好好的大皇子到底是怎么得罪的皇帝?他又该给出个什么样的病症才能让皇帝感到满意,让大皇子也不至于记恨?
    就这么一眼,所以太医被一下子也关到了大皇子的家里,而这太医一家子也被皇帝给软禁了起来,皇帝怕死啊!他嘴里说大皇子一听到说关着他,让他生病就以为自己要弄死他,这是疑心太重,是有人挑唆他们的父子之情,可是实际上,最没有安全感的人就是他了,他一想到这太医里头居然还有自家儿子的人,这后背就冒冷汗,只觉得自己很危险,要是一个不小心,说不得就让自家儿子安排人给自己来个安乐死了,这怎么可以!
    好在他还知道要找证据,不能随便猜测,不然说不定还能弄粗什么大狱来,就这样这太医的一家子还是被软禁了,至少在这皇帝查清楚之前,他们是别想出来了。
    甄回不知道里头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当然他也不需要知道这么多,他只是能感觉的到,这大皇子将来那是没有了继位的可能,有这么一点也就足够了,去掉了这么一个,用排除法在扒拉一下剩下的皇子们,他很快发现,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这二皇子,皇帝的嫡子将来继位的可能是最大的,只是这一切还不能作为定数,因为毕竟到了目前为止,皇帝的身体状态好像还可以,在皇帝没有表现出快要翘辫子的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转头在看看其他人家?甄回发现,这能在京城屹立多年的人家果然一个个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或者是那些世勋贵族们,一个个还没有到破败没落的时候,当家人还都是又能为的一代,所以这实行的方案,倒是和甄回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了。
    贾家就不用说,这放弃军权,其实就是对于这多位之争做出的做好的避让,即使其他皇子们一个个有心从他们入手,想要得到军方的支持,在看到贾家这一表态之后,多半也至于去强求,毕竟这会儿皇帝还在呢,贾家还是皇帝的心腹呢,他们不至于傻得自己吧把柄送上门去。
    林家那更是处理的巧妙了,林家如今皇帝派来的人可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去林家联系,岂不是明摆着给人送菜嘛。
    特别是在大皇子的事儿传出来之后,这皇子们一个个难得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其实都在等,想看看大皇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结局,他们消息都灵通的很,即使在皇帝清理了不少宫内的耳目之后,该知道的还是能知道。
    大皇子的亲信突然少了很多,朝中属于大皇子一脉的官员,多半被调任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位置,还有大皇子的外家,妻族,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压。随即,虽然大皇子的病被宣告已经治好之后,皇帝却宣布说,要分封儿子,给每一个儿子几乎都封了一个王位,只是这封王之后,大皇子的军权却无声无息的没有了,甚至好些原本和大皇子关系不错的将领也一一被调换了职位,有些直接就病退了,这一下子皇子们还有什么看不出来的。大皇子的势力大半烟消云散,权利被夺,如今彻底成了一个闲散的王爷,那么也就是说,这大皇子是没有了继位的可能。唯一值得欣慰的就是,皇帝在这个事件中手段还算是温和,不至于血流成河。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足够这些皇子们惊醒了,他们看到了自家老爹的雷厉风行,也看到了老爹对于整个天下掌控的程度,不过是几日的功夫,大皇子多少年的经营就这么烟消云散,可见这大皇子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没有什么是这个皇帝不知道的,那么他们呢?是不是他们的行动也一样在这个皇父眼睛里看着?那他们以前做的一切算是什么?在皇帝的眼里是个什么样子?小孩子过家家吗?
    不得不说,即使手段温和,这皇帝还是皇帝,他用自己的方式,彻底的震住了这一帮子爱子,让他们明白了这父子之间的差距,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水平,也同时约束住了这些皇子们的行为,让他们彻底的收敛了起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只要不糊涂,在他有生之年,这些皇子都会老实很多,不至于在让他感受到威胁这两个字了。
    皇帝处理的是很好,他自己也觉得很是嘚瑟,只是他刚嘚瑟完,就出了岔子,春夏之交的时候,他突然就病了,皇帝生病,特别是一个年级已经到了一定岁数的皇帝生病,这对于这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一件很引人注目的事儿,即使刚收拾了儿子们不就,在这样的关口他也不能不担心,是不是有人会趁着这个时机做点什么手脚。
    越是生病的人,就越是该放开心思,好生静养,可是皇帝这个职业注定了是不可能有静养的机会的,才不过是一个多月的功夫,他就感觉日子没法过了。一天天的,那些个后妃,那些个儿子们就知道来探视,当他什么都不知道吗?什么探视,不过是想看他的病情是不是会很严重,好做最坏的打算罢了。
    感觉自己最亲近的血亲,居然都一个个想着自己死,你说这个病人怎么可能养的好身体?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皇帝越病越重,甚至有些颓废什么的,也是在常理之中了。
    好在他也是个有成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防止自己临了没有一个下场,立马在有一天感觉身子不错的情况下,立马就召见了文武大臣,然后干脆利索的把二皇子给立了太子了。顺带还表示他养病期间,直接让太子建国。把所有人都给打蒙了。
    这一手,真说起来,其实是很漂亮的,皇帝还不想死啊!他还想多活几年!既然不想死,那么养病的事儿,就不能不重视,在一个他也不想在出现什么儿子逼宫之类的事儿,这会儿他可是病着呢,可没有多少力气和他们折腾,还不如爽快一些,在他想来,有了这样的一出,这算是彻底给这皇位定下了下一个主人,也算是让自己能彻底的的一个清净,就是这些儿子们在不安生,那么该折腾的人也不是自己,而是那个新任的太子。
    他这算是踢了皮球了,一来是让自己安生些,二来也同样有自己的用意,他是想看看这个儿子是不是有当皇帝的本事,现在我还活着,你要是连这些兄弟都压不住,那么我要是死了,你该怎么办?得,先算是练手吧。
    当然皇帝自己是不知道,在原着的书里头,其实吧,这事儿比如今还要惨,能这样顺利的解决皇位传递的事儿,影视邀天之幸了。在书里那可是有儿子造反的,这个逼宫的人选就是大皇子,最终成为了义忠亲王的那一位。而二皇子虽然确实又是嫡子,又是在大皇子出事儿后,占了为长的地位,最终得了皇位,可是那也不是这样顺利的,也是杀出来的结果,也就说,这皇位其实很有些名不正言不顺,是在大皇子逼宫之后,他来捡便宜,让后趁着老皇帝气死前,获得了认可才得了这么一个好处的。
    不过若是真说起来,这皆大欢喜才是让人愉快的结局不是吗,至于大皇子,虽然提早没了希望,可是没有了希望,自然也不会做出那种疯狂的事儿了,也没有能力做这样的蠢事儿了,自然这命是保住了,也算是好事儿吧,虽然他自己不觉得。还一个劲的感觉不公平。
    有了太子,自然就该有立太子的礼仪,什么祭天,祭地,祭祖宗,不过这都是礼部的事儿,和甄回没有关系,他在一听到立太子的时候,就彻底的松了一口气,只要这一次不是什么太子要做十几二十年,想来是不会出什么动乱之类的事儿了,他也终于能把注意力放到别的事儿上了。
    比如,这贾赦当爹了,在六月中旬的时候,贾瑚这个书里属于悲催娃,属于早夭的那个孩子出生了。虽然因为贾珍的关系,他们这些奶娃娃早就都当上了叔叔,不过这贾赦的孩子,感觉还是很有些不一样的,毕竟贾赦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就是林海也难得感兴趣的很,和甄回他们往贾家去了好几次,就为了看看这个娃娃。
    为了这个,甄回还很是注意了一下,这林海会不会在加急遇上贾敏,这个命中的媳妇,可惜他忘了,林海如今好歹也是十岁的大孩子了,这个岁数的男孩子是不可能随便进内院的,又不是贾宝玉对吧,所以想要看到那个小姑娘是不可能的了。说起来这贾敏和贾珍几乎同岁,只比贾珍大了几个月而已,所以也就是说,这娃娃也不过是四岁,可就是这个年岁,已经有了不小的名声,原因还是杂贾代善,以为这个爱炫耀的老爹总是逢人就说,他老闺女如何如何的聪明,怎么怎么的爱读书,是个斯文人什么的。要不是这样,甄回估计也不至于想起她来,毕竟那怎么说也是个女眷。
    而另一边林侯家的孩子也要诞生了,林海也很是陷入了当哥哥的兴奋中,若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对奶娃娃有这样的兴趣,他这是想要早点知道这奶娃娃都是什么样的喜好,好准备到时候讨好他家弟弟呢。
    是的,是弟弟,在这即将临产的时候,林家已经确认了,这林太太肚子里的就是林家期待已久的,几代单传之后第一个嫡次子。为了这个消息,林侯爷高兴的,在祠堂里连着上了三天的香不说,还专门派人去了苏州,给祖坟上香,好告知地下的父母祖宗,甚至还另外捐了一笔钱,重修苏州祖宗祠堂,给未出世的孩子积福,祈求这个孩子顺利出生,平安长大。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72章

在太子之位确定之后,整个京城的朝堂真的是平静了很多,也是,没有了这么多皇子掐架,这些臣子们可不是日子舒坦多了吗,谁也不像没事儿找事儿不是。当然他么按也没有犯傻,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一天新皇没有登基,那么就一天有发生变数的可能。只是这变化的可能性被降低了而已。有些性子急的臣子们,已经开始逐渐的往太子方向靠拢,以求将来能得一个从龙之功,唯有老狐狸们依然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姿态。
    甄回细细的从不惹人注意的角度,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着这些官员的变化,对于这一点他看得很是清楚,也相当的理解,毕竟如今皇帝还在位,和太子亲近,未免有些喜新厌旧只限,也显得太过刻意和无情,一个不好,很可能惹来皇帝的不满,甚至是厌弃,就是太子谁知道如今高兴接纳他们的这个新主,会不会也感觉这些人缺乏忠诚之心?
    在这样的观察中,甄回慢慢的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定的规划,比如现在,他已经十一岁,虚岁已经十二,他决定就在今年返回苏州,缘由很简单,他想要参加明年年初县衙的县试,准备开启属于自己的科举之路。
    不是他自我感觉良好,好像觉得自己学问高,觉得目前已经足够水平参与到这千军万马一般的乡试,会试中去,而是想要慢慢的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人脉,还有就是为将来的路做一定的准备。
    在他看来,就目前的状态来说,即使皇帝三五年内不至于立马翘辫子,可是时间也不会太长了,毕竟年纪在这里摆着,这个时代高寿的人毕竟不多,高寿的皇帝更加稀罕,几乎不可能,所以这老皇帝能支撑五年以上,那绝对是属于惊喜的结果了,若是这样,那么也就是说,在甄回二十岁之前,估计这新帝就该登基了。
    新帝登基,朝廷的官员必定会在一段时间内又一次新旧交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帝初年的进士,很可能就将会成为未来朝廷的中坚力量,被重用这是肯定的。而甄回想要博取的就是这样一个机会。作为自己能更快的晋升的一个途径。只是这样的情况也有一定的细节上的区分。
    比如,若是在新帝继位之时,老臣不配合,甚至有老臣想要来个什么权倾天下,一言而决,架空皇帝,那么那些所谓的新帝的天子门生,最大的用处就是和这些老臣对掐,而新来的进士,刚刚进入朝政,经验能有多少?人脉又能有多少?甚至是官职,也微末的很,如此一来,必定损伤严重,最终能有几个搏杀出来,还真是不好说。要是遇到这皇帝本身能力也差点的话,很可能连着两届进士都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要是这样的话,甄回觉得,这进士不考也罢,免得给自己找麻烦。可是要是新帝人品好,能力好,老臣又配合,那么不用说了,只要是新帝之初上位的进士,必定能有所作为,哪怕是为了给朝廷换一换新血,让这个朝廷烙印上新帝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延续先帝的痕迹,那么这新一代的进士们,也会得到新帝很好的培养,得到更多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一心在这个时候去苏州,开始他的科举之路,按照他自己的规划,用一两年的时间,把这秀才的身份搞定,然后争取在老皇帝最后的时间里把举人也考出来。如此一来,他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