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婷婷:是的,现在上课的时候,老师总是表扬我词儿用得好,反应也快。
妈妈:这都是练出来的,对吗?
婷婷:对。妈妈,我们今天学了一首新儿歌,可好听了,我背给你听好吗?。。。。。糟糕,第一句我忘了。妈妈:那就从第二句开始背吧。婷婷:好吧。。。。。。。好像大桥两边架。我从上面走过去,迎接外国的小娃娃。你好呀,你好呀,美国的小尼娜。
你好呀,你好呀,
日本的小樱花。
欢迎你们到我家,
庆祝“六·一”儿童节,
全世界小朋友是一家。
妈妈:嗯,挺不错的,第一句是不是跟彩虹有关哪?
婷婷:就是就是!我想起来了,“一道彩虹天上挂,好像大桥两边架”,哈哈。。。。
妈妈:好了,婷婷,咱们结束把。你还得练习报幕呢!星期六就是23号,东城区幼儿文艺汇演就要开始了。明天晚上咱们要看《坎坷》(墨西哥电视连续剧),也练不成,全靠今天晚上了。
婷婷:好吧,妈妈,再让我说最后一个新闻吧,一分钟就够了。你看着表啊。预备,开始!今天中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我发现嘴巴里长了两个小尖尖,顶得牙齿很疼。
妈妈:让我看看。唉呀婷婷,你要换牙了,乳牙还没掉,新牙就冒出尖了。人家都是7岁换牙,你怎么6岁就换牙了?
婷婷:我们班好多小朋友都在换牙呢,蒙肖、罗凯、杨丽娜、黄奇。。。都是6岁。曾医生说,独生子女营养好,发育得快。
妈妈:噢,是这样啊。喏,咱们到家了,下来走吧。
一年后,我在《(新中国的一日)的编辑经过》中看到,“在13000份稿件中,从6岁稚童到百岁老人,没有哪一个年龄层没有来稿。”这个“6岁稚童”说的就是婷儿。我们的稿件经过了先后4次筛选,而且因为“北京、江苏、四川、辽宁是来稿最多的地区,其稿件只好从严选取”,但最终还是脱颖而出,和480赢入选征文一起载入史册,成为反映当代中国的一个小侧面。
能以这样的“成果”为婷儿的幼儿时代画句号,我已经相当满意了。
第五章 小学阶段:塑造灵魂+训练技能(一)
(妈妈刘卫华自述)
为了把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我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可能争取让婷儿受最好的教育。然而,一个既无权又无钱的单身母亲要想让女儿受最好的教育又谈何容易!
婷儿满6岁的时候,恰好成都市教委把7岁上小学的规定改成了6岁上小学,帮我去掉了6-7岁这一年怎么办的心病。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信息,简直让人无法安心。
在当时的教育体系下,家长只能按保送重点中学的名额多少来衡量小学质量的好坏。那几所有较多保送名额的市重点小学,都不在我家附近,婷儿凭户口是上不了这些好学校的。除非我能给这些市重点的校办工厂联系上能够带来3万元利润的业务,或者是直接给他们送上1万元教育赞助费,婷儿才能在这些教学水平一流的小学里读书。可是对我来说,别说是1万元,就是1千元当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如果完全凭户口上学,婷儿能进的恰好是成都最差的两所小学,这两所小学每年仅有一两个升入重点中学的名额,其余的学生都将进入成都最差的两所中学,这些中学很多年里都没有一个人能考上大学。
这样的前景简直让人不寒而栗!在三幼的毕业联欢会上,老师让我代表家长发言时我都忍不住提到:“能在教育水平一流的三幼度过童年,是孩子们的幸运,遗憾的是,包括婷儿在内的大多数孩子不能在一流的小学度过少年时代。。。。”
那时候,幼儿园毕业班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小学,都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婷儿的好朋友泱泱(她将在婷儿日记里多次出现)住在省文联隔壁,她父亲的单位出面,把当年的适龄儿童都送进了东城区重点校商业场小学。商小虽然比不上市重点,但每年也有十来个进重点中学的名额,其余的毕业生也有机会进入成都市的二三流中学。婷儿的另一个好朋友王玉(她也将在婷儿日记里多次出现)父母都是工人,只能听天由命。(这对深爱女儿的父母也采取了自己的对策,那就是坚持让女儿跟前面提到过的袁老师学绘画,用出色的美术专长来弥补小学文化课教得差的不足,最终使女儿走上了以美术为专业的路。前天一一2000年4月26日刚刚传来喜讯,王玉已经被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保送上四川美术学院,成为又一个在逆境中脱颖而出的范例。)
我不想听天由命,可我既没有可以给市重点校写条子的社会关系,我们单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或权力把适龄儿童送进区重点校。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我的同事和他的妻子吴老师帮了我一把。他们主动帮编辑部的两个孩子联系了一所刚刚升级为区重点的小学,这所重点校比商小远,需要赶两站公共汽车再走半站路才能到,它的好处是校园大,环境也比商业场安静得多。最重要的是,它也有十来个升入重点中学的名额,虽然它的学生比商小多得多,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比商小大得多,但有机会总比没机会强。
未进小学门,先有“大”目标
尽管我非常重视婷儿的教育,但我从来没有为婷儿具体设想过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只是在给婷儿讲述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故事时,有意用无限钦佩的口吻称赞他们是“为人类作出了贡献的人”,并且勉励婷儿长大了也要为人类作贡献。在我的感染和灌输下,婷儿很小就理所当然地认定:“我长大了也要当为人类作贡献的人。”
联系学校的整个过程,我都尽可能带着婷儿一起去,让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为了实现“长大为人类作贡献”的理想,首先要争取受最好的教育。看大人们为此奔波劳碌费尽口舌,小小的她也情绪性地感受到,争取上一所好学校是多么重要,又是多么不容易!
从感情上来说,婷儿很想和王玉继续当同学。我对她解释道:王玉要上的那个学校只有一两个保送名额,很容易被享受加分的“区三好学生”占用。婷儿说:“那我就争取当‘区三好’嘛!”我告诉她:“你有这个想法当然很好,但是‘区三好’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只能做到在学习上公平竞争。我们不怕竞争,只怕没有机会竞争。你只要毕业时总分排在前3名,10个保送名额怎么也会有你一个,因为一个学校最多只有两三个‘区三好’。就怕你只能排到八九名,别人一加分就把你挤下去了。如果你上不了重点中学,就受不到最好的教育,要想像安徒生爷爷(这是她幼年最崇拜的人)那样为人类作贡献就更困难了。”
从婷儿后来的成长过程来看,这番话给婷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她遥远而空泛的人生理想第一次被化解为“争当前3名…………保送进重点中学”这样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在整个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性目标都是婷儿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培养交流习惯,打开心灵门窗
由于上学的途中要两次横穿马路,还要过一个车辆很多的大十字路口,整个一年级我都是每天两次用自行车把婷儿送到校门口。那时候,我最大的享受就是目送婷儿蹦蹦跳跳地加入到上学的人流中。我总觉得这种情景寓意深长。
在我的心目中,进入小学就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孩子离开母亲的第一步。从我和婷儿道别的那一刻起,女儿就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要想在这个阳光和阴影并存、鲜花和陷阱同在的世界健康快乐地成长,单靠0-6岁的早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刚刚走进社会的小学低年级阶段,我必须切实了解婷儿方方面面的情况,针对性很强地为她提供有效的帮助。
问题是,孩子一上学,老师就将取代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在群体效应的作用下,老师的影响力很快就要超过家长。很多情况孩子们都懒得跟家长说,觉得没必要…………一其实很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养成与父母交流的习惯格外重要。
对此,我早有思想准备,并且提前采取了措施。早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就开始让婷儿每天在回家的路上给我讲幼儿园里的“新闻”,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让婷儿练习表达能力,还有一个更深远的目的,就是让婷儿养成与家长交流的习惯,以便让她与父母长期保持密切的精神联系,当她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极其个性化的指导。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交流习惯,其实非常容易。中午和晚上婷儿放学回来。我基本上都正在做饭,我给婷儿规定的是,一放下书包,就到厨房里来跟妈妈谈学校的情况。
我们每天必谈的内容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上课学了些什么新知识…………每天坚持问婷儿的学习情况,是为了给她传达这样的信息:妈妈非常关注你学习的进展,因为学习是你的头等大事。这种态度会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也把学习看作头等大事。另一部分是各种婷儿认为值得一提的事儿,尤其是那种引起她情绪波动的事情,无论是让她高兴还是让她生气或让她觉得有趣的各种琐事和疑问。
只要大人肯认真听,小学生很乐意跟家长谈各种事情,错过了这个阶段,大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对于独生子女父母来说,那是多么可悲呀!而我和婷儿直到今天都保留着这种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习惯,对当妈妈的人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幸福啊。何况这种幸福所需的代价并不大,从小学开始交谈就够了。
从做饭、吃饭到收拾碗筷,我和婷儿总是兴致勃勃,海阔天空地谈个不停。在需要点拨的时候,就点拨她几句。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使婷儿很乐意接受我的指导,心甘情愿地尝试用家长的社会经验去解决问题。在婷儿第一次受挫折的时候,这种交流的习惯马上就显出了它的作用。
第一次受挫折,代理班长被撤
那是上学才个把月的事情。在学校,婷儿的主动活跃很快就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开学没几天,班主任就让她当了代理班长…………正式的班长要在两个月之后再决定。刚入校就受到重视我们当然高兴,但很快婷儿就因为一件意外的事情而失宠了。那是在语文课堂上,班主任正在教大家用拼音读生字,在读四声字的时候,班主任老是先读三声再转到四声,如把“区玉…………去”读成“取玉…………去”。婷儿在家里习惯于随时纠正错误,她马上就举手发言,当众指出了班主任的读音错误。班主任非常不高兴地说:我没有读错。婷儿还想和她争论,但被要求坐下,并被批评为骄傲自满,随后代理班长的职务也被撤了。
婷儿很不服气。回家告诉我之后,我首先肯定了婷儿的发音是正确的,然后告诉她:“指出班主任的读音错误虽然没有错,但当众纠正效果很不好。第一,她可能认识不到自己读音不对,只会觉得你在出风头,干扰她的正常教学。第二,有的人很爱面子,不喜欢别人当众指出错误,尤其是被你这样的新学生。虽然这不是什么优点,我们不应该学习,但也不可能去改变它,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做法去取得好的效果。比如说,你在下课之后单独找到班主任,用请教的方式向她提出这个问题,你看会不会是现在这个结果呢?”
婷儿想了想说:“我想不会,至少老师不会因此而不高兴。因为这种做法不会伤老师的面子。”婷儿又问:“那为什么老师错了就可以不改正,我错了就必须改正呢?”我笑着说:“你不改正考试就要丢分,你干不干嘛?”婷儿也笑了,说当然不干。我趁机告诉她:“如果老师有问题,归学校领导管。你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先回来问妈妈。至于代理班长,撤了就撤了吧,如果你能记住这个教训,还可以使这件坏事变成好事呢!”随即,我们的话题便由师生矛盾转向了哲学:“为什么坏事能够变好事,好事也能变坏事。。。。”谈着谈着,婷儿的委屈就被新的兴趣所代替,一次心理危机也安然化解。
像这种发生在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创伤,轻者造成是非观念的混乱,重者形成反社会倾向。如果在问题形成之后再来解决,将非常困难,为了避免走到这一步,我情愿把功夫下在预防之上。
一年之后,婷儿又遇到类似问题,她的处理方法老练多了:
昨天,老师给我们讲《春晓》这首诗,老师说:“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的,他是唐朝的。”可是我听成是宋朝的了。回家以后我问妈妈:“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妈妈说:“是唐朝的。”我说:“妈妈,那老师说错了,她说是宋朝的。”妈妈说:“不会的,一定是你听错了。”幸亏我没有像原来一样,站起来纠正老师。
忍受讥讽和噪音,锻炼适应能力
自从发生了在课堂上